正文

前言 裸露的人性

荷馬之旅:讀書與遠行 作者:理由


前言 裸露的人性

筆者接觸荷馬緣于一項須臾不忍離手的嗜好,那就是以老舊的方式讀紙質(zhì)的書。并非好學不倦,而是紙質(zhì)的書籍更便于來回翻閱咀嚼,它的墨香、式樣和沉甸甸的感覺作為一種審美意象,帶給人的心靈愉悅是無可替代的。一個夏日的午后,我下意識地在書堆里尋覓遙遠而陌生的東西。我們常用“史詩”來做定語,例如“史詩般的音樂”或“史詩般的歷程”,但中國卻壓根兒沒有史詩。為了弄清史詩為何物,將手伸向《伊利亞特》,不料這一下子消磨了筆者四年的時光。

走近荷馬

荷馬的兩部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讀完后深感震撼,不禁令人想起一位歐洲學者的話:凡是喜歡文學的人都會走向荷馬!這句話的出處在皮埃爾·維達爾-納杰所著《荷馬的世界》一書中,也被譯為“每一位書籍愛好者總有一天都要去閱讀荷馬史詩”。

中國讀書人的另一個愿望是“行萬里路”,于是筆者沿著荷馬史詩的路線對愛琴海周邊做了一輪又一輪的踏訪。不僅出于中國讀書人的傳統(tǒng),還有許多西人的研究者垂范在先。英國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在20世紀以徒步旅行的方式走過希臘大片地區(qū),靠自己的腿,憑自己的眼,加上他的細致和耐心,才有可能從日益全球化的表象下去察覺歷史的阡陌,尋找其間的淵源、差異和糾葛。他的觀察超脫了從書本到書本的局限,呈現(xiàn)出穿越時空的立體感。

如今仍在“言必稱希臘”嗎?世上有兩個希臘。今日的希臘是債務(wù)違約國家,被歐元區(qū)看作壞榜樣,常常受到來自西方的敲打。而古希臘卻使整個西方世界心甘情愿地拜倒在它的腳下。從歐洲到北美洲到大洋洲,直至大半個亞洲,都把希臘視為自己的精神家園。那是250年前的希臘,一個遙遠的夢鄉(xiāng),一個膜拜的偶像,一個在他們看來人類管理自身可能達到的最高勝境。至今歐盟每年都在出錢幫助雅典修復(fù)帕特農(nóng)神殿,那是幫助再現(xiàn)希臘過往的輝煌。

西方歷來桀驁不馴,世上很難有什么令其服氣的事物,唯對古希臘心向之,神往之,這其中必有需要探究的原因。

文學與“荷馬學”

在西方,“荷馬學”是遠較中國“紅學”更龐大繁雜的學術(shù)體系,許多大城市都有不止一個荷馬學會,許多大學都設(shè)有專題研究。中國也早有一批可敬的專家為之皓首窮經(jīng)。筆者手邊至少有三種不同的全詩中文譯本和若干零星片譯,還有一大批專門著作和參考文獻,但是鮮見有喜歡文學的中國當代作者置身其間。也就是說,荷馬是文學,荷馬學是人文學科,對于荷馬的研究多由非文學的學科來打理。

本書認同荷馬當之無愧地矗立于西方文學之源,甚至也是西方文明之源。荷馬生活在公元前8世紀,作為一位橫空出世、大有造詣的文學先驅(qū),深刻地影響了希臘乃至整個西方文化的走向。尤其值得關(guān)注的節(jié)點——幾乎就在希臘城邦文化興起的同時,中國也以儒家文化為轉(zhuǎn)捩,從此與西方各奔前程,各行其是,各異其志。面對當今世界許多紛繁的沖突,與其舍本求末,不如回溯人性和文化的本源,這對于認識我們自己和認識他人的世界都有所助益。

