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親人篇
1.父親愛新覺羅·奕譞
載灃的父親愛新覺羅·奕譞,是清宣宗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的第七個兒子,清文宗咸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的弟弟,一個大家熟悉而又陌生的人物。
奕譞生于1840年10月16日,正值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大清朝禁止鴉片貿(mào)易后,遠在歐洲的英國人憑借著堅船利炮對中國發(fā)動了一場戰(zhàn)爭。道光皇帝任用林則徐在廣東展開了轟轟烈烈的禁煙行動,卻無力抵御游弋在近海的英國炮艦,一時間從南到北無一處海疆保持安寧。
道光皇帝整天為英國人的囂張煩悶不已,對沿海疆臣和要塞軍將的束手無策感到惱怒。奕譞的出生帶來些許喜悅,沖淡著道光皇帝心頭的不快。奕譞的母親,初為人母的烏雅氏,如鮮花一般嬌艷的十九歲美人,自然母以子貴,得以晉為琳嬪。
奕譞像
也許是老來得子的緣故,道光皇帝對烏雅氏寵愛有加。不久,烏雅氏頻傳喜訊,誕下皇九女壽莊固倫公主、皇八子奕詥和皇九子奕譓。1850年,道光皇帝離開了人世,年僅二十八歲的琳貴妃僅僅享受了十年的寵愛和呵護,便不得不獨自照應(yīng)三個兒子、一個女兒。
奕詝繼承了皇位,成為著名的苦命天子。當(dāng)時的奕譞還是個十多歲的娃娃,估計也能感受到五哥奕詝對六哥奕訢的提防和忌憚?;适页蓡T之間有太多的隔閡、矛盾與斗爭,在日后的政治生涯中,生在宮廷的奕譞將有越來越深刻的體會。
咸豐皇帝在位的前十年,奕譞同六哥奕訢一樣悄然地從群臣的視野中消失,仿佛道光皇帝根本不曾有這兩個兒子,咸豐皇帝根本不曾有這兩個兄弟。
1860年,事情突然起了變化。
10月,英法聯(lián)軍攻入北京,咸豐皇帝逃到承德避暑山莊,在那里縱情酒色,沉疴不起。奕訢在京城負(fù)責(zé)跟洋人議和,地位水漲船高。咸豐皇帝去世后,皇太子載淳即位,生母葉赫那拉氏晉為慈禧太后,與慈安太后兩宮并尊。娶了慈禧太后妹妹的奕譞迅速上位,突然間從一個閑散王公變成了政界要角。
慈禧太后畫像
一些事情就在許多人預(yù)料之外發(fā)生了。慈禧太后、慈安太后聯(lián)合恭親王奕訢、醇郡王奕譞和朝中部分大臣突然發(fā)動政變,除掉咸豐皇帝欽命的贊襄政務(wù)八大臣,改次年年號為同治,由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年輕的奕譞也親自出手,將貴為八大臣之首的肅順拿下馬。整個朝廷的風(fēng)向急轉(zhuǎn),務(wù)實友好的領(lǐng)導(dǎo)班子迅速組建。
慈禧太后連同慈安太后掌握大清朝的權(quán)柄,奕訢也終于吐了口氣,在宏大的政治舞臺上大展拳腳,全力打造希冀很久的中興盛世。領(lǐng)導(dǎo)中樞確立新的國家大政方針,采取重用漢族大臣、同洋人交好、挾洋滅匪的政策。社會恢復(fù)了常態(tài),似乎一切血腥都沒發(fā)生,至于咸豐皇帝的遺命,顧命八大臣的性命,誰在乎呢?
