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雁
秋夜望單飛雁〔1〕。
〔北周〕庾信
失群寒雁聲可憐,夜半單飛在月邊。
無奈人心復有憶〔2〕,今暝將渠俱不眠〔3〕。
【注釋】
〔1〕單飛雁:指孤雁。雁,鳥綱,大小、外形一般似家鵝,或較小。雌雄羽色相似,多數(shù)種類以淡灰褐色為主,并布有斑紋。主食植物的嫩葉、細根、種子,亦啄食農(nóng)田谷物。雁每年春分后飛往北方,秋分后飛回南方,為候鳥的一種。
〔2〕無奈:無可奈何。
〔3〕暝(míng):夜晚。俱:全,都。
詠雁
〔唐〕李嶠
春暉滿朔方〔1〕,候雁發(fā)衡陽〔2〕。
望月驚弦影,排云結(jié)陣行〔3〕。
往還倦南北,朝夕苦風霜。
寄語能鳴侶〔4〕,相隨入故鄉(xiāng)。
【注釋】
〔1〕朔方:北方。
〔2〕候雁:因大雁隨不同季節(jié)作定時遷徙,改變棲居地方,故稱“候雁”。衡陽:市名,在湖南省南部,名勝古跡有回雁峰等。相傳雁飛到湖南衡山回雁峰即止,春天再飛回。候雁,一作“歸雁”。
〔3〕“排云”句:雁子在高空飛翔,一會兒排成“人”字,一會兒排成“一”字。
〔4〕侶:一作“伴”。
孤雁
〔唐〕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1〕。
誰憐一片影〔2〕,相失萬重云。
望盡似猶見〔3〕,哀多如更聞。
野鴉無意緒〔4〕,鳴澡自紛紛。
【注釋】
〔1〕“飛鳴”句:孤雁飛著、叫著,想念它的雁群。
〔2〕“誰憐”兩句:雙關(guān)語。詩人與雁一樣,有誰來憐惜呢?安史之亂后,詩人流落他鄉(xiāng),親朋離散,天各一方。這孤零零的雁兒,寄寓了詩人自己的影子。
〔3〕“望盡”兩句:這兩句的意思是孤雁望盡天際,好像失去的雁群總在它眼前,孤雁不斷地哀鳴,似乎雁群的鳴聲總在它耳邊回響。
〔4〕意緒:指心緒。
歸雁
〔唐〕錢起
瀟湘何事等閑回〔1〕?水碧沙明兩岸苔。
二十五弦彈夜月〔2〕,不勝清怨卻飛來。
【注釋】
〔1〕“瀟湘”兩句:這兩句是詢問歸雁為什么離開那環(huán)境優(yōu)美、水草豐盛的湘江而飛回來呢?瀟湘:湘江的別稱。
〔2〕“二十五弦”兩句:這兩句的意思是湘江女神鼓瑟,瑟聲凄涼哀怨,大雁不忍再聽下去,才飛回北方。二十五弦:即瑟,撥弦樂器。
送征雁
〔唐〕錢起
秋空萬里凈,嘹唳獨南征〔1〕。
風急翻霜冷,云開見月驚。
塞長怯去翼〔2〕,影滅有余聲。
悵望遙天外〔3〕,鄉(xiāng)愁滿目生。
【注釋】
〔1〕嘹唳(lì):形容雁發(fā)出響亮而又漫長的鳴叫聲。唳,鴻雁高亢地鳴叫。
〔2〕“塞長”兩句:雁從塞北往南飛,征程漫長,唯恐飛不到,影子已經(jīng)看不見了,還傳來陣陣雁鳴。塞:指塞北,舊時指外長城以北,包括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甘肅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的北部及河北省外長城以北等地。
〔3〕悵望:悵然懷想。
早雁
〔唐〕杜牧
金河秋半虜弦開〔1〕,云外驚飛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過〔2〕,長門燈暗數(shù)聲來〔3〕。
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
莫厭瀟湘少人處〔4〕,水多菰米岸莓苔〔5〕。
【注釋】
〔1〕金河: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呼和浩特市南,這里泛指北方邊地。秋半:陰歷八月是秋季第二個月。虜弦開:雙關(guān)語。本句是挽弓射獵,暗喻回鶻南侵。
〔2〕仙掌:西漢京城長安的建章宮內(nèi)有金銅仙人,掌上托“承露盤”。
〔3〕長門:西漢長安宮名,是漢武帝的陳皇后失寵后幽居之地,后用來泛指冷宮。這兩句以早雁的離散悲鳴,比喻邊地人民的流離失所,并暗示皇帝理應知道這種情況。
〔4〕瀟湘:泛指今湖南中部、南部一帶。
〔5〕菰(gū)米:菰是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生淺水中,秋季結(jié)實(嫩莖即食用的“茭白”),叫菰米。莓苔:是一種薔薇科植物,子紅色。菰米、莓苔都是雁的食物。
新雁
〔唐〕吳融
湘浦波春始北歸〔1〕,玉關(guān)搖落又南飛〔2〕。
數(shù)聲飄去和秋色,一字橫來背晚暉〔3〕。
紫閣高翻云冪冪〔4〕,灞川低度雨微微〔5〕。
莫從思婦臺邊過,未得征人萬里衣。
【注釋】
〔1〕湘浦:湘江水濱。
〔2〕玉關(guān):即玉門關(guān),在甘肅。搖落:指秋天樹葉衰落。
〔3〕“一字”句:雁在高空飛翔,有時排成“一”字。
〔4〕冪冪(mì):覆蓋,罩。
〔5〕灞川:即灞河,在陜西省中部。
落鴻
〔宋〕范成大
落鴻聲里怨關(guān)山〔1〕,淚濕秋衣不肯干。
只道一番新雨過〔2〕,誰知雙袖倚樓寒?
