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花
詠梅花 〔北周〕庾信
常年臘月半〔1〕,已覺梅花闌〔2〕。
不信今春晚,俱來雪里看〔3〕。
樹動(dòng)懸冰落〔4〕,枝高出手寒〔5〕。
早知覓不見〔6〕,真悔著衣單〔7〕。
【注釋】
〔1〕臘月:農(nóng)歷十二月。
〔2〕闌:殘、盡。梅:薔薇科。落葉喬木。葉闊卵形,邊緣有細(xì)銳鋸齒?;▎紊騼啥潺R出,先葉開放,多為白色或淡紅色,具清香。
〔3〕俱來:都來。
〔4〕“樹動(dòng)”句:掛在樹上的冰棱因風(fēng)搖動(dòng)而墜落。
〔5〕“枝高”句:伸出手來,攀看高處的梅枝,感到非常寒冷。
〔6〕覓不見:尋不到。
〔7〕著(zhuo)衣單:穿的衣服單薄。著,當(dāng)“穿”講。
早梅 〔南朝·陳〕謝燮
迎春故早發(fā),獨(dú)自不疑寒〔1〕。
畏落眾花后,無人別意看〔2〕。
【注釋】
〔1〕疑:恐懼。
〔2〕別意:特別注意。
早梅 〔唐〕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1〕,迥臨村路傍溪橋〔2〕。
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冬雪未銷〔3〕。
【注釋】
〔1〕白玉條:形容枝條綴滿潔白如玉的梅花。
〔2〕迥(j iong):遠(yuǎn)。傍:靠近。
〔3〕銷:消融。銷,通“消”。
十一月中旬至扶風(fēng)界見梅花 〔唐〕李商隱
匝路亭亭艷〔1〕,非時(shí)裛裛香〔2〕。
素娥唯與月〔3〕,青女不饒霜〔4〕。
贈(zèng)遠(yuǎn)虛盈手〔5〕,傷離適斷腸。
為誰成早秀〔6〕,不待作年芳〔7〕。
【注釋】
〔1〕匝(za):環(huán)繞一周。亭亭:指梅花優(yōu)美的姿色。
〔2〕非時(shí):因?yàn)檫@里的梅十一月中旬開,此時(shí)不是梅花開的時(shí)候,故稱“非時(shí)”,稱“早秀”。裛裛(yi):香氣盛貌。
〔3〕素娥:古代傳說中的嫦娥的別稱。
〔4〕青女:神話傳說中的霜雪之神。
〔5〕“贈(zèng)遠(yuǎn)”兩句:意思是想折一枝梅花送給遠(yuǎn)方的朋友,可是仕途坎坷,朋友離別,即使折得滿把梅花又有什么用呢,真叫人悲傷,愁斷肝腸。
〔6〕“為誰”句:梅樹為了誰而過早地開花呢?
〔7〕“不待”句:不等到報(bào)春的時(shí)候就開。
早梅 〔唐〕齊己
萬木凍欲折〔1〕,孤根暖獨(dú)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風(fēng)遞幽香出〔2〕,禽窺素艷來〔3〕。
明年如應(yīng)律〔4〕,先發(fā)望春臺(tái)〔5〕。
【注釋】
〔1〕“萬木”兩句:意思是說在嚴(yán)寒的季節(jié)里,萬木凋摧,而梅卻回復(fù)了生機(jī)。折,摧折。孤根,指梅根。暖,暖氣。
〔2〕遞:傳送。幽香:清淡的香氣,這里指梅花的芳香。
〔3〕窺:暗中察看。素艷:指梅花。素,白色。艷,光澤鮮明好看。
〔4〕應(yīng)律:應(yīng)時(shí)而發(fā)。明年:他年。如:一作“猶”。
〔5〕望春臺(tái):樓名。唐初建于長安城東龍首山上。
山園小梅二首(其二) 〔宋〕林逋
眾芳搖落獨(dú)暄妍〔1〕,占盡風(fēng)情向小園〔2〕。
疏影橫斜水清淺〔3〕,暗香浮動(dòng)月黃昏〔4〕。
霜禽欲下先偷眼〔5〕,粉蝶如知合斷魂〔6〕。
幸有微吟可相狎〔7〕,不須檀板共金樽〔8〕。
【注釋】
〔1〕眾芳搖落:指百花凋謝。暄妍:一作“鮮妍”,形容梅花明麗鮮艷。
〔2〕“占盡”句:獨(dú)占小園美麗的風(fēng)光。
〔3〕疏影:稀疏的花影。橫斜:縱橫交錯(cuò)。
〔4〕暗香:幽香。浮動(dòng):形容香氣飄散。月黃昏:月色朦朧。
〔5〕霜禽:冬天的鳥兒。偷眼:形容偷偷地看。
〔6〕合:應(yīng)當(dāng),應(yīng)該。斷魂:猶“銷魂”,這里是形容喜愛和迷戀到極點(diǎn)。
〔7〕微吟:輕聲吟詠。相狎(xia):相親相近。
〔8〕檀板:檀木制成的板,亦稱“拍板”,演奏音樂時(shí)打拍子用。金樽:金質(zhì)的杯子,泛指貴重的金屬酒杯。檀板、金樽,在這里分別指歌舞與筵席。
梅花 〔宋〕林逋
吟懷長恨負(fù)芳時(shí)〔1〕,為見梅花輒入詩〔2〕。
雪后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橫枝〔3〕。
人憐紅艷多應(yīng)俗〔4〕,天與清香似有私〔5〕。
堪笑胡姬亦風(fēng)韻〔6〕,解將聲調(diào)角中吹〔7〕。
【注釋】
〔1〕“吟懷”句:意思是我常惱恨自己辜負(fù)梅花開放的時(shí)節(jié)。吟懷,即詩懷,作者自指。
〔2〕輒(zhe):總是。
〔3〕籬落:籬笆。
〔4〕“人憐”句:人們憐愛梅花的嬌紅艷麗,多是為迎合世俗的喜愛。應(yīng):適應(yīng);迎合。
〔5〕“天與”句:自然界賜予梅花清香,似乎對它特別有所偏愛。
〔6〕胡姬:古代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歌女。風(fēng)韻:風(fēng)度,韻致。
〔7〕“解將”句:能將角吹奏起《梅花》曲。漢樂府有《梅花落》曲,唐代有《大梅花》《小梅花》曲。解:能;會(huì)。角:軍中樂器名。
