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類謎語
猜謎得畫
清代畫家鄭板橋畫的水墨丹青,出神入化,栩栩如生。世人都為能一睹其畫引以為榮。
乾隆年間,小商人周南觀在京城街頭叫賣鄭板親筆繪制的三幅水墨丹青,他說道:每幅畫為一個字謎,有識貨者,能解出畫中字,即以畫相贈。
第一幅畫:上面是一輪扁日掛中天,下面是一只白兔跳出山,周圍飛禽走獸皆不見,更無莊園和田川。
第二幅畫:兩根高竹撐云端,一座監(jiān)獄藏下邊。凄凄涼涼隔人世,陰陰森森不見天。
第三幅畫:左邊樁上拴頭牛,右邊老者正發(fā)愁,衣衫襤褸不遮體,站在那里賣老牛。
你能解出這三幅畫各是什么字嗎?
答案:第一幅是"昂"字,第二幅是"籃"字,第三幅是"犢"字。
白居易巧慰武官
唐穆宗長慶二年(公元822年),江浙一帶冬雪紛飛,覆蓋大地。這時,年已半百的詩人白居易到杭州擔任刺史才一個月,他聽說自己手下的兩名武官被狂風大雪封鎖在城外山寺中受凍挨餓,心里很是不安,立即叫人準備了兩件大衣和一些酒飯,又趕回官邸從自家書房取出一盒精致靈巧之物,并幽默地附了首小詩:"兩國打仗,兵強馬壯。馬不吃草,兵不征糧。"派人冒雪一道送往古剎。
二武官一見這些東西,不由大喜。
你可知道這詩暗指何物?
答案:象棋。
祖孫猜謎
秋收時節(jié),夜晚,孫子跟著爺爺看場院。孫子要求爺爺講個故事給他聽,爺爺看著場院上堆著的一堆堆的糧穗,便觸景生情,對孫子講起來:
想當年,頭戴紅纓帽,身穿羅衣數(shù)套。別人見了贊美,自己也覺得俊俏。不幸漸漸老了,衣帽被剝,懸空高吊,受盡風吹日曬,弄得皮干心燥。他日被放下,還不輕饒,直打得骨肉分離,最后還不免送進衙門走一遭。
孫子聽完后,笑了笑說:"爺爺,我知道你說的是一個謎語。我猜著了,它就是這個,對嗎?"說著小孫孫從糧穗堆上揀出一個來舉給爺爺看。
你知道這是什么嗎?
答案:玉米。
王安石作謎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人。他在政治上實行變法,限制了大地主的特權,促進了經(jīng)濟的發(fā)展;在文學上能詩善文,著作頗豐,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還喜歡吟詩作謎,曾編下了不少謎語。
王安石有個好朋友叫王吉甫,兩人常在一起談論詩文。有一天,王安石出了一則字謎,讓王吉甫猜:
畫時圓,寫時方,
冬時短,夏時長。
王吉甫聽后,不一會兒就猜出了謎底。但他沒有直接點破,而是以謎破謎,吟道:
東海有條魚,無頭又無尾,
剔除脊梁骨,便是你的謎。
王安石聽后,大笑不已。原來他們兩人出的謎,謎面雖然不同,謎底卻都是同一個字。請猜是什么?
答案:日。
賈母猜燈謎
古典小說《紅樓夢》第二十二回里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寶玉的姐姐皇妃賈元春回娘家省親,賈母心中十分高興,便命人做了一架小巧精致的圍屏燈,設于堂屋之上,命寶玉等各自做一燈謎,寫出來粘在屏上,讓大家猜,還備下香茶點心及各色的玩物作為獎品。
賈政見母親高興,先念了個燈謎給賈母猜。那燈謎是:
身自端方,體自堅硬。
雖不能言,有言必應。
賈政怕賈母猜不中,掃了老太太的興,念完,遂悄悄把謎底說給寶玉,寶玉又悄悄告訴了賈母。
賈母說中了謎底,眾人齊向賈母祝賀。
這則燈謎的謎底是什么?它打一學習用品,你猜中了嗎?
答案:硯臺。
丈夫的職業(yè)
從前有一對勤勞的夫妻,丈夫身體健壯,妻子心靈手巧。但是,盡管他們從早到晚拼命勞動,生活卻仍過得十分貧困。于是,丈夫決定到外鄉(xiāng)去謀生。臨別時,妻子叮嚀他一找到工作就馬上寫信回來,免得自己掛念。
不久,妻子果然收到了丈夫的來信。信中說他找到的工作是"日行千里,卻不出門"。聰明的妻子看后眼淚不禁奪眶而出,因為她知道丈夫是在外面干苦活。過了幾個月,新年將至,妻子盼望丈夫能夠回家團聚。這時候丈夫又來了信,告訴她:"若有便船,步行回家。"妻子見信不禁凄楚地哭了起來,因為她知道丈夫已經(jīng)換成另外一種更艱辛的工作了。
請問她丈夫兩次干的分別是什么工作?
答案:推磨,拉纖。
聰明的姑娘
從前,一個村子的村頭肉鋪里有個賣豬肉的姑娘,頭腦非常聰明,于是便有一個好事的老頭想親自去見識見識這個姑娘。
這天,他早早來到肉鋪,站在旁邊仔細觀看,見顧客們個個手托著肉滿意而去。老頭想試試姑娘的心計,便走到肉案跟前說:"姑娘,我買一斤,其中'皮打皮'一兩,'兩邊皮'四兩,'青肉沒有骨'三兩,'肥肉沒有皮'二兩。"
姑娘聽了二話沒說,就分別按他說的割足了一斤給他,老頭接到手里后贊嘆地說:"姑娘你真是名不虛傳啊!"
你知道老頭買的分別是什么嗎?
答案:豬尾巴、豬耳朵、豬肝、豬肚。
王冕畫畫
元朝著名的畫家王冕自小家境貧寒,十歲時母親含著眼淚送他到本村一家地主家去放牛。王冕聰明伶俐,特別喜歡畫畫,經(jīng)常是一邊放牛一邊用樹枝在沙地上畫荷花、畫青蛙、畫小鳥。一天,地主外出散步,忽然發(fā)現(xiàn)了王冕在畫畫,他老鼠眼一轉(zhuǎn),陰陽怪氣地說:
"你給我馬上畫件東西,如果畫不出來就別想再吃飯!"接著便搖頭晃腦地念起來:"小小一條龍,須長背又弓,生前沒有血,死后渾身紅。"但是,王冕并沒有被地主嚇倒,他想了想,立即把這東西給畫了出來。
你知道王冕畫的是什么嗎?