【注釋】
〔1〕鴻:大雁,按季節(jié)的氣候而南北往還,古人每因鴻雁惹起離愁。關(guān)山:泛指關(guān)隘山川。
〔2〕“只道”兩句:這兩句是寫詩人在途中思念家人,想象她在家中懷望親人的神姿。
聞新雁有感二首(其二)
〔宋〕陸游
新雁南來片影孤,冷云深處宿菰蘆〔1〕。
不知湘水巴陵路〔2〕,曾記漁陽上谷無〔3〕。
【注釋】
〔1〕蘆(lú):植物名,即蘆葦。
〔2〕湘水巴陵:指湖南岳陽一帶。
〔3〕漁陽:古時地名,在今天津市薊縣。上谷:古時郡名,今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qū)。
聞雁
〔宋〕陸游
霜高木葉空〔1〕,月落天宇黑。
哀哀斷行雁〔2〕,來自關(guān)塞北。
江湖稻粱少〔3〕,念汝安得食?
蘆深洲渚冷〔4〕,歲晚霰雪逼。
不知重云外,何處避畢弋〔5〕?
我窮思遠征〔6〕,羨汝有羽翼。
【注釋】
〔1〕霜高:霜重。
〔2〕斷行雁:掉了隊的鴻雁。關(guān)塞北:指北方塞外地區(qū)。
〔3〕“江湖”兩句:江湖上稻子、高粱很少,我想你怎能找到吃的呢?稻粱,指糧食作物。安:怎能。
〔4〕渚(zhǔ):水中的小塊陸地。
〔5〕畢:捕取禽獸的網(wǎng)子。弋(yì):帶有繩子的箭,這里指用帶著繩子的箭射雁。
〔6〕“我窮”兩句:我現(xiàn)在處境困厄,想遠征,真羨慕你有一雙翅膀,可以自由地飛翔。這兩句的寓意是,孤雁是夠可憐的,但它還有一雙翅膀可以遠飛,我困居于此,連孤雁也不如。
解連環(huán)·孤雁
〔宋〕張炎
楚江空晚〔1〕,悵離群萬里,恍然驚散〔2〕。
自顧影欲下寒塘〔3〕,正沙凈草枯,水平天遠。
寫不成書〔4〕,只寄得相思一點。
料因循誤了〔5〕,殘氈擁雪,故人心眼。
誰憐旅愁荏苒〔6〕,漫長門夜悄〔7〕,錦箏彈怨〔8〕。
想伴侶猶宿蘆花,也曾念春前,去程應轉(zhuǎn)。
暮雨相呼,怕驀地玉關(guān)重見。
未羞他雙燕歸來,畫簾半卷〔9〕。
【注釋】
〔1〕楚:這里泛指南方。古時楚國擁有現(xiàn)在湘、鄂、江、浙之地。
〔2〕恍(huǎng)然:猛然領(lǐng)悟的樣子。
〔3〕欲下寒塘:就要掉進冰冷的池塘。崔涂《孤雁》:“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p>
〔4〕“寫不成書”兩句:大雁飛時,在空中常排成“人”字。孤雁在天上只有一點,排不成字。
〔5〕“料因循”三句:《漢書·李廣蘇建傳》載:漢蘇武出使匈奴,被留。他不屈,在北海冰雪中牧羊。后雙方和親,漢即遣使者去匈奴索蘇武。匈奴假說蘇武已死,漢使者對單于說:漢天子在上林苑射雁,雁足上系信,說蘇武未死。單于只得將蘇武放回。殘氈擁雪:指蘇武在匈奴時所受的苦。
〔6〕荏苒(rěn rǎn):時光漸漸過去。
〔7〕漫:怠慢、輕視。
〔8〕錦箏彈怨:錢起《孤雁》:“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边@里是以箏代瑟。箏,撥弦樂器。
〔9〕驀(mò):忽然。玉關(guān):即玉門關(guān)。
春雁
〔明〕王恭
春風一夜到衡陽,楚水燕山萬里長〔1〕。
莫怪春來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xiāng)。
【注釋】
〔1〕楚水:泛指古代楚地的江河。燕山:在河北平原北側(cè),由潮白河河谷直到山海關(guān)。這里楚水、燕山皆泛指南方的江河和北方的群山。
長亭怨慢·雁
〔清〕朱彝尊
結(jié)多少、悲秋儔侶〔1〕,特地年年,北風吹度。
紫塞門孤〔2〕,金河月冷,恨誰訴?