梅花 〔宋〕王安石
墻角數(shù)枝梅〔1〕,凌寒獨(dú)自開。
遙知不是雪〔2〕,為有暗香來。
【注釋】
〔1〕“墻角”兩句:意思是墻角有幾枝梅花,正冒著嚴(yán)寒獨(dú)自開放。凌寒,冒著嚴(yán)寒。
〔2〕“遙知”兩句:遠(yuǎn)遠(yuǎn)望去知道那不是雪,因?yàn)橛嘘囮囉南泔h送過來。暗香,幽香。
梅花詩(其三) 〔宋〕王安石
淺淺池塘短短墻,年年為爾惜流芳〔1〕。
向人自有無言意〔2〕,傾國天教抵死香〔3〕。
須裊黃金危欲墜〔4〕,蒂團(tuán)紅蠟巧能裝〔5〕。
嬋娟一種如冰雪〔6〕,依舊春風(fēng)笑野棠。
【注釋】
〔1〕爾:你。惜:吝惜。
〔2〕意:心愿,意向。
〔3〕傾國:容貌絕美的女子,這里指梅花。抵死香:分外香。抵死,分外。
〔4〕須裊黃金:金黃色的花須。
〔5〕蒂團(tuán)紅蠟:指紅梅花蒂。蒂,花跟枝莖相連的部分。
〔6〕嬋娟:美女,這里指梅花。
梅花二首(其一) 〔宋〕蘇軾
春來幽谷水潺潺〔1〕,的梅花草棘間〔2〕。
一夜東風(fēng)破石裂,半隨飛雪渡關(guān)山〔3〕。
【注釋】
〔1〕潺潺(chan):水流的樣子。
〔2〕的(dili):明亮、鮮明的樣子。草棘:野草荊棘。
〔3〕“半隨”句:意思是枝頭的梅花有一半隨著春雪在風(fēng)中飛舞,一直飛過關(guān)山。
紅梅三首(其一) 〔宋〕蘇軾
怕愁貪睡獨(dú)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shí)〔1〕。
故作小紅桃杏色〔2〕,尚馀孤瘦雪霜姿〔3〕。
寒心未肯隨春態(tài)〔4〕,酒暈無端上玉肌〔5〕。
詩老不知梅格在〔6〕,更看綠葉與青枝。
【注釋】
〔1〕冰容:形容顏色潔白。入時(shí):合乎時(shí)髦。
〔2〕故:故意。
〔3〕尚:尚且。
〔4〕“寒心”句:寫寒梅不肯隨春作態(tài)。隱含作者胸懷高潔,不肯隨波逐流,阿諛當(dāng)權(quán)者的意思。
〔5〕無端:無緣無故。玉?。盒稳菝坊ǖ娜萆?。
〔6〕詩老:指石曼卿,北宋文學(xué)家、詩人。石曼卿曾作《紅梅》詩,其中有這樣兩句“認(rèn)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蘇軾認(rèn)為石曼卿的兩句詩,并沒有寫出梅花的孤高純潔、不同流俗的品格。
再和楊公濟(jì)梅花十絕(其七) 〔宋〕蘇軾
洗盡鉛華見雪肌〔1〕,要將真色斗生枝。
檀心已作龍涎吐〔2〕,玉頰何勞獺髓醫(yī)〔3〕。
【注釋】
〔1〕鉛華:粉。雪?。喊准∧w,這里指梅花的容色。
〔2〕檀心:淺紅色的花心。
〔3〕獺(ta)髓:獺的骨髓。相傳與玉屑琥珀屑相和,可以滅瘢痕。
梅花絕句六首(其三) 〔宋〕陸游
聞道梅花坼曉風(fēng)〔1〕,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2〕,一樹梅前一放翁。
【注釋】
〔1〕“聞道”兩句:聽說梅花迎著破曉的寒風(fēng)開放了,就像堆堆白雪布滿山間。坼(che):裂開,指梅花開放。雪堆,比喻梅花繁茂似雪。
〔2〕“何方”兩句:有什么辦法能化為千萬個(gè)身子,讓每一株梅花前都有個(gè)陸放翁在那里呢?方,方法。身千億,極言其多?!耙粯涿非啊?,一作“一樹梅花”。放翁,陸游號(hào)放翁。
卜算子·詠梅 〔宋〕陸游
驛外斷橋邊〔1〕,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dú)自愁,更著風(fēng)和雨〔2〕。
無意苦爭春〔3〕,一任群芳妒〔4〕。
零落成泥碾作塵〔5〕,只有香如故。
【注釋】
〔1〕驛,驛站。古代供傳遞政府文書的人中途休息或住宿的地方。
〔2〕著:通“著”,感受、受到。
〔3〕苦:極,竭力。
〔4〕群芳:百花。妒:忌妒。
〔5〕碾(nian):軋碎。
詠梅 〔宋〕張道洽
才有梅花便不同,一年清致雪霜中〔1〕。
疏疏籬落娟娟月〔2〕,寂寂軒窗澹澹風(fēng)〔3〕。
生長元從瓊玉圃〔4〕,安排合在水晶宮〔5〕。
何須更探春消息,自有幽香夢里通〔6〕。
【注釋】
〔1〕清致:清雅的風(fēng)致。
〔2〕疏疏:稀疏?;h落:即籬笆。娟娟:美好的樣子。
〔3〕寂寂:寂靜;寂寞。澹澹:風(fēng)波動(dòng)的樣子。
〔4〕瓊玉圃:指仙家種玉的園地。
〔5〕水晶宮:一作“水精宮”,傳說龍王陳列珍寶的宮殿。
〔6〕幽香:清淡的香氣,這里指梅花與春天的芳香。
昭君怨·梅花 〔宋〕鄭域
道是花來春未〔1〕,道是雪來香異〔2〕。
水外一枝斜,野人家〔3〕。
冷落竹籬茅舍〔4〕,富貴玉堂瓊榭〔5〕,
兩地不同栽〔6〕,一般開。
【注釋】
〔1〕道:想。來:猶“呢”。
〔2〕“道是”句:王安石《梅花》詩:“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p>
〔3〕野人:一作“鄙人”。古時(shí)稱四郊以外地區(qū)為“野”或“鄙”。野人,是指在“野”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者。
〔4〕“冷落”句:指窮苦人家。冷落,一作“冷淡”。
〔5〕“富貴”句:指富貴人家。
〔6〕“兩地”句:這兩句是贊美梅的高尚品格,不媚富貴,不嫌貧賤。
除夜自石湖歸苕溪 〔宋〕姜夔