慈禧太后墨跡
慈禧太后畫作
奕譞擁有正黃旗漢軍都統(tǒng)、正黃旗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御前大臣、后扈大臣、管理善撲營事務(wù)、署理奉宸苑事務(wù)、管理正黃旗新舊營房事務(wù)、管理火槍營事務(wù)、管理神機營事務(wù)等一系列頭銜和職務(wù),美好時光好像真的開始了。
年僅二十多歲的他整日神清氣爽,意氣風(fēng)發(fā)。奕譞同慈禧太后的妹妹葉赫那拉氏的小日子也過得極為和美,次年他們的兒子載瀚誕生。不幸的是這個孩子福氣太薄,還沒來得及好好享受王府的美好生活,就悄悄地離開人世。沒過幾年,葉赫那拉氏再為奕譞誕下一子,這個出生在宣武門太平湖畔的小公子被命名為載湉,就是后來的光緒皇帝。
奕譞像
1864年,朝廷軍隊在與太平軍的作戰(zhàn)中取得決定性勝利,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被打下來!洪秀全自殺,洪天貴福、洪仁玕、李秀成都被活捉!江南終于平定了!“家祭無忘告乃翁”,這么大的好消息一定要讓大清朝的列祖列宗知道!誰來承擔(dān)告祭祖廟這么光輝偉大的使命,自然是奕譞。逆賊掃平,必須要論功行賞,前線指揮作戰(zhàn)的曾國藩、曾國荃、李鴻章、僧格林沁等人通通加官進爵!至于在中央運籌帷幄的議政王奕訢,當(dāng)然大大的一個字,“賞”!長子載澄封貝勒,次子載瀅封不入八分鎮(zhèn)國公。
大清的江山再次穩(wěn)定下來,新的風(fēng)波也將要興起。
1865年,慈禧太后借蔡壽祺彈劾為名,罷免奕訢的議政王和其他一切職務(wù),這在朝臣和宗室中掀起軒然大波。
奕譞有“狡兔死,走狗烹”的不安與悲戚,同肅親王華豐、通政使王拯、內(nèi)閣學(xué)士殷兆鏞、左副都御使潘祖蔭等紛紛上疏。無奈之下,慈禧太后只好將此事交給王公大臣討論。結(jié)果可想而知,奕訢繼續(xù)在內(nèi)廷行走,管理總理衙門,并恢復(fù)軍機大臣的職務(wù)。
奕訢也不是白給的角色,很快在安德海一案上還以顏色。
安德海是內(nèi)廷的一個太監(jiān),甚得慈禧太后寵信,很是囂張跋扈。1869年,慈禧太后違背太監(jiān)不得擅出皇城的祖制,命安德海到南方采辦龍衣。倘若安德海悄悄地來悄悄地走,把事情辦得妥妥帖帖,自然什么事也沒有。
但真是遺憾,有些人做大人物的奴才太久了,一旦放出去就忘了低調(diào)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安德海目空一切,扯虎皮當(dāng)大旗,沿途肆意騷擾地方。山東巡撫丁寶楨援引國法,發(fā)兵追捕安德海,要求朝廷予以嚴(yán)懲。奕訢沒有放過這個機會,會同文祥等主張加以嚴(yán)辦。慈禧太后很想解救安德海,但也不敢公然違忤祖宗家法和朝堂公議,只得同意丁寶楨將安德海等人處死。
慈禧太后是個擅權(quán)的人,注定容不下奕訢擁有過高的權(quán)力。精明干練的奕訢也注定不是引頸受戮的待宰羔羊。兩者之間的爭斗讓奕譞感到左右為難,一邊是同父異母的王兄,一邊是妻子的親姐姐、當(dāng)今的皇太后,真不知如何是好。除了偶爾的幫腔,能做的恐怕只有沉默。
皇室內(nèi)部、親兄弟之間,怎么可能有永遠的和諧!天津教案讓原本親密的奕譞和奕訢有了紛爭。
奕訢像
1870年,天津爆發(fā)教案,失去理智的民眾在欺騙和慫恿下包圍教堂,與教會人員產(chǎn)生毆斗。法國駐天津領(lǐng)事豐大業(yè)在交涉中拔槍傷人,民眾激憤之下殺死豐大業(yè)及其秘書,焚毀法國領(lǐng)事館和多處教堂,傷害多名領(lǐng)事館人員、神職人員、外國僑民,波及英美俄等國在天津的教堂。