回汀枉渚〔3〕,也只戀江南住。
隨意落平沙〔4〕,巧排作、參差箏柱。
別浦〔5〕,慣驚移莫定〔6〕,應怯敗荷疏雨。
一繩云杪〔7〕,看字字懸針垂露〔8〕。
漸敧斜,無力低飄,正目送、碧羅天暮〔9〕。
寫不了相思,又蘸涼波飛去。
【注釋】
〔1〕悲秋儔侶:悲秋伴侶。
〔2〕“紫塞”三句:是寫雁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掙扎,有恨向誰訴說?紫塞,指長城。崔豹《古今注·都邑》:“秦筑長城,土色皆紫,漢塞亦然,故稱‘紫塞’焉?!?/p>
〔3〕回汀枉渚:彎彎曲曲的水中小洲。汀,水中小洲。
〔4〕“隨意”兩句:意思是雁隨便落到平沙上,好像安排好的一樣,排成了像參差的箏柱。箏:撥弦樂器,上有十三弦,支弦的柱,參差排列。參差:有前有后。
〔5〕浦:水濱。
〔6〕“慣驚”兩句:這兩句是寫雁的惶惶驚懼的心情。蘇軾《卜算子》:“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p>
〔7〕一繩云杪:雁群飛時,常排成“一”字,像繩子拉直一樣。云杪:指云末,很遠的高空。
〔8〕懸針垂露:在書法中,凡豎畫下端出鋒的,其鋒如針之懸,叫作“懸針”;不出鋒的,其圓如露之垂,叫作“垂露”。這句的意思是說雁字如書法中的懸針垂露。
〔9〕碧羅天:如同說碧云天。劉禹錫《春日書懷寄東洛白二十二楊八二庶子》:“野草芳菲紅錦地,游絲撩亂碧羅天?!?/p>
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
—詠雁詩詞欣賞
木落南翔,冰泮北徂,云集霧散,聲斷衡陽,雁自古以來便是最能牽動詩人詞客柔腸的。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就有“雍雍鳴雁,旭日始旦”的詩句,漢古詩中也有“攝衣步前庭,仰觀南雁翔”的詩句。此后的歷代詩人寫下了許多詠雁詩。這些詠雁詩各有各的內(nèi)容,各有各的寄托,其情感、格調(diào)、手法不盡相同。
同是寫春雁,李嶠乃是詠春歸之雁?!按簳煗M朔方,候雁發(fā)衡陽。望月驚弦影,排云結(jié)陣行。往還倦南北,朝夕苦風霜。寄語能鳴侶,相隨入故鄉(xiāng)?!贝禾斓絹砹?,當春暉灑滿北方的原野,南宿的大雁便從衡陽歸回北方。詩的前兩句感情色彩歡快,接下四句是寫羈旅之苦,色彩陰郁。最后兩句召喚伴侶飛歸故鄉(xiāng)的詩句,色調(diào)又明朗起來。全詩感情色彩有變化,較好地展現(xiàn)了大雁春歸的急切興奮之情。稍嫌不足的是,語句較工,有雕刻之跡。
“春風一夜到衡陽,楚水燕山萬里長。莫怪春來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xiāng)?!苯鲜敲篮玫模欢敶禾斓絹?,大雁不再留這里了。這并非無情無義,因為故鄉(xiāng)畢竟是它們依戀久念的地方。王恭借詠春歸之雁,抒發(fā)了不戀他鄉(xiāng)思故鄉(xiāng)的情懷。全詩直意道來,語淡意明,給人以歡快之感。
“瀟湘何事等閑回?水碧沙明兩岸苔。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卞X起的這首詩也是寫春歸之雁的,其構(gòu)思曲致新巧,與前兩首詩頗有所不同。開篇的兩句突兀設問:“瀟湘何事等閑回?水碧沙明兩岸苔?!贝貉惆?,你為什么要從那瀟湘之地歸回?那里水草豐茂,兩岸青郁又有什么不好?“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边@兩句對前兩句發(fā)問做了回答:只因那湘江女神夜夜鼓瑟,那凄徹哀怨的相思之音誰堪忍聞,又怎能不飛離歸來。在這里,詩人暗用了湘靈女神鼓瑟和瑟曲《歸雁操》的典故。湘靈鼓瑟奏起的是《歸雁操》之曲,它又怎能不撥動寄居異方的大雁的思鄉(xiāng)之情,鄉(xiāng)愁難耐,正是它歸回的真正緣由。詩人詠雁以寓思鄉(xiāng)之情,含蓄而深沉。全詩寫思鄉(xiāng)之情,卻不著一字思鄉(xiāng)之詞,于一問一答中委婉地透露出深沉的不盡之意。構(gòu)思新穎,立意含蓄。