細(xì)草穿沙雪半消〔1〕,吳宮煙冷水迢迢〔2〕。
梅花竹里無人見,一夜吹香過石橋〔3〕。
【注釋】
〔1〕消:消融。
〔2〕迢迢:遙遠(yuǎn)的樣子。
〔3〕過:穿過。
疏影 〔宋〕姜夔
苔枝綴玉〔1〕,有翠禽小小〔2〕,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3〕。
昭君不慣胡沙遠(yuǎn)〔4〕,但暗憶江南江北。
想佩環(huán)、月夜歸來,化作花魂幽獨(dú)。
猶憶深宮舊事〔5〕,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
莫似春風(fēng)〔6〕,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
還教一片隨波去〔7〕,又卻怨玉龍哀曲。
等恁時(shí)〔8〕、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9〕
。
【注釋】
〔1〕苔枝:長有蘚苔的梅枝。綴玉:梅花像玉一般綴滿枝頭。范成大《梅譜》中說:紹興、吳興一帶有一種古梅,“其枝樛曲萬狀,苔蘚鱗皴,封滿花身;又有苔須垂于枝間,或長數(shù)寸,風(fēng)至綠絲飄飄可玩?!?/p>
〔2〕翠禽:翠鳥。
〔3〕“無言”句:把梅花比作孤獨(dú)高潔的佳人。修竹:長竹。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p>
〔4〕“昭君”四句:這幾句是說,這花想是遠(yuǎn)嫁、思鄉(xiāng)的王昭君的幽靈所化。杜甫《詠懷古跡》其三:“畫圖省識(shí)春風(fēng)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昭君,西漢元帝時(shí)的宮女王昭君。元帝對匈奴實(shí)行“和親”政策,把宮女王昭君嫁給匈奴呼韓邪單于。佩環(huán),即“環(huán)佩”,身上佩帶的玉飾。
〔5〕“猶憶”三句:相傳南朝宋武帝劉裕之女壽陽公主臥于含章殿下,忽有梅花落在她的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宮女爭相仿效,名梅花妝。蛾,蛾眉。綠,指黛的顏色。黛是青黑色的顏料,古代女子用來畫眉。
〔6〕“莫似”三句:意思是說,不要像春風(fēng)那樣不管花開得正好一味濫吹,要知愛惜。盈盈,儀態(tài)美好的樣子,這里借指梅花。金屋,《漢武故事》載:漢陳嬰曾孫女名阿嬌,其母為武帝姑母館陶長公主。武帝幼時(shí),長公主抱置膝上,問道:“兒欲得婦否?”并指阿嬌說:“好否?”帝笑著答道:“若得阿嬌,當(dāng)以金屋貯之?!?/p>
〔7〕“還教”兩句:是說落梅隨波而去,卻因笛聲而引起哀怨。玉龍,笛名。哀曲,指古代笛曲《梅花落》。
〔8〕恁(nen)時(shí):那時(shí),這里指落花時(shí)。
〔9〕“已入”句:指梅花已被畫成橫幅掛在窗前。
雪梅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1〕,騷人擱筆費(fèi)平章〔2〕。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注釋】
〔1〕未肯降:不肯認(rèn)輸。
〔2〕騷人:詩人。平章:評判。
十一月后庭梅花盛開 〔宋〕蔡襄
迎臘梅花無數(shù)開〔1〕,旋看飛片點(diǎn)青苔〔2〕。
幽香粉艷誰人見?時(shí)有山禽入樹來。
【注釋】
〔1〕迎臘:農(nóng)歷十二月為臘月,時(shí)為十一月,故稱“迎臘”。
〔2〕旋:頃刻,不久。
江邊梅樹 〔元〕劉秉忠
江邊繚繞惜芳叢〔1〕,絕筆天真在眼中〔2〕。
素艷乍開珠蓓蕾〔3〕,暗香微度玉玲瓏〔4〕。
一枝倒影斜斜月,萬樹浮光細(xì)細(xì)風(fēng)。
明日行經(jīng)山下路,幾回特地駐青驄〔5〕。
【注釋】
〔1〕繚繞:回旋的樣子。惜:愛惜。芳叢:指聚集在江邊的梅樹。
〔2〕絕筆:好到極點(diǎn)的畫(指江邊梅樹)。
〔3〕乍:剛;初。蓓(bei)蕾:含苞未放的花。
〔4〕玉玲瓏:形容梅花像玉一樣明澈。
〔5〕駐:停住。青驄(cong):青白色的馬。
梅花 〔元〕趙孟
瀟灑江梅似玉人〔1〕,倚風(fēng)無言澹生春〔2〕。
曲中桃葉元非侶,夢里梨花亦未真。
【注釋】
〔1〕瀟灑:灑脫,毫無拘束。玉人:容貌美麗的人,這里指白梅。
〔2〕澹(dan):安靜的樣子。
梅花 〔元〕王冕
三月東風(fēng)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澆。
一聲羌笛無人見〔1〕,無數(shù)梅花落野橋。
【注釋】
〔1〕羌(qiang)笛:西域少數(shù)民族吹的笛子。因笛曲有“梅花落”的曲子,故詩人在此賦句。這詩化用了李白名句“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羌笛,一作“羌管”。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1〕,個(gè)個(gè)花開淡墨痕〔2〕。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3〕。
【注釋】