答案:蝦。
分配工錢
很久以前,有一個讀書人很喜歡旅游。每到一個地方,他都要和當?shù)氐娜藗兘徽劊源肆私饷耧L,體察民情。
一天,他經(jīng)過一個地方,看到一群民工正在那里挖土修路,其中有一個人累得滿頭大汗,于是讀書人就走過去問那個民工:"你干這么重的活,掙的錢一定不少。能和我說說,你的工錢是怎么用的嗎?"
那個民工答道:"我掙的錢分三部分用:第一部分還債,第二部分放債,第三部分才是我和妻子用的。所以,我每天只能半饑半飽地過日子。"
讀書人心里覺得奇怪:既然要還債,為什么還去放債?既然有錢可以放債,為什么還要借錢還債呢?
他想了半天實在想不出來,認為這個修路的民工一定是在哄騙他,便生氣地說:"你這個人也真是的,我好心好意地問你,你卻來捉弄我。"
那民工抹了一把汗,苦笑著說:"我哪會捉弄您呢?我的工錢就是這么用的嘛!"于是他又把這三種用法作了一番解釋。
"噢,原來如此!"讀書人聽了恍然大悟。他同情地朝民工點點頭,嘆息著走了。你能猜出民工所說的真情嗎?
答案:民工的工錢第一部分用來養(yǎng)活父母,也就是替自己還債;第二部分用來撫養(yǎng)自己的孩子,等于是放債給他們;第三部分才供自己和妻子吃飯,所以只能半饑半飽了。
白鶴變黑鶴
有一次,清乾隆皇帝帶著他的一幫文武大臣下江南游玩。這天黃昏,忽然飛來一只白鶴。乾隆想要試一試群臣的才華,遂令大家賦《吟鶴》詩一首。這突如其來的考試,令隨從們一時間不知所措。陪游的江南詩人馮誠修見狀,卻不慌不忙脫口吟道:
眺望天空一鶴飛,
朱砂為頸雪為衣。
乾隆聽了,故意打岔說:"朕要吟的乃是黑鶴,非才子能賦也。"
明明是白鶴,卻偏偏要吟黑鶴。這不故意刁難人嘛。
"白"能變"黑"嗎?
可馮誠修卻不慌不忙,隨之續(xù)詩兩句,立刻把白鶴變成了黑鶴。
請問,他是怎樣續(xù)的呢?
答案:"只因覓食歸來晚,誤落羲之洗硯池。"白鶴真的成了黑鶴,而且全詩渾然一體,妙趣橫生。
添字得驢
三國時期,蜀國的丞相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在吳國做官。
有一天,吳王孫權舉行宴會,諸葛瑾帶著小兒子諸葛洛也來參加了。
孫權喝了一會兒酒,不免有些醉意。他望著諸葛瑾長長的臉,忽然想借此嘲笑他一下,就悄悄囑咐了身邊的人幾句。
一會兒,一個內(nèi)官牽了一頭驢來,孫權笑瞇瞇地從座位上站起來,走到驢跟前,從內(nèi)官手里接過一支毛筆,在驢臉上寫下了四個字:諸葛子瑜("子瑜"是諸葛瑾的字)。
見了這四個字,滿朝文武無不捧腹大笑,只有諸葛謹父子沉默不語。
諸葛洛見大伙取笑他父親,心里很生氣。他不聲不響地拿起了筆,立時在"諸葛子瑜"下面添上了兩個字。
參加宴會的文武百官看了先是一驚,接著又大笑起來,都稱贊諸葛洛是個聰明的孩子。孫權也笑嘻嘻地對諸葛洛說:"憑這兩個字,就把這頭驢送給你吧!"
你知道諸葛洛添的是哪兩個字嗎?
答案:之驢。
劉伯溫以畫進諫
封建社會,新皇帝登基后,通常會封賞曾經(jīng)為其朝政立下汗馬功勞的文武大臣和自己的一些親戚朋友。明太祖朱元璋也不例外??墒牵肓讼?yún)s有些為難:功臣有數(shù),而沾親帶故的卻多如牛毛,要是每個人都封他個一官半職,不就成了無功受祿、濫竽充數(shù)了嗎?可要是不封親戚朋友為官,人家背后又會說三道四,講朱元璋當了皇帝便六親不認,再說面子上也過不去。為此,明太祖舉棋不定,悶悶不樂。
軍師劉伯溫深知明太祖的矛盾心情,又不便直言進諫,于是畫了一幅畫,上面是一個身材魁偉的大丈夫,頭上豎著十幾束蓬亂如麻的頭發(fā),每束頭發(fā)上都頂著一頂小帽子。畫畢,敬獻給了明太祖。
明太祖細細觀賞,想了一夜,終于恍然大悟。
次日一早,明太祖召見劉伯溫,笑道:"愛卿此畫進諫得好,朕采納了。"從此,朱元璋只封有功之臣,不再封親戚朋友為官了。
你知道劉伯溫以畫進諫的奧妙所在嗎?
答案:劉伯溫那幅畫寓意"冠(官)多發(fā)(法)亂"。
秀才智破姓氏謎
一天,一位秀才來到宜春渡口乘船過河。
船上有一位老翁、一位壯漢和一位青年,他們坐在一起談天說地,閑聊起來。
秀才想知道三位同伴的姓氏,便恭恭敬敬地依次詢問。
那白發(fā)老者一笑,答道:"昔年朋友半離別。"
那壯漢也想考考這秀才,于是不直言回答,只吟了句:"連山離天不盈尺。"
那青年是個窮書生,當然也不甘示弱,隨后文縐縐地吟道:"言而有信友情深,忠心耿耿一身輕。寸金難買光陰重,請君細品語中情。"
秀才細細考慮一陣,接連報出了三個同船者的姓氏,遂博得一片喝彩和贊揚。
你知道老翁、壯漢、青年三個人各姓什么嗎?
答案:老翁姓胡,壯漢姓屈,書生姓謝。
陶潛解謎
東晉的陶潛陶淵明,是著名的詩人、文學家,尤其擅長寫田園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便是他的有名的詩句。他少年好學,知識廣博,對于猜謎亦十分精通。
有一天,陶淵明在外閑游,遇到一個少女在河邊掩面哭泣,陶淵明急忙上前問明情由,那少女抽抽噎噎地說道:"方才遇到一個算卦先生,他說俺:風流女,河邊站,楊柳身子桃花面,算命打卦她沒子,兒子生時娘不見。"
陶淵明聽罷,不禁拍額大笑,連說:"不要啼哭,算命先生說的乃是一個謎語,是稱贊你的美貌的。"其后,少女聽過陶淵明一番解釋,方破涕為笑。
你知道這個謎底是什么嗎?