詠春雁詩大多寫得較輕快,即使有些沉郁之語,也多是為了墊襯春歸返鄉(xiāng)的喜悅。而寫秋雁的詩篇,大多擺脫不了“愁”字,其情調(diào)多郁悒哀婉。然其中的寄托卻又不盡相同,有的抒思鄉(xiāng)之愁,有的寫相思之苦,有的憂民歷亂之困厄。
“秋空萬里凈,嘹唳獨南征。風急翻霜冷,云開見月驚。塞長怯去翼,影滅有余聲。悵望遙天外,鄉(xiāng)愁滿目生?!卞X起這首詩把霜秋南征之雁的旅愁寫得凄切哀人,借以抒思鄉(xiāng)的愁苦之情。
“落鴻聲里怨關(guān)山,淚濕秋衣不肯干。只道一番新雨過,誰知雙袖倚樓寒。”范成大這首四言詩乃是借詠秋落鴻雁來抒相思之離愁別恨。從關(guān)山落鴻的凄怨之聲,到淚灑秋衣的憂思之情,這是觸聞落鴻哀怨之聲而傷情的。接下的兩句寫:一番新雨過后,天將更冷了,詩人不由得想到家中的親人,他擔心親人倚樓顧盼衣單而不勝寒。睹新雨而思親人,思親人更想到她倚樓而衣單,又見其相思之深?!罢l知”兩字頗具功力,此反問語正道出詩人的“獨知”—唯有他才會想到她的倚樓久盼。由此地此景,轉(zhuǎn)而彼地彼景,其轉(zhuǎn)折自然含蓄,如蛇行草叢,無跡可尋?!罢l知雙袖倚樓寒”,既是表現(xiàn)了詩人深切的思念,同時也是對對方—“她”的描寫。詩人描寫自己想象中的親人,雖僅是輕輕一筆,然而卻神韻俱出?!半p袖”空“寒”的意象具體生動,墨淡意聚,富有表現(xiàn)力。同時,“雙袖”“寒”,又照應了“秋衣濕”,前后兩筆,一脈貫穿,其相思之情被表現(xiàn)得自然而摯深,真可謂“淡中見真味”。
“金河秋半虜弦開,云外驚飛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shù)聲來。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菰米岸莓苔?!倍拍吝@首詩雖也是寫秋雁的,但立意與錢詩范詩又有所不同了。詩人以詠秋雁早遷,來抒憂民之情。詩中首先描寫了邊塞秋雁遭胡騎射殺,哀鳴四散,不得不早飛江南。接著描寫了秋雁飛經(jīng)京城的冷寂情景:清冷的月光,孤聳的金銅仙人;凄冷的長門宮,聲聲哀怨悲鳴。詩人以金銅仙人和月光冷漠來襯托孤雁的凄慘;以失寵幽居長門的哀怨烘襯秋雁悲鳴。這些描寫,使人感受到一股悲涼之氣。表面上是寫秋雁,而實則是寫人。詩人借秋雁遭胡騎射殺驚飛四散,比喻北方邊民遭胡騎襲擾,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的悲慘境遇。詩的前四句是正面描寫實情實景,詩的后四句詩人直抒胸臆,猶如與雁相語,于勸慰中更見其體貼備至。要知如今胡騎仍密布紛紛,即使是春風回暖,你們也難以一一返回。還是不要厭棄瀟湘之地吧,盡管這里空曠人稀,然而卻有著豐足的菰米莓苔。這親切的慰藉之語,浸透著詩人對遭受離亂之苦的人民的深切關(guān)注和無限同情。全詩詠物比興,曲深細膩,充分地表達了詩人憂民的深情厚念。
在詠雁詩中,還有許多借詠孤雁以托物述懷的詩詞佳作。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有杜甫的《孤雁》、陸游的《聞雁》、張炎的《解連環(huán)·孤雁》。這三首詩詞,也是各有寄托。
“霜高木葉空,月落天宇黑。哀哀斷行雁,來自關(guān)塞北。江湖稻粱少,念汝安得食?蘆深洲渚冷,歲晚霰雪逼。不知重云外,何處避畢弋?我窮思遠征,羨汝有羽翼?!标懹芜@首詩前十句敘寫孤雁的羈旅之苦,霜空月落,渚冷雪逼,哀哀孤鳴,網(wǎng)捕弋射。詩人如此渲染孤雁的羈愁旅苦,并不是發(fā)惻隱之情,而是抒自身感慨?!拔腋F思遠征,羨汝有羽翼?!彪m然我身處困境,但我仍想奮飛遠征,我是多么羨慕你有一雙騰飛的翅膀,可以自由地翱翔??!盡管孤雁艱難困厄,然而它畢竟還能凌空飛翔,而自己呢……詩中流露了詩人壯志難酬的無限感慨,同時也表露了詩人處惡境而不息的凌云抱負。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杜甫這首《孤雁》借詠孤雁念群,來抒發(fā)自己渴望與親人團聚的切切之情。