〔1〕洗硯池:畫家洗硯的池塘。相傳會(huì)稽蕺山下有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洗硯池,由于日日洗滌筆硯,竟把池水都染黑了。王冕與王羲之同姓,所以說是“我家”。說“我家”有洗硯池,正是表明了他作畫的用功。頭:邊。
〔2〕個(gè)個(gè):朵朵。淡墨痕:用淡墨勾畫出梅花花瓣的痕跡。
〔3〕清氣:清香之氣。這里用梅花的清香和氣質(zhì)來暗喻作者的人品和節(jié)操。乾坤:天地、人間的代稱。
王元章倒枝梅畫〔1〕 〔明〕徐渭
皓態(tài)孤芳?jí)核鬃?sup>〔2〕,不堪復(fù)寫拂云枝〔3〕。
從來萬事嫌高格〔4〕,莫怪梅花著地垂〔5〕。
【注釋】
〔1〕王元章:即元末詩人王冕。他善畫梅花。
〔2〕皓(hao)態(tài):指梅花潔白的姿態(tài)。孤芳:冬季萬花凋謝,梅花卻迎雪開放,故稱“孤芳”。壓俗姿:壓倒以庸俗姿態(tài)取媚于人的其他花。
〔3〕不堪復(fù)寫:不能再畫。拂云枝:指高而向上的枝干,這里隱喻向上進(jìn)取的仕途。
〔4〕萬事:這里指一般凡庸的世俗之事。嫌:厭惡。高格:崇高的品格、格調(diào)。
〔5〕垂:倒掛。這是句反語,表達(dá)了作者的憤怒之情。
梅花開到八九分 〔清〕葉燮
亞枝低拂碧窗紗〔1〕,鏤月烘霞日日加〔2〕。
祝汝一分留作伴〔3〕,可憐處士已無家〔4〕。
【注釋】
〔1〕亞枝:樹枝低垂。亞,通“壓”,低垂的樣子。杜甫《上巳日徐司錄林園宴集》詩“花蕊亞枝紅”。拂:拂拭。碧:青綠色。
〔2〕鏤(lou)月烘霞:形容梅花映月染霞的姿態(tài)。鏤,雕刻。烘,渲染。
〔3〕汝:你。
〔4〕可憐:可惜。處士:古時(shí)稱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
落梅 〔清〕律然
和風(fēng)和雨點(diǎn)苔紋〔1〕,漠漠殘香靜里聞〔2〕。
林下積來全似雪,嶺頭飛去半為云。
不須橫管吹江郭〔3〕,最惜空枝冷夕曛〔4〕。
回首孤山山下路〔5〕,霜禽粉蝶任紛紛〔6〕。
【注釋】
〔1〕苔紋:長有蘚苔的落梅。
〔2〕漠漠:密布的樣子,這里指散布在空中的梅香。殘香:余香。
〔3〕橫笛:即笛子。江郭:江邊的城郭。
〔4〕惜:憐惜。夕曛(xun):傍晚落日的余光。
〔5〕回首:回顧,回憶。孤山:杭州西湖的一處名勝。
〔6〕霜禽:指秋天的鳥。紛紛:多而雜亂的樣子。
何須更探春消息自有幽香夢里通——梅花詩詞欣賞
梅花冰肌玉骨,斗霜傲雪,經(jīng)冬凜冰霜之操,早春魁百花之頭,以韻勝,以格高,故為歷代人們所喜愛。
梅花最早產(chǎn)于我國。據(jù)《瀛奎律髓》記載,梅,“以花貴,自戰(zhàn)國始”。古人言“學(xué)圃之士必先種梅,且不厭多,他花有無多少皆不系重輕”。文人學(xué)者把植梅看作是陶情勵(lì)操之舉。以詠梅詩句聞名的詩人林逋就是隱居孤山,居閣植梅,終日繞梅吟詠?zhàn)赃m。以畫荷畫梅聞名的畫家王冕竟“樹梅花千株”,隱九里山,結(jié)茅廬三間自題為梅花屋。古人不僅喜愛植梅,而且更愛折梅贈(zèng)友,詠梅賦詩?!懊坊ㄔ娢迤哐裕亮?、陳而大盛”。歷代詠梅詩數(shù)不勝數(shù),僅陸游一人,就曾寫下一百六十多首?!罢勖贩牦A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zèng)一枝春”。梅花,它貞姿勁質(zhì),雪魄冰魂,給人們以純潔、堅(jiān)韌之美,它是春的信息,是頑強(qiáng)生命力的象征。
綜觀古代梅花詩,其內(nèi)容與形式豐富多變。有寫落梅,有寫早梅,還有寫開到八九分梅的;有詠墨梅,有詠紅梅,還有詠倒枝梅的;有的詩篇專注于梅花之形貌,有的詩篇只描繪梅花的神情;有的詩篇借詠梅以托情,有的詩篇借詠梅以言志,真可謂千變?nèi)f化,豐富多彩。
先看描寫梅花顏色的詩句。蘇軾的“洗盡鉛華見雪肌”的詩句,可使人想見白梅之潔。而他的“酒暈無端上玉肌”的比喻,又是見紅梅之俏。范成大的“從來顏色休論似,夾路漫山取次紅”的詩句,描寫梅花的色彩可謂獨(dú)到、驚人。至于王冕的“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以顏色為陪襯,贊頌梅花品格,更是別具一格。
最常見于詩人筆下的是,以雪來形容梅花。如“嬋娟一種如冰雪,依舊春風(fēng)笑野棠?!?王安石《梅花詩》)“林下積來全似雪,嶺頭飛去半為云。”(律然《落梅》)等。如此詩句形容梅花倒也貼切,但總使人覺得缺少些情趣和意味。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冬雪未銷?!碧茝堉^的這首詠梅詩,與前面的兩首詩不同,很有些情致。在遠(yuǎn)離村路的小溪橋邊,一株早梅凌寒挺立,開滿了潔白如玉的花朵。初看還以為這是經(jīng)冬的白雪積壓在枝條上沒有消融,原來竟是近水的春梅提前開花喲。原不知梅花近水而先開,又因遠(yuǎn)離村路,而疑盛開的梅花為一樹積雪,這“疑”,合情合理,它不僅真切地寫出了詩人遠(yuǎn)望梅花似雪非雪的恍惚迷離之感,而且也巧妙地再現(xiàn)了梅花的形神。這詩句看似平淡不經(jīng)意,然而又很耐人尋味。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dú)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蓖醢彩@首詠梅詩則反用張謂詩之意。遠(yuǎn)遠(yuǎn)望去,知道是梅不是雪,是因有幽香飄至。這已不是以雪喻梅了,是借雪、梅之喻而突出梅花之香。