答案:荷花。這是根據(jù)荷花的生長特性編的謎語。
貴姓
有三位苦讀的書生。
應試的日子快到了,三位忙于趕往京城的書生匆匆走進一家客棧投宿。
走進大門,見一個中年婦女正在打掃,便問這里客滿沒有。中年婦女抬頭一看他們,便知是應試的考生,忙道:"還有客房,多謝光臨。"說著,拿來三張凳子讓他們坐下來。
女店主拿來茶壺,倒了三杯茶,走到一位書生面前,問道:"請問相公貴姓?"這位書生為了顯示一下自己的聰明,站起來說:"十八子。"女店主聽罷微笑著說:"李相公請喝茶。"
她又走過去問另一位:"你貴姓呢?"
他答道:"易(亦)十八。"
女店主說:"楊相公也請吧。"
她臉上始終帶著微笑,問了最后一位:"這位相公又姓什么呢?"只見他站起來彬彬有禮地回答:"我雙十八了。"這婦人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微笑著說:"林相公請用茶吧!"
他們?nèi)擞貌瑁娕曛鬟€在一旁,忙問:"請問你貴姓?"
這婦人略看看三人,微笑著應道:"我比你們都大三年就是了。"
三個書生聽了,想了許久,也沒猜出她到底姓什么。
親愛的讀者,你肯定比這三位自命不凡的書生聰明,那么請趕快把答案說出來吧!
答案:她姓甘。這是根據(jù)"甘"字的結(jié)構特點設謎的。甘即廿一。
老僧智解謎
從前,有四個書生趕考歸來,途經(jīng)一寺,晚上,特邀老僧飲酒吟詩。老僧道:"貧僧有幸與眾相公同飲,但不知道諸位趕考的結(jié)果如何?"老大道:"我們每人根據(jù)考試的結(jié)果作詩一句,師傅如果猜中了,我們各飲一杯;若猜不中,你來飲酒一杯,如何?"老僧同意了。于是,四人沉吟片刻,按順序每人各說了一句,連起來是:
夕陽匆匆滾下山,
羞月冉冉露平川,
殘蟬飛鳴哭聲止,
秋去冬來天地寬。
老僧聽后不由大笑,逐一揭出了謎底,并指著其中一位書生說:"原來只有你一人中了。"四位書生紛紛點頭稱是。
你知道哪一位書生中了嗎?每句詩的隱意如何(各隱一字)呢?
答案:落,升,完,空。"升"者,考中了。
一見鐘情
唐朝大歷年間,有個姓崔的俊雅書生,少負逸才,磊落清奇。他讀書破萬卷,詩才挺秀,援筆立就。他的父親是朝廷中的一個文官,和功名蓋世的一品宰相交誼甚篤,親如兄弟。
天有不測風云,那宰相忽然病了。
一天,崔生奉老父親之命,前往相府探望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的病情。
情竇初開的宰相的女兒見他面如冠玉,舉止溫文,談吐風雅,頓起愛慕之心。于是,回到閨房,取出一紙香箋,揮毫寫下了一個娟秀的"您"字,笑面嫣然地要貼身丫環(huán)在無人注意時,悄悄遞給那白面書生。
崔生回到自家書房,放下門簾,然后從衣袖中取出那伶俐丫環(huán)遞給他的香箋,只見宰相女兒那香箋本是一紙著名的薛濤箋,上面繪有《梅花圖》,并有一首小詩印在右上角:"橫斜玉枝,著花甚繁。寒葩凍萼,雪梅交香。"崔生讀罷,不禁暗自驚嘆:"行文飄忽,妙語頓品!"
崔生雖然贊美香箋,但對宰相的千金小姐,在箋上只獨獨寫了個"您"字卻百思不解,踱步尋思,口中嘮嘮叨叨。
崔公子的此等情狀,被貼身書童看得一清二楚,他細細沉思一陣,陡然大笑道:"公子走桃花運了,恭喜恭喜!"
答案:"您"字,意思是"有心與你合配"。
小王冕智難財主
王冕是元朝著名的畫家和詩人,從小便機智聰穎,天賦極高。但是由于貧困的家庭條件所限,他十歲時就被母親送到財主家去當放牛郎。財主見是孤兒寡母,就說:"這孩子年紀小,干不了啥活。這樣吧,我們訂個合同,先試用一年。如干得好,又能解答出我提出的問題,就發(fā)一年工錢,繼續(xù)留用;如果回答不出我的問題,那就對不起,我分文不給,請另找戶主!"王冕母親聽了,感到十分為難。王冕卻說:"母親不必猶豫。盡管照他所言訂合同就是了。"于是,雙方在合同上畫了押。
很快一年過去了。王冕把牛養(yǎng)得膘肥體壯,就去向財主領工錢。財主說:"這一年你把牛養(yǎng)肥了,但要拿一年的工錢,還要按合同解答我一個問題。"王冕說:"你問吧!"財主說:"從前有一伙窮人在鋤地,忽然挖到一塊有花紋像籃蓋似的東西,可誰也認不出這是啥東西。當時有人把它放到水里一洗,啊!原來是一塊玉璧,于是將它砸碎,一人分到一塊??墒牵麄儏s不懂,這塊價值千金的玉璧一旦砸碎了就分文不值了。結(jié)果,這伙窮人仍舊是兩手空空。這是一個故事謎,打一字,你猜吧!"王冕聽了這個故事,立刻就把這個字說出來了。財主只好把一年的工錢交給了王冕。
接過工錢的王冕由于對財主剛才用謎來侮辱窮人,心中憤憤不平,有心要還擊他一下,就冷笑著說:"東家,我也說段故事,請你猜一個字。猜出了,工錢還你;猜不出,工錢照領,我也不想干了,就此告辭。"財主心想:"我從小熟讀四書五經(jīng),豈怕你這窮小子的什么字謎?"于是連聲說:"行,你快講吧。"王冕說:"過去有個財主,在鄉(xiāng)下放高利貸斂了許多錢,可他還不滿足,又想出外做生意發(fā)大財。他雇了一個伙計,在合同上寫明:財主出錢,伙計出力,一年后賺了錢三七開。一年后,他們果然發(fā)了大財。他們把金銀財帛裝滿一箱,馱在馬上便回家了。晚上,財主看著這滿箱子的錢財,想到要分三成給伙計,他心痛了,于是就想出一個壞主意來。第二天,當伙計來分利時,財主哭喪著臉說:'昨天我們分手后,馬受了驚狂奔起來,把那只裝錢的箱子踏扁了。'這樣,財主便獨吞了所有錢財。你猜猜這是個什么字?"財主抓耳撓腮地想了好一陣子,還是沒猜出來。他氣得半死,瞪著眼半晌說不出話來。
讀者朋友,你知道財主和王冕講的字謎的謎底各是什么嗎?