首聯(lián)描寫離群的孤雁不飲不啄,拼命追尋著自己的伙伴,聲聲呼叫,凄切哀人。詩句真切地展示了孤雁離群的惶恐以及尋群的焦急。
頷聯(lián)緊接上句,進一步渲染孤雁失群的惶急?!耙黄啊迸c“萬重云”形成鮮明的對照?!叭f重云”之下“一片影”,這懸殊極大的景致,構(gòu)成了天壤茫茫、孤雁極小的意象,給人以空靈迷茫之感,更顯出路遙雁孤、群伴難覓的凄苦。“誰憐”兩字既凝聚了詩人對孤雁的憐憫之情,也透露出詩人自身不幸的感嘆。此詩寫于大歷(766-779年)初,詩人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流落他鄉(xiāng),無時無刻不在盼望著與親人團聚,然而因時事動蕩,卻難以如愿。以上四句意境深遠,后人曾與鮑當?shù)摹豆卵恪吩娤啾绕吩u說:鮑當《孤雁》詩“更無聲接續(xù),空有影相隨”孤則孤矣,豈若子美《孤雁》“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有不盡之意乎。
領(lǐng)聯(lián)著意于內(nèi)在感受的描寫,此兩句與一、二句外在形象的描寫互為表里。孤雁尋求群雁的渴望執(zhí)著的目光,望著望著……似乎是看到群雁的身影;孤雁不停地焦急呼喚,喚啊,喚啊……好像是聽到群雁的啼鳴。因盼望久已,才未見而似見,未聞而猶聞。這于幻覺中再現(xiàn)的意象,把渴望之深切,孤寂之煎熬,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故后人評曰:“寫生至此,天雨泣矣?!?/p>
結(jié)尾以野鴉紛紛鳴噪,無憂無慮,無聊無意,來進一步反襯孤雁的孤寂、愁苦,其寓意更為深致。全詩詠雁寓情,出神入化,曲盡其妙,極見功力。
張炎的《解連環(huán)·孤雁》:“楚江空晚,悵離群萬里,恍然驚散。自顧影欲下寒塘,正沙凈草枯,水平天遠。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料因循誤了,殘氈擁雪,故人心眼。誰憐旅愁荏苒,漫長門夜悄,錦箏彈怨。想伴侶猶宿蘆花,也曾念春前,去程應轉(zhuǎn)。暮雨相呼,怕驀地玉關(guān)重見。未羞他雙燕歸來,畫簾半卷?!边@首詞,詠孤雁以述愛國憂民之襟懷。上片以“悵離群萬里”等詞語,比喻自己漂泊生涯。“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把孤雁失群描摹為書不成“人”字,只剩得一點“相思”,意象極新穎?!傲弦蜓`了,殘氈擁雪,故人心眼”的詞句,引用了蘇武“殘氈擁雪”不畏艱難困苦,終以雁足傳書而獲釋歸漢的典故,寄托了詞人對虜北囚禁的堅持民族氣節(jié)的愛國之士的懷念。詞的下片,進一步渲染了孤雁旅愁凄怨,以思念伴侶,顧念其棲止以及幻想著與其相逢的幾個層次的描寫,又寓含了對那些隱居不仕的友人的敬重。最后的“未羞他、雙燕歸來,畫簾半卷”詞句,表面是稱贊孤雁于困厄之中、不羨雙燕畫簾富貴之樂,實際上隱喻了詞人自己面對歸順元朝統(tǒng)治者的南宋宰相留夢炎之流,雖困苦而“未羞”的貞節(jié)。詞中表露的是對賣身求榮的鄙夷,對保持民族氣節(jié)的志士的首肯。
這首詞詠物形神俱似,寓情貼切真摯,意境深沉有致,故而成為詠雁佳作,張炎也因此詞而被人稱之為“張孤雁”。
燕
詠燕詩
〔唐〕張九齡
海燕何微眇〔1〕,乘春亦暫來。
豈知泥滓賤〔2〕,只見玉堂開。
繡戶時雙入,華軒日幾回。
無心與物競〔3〕,鷹隼莫相猜。
【注釋】
〔1〕微眇:微小,眇小。這里暗寓詩人出身微賤。
〔2〕“豈知”四句:這四句的意思是燕子豈知泥滓之賤,只見“玉堂”開著,便一日數(shù)次飛出飛進,銜泥作巢。暗寓自己在朝廷為相,日夜辛勞,慘淡經(jīng)營。玉堂、繡戶、華堂,皆隱喻朝廷。
〔3〕競:競爭。
燕子來舟中作〔1〕
〔唐〕杜甫
湖南為客動經(jīng)春,燕子銜泥兩度新。
舊入故園嘗識主〔2〕,如今社日遠看人〔3〕。
可憐處處巢居室,何異飄飄托此身。
暫語船檣還起去〔4〕,穿花貼水益霑巾。