“春來幽谷水潺潺,的梅花草棘間。一夜東風(fēng)破石裂,半隨飛雪渡關(guān)山?!?蘇軾《梅花》)春天來了,幽靜的山谷冰雪消融,水流潺潺,一叢叢梅花色彩艷麗照眼,盛開在野草荊棘之中。一夜的東風(fēng)似乎要吹裂了石頭,此時(shí),那傲然開放的梅花,一半留在枝頭,一半隨著春雪飄舞,飛過關(guān)山。“一夜東風(fēng)吹石裂,半隨飛雪渡關(guān)山”的詩句中,沒有具體地展現(xiàn)梅花的形象,梅花“半隨飛雪”既非明喻,也非暗比。然而我們讀著這詩句,仿佛看到了隨風(fēng)舞動(dòng)的梅花與飛雪匯融一齊,難以分辨。詩人在飛雪中與梅花作伴,相視而笑,共渡關(guān)山。顯然,“半隨飛雪”句不是比興手法,但卻起到比興的妙用,造成了優(yōu)美的意境。
“梅花優(yōu)以香”(陸佃《埤稚》),“香”是梅花最明顯的特征。詠梅賦詩每每離不開“香”字。“聞香”句有:“憶在鄱君舊國旁,馬穿修竹忽聞香?!?梅堯臣《京師逢賣梅花》)“覓香”句有:“等恁時(shí)、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姜夔《疏影》)“殘香”句有:“和風(fēng)和雨點(diǎn)苔紋,漠漠殘香靜里聞。”(律然《落梅》)“暗香”句有:“素艷乍開珠蓓蕾,暗香微度玉玲瓏?!?劉秉忠《江邊梅樹詩》)等等。盡管詠梅花之香的詩句不勝枚舉,然而寫梅花之香,香得醉人,香得久遠(yuǎn),香得別有情趣,也是不多見的。
“細(xì)草穿沙雪半消,吳宮煙冷水迢迢。梅花竹里無人見,一夜吹香過石橋?!?姜夔《除夜自石湖歸苕溪》)除夕之夜,詩人乘舟歸苕溪。積雪剛剛開始融化,細(xì)草從沙地里冒出頭來,遠(yuǎn)處古宮廢壘籠罩在寒煙霧水之中。盡管看不見岸邊竹叢中梅花的幽姿,小舟卻從一夜不斷吹來的梅香里,穿過道道石橋。讀至此,不禁使人也同詩人一樣醺醺欲醉了。正如楊萬里《梅花下遇雨》詩中所言:“慮疑黃昏花欲睡,不知被花薰得醉。”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痹陉懹蔚倪@首詠梅詞中,“梅香”凝結(jié)了永久不歇的芳芬。這梅香,隨著花瓣飄落大地,與大地融為一體,它的幽香是永久難滅的?!爸挥邢闳绻省辟澝赖牟粌H是梅花的花味,更是梅花的精神。這“香”象征著一種堅(jiān)貞勁質(zhì),死而不悔,崇高永生的精神之美。
“何須更探春消息,自有幽香夢里通?!睆埖狼⑦@詠梅香的詩句更是別有一番情趣。為什么非要去打聽春天何時(shí)來到的消息呢?難道你沒有察覺,梅花的幽香正與春天的芳菲在夢中相會(huì),傳遞著春天的信息?詩人把梅香與春香于“夢中”相通,這想象堪稱絕妙。在這里,梅之幽香,已成為春天的使者,象征著春的信息。
一些好的詠梅詩多有所寄托,或借詠梅以抒情,或借詠梅以言志,內(nèi)容深刻,寓意雋永,為人們所稱道。如宋蕭泰來的《霜天曉角·梅》:“千霜萬雪。受盡寒磨折。賴是生來瘦硬,渾不怕、角吹徹。清絕。影也別。知心惟有月。原沒春風(fēng)情性,如何共、海棠說?”該詞借詠梅以述懷,不僅寫出了梅花堅(jiān)韌耐寒、孤標(biāo)獨(dú)樹的風(fēng)格,也表現(xiàn)了詩人自己高潔、頑強(qiáng)的氣質(zhì)?!奥劦烂坊ㄛ鍟燥L(fēng),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前一放翁?!标懹卧谶@首詩中借詠梅以言志,表達(dá)了詩人宏大的濟(jì)世胸懷,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操。此詩與他的另一首《卜算子·詠梅》一樣,既刻畫了梅,又把詩人自己的思想感情與人格寫了進(jìn)去,成為人們所喜愛的詠梅佳篇。
詠物詩貴在有所寄托,但又要不離于物。借詠梅以寄托的成功之作,多能做到“不即不離”。李商隱的“匝路亭亭艷,非時(shí)裛裛香。素娥唯與月,青女不饒霜。贈(zèng)遠(yuǎn)虛盈手,傷離適斷腸,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一詩,其中“素娥唯與月,青女不饒霜”寄托之意最為明顯?!八囟稹?,即月里嫦娥;“青女”,主管霜的女神。這句是說素娥只贊助月亮,即使月亮放出的光對梅花是相宜的,但素娥并不是在贊助梅花。青女也不放松它的霜威,她要任意地摧殘梅花。這是講梅花的遭遇,也是暗中寄寓詩人自己的不幸。李商隱在地方上做幕僚時(shí),府主雖待他不錯(cuò),但并不推薦他到朝廷去,因?yàn)楦麝P(guān)心的只是自己的升沉得失。而另一方面李商隱又在黨派斗爭中受連累。因?yàn)樗隽送趺呐?,就被認(rèn)為是李德裕之黨的人。這樣一來,屬于牛僧孺之黨的當(dāng)權(quán)派令狐绹雖與他有交誼,也不肯引用他。由此可見,這寄托之句做到了天衣無縫。