天津教案引發(fā)軒然大波,一時間外國軍艦云集天津,以法國公使為首的公使團齊集總理衙門,提出強烈抗議。朝廷陷入分裂,慈禧太后、同治皇帝、奕譞、李鴻藻、翁同龢、倭仁等為一方,奕訢、曾國藩、李鴻章、文祥、寶鋆、沈桂芬、董恂等為另一方。前者基于安定民心的角度,主張強硬回應(yīng),持理力爭。后者認(rèn)為不能對民眾的過錯視而不見,暴民搶掠與所謂的民意毫不相干。是“抑民奉外”,還是“對外妥協(xié)”,見證的不僅僅是大清朝對外交往中的不公和不幸,更見證著這個國家的蹉跎和迷茫。
曾國藩墨跡
咸豐末年,奕譞目睹了英法對畿輔地區(qū)的蹂躪,但對這些西方列強到底有多強,到底如何與之相處,還缺乏足夠的認(rèn)知,除了基于義憤的不平和辯駁外,所能做的實屬寥寥。被挑出來負(fù)責(zé)處理此事的只能是熟于洋務(wù)的曾國藩和李鴻章。根據(jù)調(diào)查結(jié)果,曾國藩做出對外妥協(xié)避免戰(zhàn)爭的決定。他首先對英美俄等國做出賠償,然后單獨同法國交涉,澄清事實,捉拿兇手后予以嚴(yán)懲并賠償損失,派遣專使赴法賠禮道歉。曾國藩對教案的處理惹得朝廷內(nèi)外普遍不滿,一時間毀謗加身。
李鴻章像
負(fù)責(zé)接辦教案善后的李鴻章一方面繼承了曾國藩的方案,安撫各國;另一方面對法國提出的懲戒要求,能推就推,能拖就拖,據(jù)理相爭,爭回些許權(quán)利,以消弭朝野上下的不滿,為大清朝稍稍挽回些顏面。幸而當(dāng)時法國卷入普法戰(zhàn)爭無暇東顧,中法之間的這場沖突得以和平解決。
奕譞對天津教案的處理極為不滿,對奕訢支持曾、李的態(tài)度也很是生氣。事罷,奕譞立即向朝廷提出辭去差事,并對身居要位的奕訢大加抨擊。慈禧太后對奕訢也有不滿,出于大局考慮沒有立即動手,只是撤去其同黨文祥在國子監(jiān)、理藩院等處的差事。
同治皇帝親政后,對恭親王奕訢的不滿日益加劇,對奕譞的信任不斷提升。奕譞順勢對奕訢展開政治攻擊,稱以前是軍機大臣擬定諭旨,現(xiàn)在皇帝親政了,一切都要大大的不同。奕訢對此大怒不已,上奏折辯駁。
兄弟鬩墻,徒惹內(nèi)外生笑。
同治皇帝畫像
奕譞雖與奕訢兩不相讓,但在大事上還能放下成見,齊心協(xié)力去解決問題。
同治皇帝十幾歲后想重修圓明園,投入了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并頻繁由內(nèi)務(wù)府向戶部支借巨款,這引發(fā)王公大臣的集體不滿。1872年,同治皇帝下旨重修圓明園,御史沈淮請求緩修,奕訢、奕譞,景壽、奕劻、文祥、寶鋆、沈桂芬、李鴻藻等人聯(lián)名上折勸諫。同治皇帝勃然大怒,斥責(zé)奕訢“此位讓爾如何”,怒稱奕譞“離間母子”,與王公大臣產(chǎn)生激烈沖突。
君臣之間劍拔弩張竟到如此地步,實在是駭人聽聞。
王公大臣苦諫不已,同治皇帝最終不得不作出妥協(xié),停修圓明園工程。隨后,兒戲一樣地下旨罷黜所有參與上折勸諫的親王、御前大臣和軍機大臣。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急忙出面勸阻,并強令同治皇帝向群臣道歉。同治皇帝從此與群臣關(guān)系冷淡,對讀書勤政、不要只顧享樂的勸諫充耳不聞,整日沉迷酒色。1875年1月,不幸的事情發(fā)生了,同治皇帝染病而死。
在御前會議上,慈禧太后的意見是從近支子弟中過繼一個載字輩的孩子給咸豐皇帝,否決同治皇帝由溥字輩繼承的遺言,最終選擇了載湉。奕譞聽后大驚失色,趴在地上磕頭不斷,失聲痛哭昏厥過去。
載湉隨后被冊立為新君,翌年改年號為光緒,由兩宮繼續(xù)垂簾聽政。奕譞也加恩親王世襲罔替,成為大清朝為數(shù)不多的鐵帽子王。兒子成了皇帝,給奕譞帶來的并非愉悅,而是惶恐和不安。
歷朝歷代,兒子成為皇帝時,自己還在世,幾乎沒有一個有好結(jié)局。王公大臣的嫉妒,慈禧太后可以預(yù)見的忌憚與提防像一個魔咒困擾著奕譞。
奕譞慶祝五十大壽
醇親王府成了潛龍藩邸,不能再住下去。載湉的生母葉赫那拉氏,剛從喪失愛子的悲痛中走出,便不得不再次忍受母子分離的悲痛,整日悲戚戚,以淚洗面。