答案:財主講的是"窮人分寶還是窮",是個"貧"字。王冕講的是"裝金銀財帛的箱子給馬踏扁了",是個"騙"字。
羞羞答答
江南才子唐寅唐伯虎雖系丹青高手,仍遍訪名師高手,以求使畫技更上一層樓。
一天,他聽說百里之外的深山老林里,有位別辟蹊徑作奇畫的朱隱士,于是專程前往拜會。
在途中唐伯虎見大地春回,河山添姿,不禁詩興大發(fā),邊走邊吟道:"十日春寒不出門,不知江柳已搖金,村村戶戶花如醉,春在枝頭已十分。"唐才子走著走著,不覺來到了一處岔路口,見有左、中、右三條路,不知該往哪條路才能到達梅庵朱隱士家。
正在這時,前面來了一位娉娉婷婷、打著小花傘的姑娘,唐伯虎想問又不便開口,但見路上又無行人可問,于是只好拱手笑問:"請問這位姐姐,去梅庵朱隱士家該往哪條路走?望賜教。"
那姑娘乃是一位老學究的小女兒,平日嫻靜柔順,見一位俊逸書生站在面前問路,羞羞答答并不回答,只揀了根樹枝在地上寫了個"句"字,便朝前走了。
唐伯虎蹲下身子凝目注視了片刻,恍然大悟,于是按照那姑娘所指的方向繼續(xù)前行,終于找到了那位隱居深山的丹青妙手。
你能猜出那姑娘究竟叫唐伯虎走哪條路嗎?
答案:那害羞的姑娘暗示問路的唐伯虎"向左一直去"。因為,"向"字去掉左邊的一豎,便為"句"字。
異曲同工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十八歲時與太學生趙明誠花燭成婚,結(jié)為伉儷。
新婚蜜月,這對詩苑精英、詞林鴛鴦,茶余飯后常于花下以文嬉戲,或坐在月下射"虎"為樂。
常常是才女難倒新郎,樂得李清照掩嘴而笑,趙明誠抓耳撓腮,尷尬不堪。
一日飯后,夫妻二人又來到花園賞蘭,趙明誠想扳回一局,于是巧制一謎,搖頭晃腦吟出:
"我有一物生得巧,
半邊鱗甲半邊毛,
半邊離水難活命,
半邊入水命難保!"
新郎自以為這下定能難倒嬌妻,誰料天資聰慧的李清照嫣然一笑,說道:"郎君,且聽小妹以謎猜謎。"旋即也吟唱了四句:
"我有一物分兩旁,
一旁好吃一旁香。
一旁泰山去吃草,
一旁黃河把身藏。"
趙明誠一聽,連連撫掌道:"你我異曲同工,妙哉!妙哉!"你知道趙明誠為什么說"你我異曲同工"嗎?
答案:二人之謎謎底同為"鮮"字。
審騾破案
古時候,江西寧州府有位黃縣令,為官清正,愛民如子。這七品芝麻官平時有一嗜好,專愛研究點隱語瘦辭,尤其善破怪謎,這對他坐堂審理案件幫了不少忙。
一日,有個牽騾子的壯漢與一挑錢的老人,同在山路上行走。行至一棵樹下,挑錢的老人一邊擦汗,一邊說:"真累呀!"那牽騾子的壯漢見老人籮筐里是錢,就假心假意地說:"我來幫你挑一段路!"說著把騾子交給了老人,自己挑起籮擔就走。從銅鼓到修水盡是崎嶇不平的山路,那壯漢快步如風,那老漢牽著騾子怎么也跟不上,待他疾疾追過幾個山彎時,那個幫他挑錢的壯漢已無蹤無影了。
老人無法,只好牽著那頭騾子去找黃縣令告狀。
黃太爺聽罷申訴后笑道:"老公公別急,明天一早我在衙門前審騾子,保證讓它'說'出真情!"
結(jié)果,第二天當真抓到了那個見財起意的家伙,你知道縣令是如何審騾破案的嗎?
答案:次日,黃縣令命人用鞭子重重抽打那騾子,然后放開韁繩,那騾子便徑直跑回主人家,因而破了此案。
奇特的情詩
清朝時,江南有個叫丁愛山的青年農(nóng)夫,自小念過幾年書,人也很聰明。
一年,丁愛山在外謀生,接到妻子的一封來信?;锇閭儞屵^來一看,信上竟沒有一句親切之言,全是圈圈點點。
丁愛山見大家發(fā)愣,劈手奪回妻子的來信細看,甜絲絲地笑得合不攏嘴。
同伴見狀,忙問:"老兄想老婆想瘋了?怎么見著圈圈點點也樂?"
丁愛山說:"你們不懂,這是我愛妻的一首情詩!"
"情詩?"眾伙伴更迷惑了,催他解釋給大家聽。丁愛山推辭不過,只好紅著臉,按圖從右至左,一行一行地道出了妻子的相思情。
眾人一聽,皆撫掌大贊:"想不到嫂子還有這么高深的學問!"
你能讀懂這首奇特的情詩嗎?
謎底:這首奇特的圈兒詩的全文是:"相思欲寄從何寄,畫個圈兒替。話在圈兒外,心在圈兒里。單圈兒是奴家,雙圈兒是郎君你。郎心中有我,我心中有郎。月缺了會圓,月圓了會缺。我密密加圈,你須密密知我意。還有那說不盡的想不盡的相思情,將一路圈兒圈到底。"
暗嘲財主兒
清朝著名的文學家蒲松齡,自幼刻苦讀書,學識淵博,才華橫溢,但因是漢族儒生而連試不第,只好靠教書為生。
一年春天,一位土財主望子成龍,慕名請蒲松齡教家館。不到三個月,蒲松齡便拱手告辭,說:"令郎學有成就,老夫要另謀去處。"財主一聽十分高興,忙設宴為先生餞行。
酒過三巡,財主笑問道:"吾兒的文章如何?"蒲松齡回道:"高山響鼓,聞聲百里。"財主大悅,隨之又問:"吾兒在易、禮、詩諸方面想必都通了吧?"蒲松齡詼諧一笑,接著說:"八竅已通七竅,八竅已通七竅。"說罷道聲"多謝",便挑起書箱走了。
蒲松齡前腳剛走,財主后腳便趕到衙門,將這喜訊告訴了當師爺?shù)陌?,要其為侄兒報名參加科舉考試,先撈個"秀才"當當。
那師爺聽罷敘述,哭笑不得,說:"大哥,你讓那教書匠戲弄了。"接著解釋了一番。
財主一聽,氣得直罵兒子:"蠢豬!"