好的詠梅詩不僅是贊頌風(fēng)格,寄托言志之作,也是膾炙人口的。如林逋的《山園小梅》一詩中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dòng)月黃昏”的詩句就廣為人們所傳誦。描寫梅花的疏影和暗香,用清淺的水和黃昏的月來陪襯、烘托,更顯現(xiàn)出疏影橫斜之迷人和暗香浮動(dòng)的醉人。這雖然只是描寫梅花的神情,但是卻達(dá)到了神韻逼真、意境優(yōu)美的境地。再看林逋的另一首《梅花》中“……雪后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橫枝。人憐紅艷多應(yīng)俗,天與清香似有私”的詩句,以雪后園林的凋謝,來襯托梅花的耐寒;以水中顯現(xiàn)梅枝的橫斜,來表現(xiàn)梅花瀟灑不羈。這是著意渲染梅花的風(fēng)格之美。一個(gè)表現(xiàn)神態(tài),一個(gè)渲染風(fēng)格,兩詩相比,前詩比后詩的形象更為鮮明生動(dòng),意境更為完美,因此也就更為人們所喜愛。
海棠
海棠 〔唐〕鄭谷
春風(fēng)用意勻顏色〔1〕,銷得攜觴與賦詩〔2〕。
秾麗最宜新著雨〔3〕,嬌嬈全在欲開時(shí)〔4〕。
莫愁粉黛臨窗懶〔5〕,梁廣丹青點(diǎn)筆遲〔6〕。
朝醉暮吟看不足,羨他蝴蝶宿深枝〔7〕。
【注釋】
〔1〕“春風(fēng)”句:意思是春風(fēng)仿佛著意吹來一種特別鮮艷的顏色染紅她(海棠)。海棠,薔薇科。落葉喬木。葉長橢圓形,春季開花,花未放時(shí)深紅色,開后淡紅色。產(chǎn)于我國,久經(jīng)栽培,供觀賞。
〔2〕銷:銷魂。攜觴(shang):指攜帶著酒。觴,古代盛酒器。
〔3〕“秾麗”句:意思是下過雨后,海棠新沾上水珠,花色格外鮮艷。最宜,最適宜。
〔4〕“嬌嬈”句:海棠未放時(shí)呈深紅色,開后現(xiàn)淡紅色,它最美最動(dòng)人之處是在含苞待放之時(shí)。嬌嬈,嬌媚。
〔5〕“莫愁”句:莫愁女為欣賞海棠的嬌艷竟懶于梳妝。粉黛,搽臉的白粉和畫眉的黛墨,婦女的化妝用品。
〔6〕“梁廣”句:善畫海棠的畫家梁廣也為海棠的嬌美所吸引,不肯輕易點(diǎn)染,唯恐描寫不出海棠的豐姿神韻。丹青,中國古代繪畫中常用之色。丹,朱紅色。青,春季植物葉子的顏色。
〔7〕羨:羨慕。宿,住宿。
海棠二首(其二) 〔唐〕吳融
雪綻霞鋪錦水頭〔1〕,占春顏色最風(fēng)流〔2〕。
若教更近天街種〔3〕,馬上多逢醉五侯〔4〕。
【注釋】
〔1〕“雪綻”句:白色和粉紅色的海棠花在水邊盛開。綻,裂開。
〔2〕“占春”句:《群芳譜·花譜》形容海棠“其花甚豐,其葉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綽綽如處女”。海棠那種秾麗嬌嬈的豐姿神采,被唐人譽(yù)為“花中神仙”。
〔3〕更:換;改。天街:唐京城中的街道。
〔4〕五侯:王公貴族。逢:遇見。
海棠花 〔唐〕劉兼
淡淡微紅色不深,依依偏得似春心〔1〕。
煙輕虢國顰歌黛〔2〕,露重長門斂淚衿〔3〕。
低傍繡簾人易折,密藏香蕊蝶難尋〔4〕。
良宵更有多情處〔5〕,月下芬芳伴醉吟。
【注釋】
〔1〕依依:茂盛的樣子。偏:出乎尋?;蛞饬?。
〔2〕“煙輕”句:這句是作者以虢國夫人厭惡施脂粉來喻海棠的色淡。虢(guo)國,即虢國夫人,唐楊貴妃之姊。虢國常自炫美艷,不施脂粉以見玄宗?!度圃姟窂堨铩都`臺(tái)》之二:“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欲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憋A(pin),皺眉。歌黛,指施脂粉的歌女。
〔3〕“露重”句:這句是作者以失寵垂淚的后妃來形容帶露的海棠。斂(lian),整理;收拾。長門,漢宮名。漢武帝時(shí)陳皇后擅寵嬌貴,惑于巫祝,被廢謫后,退居長門宮。后多指失寵的后妃居住之地。
〔4〕蕊:花蕊。
〔5〕良宵:天色美好之夜。
展江亭海棠四首(之一) 〔宋〕韓維
昔年曾到蜀江頭,絕艷牽心幾十秋〔1〕。
今日欄邊見顏色〔2〕,夢魂不復(fù)過西州。
【注釋】
〔1〕絕艷:形容海棠花的顏色非常美妙。牽心:牢記在心里。幾十秋:幾十年。
〔2〕“今日”兩句:這兩句的意思是現(xiàn)在欄邊所見到的海棠比從前看到的還要好,也就不再想念四川的舊游了。西州,指四川,即第一句的“蜀江頭”。
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 〔宋〕蘇軾
江城地瘴蕃草木〔1〕,只有名花苦幽獨(dú)〔2〕。
嫣然一笑竹籬間〔3〕,桃李漫山總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4〕,故遣佳人在空谷〔5〕。
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6〕。
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7〕。
林深霧暗曉光遲〔8〕,日暖風(fēng)輕春睡足。
雨中有淚亦凄愴〔9〕,月下無人更清淑〔10〕。
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捫腹〔11〕。
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
忽逢絕艷照衰朽〔12〕,嘆息無言揩病目〔13〕。
陋邦何處得此花〔14〕,無乃好事移西蜀〔15〕?