奕譞內(nèi)心苦楚,上奏折請求免去親王世襲罔替,沒有得到允許,無奈只好再上奏折請求辭去一切差事。1879年,朝廷下旨接受奕譞的請求,準(zhǔn)許他回家養(yǎng)疾并解除一切職務(wù)。
從那之后,奕譞更加謙卑和恭順,多次辭謝慈禧太后的賞賜,表示不接受任何職務(wù),只保留了世襲罔替的醇親王稱號。在同其他人的交往中,奕譞從來沒有擺出一副皇帝父親的尊嚴(yán),甚至連親王的架子也沒有,“謙卑”和“禮讓”似乎成了他最突出的美德。
奕譞與光緒皇帝
在醇親王府內(nèi),很多地方都掛著奕譞自己寫的治家格言,其中有一段最能表現(xiàn)他的心境和生活態(tài)度,以及在政治漩渦中的恐懼與自警:
“財也大,產(chǎn)也大,后來子孫禍也大,若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多膽也大,天樣大事都不怕,不喪身家不肯罷;財也小,產(chǎn)也小,后來子孫禍也小,若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少膽也小,些微產(chǎn)業(yè)知自保,儉使儉用也過了?!?/p>
奕譞特意請人仿制一只周代的欹器,放在書房內(nèi),下面有親手書寫的銘詞“滿招損,謙受益”。如果把水放入一半,這只欹器便保持平衡不致溢傾;如果把水放滿,便傾倒過來全部流掉。奕譞時時刻刻向世人尤其是慈禧太后表示,自己對政治沒有任何野心,他只是一個樂天知命虛受爵祿的王爺。
奕譞的舉動,慈禧太后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但也不愿意在王公大臣中落一個小心眼的惡名。
1880年,中俄伊犁交涉事起,時局緊張,奕譞受命復(fù)出參與議政,愈發(fā)地謹(jǐn)慎小心。然而他越是小心謹(jǐn)慎,慈禧太后的恩寵就越是紛至沓來,躲都躲不開。1881年,慈安太后病情急轉(zhuǎn)直下,而后驟然離世,自此王公和朝臣的性命和前途便完全處在慈禧太后一念之間。1882年,奕譞的兒子載洸被封為奉恩輔國公。1883年,慈禧太后下懿旨命醇親王奕譞會籌法越事宜。1884年,慈禧太后降懿旨,以因循貽誤為由罷免奕訢的軍機大臣職務(wù),令其回家養(yǎng)病,并任命新的軍機班子,要求軍機處今后遇到重大事情同醇親王商量決定。隨后,慈禧太后下懿旨賞奕譞的兒子載灃不入八分鎮(zhèn)國公。1885年,慈禧太后接受奕譞的建議,降下懿旨勘修南北海工程,督治北洋水師,命奕譞總理海軍事務(wù)。
光緒皇帝銅像
光緒皇帝親政的日子越來越近,奕譞的心情也越來越緊張。表面上他是大清皇帝的父親,慈禧太后的妹婿,為數(shù)不多的鐵帽子王,參與軍機處和總理衙門,執(zhí)掌海軍衙門,可以說是風(fēng)光無兩。
實際上這一切都不過是夢幻泡影,秉承慈禧太后的旨意,老老實實、妥妥當(dāng)當(dāng)把吩咐的事情辦好才是做臣子的本分。只有小心謹(jǐn)慎地做人,才不會留下半分把柄,才能保住身家性命,讓兒子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shù)刈诨饰?,讓醇親王一脈存續(xù)下去。
光緒皇帝的親政給大清朝帶來很多變化,皇帝與太后間的關(guān)系,王公大臣的站隊以及整個朝政的調(diào)整都有很多不同。奕譞能做的只是在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之間充當(dāng)緩沖,努力地調(diào)和兩者的關(guān)系,避免出現(xiàn)對立。
1886年7月11日,慈禧太后下懿旨要求欽天監(jiān)于明年正月選擇皇帝親政日期。7月15日,奕譞同王公大臣們一起上奏折請求慈禧太后繼續(xù)訓(xùn)政,遭到拒絕,皇帝親政的日期被定在了第二年正月十五日。7月19日,奕譞聯(lián)合禮親王等再次上書請求慈禧太后訓(xùn)政。慈禧太后下懿旨勉強同意,命奕譞處理多項事務(wù)。
