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宋朝時,有一位名叫景岑(cén)的得道高僧,悟性極高,因為他是長沙人,所以世人都叫他“長沙和尚”。景岑對佛教經(jīng)典有著獨到的見解,因此各地的寺廟經(jīng)常請他去講佛經(jīng)。
有一次,景岑聽說附近有座寺廟的僧人見到了南泉禪師,于是便派自己手下的一個小和尚去見那個僧人,想打聽一下南泉禪師都和他說了些什么。
等小和尚回來后,景岑問:“你去見了那位僧人,你覺得他見了南泉禪師之后有什么變化嗎?”小和尚回答不出,沒有說話。
景岑又問:“那他沒見到南泉禪師的時候是什么樣,你知道嗎?”
小和尚說:“我猜一定和現(xiàn)在的他不太一樣?!?/p>
景岑聽完小和尚的話,說了四句佛經(jīng)唱詞:“百尺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p>
因為修煉到百尺竿頭已經(jīng)是很高的境界了,再進一步已經(jīng)很難了,所以小和尚很疑惑,便問:“百尺竿頭,怎么才能進步呢?”
景岑回答說:“這就要靠你自己去行走四方,到萬事萬物中尋找了?!?/p>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是一句佛教用語,比喻道行、造詣雖深,仍需修煉提高,如今也用來比喻雖已達(dá)到很高的境界,但不能滿足,還要進一步努力。
【例句】
雖然小明在上屆運動會中奪得了短跑冠軍,但仍希望他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這次比賽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博聞館】
無事不登三寶殿
佛教誕生于古代印度,創(chuàng)始人為釋迦牟尼,與伊斯蘭教、基督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
在佛教中,佛、法、僧為佛教三寶。佛,就是獲得了覺悟的人;法,就是佛教所傳播的教義;僧,就是傳播佛教教義的人,三者間有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三寶所在的佛殿通常被稱為“三寶殿”,即佛教信徒登場做法事的地點“大雄寶殿”,佛家珍藏經(jīng)書的地方“藏經(jīng)樓”,還有僧人休息的處所“寧靜禪房”。
位于廣東紹關(guān)翁源東華寺的藏經(jīng)樓
“三寶殿”也被稱為“寺中之寺”,只有較大的寺廟才設(shè)有三寶殿,并且這三個地方是佛教重地,不可隨意亂闖,只有燒香拜佛的時候才登入三寶殿。古時候,人們通常在重要的時刻才會拜佛,比如祭天、祈福、還愿等,因此“無事不登三寶殿”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凡是到“三寶殿”的都是有事者,沒事的人是不會來“三寶殿”的。后來比喻沒有事不會登門造訪,只要登門,必是有事相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