寸根千里不易致〔16〕,銜子飛來定鴻鵠。
天涯流落俱可念〔17〕,為飲一樽歌此曲〔18〕。
明朝酒醒還獨(dú)來,雪落紛紛那忍觸〔19〕!
【注釋】
〔1〕“江城”句:江城多瘴(zhang)氣,草木卻很茂盛。瘴,瘴氣,舊指南方山林間濕熱蒸郁致人疾病的氣。今在西南一帶,俗稱瘧疾為瘴氣。蕃(fan),茂盛。
〔2〕名花:指海棠。
〔3〕嫣然:形容美好的樣子。
〔4〕造物:古時(shí)以為萬物是天造的,故稱天為“造物”。
〔5〕遣:派遣。佳人:指海棠。杜甫《佳人》:“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p>
〔6〕薦華屋:獻(xiàn)于富貴人家。薦,獻(xiàn)。
〔7〕“翠袖”句:這句是形容綠葉襯托著海棠花,紅艷的海棠映著人的臉。
〔8〕“林深”兩句:意思是山谷中林深霧暗,天亮得晚,待日暖風(fēng)輕時(shí),海棠春睡還未醒?!睹骰孰s錄》:上皇嘗登沉香亭,召妃子(楊貴妃),妃子時(shí)卯酒未醒。高力士從侍兒扶掖而至。上皇笑曰:“豈是妃子醉耶?海棠睡未足耳?!?/p>
〔9〕凄愴:傷感;悲痛。
〔10〕清淑:寂靜美好。
〔11〕捫(men):撫摸。
〔12〕絕艷:指海棠。衰朽:作者自指。
〔13〕揩(kai):擦抹。
〔14〕陋邦:猶言狹小的地方。這里指黃州。
〔15〕無乃:沒想到。西蜀的濯錦江盛產(chǎn)海棠。
〔16〕“寸根”兩句:意思是把海棠從千里之外移栽過來不容易做到,定是鴻鵠銜花子飛來撒在這里的。
〔17〕“天涯”句:意思是海棠和作者自己一同流落于此。
〔18〕樽:酒杯。
〔19〕雪落:指海棠花紛紛落下。
海棠 〔宋〕蘇軾
東風(fēng)裊裊泛崇光〔1〕,香霧空濛月轉(zhuǎn)廊〔2〕。
只恐夜深花睡去〔3〕,故燒高燭照紅妝。
【注釋】
〔1〕裊裊(niao):一作“渺渺”,微風(fēng)吹拂擺動(dòng)的樣子。泛:透出。崇光:美麗的容光,此指月光。
〔2〕香霧空濛:含有花香的霧氣迷茫??諠鳎蛔鳌蚌?。月轉(zhuǎn)廊:月影轉(zhuǎn)過房廊,形容已到深夜。
〔3〕“只恐”兩句:借用唐明皇、楊貴妃的故事。典故參見本書第28頁蘇軾《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注〔8〕?;ㄋ?,形容已開的花朵又閉合起來。紅妝,這里用美女借指海棠。故燒高燭照紅妝,一作“高燒紅燭照銀妝”;另一作“高燒銀燭照紅妝”。
春寒 〔宋〕陳與義
二月巴陵日日風(fēng)〔1〕,春寒未了怯園公〔2〕。
海棠不惜胭脂色〔3〕,獨(dú)立蒙蒙細(xì)雨中。
【注釋】
〔1〕巴陵:洞庭湖畔的巴陵城,在今湖南省岳陽市。
〔2〕怯:害怕,這里作“擔(dān)心”講。園公:作者于北宋滅亡時(shí)避兵于巴陵,借居一小園,自號(hào)“園公”。
〔3〕胭脂:一種紅色的染料,也泛指紅色。
花時(shí)遍游諸家園十首(其二) 〔宋〕陸游
為愛名花抵死狂〔1〕,只愁風(fēng)日損紅芳〔2〕。
綠章夜奏通明殿〔3〕,乞借春陰護(hù)海棠〔4〕。
【注釋】
〔1〕抵死狂:分外狂。抵死,分外。
〔2〕“只愁”句:只擔(dān)心狂風(fēng)烈日毀壞了她的芳容。
〔3〕綠章:亦稱“青詞”。道教齋醮儀式上寫給“天神”的奏章表文,因用硃筆寫于青藤紙上,所以叫“綠章”。奏:臣子向君主進(jìn)言、上書。通明殿:道教最高的天神玉帝所居宮殿名,因光明四照,故稱“通明”。
〔4〕“乞借”句:意思是懇求借幾天陰和濕潤的養(yǎng)花天氣,保護(hù)這名貴的海棠。
海棠 〔宋〕陸游
我初入蜀鬢未霜,南充攀亭看海棠〔1〕。
當(dāng)時(shí)已謂目未睹〔2〕,豈知更有碧雞坊〔3〕。
碧雞海棠天下絕〔4〕,枝枝似染猩猩血〔5〕。
蜀姬艷妝肯讓人,花前頓覺無顏色。
扁舟東下八千里〔6〕,桃李真成仆奴爾。
若使海棠根可移,揚(yáng)州芍藥應(yīng)羞死〔7〕。
風(fēng)雨春殘杜鵑哭〔8〕,夜夜寒衾夢還蜀〔9〕。
何從乞得不死方〔10〕,更看千年未為足〔11〕。
【注釋】
〔1〕南充:市名。在四川省東部、嘉陵江中游西岸。
〔2〕目未睹:還沒有看見過。睹,見。
〔3〕碧雞坊:今四川成都市。古成都有坊一百二十,第四曰碧雞坊。
〔4〕絕:獨(dú)特。
〔5〕猩猩血:指紅色。
〔6〕扁(pian)舟:小舟。
〔7〕揚(yáng)州:市名。在今江蘇省中部、長江北岸。芍藥:植物名。多年生草本,初夏開花,與牡丹相似,花大而美,名色繁多,為著名的觀賞植物。揚(yáng)州芍藥最為著名。
〔8〕杜鵑:植物名,又名映山紅。春季開紅花。
〔9〕衾(qin):被子。
〔10〕何從:從何;從什么地方。方:藥方。
〔11〕“更看”句:意思是再看千年也不會(huì)滿足。
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元〕元好問
枝間新綠一重重〔1〕,小蕾深藏?cái)?shù)點(diǎn)紅〔2〕。
愛惜芳心莫輕吐〔3〕,且教桃李鬧春風(fēng)〔4〕。
【注釋】
〔1〕新綠:嫩綠的新葉。
〔2〕小蕾:小花蕾,含苞待放的花朵。
〔3〕芳心:指海棠的花心。
〔4〕鬧春風(fēng):指花兒在春風(fēng)中爭奇斗艷。鬧,旺盛;濃艷。宋祁《玉樓春》詞:“紅杏枝頭春意鬧?!?/p>
畫秋海棠 〔明〕陳復(fù)道
翠葉紛披花滿枝〔1〕,風(fēng)前裊裊學(xué)低垂〔2〕。
墻根昨夜開無數(shù),誰說秋來少艷姿〔3〕?