1887年2月5日,朝廷派遣官員祭告天地、宗廟、社稷。2月7日,光緒皇帝正式親政。
奕譞在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之間耗盡心力調(diào)和,心力交瘁的他最終還是抗不過天命。
1887年,奕譞病重,直至次年8月病情才好轉(zhuǎn),光緒皇帝頻頻陪同慈禧太后到醇親王府探望。1888年10月1日,奕譞上書提出,皇帝已經(jīng)親政一段時間,自己不方便繼續(xù)主持政事,請求解除職務(wù)。慈禧太后下懿旨予以拒絕,讓醇親王奕譞繼續(xù)管理海軍署、神機營事務(wù),今后上書奏事不必列銜。
1889年3月3日,吳大澂請求討論尊崇醇親王奕譞的典禮,慈禧太后拿出光緒皇帝繼位初,醇親王請求不為自己加尊號、預(yù)防和嚴(yán)懲極端幸進之徒的奏折,狠狠地斥責(zé)吳大澂。
1890年12月30日,皇帝陪同慈禧太后前往醇親王府邸看望病重的奕譞。
1891年1月1日,奕譞去世,光緒皇帝輟朝七日,陪同慈禧太后到醇親王府邸探看醇親王的收殮,懿旨定稱號曰“皇帝本生考”,并命載灃即日襲王爵。1月3日,慈禧太后降懿旨賜奕譞謚號曰“賢”,光緒皇帝穿喪服一年盡孝。5月11日,建立醇賢親王廟。
奕譞墓
奕譞,有人說他是一個懦弱的人,一輩子做的事情就是夾著尾巴做人,拼命地討好慈禧太后。也有人說他是一個不錯的王爺,典型的好人,聰明、正直、勇敢而且很仗義。
他在辛酉政變中為兩宮和奕訢溝通消息,力擒贊襄政務(wù)八大臣之首肅順;他為天津教案中枉死的國人鳴冤叫屈,并認(rèn)為處置不公憤而辭職;他支持中國現(xiàn)代事業(yè)的推進,扶持李鴻章修建鐵路、建設(shè)現(xiàn)代海軍,讓鐵路得以在中國不斷延伸,讓大清朝一度擁有可以保護海疆的力量;他竭力地調(diào)和各方,讓大清朝的高層不致分裂。如果沒有他,也許晚清的和平建設(shè)會被政爭損害得更為嚴(yán)重。
歷史來不得假設(shè),今人能做的除了惋惜,那就是懷著溫情與敬意,珍惜和保持來之不易的和平建設(shè)時光。
2.嫡母葉赫那拉氏、生母劉佳氏
載灃的嫡母葉赫那拉·婉貞作為中國近代史上另一位葉赫那拉氏,是道員惠徵的次女,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杏貞的親妹妹,奕譞的嫡福晉。
選秀時婉貞未能進入皇宮,卻也在眾多適齡女子中成為一時翹楚。進入宮中且得到咸豐皇帝喜愛的杏貞為了固寵,積極地向咸豐皇帝吹耳邊風(fēng),將妹妹賜婚給奕譞。這倒成全了婉貞和奕譞的美好姻緣,婚后兩人的生活非常和美。但皇室親貴的家族成員誰也不能擺脫宮廷的干擾,這一位葉赫那拉氏也被卷了進去。
1865年2月1日,葉赫那拉氏為奕譞誕下一子,取名載瀚。不幸的是載瀚福薄,第二年就離開人世。葉赫那拉氏痛徹心扉,好在奕譞很心疼她,夫妻感情依然很好。過了幾年,葉赫那拉氏又為奕譞產(chǎn)下一子,取名載湉。夫妻兩個人希望這個孩子能夠一生平安,然而現(xiàn)實總是很無奈。同治皇帝駕崩后,載湉被兩宮太后相中,成為皇位繼承人。醇親王府對此全然無措,葉赫那拉氏的心仿佛被割了一刀。
載湉年幼不懂事,對空曠幽深而又冰冷的皇宮恐懼不已,整日哭哭鬧鬧,于是葉赫那拉氏得以入宮暫時照料。母子相見卻不能親親熱熱地表達骨肉之情,無疑讓做母親的極為心痛。小皇帝對生母非常親近,即使葉赫那拉氏偶爾沒有入宮照料,也經(jīng)常念叨“醇王福晉怎么還不來看我,醇王福晉怎么還不來看我?”真是聞?wù)邆?,聽者落淚。慈禧太后原本就痛失愛子,心里十分難受,整日聽聞小孩子的喃喃喚母聲,無疑更為心痛,對親妹妹入宮極為介意,致使葉赫那拉氏入宮看望自家孩子的機會越來越少。
骨肉生別離,一在紫禁城,一在醇王府,一為帝國君主,一為醇親王嫡福晉。相見難,難于上青天!