【注釋】
〔1〕杜甫于大歷三年(768年)出峽,先是漂泊湖北,后轉(zhuǎn)涉湖南,大歷四年正月由岳州到潭州。寫此詩時,已是第二年的春天了,詩人仍留滯潭州,以舟為家。
〔2〕嘗識主:曾經(jīng)認識主人。嘗,一作“?!?。
〔3〕社日:古時春、秋兩次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個戊日。這里指春社之日。
〔4〕船檣(qiáng):船桅桿。
絕句漫興九首(其三)
〔唐〕杜甫
熟知茅齋絕低小〔1〕,江上燕子故來頻〔2〕。
銜泥點污琴書內(nèi),更接飛蟲打著人〔3〕。
【注釋】
〔1〕茅齋:指詩人寓居成都的草堂書齋。
〔2〕故來頻:江上的燕子非常熟知茅齋的低小所以頻頻而來。
〔3〕“更接”句:還要追捕飛蟲甚至碰著了人。
春燕
〔唐〕徐璧
雙燕今朝至〔1〕,何時發(fā)海濱〔2〕。
窺人向檐語〔3〕,如道故鄉(xiāng)春。
【注釋】
〔1〕至:到。
〔2〕發(fā):出發(fā)。這里指燕子“起飛”。
〔3〕窺人:從隱蔽處察看的人。
賦得早燕送別詩
〔唐〕李益
碧草縵如線〔1〕,去來雙飛燕。
長門未有春,先入班姬殿〔2〕。
梁空繞復息,檐寒窺欲遍。
今至隨紅萼〔3〕,昔還悲素扇。
一別與秋鴻〔4〕,差池詎相見〔5〕。
【注釋】
〔1〕縵:延長的樣子。
〔2〕班姬:漢成帝之妃班婕妤,后失寵,境遇與被漢武帝貶的陳皇后相似。
〔3〕“今至”兩句:這兩句的意思是昔日到悲秋之時燕南歸,現(xiàn)在隨著春天的到來而飛回。
〔4〕秋鴻:即秋雁。
〔5〕差(cī)池:參差不齊。詎(jù):豈。
歸燕詩
〔唐〕杜牧
畫堂歌舞喧喧地〔1〕,社去社來人不看〔2〕。
長是江樓使君伴〔3〕,黃昏猶待倚闌干。
【注釋】
〔1〕喧喧:形容混雜的聲音。這里指歌舞聲。
〔2〕社來社去:燕一般春社來,秋社去,所以也叫社燕。
〔3〕長:常常。使君:舊時尊稱奉命出使的人為“使君”。伴:陪伴。
燕詩
〔唐〕鄭谷
年去年來來去忙,春寒煙暝渡瀟湘〔1〕。
低飛綠岸和梅雨〔2〕,亂入紅樓揀杏梁〔3〕。
閑幾硯中窺水淺〔4〕,落花徑里得泥香。
千言萬語無人會,又逐流鶯過短墻〔5〕。
【注釋】
〔1〕暝(míng):昏暗。
〔2〕梅雨:江南梅子黃熟時,常陰雨連綿,稱梅雨。這里指連綿雨。
〔3〕杏梁;文杏所制的屋梁,后用“杏梁”泛指華麗的屋宇。
〔4〕窺(kuī):小視,觀看。幾:小桌子,古代設于座側(cè),以便憑倚。
〔5〕流鶯:鶯鳥。流,謂其鳴聲圓轉(zhuǎn)。
燕詩
〔宋〕王安石
處處定知秋后別,年年常向社前逢。
行藏自欲追時節(jié),豈是人間不見容〔1〕。
【注釋】
〔1〕豈:難道。
燕詩
〔宋〕陸游
初見梁間牖戶新〔1〕,銜泥已復哺雛頻〔2〕。
只愁去遠歸來晚,不怕低飛打著人〔3〕。
【注釋】
〔1〕牖(yǒu):窗。
〔2〕頻:屢次,頻繁。
〔3〕著:“著”的本字。
燕詩
〔宋〕陸游
春晝花明映柳纖,燕歸勝事始能兼〔1〕。
爭梁誶語驚幽夢〔2〕,掠地斜飛避畫簾〔3〕。
雛食得蟲應自喜〔4〕,巢泥經(jīng)雨更頻添。
去來要是知時節(jié),嘗怪人嘲作附炎〔5〕。
【注釋】
〔1〕勝事:美好的事情。
〔2〕誶(suì)語:責讓,埋怨話。
〔3〕掠地斜飛:形容燕子飛時的輕盈體態(tài)。
〔4〕雛(chú):泛指幼禽。這里指小燕。
〔5〕嘗:曾經(jīng)。附炎:附炎趨勢,意為看風使舵。
雙雙燕·詠燕
〔宋〕史達祖
過春社了〔1〕,度簾幕中間,去年塵冷。
差池欲住,試入舊巢相并〔2〕。
還相雕梁藻井〔3〕,又軟語商量不定。
飄然快拂花梢〔4〕,翠尾分開紅影〔5〕。
芳徑,芹泥雨潤〔6〕,愛貼地爭飛,競夸輕俊。
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暝〔7〕。
應自棲香正穩(wěn)〔8〕,便忘了天涯芳信〔9〕。
愁損翠黛雙蛾〔10〕,日日畫欄獨憑〔11〕。
【注釋】
〔1〕春社:節(jié)日,自宋代起,春社日在農(nóng)歷二月初一,燕子一般在春社前后從南方飛回。
〔2〕相并:形容燕子的親昵關(guān)系。