你知道蒲松齡話是何意?
答案:"高山響鼓,聞聲百里"乃是"不通!不通";"八竅已通七竅"則寓意為"一竅不通"。
賽過華佗
很久以前,江南水鄉(xiāng)的會稽縣,有一位聞名遐邇的老郎中。
盛夏的一天,從清晨起就下起了南風雨。德高望重的老郎中頂風冒雨來到診所,剛坐定,忽見從外邊風風火火地闖進來一個青年。老郎中朝這個青年上下仔細打量了一番,捋須笑道:"你是從城北來的?"
青年人頗感奇怪,問道:"老先生,我這是第一次來貴診所,您怎么知道我住在城北呢?"
老朗中莞爾一笑,又說:"我還知道你是騎驢來的。"
青年更是驚異地說:"您簡直賽過神仙,我算遇到神醫(yī)了,我家老母親的命這回有救了!"結(jié)果,那醫(yī)術高明的老郎中幾劑湯藥,很快就把老夫人的病治好了,那青年為了感謝他的救母之恩,特意敲打著鑼鼓,送來一塊鐫刻著"賽過華佗"四個金字的巨匾。
事后,那青年與老郎中成了好友。一日,二人在酒桌上閑聊,青年笑問:"老伯,當時你怎么知道我從城北來?又怎么了解到我是騎驢來的呢?"
老郎中捋了一把花白胡子,爽朗地笑了幾聲,然后道出了秘密。
青年一聽,拍手說:"原來如此!有道理,有道理!"
你知道老郎中神機妙算的秘密嗎?
答案:老中醫(yī)說:"下南風雨,你前身濕透,后身不怎么濕,豈不是從城北而來?我又見你鞋上沒有泥巴,所以猜你是騎驢來的。"
財主上當
從前,有一個財主十分吝嗇,通常長工在他家苦做一年,到年底七除八扣,便剩不到幾個錢。
有一位年輕的農(nóng)夫聽了很是氣憤,想為窮兄弟們撈回被財主剝削去的血汗錢,于是找上門去,對財主說:"我身強力壯,樣樣能干,工錢不要多,第一個月只要一個銅板,第二個月要兩個銅板,就這樣,以后每月給我的銅板為前一個月的雙倍,多一枚也不要!"
財主一聽,心里暗喜,忙問:"你準備在我家干多久?"
農(nóng)夫笑道:"連續(xù)做三十個月,工錢可以最后一次給我。老爺如果同意,我們就立字據(jù)為憑。"
財主一聽,心里算了算,總共才1023個銅板,便馬上答應,并簽了字據(jù)。
三十個月很快過去了,財主叫賬房先生仔細算算,該給那農(nóng)夫多少錢?
賬房先生經(jīng)過反復計算,只好把結(jié)果告訴了財主。
財主一聽,像泄了氣的皮球似的癱倒在地上。
你算算看,該是多少錢?
答案:三十個月的工錢,共為172811823個銅板,當時折合銀元298萬塊。
醉酒相戲
蘇東坡被貶到黃州以后,不久就與當?shù)氐囊晃恢就篮?、頗有文學造詣的和尚——佛印成了至交,兩人常在一起飲酒、賦詩、猜謎、作對聯(lián),生活倒也悠閑自在。
一天,蘇東坡與佛印一起到黃州城外江邊的一個涼亭里飲酒賞景。但見浩瀚的長江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鱗鱗,像千萬顆珍珠撒在水面上,心里高興,不免就喝醉了。乘著酒興,蘇東坡指著河岸上一只正啃骨頭的野狗對佛印說:"請高僧猜一句五個字的雙關語。"佛印聽到此,拿出東坡寫的詩箋來,一下扔進了滾滾江水,也請?zhí)K東坡猜一句五字雙關語。兩人會心一笑,都猜出來了。
他們兩人猜的雙關語是什么呢?
答案:狗啃河上(和尚)骨,水流東坡詩(尸)。
何武斷劍
西漢時候,沛郡有一位富翁,家產(chǎn)頗豐。他有一男孩,剛?cè)龤q,自己的妻子就去世了,又沒有其他親屬,只還有一個大女兒,不怎么賢惠。
富翁病危時,擔心女兒爭奪財產(chǎn),兒子保不住性命。于是召喚族人在一起,寫了遺書,把全部家產(chǎn)交給了女兒,只留下一把寶劍,說等兒子長到十五歲時再由女兒給他。兒子到十五歲了,但女兒卻不肯給他劍,于是兒子便到郡府去申訴。
申訴多年,幾任郡府太守竟都不解富翁交劍于兒之意。后來司空何武當了太守,聽了富翁兒子的陳述,又詢問了他女兒女婿,審閱了遺書,不禁稱贊富翁宏大深遠的智謀,說:"這個謎我猜透了。"于是判決全部財產(chǎn)歸兒子所有。大家都覺得何武分析正確,處理得當,令人信服。
你知道富翁留劍于兒是什么意思嗎?
答案:古時劍之意為"決斷"。富翁的意思是要等兒子長到十五歲開始懂事時,把劍給他,也就是把家產(chǎn)決斷給兒子。
父子對話
有一戶人家,父子二人說話含蓄幽默,從不開門見山。新年快到了,父親高高興興地把兒子叫來問:"你在外面玩什么呢?"兒子說:"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裝點最堪宜,游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父親聽了說:"那好,明天,我再給你做一個,你到街上去幫我買樣東西來。"兒子問:"買什么東西?"父親說:"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兒子聽后到街上買來了父親需要的東西。
你知道兒子在玩什么,父親要買什么嗎?
答案:兒子在玩"風箏",父親要買"爆竹"。
甘拜下風
古時候,有個名叫曹著的人,十分聰明,且是善于猜謎和制謎的高手。某一日,有人想和曹著比高低,便找上門來,出了一則謎語給曹著猜:"臥也坐,行也坐,立也坐,坐也坐。"要求猜一動物。曹著聽后,沒有立即說出那人的謎底,卻也出了一則謎給那人猜:"坐也臥,行也臥,立也臥,臥也臥。"也猜一動物。那人想了很久想不出。曹著揭示說:"我的謎底能吃你的謎底。"聽到這句含意雙關的話,那人臉一下紅了,不僅連聲稱贊曹著高明,還欽佩地向曹著連連作揖,自嘆不如,甘拜下風。
你知道他兩人的謎底嗎?