1875年,葉赫那拉氏再次為醇親王產(chǎn)下一個男孩,不幸的是這個孩子身體極為孱弱,次日便夭折。過了五年,葉赫那拉氏再為奕譞生下一個男孩,取名載洸,這個孩子無疑是葉赫那拉氏新的寄托。也許老天有意捉弄,這個孩子不到四歲也離開了人世。
親生骨肉一個個去世,唯一幸存的又被姐姐強行帶入宮中,一年也難得見上一面,其中滋味難以形容。
自己的孩子成了帝國皇帝,丈夫位極人臣,但整個人卻生活在恐懼之中,生怕天有不測,哪天大禍降臨,所以整日小心翼翼緊守規(guī)矩,不敢有半分逾越。
與貴為太后的姐姐相比,葉赫那拉氏生性拘謹(jǐn)。她夏天輕易不到花園中走動,生怕一不小心踩死螞蟻,積下罪過。同治皇帝去世后的一段時間,慈禧太后心情煩悶,于是請妹妹一塊兒看戲,葉赫那拉氏卻不領(lǐng)情,閉上眼睛說“國喪不能看戲”,惹得姐姐非常不滿。
慈禧太后不僅奪走她的孩子,還將秀女顏札氏賜給醇親王為側(cè)福晉,并不時召入宮中。顏札氏仗著慈禧太后撐腰,時常與葉赫那拉氏針鋒相對,搞得醇親王府雞犬不寧。顏札氏年輕貌美,很得醇親王喜愛,后來產(chǎn)下一女,但初為人母的她不幸離世,女兒沒過幾年也夭折。葉赫那拉氏看到世事變幻,心性更加謹(jǐn)慎,整日在家吃齋念佛,為紫禁城里面的骨肉載湉祈福,希望上蒼能保佑他平平安安長命百歲。
側(cè)福晉顏札氏的墓碑
1891年1月1日,奕譞病重逝世,嫡福晉葉赫那拉氏心情異常沉重,身體每況愈下。念子之痛,每日不止,思子之苦,經(jīng)年不絕,即使終日吃齋念佛也不能減輕分毫。在日復(fù)一日對兒子和丈夫的思念中,葉赫那拉氏的身子骨一點點地垮掉。
1896年6月18日,葉赫那拉氏見過兒子載湉最后一面,就帶著無限的遺憾和擔(dān)憂離開了人世。
載灃的生母劉佳氏是奕譞的側(cè)福晉。劉佳氏原本是醇親王府的一個侍女,偶然得到醇親王寵幸,那個時候正值葉赫那拉氏因為骨肉分離而心情煩悶,顏札氏剛剛?cè)ナ馈?/p>
奕譞側(cè)福晉像,從左至右為顏札氏,李佳氏,載灃生母劉佳氏
1883年2月12日,劉佳氏為奕譞誕下一子,取名載灃。過了兩年,劉佳氏又為奕譞誕下一子,取名載洵。又過了兩年,劉佳氏再次為奕譞誕下一子,取名載濤。誕下三個兒子的劉佳氏在醇親王府的地位迅速提升,但卻不能帶來多少愉悅。自從載湉被帶入宮中,醇親王府就不得不承受巨大壓力,這種壓力讓每一個人都感到非常沉悶。沒過幾年,奕譞不幸去世,劉佳氏只得獨自撫育三個孩子。
奕譞側(cè)福晉像,左為劉佳氏,右為李佳氏
對慈禧太后這個女強人,劉佳氏望之卻步。醇賢親王奕譞墳上的白果樹擾了宮中的心情,慈禧太后不顧光緒皇帝的激烈反對,強行砍掉,這導(dǎo)致劉佳氏痛苦不已。
嫡福晉葉赫那拉氏去世,慈禧太后親往醇親王府哭吊,讓劉佳氏苦苦跪在雨中。慈禧太后在醇親王府翻箱倒柜,命人將妹妹葉赫那拉·婉貞的珠寶全數(shù)抖落在地,穿著花盆底鞋踩來踩去。一陣折騰后,下令將完好無損的物品全數(shù)充作陪葬品,然后揚長而去。劉佳氏在雨中瑟瑟發(fā)抖,著了涼,落下腰腿痛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