〔3〕相(xiàng):觀察,細看。雕梁藻井:華屋的裝飾。雕梁,用彩畫裝飾的屋梁。藻井,即天花板,是我國傳統(tǒng)建筑中頂棚上的一種裝飾,用交叉的木塊拼成,形狀像井欄,上有各種花紋、雕刻和彩畫。
〔4〕飄然:迅疾的樣子。這里是形容燕雙飛時體態(tài)的輕盈。
〔5〕“翠尾”句:美麗的燕尾分開了花影。燕尾似剪刀。
〔6〕芹泥:燕子用以筑巢的泥。杜甫《徐步》:“芹泥隨燕嘴,花蕊上蜂須?!?/p>
〔7〕暝(míng):昏暗。
〔8〕“應自”句:寫雙燕歸棲舊巢,睡得非常香甜。
〔9〕天涯芳信:即遠離在外的丈夫的信息。據(jù)《開元天寶遺事》載:唐長安有一女子紹蘭,丈夫任宗經(jīng)商于湘中。數(shù)年不歸,復音書不達。紹蘭托雙燕寄書,遂吟詩一首,上書其字,系于足上,燕遂飛鳴而去。燕落于任宗肩上,宗見妻所寄之詩,感而泣下,次年歸,出詩示蘭。傳書燕的典故出自于此。
〔10〕翠黛雙蛾:本指婦女青翠秀麗的眉毛,這里指紅樓中的少婦。蛾,蛾的觸須樣的眉毛。
〔11〕“日日”句:意思是天天獨倚畫欄愁苦地盼望著丈夫的音信。
燕至詩
〔明〕高啟
初來如報社前春,好宿茅檐伴客身〔1〕。
莫入江南舊庭院,杏花風雨總無人。
【注釋】
〔1〕好(hào):喜愛。伴:陪伴。
燕詩
〔明〕徐禎卿
風暖池塘得意春,水芹煙草一回新〔1〕。
傍花掠羽差差影〔2〕,沖雨歸巢煦煦親〔3〕。
眼底興衰王謝宅〔4〕,樓中恩怨綺羅人〔5〕。
閑追往事如相語,只有儂家似舊貧。
【注釋】
〔1〕水芹: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夏季開白花,復傘形花序。性喜溫暖濕潤,嫩莖和葉柄可作蔬菜。煙草:一年生草本。莖直立,葉隨品種而異。花淡紅或淡黃色。性喜溫暖,耐旱。按葉的用途及調(diào)制方法可分烤煙、曬煙等類。
〔2〕“傍花”句:這句是形容輕盈的燕子在花旁飛過,留下了參差不齊的身影。差差(cī cī):同“參差”,不齊的樣子。
〔3〕煦煦(xù):和悅的樣子。
〔4〕王謝:六朝時,王、謝二姓世為望族,故常并稱。后以王謝為高門世族的代稱。劉禹錫《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p>
〔5〕綺(qǐ)羅人:華麗的婦人。綺羅,有花紋的絲織物品。
白燕詩
〔明〕袁凱
故國飄零事已非,舊時王謝見應稀。
月明漢水初無影〔1〕,雪滿梁園尚未歸〔2〕。
柳絮池塘香入夢,梨花庭院冷侵衣。
趙家姊妹多相忌〔3〕,莫向昭陽殿里飛〔4〕。
【注釋】
〔1〕漢水:水名,一稱漢江,為長江最大支流。
〔2〕梁園:一名“梁苑”,又稱“兔園”,園囿名,在今河南開封市東南,漢梁孝王(劉武)筑,為游賞與筵賓之所。
〔3〕趙家姊妹:指趙飛燕與其妹昭儀。
〔4〕昭陽殿:宮殿名,漢成帝時趙飛燕居處。后世多以“昭陽”指皇后之宮。
白燕
〔明〕時大本
春社年年帶雪歸〔1〕,海棠庭院月爭輝。
珠簾十二中間卷〔2〕,玉剪一雙高下飛〔3〕。
天下公侯夸紫頷〔4〕,國中儔侶尚烏衣〔5〕。
江湖多少閑鷗鷺,宜與同盟伴釣磯〔6〕。
【注釋】
〔1〕春社:指燕子。
〔2〕“珠簾”句:燕子在卷起的珠簾中間飛來飛去。十二,比喻燕子不停地飛出飛進。
〔3〕玉剪:形容美麗的燕尾像剪刀一般。
〔4〕公侯:公爵與侯爵,上等爵位,亦泛指高官勛爵。紫頷:燕的頷下是紫色。頷,下巴。
〔5〕儔侶:伴侶。尚:崇尚。烏衣:黑色的衣服。
〔6〕釣磯:釣魚時所坐的巖石。同盟:指白燕。伴:陪伴。
見燕
〔清〕丁澎
杏葉新陰拂女墻〔1〕,風吹小燕過池塘。
相期定似逢寒食〔2〕,乍見爭如說故鄉(xiāng)〔3〕。
弄影不教沾柳絮〔4〕,銜泥何惜點琴囊〔5〕。
雙棲并翅真憐汝,愁殺盧家春晝長〔6〕。
【注釋】
〔1〕拂:拂拭,掠過。女墻:城墻上的矮墻。
〔2〕相期:相互約定的時間。
〔3〕乍:剛,初。
〔4〕弄影:玩弄,引申為戲耍。
〔5〕點:玷污。
〔6〕愁殺:極言其憂愁。盧家:酒家少婦。盧,通“壚”。壚,酒店安置酒甕的土墩子,亦為酒店的代稱。
燕
〔清〕葉永年
芹泥重葺舊巢新〔1〕,記取年年及社辰〔2〕。
入幕不驚揮塵客〔3〕,巡檐如喚卷簾人〔4〕。