答案:蛙,蛇。
巧攆秦檜
宋朝年間,大將韓世忠、梁紅玉共同在黃天蕩駐守。秦檜不時竄到梁府挑撥韓梁兩家關系,韓、梁二將憤怒已極,但又不便直說。一天傍晚,韓、梁二將在一起邊下棋,邊論軍事,秦檜躲在一旁偷聽。這時,韓世忠自言自語地說:"兗州小兒去,下著無頭衣,淚水一邊流。"(打一字)梁紅玉接了下句:"蟲子鉆進布匹里。"(打一字)秦檜聽了,灰溜溜地走了。你能說出韓、梁是怎樣巧攆秦檜的嗎?
答案:滾蛋。
信不信由你
從前,有個好逸惡勞的人,叫李老五,他??看蛸€贏錢混日子。
有一次,他在人前打賭說:"誰能說出一件事,說得使我不相信,我就給他五兩銀子;我接著再說一件事,如果他不相信,那么他就給我一兩銀子。"當下,有人說:"我家有一只碗,碗內(nèi)可裝下十天的飯菜。"李老五回答說:"這我相信。我家的一只碗盛滿水,可以把你淹死。"那人當然不信,只得認輸。又有人說:"我家的煙囪高得望不到頂。"李老五回答說:"這我相信,但這并不算高,我家的煙囪一直通到月亮上,有一次嫦娥還從煙囪頂上走到我家來呢!"這荒唐的話當然使人不能相信,第二個人又輸了。一會兒就有四個人輸了,李老五贏得了四兩銀子。
人群中有個叫王智的窮秀才,他想出了一句妙言,不管賭棍說相信或不相信,總得給他五兩銀子。這是一句什么話呢?你能猜出來嗎?
答案:"你欠我五兩銀子。"這句話的巧妙在于:賭棍相信了,賭棍就還他五兩銀子;賭棍若不信,賭棍就輸給他五兩銀子。
巧救工匠
劉伯溫是明太祖朱元璋最為倚重的謀臣,他足智多謀,為人厚道。有一天,他聽說皇上新建的宮殿快要完工了,就前去查看。誰知剛跨進宮殿,只見迎面匆匆走來一人,到他面前,雙膝跪下,大呼道:"劉大人救命!"弄得劉伯溫一陣莫名其妙。
原來此人是一名雕花工匠,只因新建宮殿的一根大梁上的浮花,雕得不怎么好,正在加工,不料朱元璋獨來游殿,他看到這豪華的新殿,好不得意,禁不住"哈哈哈"狂笑起來。就在這當口,突然梁上傳來一陣咳嗽聲。朱元璋抬頭一看,見梁上有一老工匠在干活,頓時顯得十分尷尬,心想:我堂堂皇上,如此輕狂,一旦傳揚出去,豈不有失體面。但又不便馬上發(fā)作,便一臉怒氣地離開了新殿。這下可嚇壞了梁上的工匠,心想:皇上的輕狂,怎能讓平民百姓知道?看來自己兇多吉少,命兒難保了!當時急得差點從梁上摔下來。他素聞劉伯溫對人寬厚,因此看到劉伯溫進殿,便跪倒在地,叩頭求救。
劉伯溫聽后,捋著胡須稍加思索,便湊近工匠耳邊輕聲囑咐了一番。
過了幾天,劉伯溫裝作不知朱元璋已去過新殿,啟奏道:"臣聞皇上的新殿已快落成,何不前去審視一番。"朱元璋因恐泄露了"天機",不好說已去看過,君臣便一同來到了新殿。
兩人在殿內(nèi)轉(zhuǎn)了一圈,正要離去,忽聽梁上傳來一陣咳嗽聲。朱元璋抬頭望去,見正是前幾天那名工匠,頓時臉沉下來。這時劉伯溫大聲喝道:"大膽刁民,為何見了皇上也不回避?"這時工匠按劉伯溫所教的辦法做了個動作,朱元璋見了就打消了殺人滅口的念頭。
聰明的讀者,你知道劉伯溫教給工匠的是什么辦法嗎?
答案:劉伯溫所教的辦法是"裝啞"。當劉伯溫大聲喝問時,工匠默不做聲,只用手指了指嘴巴。劉伯溫說:"原來是個啞巴。"朱元璋也真的認為工匠是個啞巴,如此自己的輕狂傳揚不出去了,也就打消了殺人滅口的念頭。
賞花
明代才子祝枝山的家里有一個花園。春天到來時,園中牡丹盛開,五色俱全。有一天,祝枝山邀了許多好友前來賞花,并且要大家從各色牡丹花中各選一株,然后評點出花中之魁。一時間,眾說紛紜,有的說紅的好,有的說紫的好,有的說黃的好。可是,只有唐伯虎獨自賞而不言。大家都知道他是評花高手,要他發(fā)表高見。唐伯虎微微一笑說:"百無一是。"大家聽了很愕然,都認為唐伯虎過于狂妄,出言不遜,這姹紫嫣紅之中竟沒有一株令他看得上眼的牡丹花。只有主人祝枝山恍然大悟說:"高見!高見!花中百無一是。"
聰明的讀者,唐伯虎與祝枝山之言是一個謎,你能揭開謎底嗎?
答案:"百無一是"即指"白"花。
老張點菜
老張性格風趣幽默,說話愛賣關子。一天他獨自上飯館吃飯,服務員送上菜譜請他點菜。老張在菜單上寫了兩味小菜后,又加一句:"另要落湯雞二兩。"
服務員接過菜單一看,忙說:"我們這里只有鹽鹵雞、白切雞,從來沒賣過落湯雞啊!"
老張笑著說:"怎么能沒有呢,連落湯雞都不賣,還開什么飯館呢?"
服務員搔了幾下腦袋,頓時恍然大悟,連聲說:"先生稍等,我馬上給您送來。"
你知道"落湯雞"究竟是什么嗎?