解讀荷馬史詩有許多視角。哲學、史學、古典學、語言學、考古學、人類學、宗教學、社會學、文化比較學等學科對荷馬史詩的解讀是全方位的、不厭其詳?shù)?。閱讀這些學科的研究專著有時產(chǎn)生奇異的感覺:一個自認為是局內(nèi)人的文學讀者反倒成為局外人。照理說,以文學視角解讀荷馬史詩應(yīng)更加貼近荷馬史詩的原旨。或許,這種局外人的角色,只緣不在此山中的審美間離,欲知他鄉(xiāng)幾多事的審美取向,會蘊含著比較的樂趣。

就方法來說,本書以貼近文學的人性論視角,進入早已被現(xiàn)代各門人文學科深耕過的領(lǐng)地。文學一向偏重感性并且視理念化為大忌,作家涉入荷馬學將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可能有兩種結(jié)果:它既可能在壁壘森嚴又雜說紛呈的圍墻之外茫然徘徊不得其門而入;又可能像一頭粗魯?shù)暮镭i闖入瓷器店把精美的文物撞成了一地碎片。這兩種結(jié)果都不是筆者所樂見的。

本書盡可能以通俗的敘述減少閱讀困難。為文者不外乎四種敘述風格的排列組合,其中以淺入深出最不可取,深入淺出最不易為;用文學語言來寫論文幾乎是一場白日夢,但心懷為讀者著想的善念則是不可缺少的。不僅面向各類專家的審視,還盼望和中層文化水準的讀者有所交流,跳脫高處不勝寒的小眾圈子境地。引起更多讀者閱讀人類早期兩部偉大史詩的興趣,這是筆者的小小奢望。

在西學早已東漸的背景下,中國的荷馬學大體來說就是西方的荷馬學,本書在方法的比較之余還會遇到不同文化的比較,雙重的糾纏難免會出現(xiàn)與主流共識相悖的述說。越是在這些地方,筆者就越是如履薄冰,也意識到這些述說只可能是個人的視角。不過,一種樸素的意念始終在提醒,如果一本書只求圓融附會而不見新意,它的出版意義形同直接丟進廢紙簍。同時,千萬不要以為作者讀了書去了希臘就找到什么答案,恰恰相反,這部筆記只記下感受,從希臘歸來更欣賞羅素的一句話:“這個世界的問題在于聰明人充滿疑惑,而傻子們堅信不疑?!?/p>

本書盡量少用典故。荷馬史詩衍生了希臘宏大的神話傳說和偉大的悲劇、喜劇,其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可能被劇作家再創(chuàng)作和發(fā)揮,例如美女海倫和金羊毛的故事、阿伽門農(nóng)家族的故事和眾神祇的故事……許多各式各樣而又互相矛盾的傳說幾乎令人絕望。本書在有限的篇幅中不宜太過鋪展,盡可能沿著史詩的主干來敘述。此外,書中遇有學術(shù)專著的征引,借用他人的原話都會注明出處,依舊例注明作者與篇名。至于引用荷馬的詩句,本書主要采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羅念生和王煥生的譯本,那些段落對于研究荷馬的人來說應(yīng)是耳熟能詳?shù)?,為免去煩瑣不再注明出處?/p>

衷心鳴謝

中國文人的傳統(tǒng),工作習慣于勢單力孤地單干,從資料檢索到寫作不免望洋興嘆。一位長期在希臘生活的朋友說我在做一個團隊的工作,此話顯然出于鼓勵,也令我平添自不量力之慨。值得慶幸的是得到諸位友人的幫助。由衷感謝楊恒達教授、老同事章德寧以及楊少波、Alice、石磊、劉未沫、呂明烜等諸位博士和各擅其長的學者對我的幫助。更要感謝陪同我在希臘踏查時的年輕朋友們,他們與我數(shù)度橫穿伯羅奔尼撒半島,又多次渡海去造訪夢幻中的島嶼。

同時感謝家人的支持,幫我得以在身體健康和安靜的環(huán)境中寫作。當然還要衷心感謝三聯(lián)書店和本書的責任編輯唐明星,他們的辛勤勞動令我一向深懷崇敬。

作為一種嘗試,書中的錯誤在所難免,敬請各方同好與讀者教正。

理由
2017年8月于北京西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