鴛鴦樓外春如海〔5〕,玳瑁梁間月似銀〔6〕。
閑向主家談故事〔7〕,昭陽臺榭已凝塵〔8〕。
【注釋】
〔1〕芹泥:燕子用以筑巢的草泥。葺(qì):修理房屋。
〔2〕及:到。社辰:古代祀社神的節(jié)日,有春社、秋社,這里指春社。
〔3〕幕:窗帷。揮塵客:打掃塵土的人。
〔4〕巡檐:燕在檐下往來。
〔5〕鴛鴦樓:比喻夫婦居所。
〔6〕玳瑁(dài mào)梁:畫梁。沈佺期《古意》:“海燕雙棲玳瑁梁?!?/p>
〔7〕故事:舊事。
〔8〕臺榭:亭臺水榭。
燕來
〔清〕周京
煙雨疏疏覆綠苔〔1〕,海棠時節(jié)燕重來〔2〕。
不辭故國三千里〔3〕,還認雕梁十二回〔4〕。
荒草誰家深院落,繁花何處好池臺。
卻鄰舊館曾相識〔5〕,為把湘簾手自開〔6〕。
【注釋】
〔1〕煙雨:煙霧般的蒙蒙細雨。疏疏:稀疏的樣子。
〔2〕海棠時節(jié):指春季。
〔3〕不辭:不辭辛苦。故國:指燕的故居。
〔4〕雕梁:用彩畫裝飾的屋梁。十二回:指燕子在雕梁上作巢,飛出飛進,往返頻繁。
〔5〕鄰:接近。舊館:舊居。
〔6〕湘簾:用湘妃竹做的簾子。
煙雨疏疏霞綠苔
海棠時節(jié)燕重來
—詠燕詩詞欣賞
“毛衣似錦語如弦,日暖爭高綺陌天”“輕燕愛風正落絮”“勞勞胡燕怨春酣”,燕子春歸帶給人們以春天的歡樂和喜悅。它軟語多情,輕盈俊俏,或競飛于花間,或呢喃于梁上,喜與人親,被人們視為吉祥之物,有“天女”之稱。故此歷代詩人留下許多詠燕詩篇。
燕子的形姿神態(tài)是很美的,詩人們對燕子的描繪就更美了。詩人陸游在他的《燕詩》中有這樣描摹春燕的詩句:“……爭梁誶語驚幽夢,掠地斜飛避畫簾。雛食得蟲應自喜,巢泥經(jīng)雨更頻添?!睂懘貉酄幜赫r語之聲、掠地斜飛之姿、喜喂雛食之情、頻添巢泥之勤,其各種形姿神態(tài)被描繪得生動活潑,形象鮮明。丁澎的《見燕》詩:“杏葉新陰拂女墻,風吹小燕過池塘。相期定似逢寒食,乍見爭如說故鄉(xiāng)。弄影不教沾柳絮,銜泥何惜點琴囊。雙棲并翅真憐汝,愁殺盧家春晝長?!毖嘧哟簹w之喜悅,戲嬉之歡暢寫得聲色盎然,意趣橫生。而史達祖的《雙雙燕·詠燕》比之以上兩詩更畢其神貌了?!斑^春社了,度簾幕中間,去年塵冷。差池欲住,試入舊巢相并。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芳徑,芹泥雨潤。愛貼地爭飛,競夸輕俊。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暝。應自棲香正穩(wěn),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損翠黛雙蛾,日日畫欄獨憑?!比~描寫細膩傳神,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宛如一部優(yōu)美的動畫片。詞中寫燕子春歸、入簾、“欲住”、“試入”,“又軟語商量不定?!痹谀谴汗饷髅牡脑吧希嘧臃骰ㄉ?,銜雨泥,貼地爭飛,看盡艷花翠柳,歸晚酣睡,一步步寫來。飄然快拂而見其飛時體態(tài)的輕盈;“競夸輕俊”,從燕子彼此夸耀飛時輕盈俊俏的優(yōu)美姿態(tài)描寫中,透露出比翼雙飛、親密愉快的心情?!按湮病薄凹t影”輕盈中而見其色彩之美,“軟語商量”柔情中又聞其聲。結(jié)尾句以少婦的愁思,反襯春燕形影不離的快樂,同開頭以紅樓中清冷的氣氛反襯歸燕歡喜心情,遙相呼應,又見其構(gòu)思之巧。詞中以“芳徑,芹泥雨潤”“柳昏花暝”的自然環(huán)境美烘托其愉快情緒,以“軟語商量”“競夸輕俊”等擬人手法描摹其親昵情姿。以“欲”“試”“還”“又”的虛詞表現(xiàn)心理上的曲微情態(tài)變化,都有獨到之處。從紅樓屋內(nèi)到春光原野,又從花間飛到紅樓酣睡,既描寫燕子外在形姿,又點染其內(nèi)在神情。短短一首詞融及了這么多的內(nèi)容,施以這么多的手法,莫怪乎,被后世的評論家“贊為詠物一體極規(guī)矩之作”(俞平伯),確實不愧為詠物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