答案:此三字為字謎,謎底是"酒"。
我謎捉你謎
從前有個秀才,自以為謎做得好,不管碰到誰,總想表現(xiàn)一下自己。有一天,秀才碰到一個老農(nóng)。他想:老農(nóng)整天舞弄鋤頭鐵鍬,哪里會懂什么謎語?今天可該是我露一手的時候了。想到這里,他得意地對老農(nóng)說:"我讓你猜個簡單的謎語,看你是否能猜得出。"說完,就搖頭晃腦地說出了謎面:
長腳小兒郎,
嗡嗡入洞房,
欲飲朱砂酒,
拍拍見閻王。
老農(nóng)聽了微微一笑,不假思索地說:"我也出個謎語讓你猜猜。"說著也說出了謎面:
小小諸葛亮,
獨坐中軍帳,
擺起八卦陣,
捉拿飛來將。
秀才一聽,愣住了,想了好久都沒猜出來。老農(nóng)看著秀才的難堪勁兒,笑著說:"我的謎專捉你的謎。"說得秀才紅著臉走了。
他們的謎底各是什么東西呢?
答案:蚊子,蜘蛛。
老夫子與小孩
南朝梁有個文學家王筠,性情善良,為人和善,喜歡和兒童交朋友。有一次,一個小孩問他:"王老夫子,我出個謎語,猜四個字,你能說得出來嗎?"王筠很感興趣地說:"你說說看。"小孩說:
"一點一點分一點,
一點一點合一點,
一點一點留一點,
一點一點去一點。"
這個謎出得很巧,王筠一邊暗贊小孩的聰明,一邊笑瞇瞇地對他說:"你來看,看我猜得對不對?"說完,揀起一根樹枝就一邊念著"一點一點……"一邊在地上寫出"汾"、"洽"、"溜"、"法"四個字。小孩一見,拍手大叫:"對了,對了!"王筠說:"我也出個字謎給你猜,你看好嗎?"接著說道:
"一橫一橫又一橫,
一豎一豎又一豎,
一撇一撇又一撇,
一捺一捺又一捺。"
這是個什么字?
小孩在地上畫來畫去也未畫出個字形來,撓撓頭說:"老夫子,請告訴我吧,我猜不出來。"
答案:森。
只治病不救人
從前有個醫(yī)生,他家世代從醫(yī),醫(yī)術高明,對人熱情周到,在當?shù)睾苡型T谒拈T前掛著一個木牌,上寫:
祖?zhèn)髅胤剑?/p>
手到病除,
只能治病,
恕不救人。
一天,有一個外地人路過他的門前,看到這個木牌,大為迷惑不解。他想,人們總是用"治病救人"這句話來贊揚醫(yī)生的美德和醫(yī)道,為什么這個醫(yī)生卻只治病不救人呢?他看到門口有個小孩在玩,便去問個究竟。小孩說:"這家醫(yī)生從來不給人看病。"他又問:"既然能治病,為什么不給人看病?"小孩說了一句話,使他恍然大悟。請問,小孩說的是什么?
答案:他是個"獸醫(yī)"。
畢爾巴解難題
畢爾巴因機智聰明而聞名于世。一天,國王把畢爾巴請到王宮去,他想考考畢爾巴,就給他出了一道難題。國王在地上劃了一條線,說:"畢爾巴,你要使這條線變細些,但是不能擦,也不能用東西掩蓋。"
畢爾巴是個解難題的能手。他沒違背國王提出的要求,采用了一個巧妙的辦法,然后對國王說:
"陛下,請看,現(xiàn)在您的那條線不是細些了嗎?"
國王看了點了點頭,不由佩服起畢爾巴的聰明才智來。
你知道畢爾巴是怎樣使國王那條線變細的嗎?
答案:畢爾巴用的是相互比較的辦法。他在國王那條線旁邊又畫了一條更粗的線,國王那條線便顯得細了。
缺衣少食
北宋著名政治家呂蒙正,以敢言善諫著稱,曾三任宰相。幼年時家道貧寒,一年春節(jié),他做了這樣一副對聯(lián):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橫額只有兩個字:
南北
這副對聯(lián)一貼出來,立即招來鄰居們七嘴八舌的議論,大家開始覺得寫得"怪",領悟過來以后,又都說它構思精巧,修辭巧妙!
這副對聯(lián)有什么特別含義呢?
答案:缺衣(一)少食(十)沒有"東西"。
貪官判案
從前,有個姓史的花花公子,倚仗父勢,橫行鄉(xiāng)里,無惡不作。村民們都咬牙切齒地咒罵他是"史霸王"。
一天,這惡少又在光天化日之下,攔路調(diào)戲一位秀麗的村姑。年輕的農(nóng)夫王大江正好挑柴路過,大聲斥道:"你這個小霸王也太無法無天了,竟敢在大街上為非作歹,欺侮窮人家的女孩子!"
史霸王見是個村野漢子,"哼嗤"一笑,突然拽出對方柴擔上的斧頭,猛地向王大江劈去,毫無防備的年輕農(nóng)夫頓時倒在血泊之中。
王大江的父母聞訊趕來,呼天哭地,當晚請村上的一位老學究代寫一張狀紙,告到了衙門。
不料那縣太爺乃是個受賄貪官,昨晚已收到史老財主的厚禮。升堂之后,他見狀紙開頭寫的是:"史霸王倚仗父勢,用斧子傷人……"便將其中一個字改了一筆,使那殺人兇犯罪行大減,免于死刑。
貪官究竟改了哪個字呢?
答案:"用"改為了"甩"字。
竹苞
清朝乾隆年間,皇宮侍讀學士紀曉嵐,能詩善文,通曉經(jīng)史,生性詼諧,常以奇言妙語戲謔權貴,揶揄公子王孫。
一次,理藩院尚書和珅為示風雅,在官邸后花園建書亭一座,邀請紀學士題匾。紀曉嵐素聞和珅的幾個寶貝兒子,全是五毒俱全、不通文墨的花花公子,遂有意作弄一下。于是,他揮筆寫下了"竹苞"二字,莞爾而去。
和珅以為紀學士是取"竹苞松茂"之意,贊的是書亭四周的翠竹美景,于是樂呵呵地說:"清高,雅致,妙不可言!"繼而令工匠將這龍飛鳳舞的"竹苞"兩字,精雕細刻制成匾,鑲于書亭之上。
有一次,乾隆皇帝御駕光臨,見于書亭匾額,不禁大笑不已。和珅瞠目不解,乾隆解釋說:"愛卿,這是紀學士在嘲笑你家寶貝兒子呢!"
和珅聽了謎底,哭笑不得,直罵自己糊涂。
你知道"竹苞"的含義嗎?
答案:把"竹苞"二字拆開,就成了"個個草包"。
反譏使臣
三國時,蜀國一位名叫張奉的大臣出使吳國。吳主孫權大擺盛宴,熱情相款??蓮埛顓s當著孫權的面揶揄吳國臣相,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陪客的東吳仆射薛綜見張奉如此無禮,舉酒走至張奉面前,冷冷一笑,說:"我有一謎向先生請教。"旋即吟了四句:"有水變濁,無水是國,橫目茍身,蟲入其腹。此謎請猜一字。"張奉是位能詩善文、通曉俚辭隱語的謀士,豈能不懂其謎暗譏自己國家?他臉色陰沉地說:"仆射能用此體再賦一謎嗎?"
