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拾的歲月(代序)
知道這份年紀
是一座回望臺
鳥群歸巢的時候驚飛枯葉
紛紛如系列遺憾
——《回望臺》
這些詩均創(chuàng)作于1981年我進入清華讀書,到1991年離校赴美的十年間。當時校園內(nèi)新詩創(chuàng)作風氣很是濃厚,我有幸擔任了幾年清華文學社社長,得以有更多機會和一群興趣相投的朋友們參加詩文競選,挑選欣賞競選作品,編排出版文學社的期刊,沉醉聆聽優(yōu)美的詩詞朗誦,創(chuàng)作互寄彼此的小詩作為厚重的禮物……
最初的遺憾,實在是因為太柔弱了,少年時無法承受別人異樣的目光??歼M了最重點的中學,盡管作文課上洋洋灑灑,在分文理科班時,卻不敢動學文科的心思。因為一顆要強的心,是要在理科班得了第一才會滿足,那時的風氣就是如此。及至考上了清華大學,工程師的搖籃,又因為這同樣一顆要強的心,正正與“自強不息”的清華校訓相共振,便一路走下去,做第一,拿了學士、碩士學位,又接著上博士,越發(fā)不可收拾了。
原來想系統(tǒng)地經(jīng)過一番學院式文學雨露沐浴的夢,終于因為第一步時的猶豫而做不成了。當年如果走上一條不同的路,現(xiàn)在已碩果累累或仍是忙中偷閑地作一些詩賦,已無從可知,但我想那樣一定會比我現(xiàn)在的文學知識豐富些,文學朋友多些,做文章的意識強些,一定會受益匪淺的。有朋友勸我:詩是不能為業(yè)的。為寫詩而寫詩,反倒容易枯澀。像我現(xiàn)在這般,為了要流溢出來的情感、突來的頓悟、深沉的感觸而融其于詩時,在我,是一種表達后的解脫;在別人,也會感到自自然然,不必費了太多精力去詮釋。這么一想,也就將那無邊無際的遺憾收斂了些。
清華讀書的最初幾年,喜歡在圖書館的紅木長桌上自習。兩壁高大書柜滿滿的精裝書籍,一室學子靜靜思索或低聲探討的神情,還有許多許多名人在這里曾經(jīng)如何如何的傳說、故事,坐在那里,面對這些,抬頭之間,看得見落地長窗外,老舊紅墻上密密攀滿紫藤,不遠處積滿厚重歷史的大禮堂的圓頂,總有許多感覺不由得涌上來,讓你想記下些什么。每門大課考試前總有大約一星期的復習溫課時間,考完了,再隔幾天。好在平時功課也不松怠,記性又好,復習時便能勻出很多時間,讓我能借出許多雜書畫冊,一大摞攤放在桌子上瀏覽翻閱,讓我能趴在桌上,一行一行描述自己的心境。極愛那時靜靜的時光,于是和那樣的一個夏鉤著小指頭,定了五年、十年的長約,要一直在黃銅門內(nèi)的圖書館長桌上閱讀、寫作。果然我年年如期履約,遺憾的是現(xiàn)在再也不設自習的桌位了。
始終不明白為什么最初喜歡利用的是那段時光。或許靈感從來就是愿意在你緊張做事的時候降臨,空空地卻是等不來的;也或許是那時稍有一些成就感,如我現(xiàn)在每每完成了一項設計、一件努力的工作之后,心底的那份要求報償?shù)倪z憾又會悄悄地回來,總有一份牽系,帶回許多在緊張時閃現(xiàn)卻不得不暫擱一邊的思緒。歲月像深秋里金黃金黃落下的銀杏樹葉,在白色寬闊的路面上,吸引著我循著來路去撿拾,賦予那些本來就屬于它們的獨特文字。
于是,我便要坐下來,靜靜地坐在燈下的長桌旁,面對我自己。是這樣嗎,我的朋友?否則
又有什么古老的解釋
可以穿行而來
讀懂那些巨大石柱碑文后
那些我現(xiàn)在
回顧的目光
——《石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