薛綜笑一笑,回答說:"這有何難,請君細聽!"說罷,又吟了四句:"無口為天,天口為國。君臨萬邦,天子帝都!"
張奉一聽,尷尬地笑了,這才收斂了狂言妄語。
你知道薛綜所吟,是何所指嗎?
答案:這是兩個字謎。薛綜首先譏諷了傲臣之國"蜀",然后贊揚了本國"吳"。
客商夸貨
從前,有三個商人各帶著一批貨物,結(jié)伴走南闖北做生意。一日,三人同在黃鶴樓下一家旅店歇腳。
茶余飯后,老板見客人都是跑江湖的商賈,便笑問道:"三位先生靠什么招財進寶呀?"
一瘦高個商人拱拱手,笑著說:"老板聽著,我賣的是:遠看像座亭,近看沒窗欞。上邊直流水,下面有人行。"
老板點了點頭,轉(zhuǎn)身又問:"您二位呢?"
一矮胖商人說:"要問鄙人之貨,乃是:又圓又扁肚里空,有面鏡子在當中,老板用它要低頭,摸臉搓手又鞠躬。"
之后,第三個商人接著說:"我賣的是:鐵打的一只船,不推不動彈。開船就起霧,船過水就干。"
老板聽后笑著說:"三位的貨正合我用,我?guī)椭T位推銷一些吧!"
請猜,這三個商人各賣的是什么東西呢?
答案:雨傘、臉盆、大熨斗。
醉漢與尼姑
從前,有個男人在外面喝醉了酒,搖搖晃晃地往家走,拐到一座庵堂前,跌倒在地,昏睡不醒。此時,一位年輕的尼姑化緣回庵,見醉漢癱臥如泥,便將他扶起,背進了庵堂。
這件事像長了翅膀,很快便在遠村近戶風傳開來。一些人罵那尼姑是"淫婦",要綁她沉塘,以正鄉(xiāng)風。
一位布衣老儒聽了,連連搖頭說:"冤哉枉也,錯怪了人。"
眾鄉(xiāng)民迷惑不解地問:"那尼姑與醉漢是什么關系呢?"
老儒笑道:"諸位莫急,待老朽吟詩兩句,大家就一清二楚了。"說罷,他搖頭晃腦吟道:"醉漢妻弟尼姑舅,尼姑舅姐醉漢妻。"
眾鄉(xiāng)民一聽,恍然大悟,方知錯罵了那尼姑。你知道醉漢與尼姑是什么關系嗎?
答案:父女關系。
秀才過橋
徐家莊有位酸秀才,并無多少學問,僅讀了幾本"之乎者也"的書后,便打點行裝赴京趕考了。
一路上他風風火火,曉行夜宿,這日來到一座獨木橋邊。他正要抬腳過橋,忽然聽見洪鐘般的一個聲音:"公子,請稍等!"秀才一聽,只見橋中間已站著一位童顏鶴發(fā)的老人,肩上挑著一擔籮筐。
秀才不耐煩了,說:"老頭,你退回去,讓我先過橋。"老人哈哈大笑道:"哪有這樣的道理?不過,你想先過橋,就猜猜我筐里挑的是啥東西。"說罷老人吟了四句詩:
長在高山上,
死在泥洞中,
魂魄飄青天,
骨頭暖人間。
秀才苦思半晌,也猜不出來。老人說道:"連這都猜不出,還想考狀元?趁早回去吧!"說完,悠悠然挑著擔子走了。
你能猜出謎底嗎?
答案:木炭。
四面窗戶都朝南
有個人心血來潮出了一筆巨額獎金,征求設計一所別墅。惟一的要求就是房屋要四面開窗,而四面的窗戶都要朝南。
這一消息迅速傳開。許多人躍躍欲試,其中一個自學成才的普通建筑工人寫了封極短的信寄給了征求設計者,結(jié)果如愿以償,立即拿到了這筆巨額獎金。
這封短信里究竟寫的是什么呢?你能猜出來嗎?
答案:把別墅建在北極上,每扇窗子便都朝南。
譏諷張半仙
明朝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馮夢龍任福建壽寧知縣。他訪民之疾苦于井邑,察民之冤案于囹圄,被當?shù)匕傩兆u為"清官"。
一次,他易服以平民百姓的打扮漫游縣城,見街口圍著一圈人,走近一看,乃是一個自號張半仙的術士正在算命卜卦,騙人錢財。馮夢龍嗤之一笑,然后對他說:"你自稱張半仙,看來一定很靈,我有四句詩謎念給你聽,看是什么東西?"說罷吟道:"上無半片之瓦,下無立錐之地,腰間掛個葫蘆,滿口陰陽怪氣!"
那張半仙一聽,支支吾吾,收起攤桌溜了。圍觀的百姓不禁一陣哄然大笑。
你知道這是何字?
答案:卜。
為了我打他
一個夏天的晚上,書生張東和李西在花園里的假山旁品茗聊天。他們手拿蒲扇,天文地理,花鳥蟲魚,海闊天空,無所不談。忽然,張東放下茶杯笑得前仰后合,李西感到莫名其妙,問道:"張兄為何突然這般大笑不止,倒把小弟嚇了一跳。"張東道:"適才觸景生情,忽然想出一謎,覺得幽默滑稽,實在可笑。"李西要他說出謎面,張東清了清嗓子道出:
為了我打他,
為了他打我,
打破他的肚,
流出我的血!
李西沉思良久仍不得其解。當張生說出謎底并作了解釋以后,兩個人又是一陣大笑。
你能猜出謎底嗎?
答案:拍蚊子。
互通姓名
從前,有兩個素不相識的書生,在花園游玩,一個是高個子,一個是矮個子,在一個亭子里會了面。高個子問:"先生貴姓?"矮個子說:"夏商之時夜間光。"說罷回問高個子道:"先生你貴姓?"高個子說:"顛來倒去都為頭。"兩個書生會意,笑著相互施禮,在石凳上坐下后又敘談起來。高個子說:"先生大名是什么?"矮個子說:"小生名叫老牛過板橋。您大名呢?"高個子說:"小生名叫大河失滔滔。"雙方互通了姓名,交談之后,情投意合,成了好朋友。
你知道兩個書生的姓名嗎?
答案:矮的叫"胡生",高個子叫"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