【注釋】
〔1〕紛披:雜亂的樣子。
〔2〕學(xué)低垂:此句擬人,意思是說學(xué)著少女的羞怯低下頭來。
〔3〕艷姿:指漂亮的海棠花。艷,鮮艷;艷麗。姿,姿容。
白秋海棠 〔清〕朱受新
清秋湛露浥瓊芳〔1〕,素影風(fēng)搖玉砌旁〔2〕。
夜靜看花人獨(dú)立,水晶簾外月如霜〔3〕。
【注釋】
〔1〕“清秋”句:清亮的秋露沾濕了玉一般的花朵。湛(zhan)露,重露。湛,厚。浥(yi),濕潤。瓊芳,指白秋海棠。
〔2〕玉砌:用玉石砌成或裝飾的臺(tái)階。
〔3〕“水晶”句:透明的水晶簾外,月光灑下來,花上、地上像蒙上了一層白霜。
午窗偶成 〔清〕黃景仁
繞籬紅遍雁來紅〔1〕,翹立雞冠也自雄〔2〕。
只有斷腸花一種〔3〕,墻根愁雨復(fù)愁風(fēng)。
【注釋】
〔1〕雁來紅:一年生草本。近頂上的葉有紅、黃、紫等色。秋季開花,花小型,簇生于葉腋及莖梢。栽培供觀賞。全草藥用,有解毒功效。
〔2〕翹:向上昂起。雞冠:即雞冠花。一年生草本。夏秋開花,穗狀花序由于帶化現(xiàn)象而呈雞冠狀,顏色不一。品種甚多。栽培供觀賞。中醫(yī)學(xué)上以花和種子入藥。
〔3〕斷腸花:指秋海棠。秋海棠,多年生草本。秋季開花,花淡紅色,供觀賞,并入藥。栽培的種類,最常見的為四季海棠。花淡紅或白色,從夏到秋,開謝相繼。
雪綻霞鋪錦水頭占春顏色最風(fēng)流——海棠詩欣賞
海棠花妖嬈艷麗,“其花甚豐,其葉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綽綽如處女”,被人譽(yù)為“花中神仙”。而海棠的嬌美,一經(jīng)被詩人寫進(jìn)詩中,就更加可愛迷人了?!把┚`霞鋪錦水頭,占春顏色最風(fēng)流。若教更近天街種,馬上多逢醉五侯?!?吳融《海棠》)如霞似雪般的秾麗嬌嬈,是何等的風(fēng)流,又有什么人能不為此迷醉呢?
海棠是美的,可是這美的神姿情態(tài)卻又是極富變化的。海棠雨中何姿,月下何態(tài),欲開何色,清秋何情,在詩人的筆下更是千姿百態(tài)。詩人的視野、著眼點(diǎn)不同,他的海棠詩篇便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感情和寄托。
“二月巴陵日日風(fēng),春寒未了怯園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獨(dú)立蒙蒙細(xì)雨中?!标惻c義這首詩寫的是雨中海棠。寫雨中海棠的詩句很多,如“長條無風(fēng)亦自動(dòng),柔艷著雨更相宜。”(韓持國)“秾麗最宜新著雨,嬌嬈全在欲開時(shí)?!?鄭谷)這些詩各能寫出海棠花在雨中的柔艷之美。而陳詩則不落前人窠臼,詩句不單單是為描繪雨中海棠花的胭脂美色,而是通過對海棠花在雨中仍然鮮紅艷美的描寫,渲染海棠花不畏春寒料峭,挺然獨(dú)立的神姿。其中“海棠不惜胭脂色”一句中“不惜”的運(yùn)用,不僅展示了一種朦朧的色彩美,而且在這朦朧之中又寓含著一種獨(dú)立風(fēng)雨的風(fēng)韻之美。
“清秋湛露浥瓊芳,素影風(fēng)搖玉砌旁。夜靜看花人獨(dú)立,水晶簾外月如霜?!敝焓苄逻@首詠白秋海棠的小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美妙的圖畫:在白玉石階旁,素潔的海棠被微風(fēng)吹拂,枝影輕輕搖曳;清秋的露珠在如雪似玉的海棠花上晶瑩閃動(dòng);看花人在寂靜的深夜獨(dú)自佇立凝視;水晶簾外皎潔的月光灑下,那海棠花似蒙上一層薄薄的白霜。篇終方才顯出一片空靈神韻。秋露晶瑩,風(fēng)搖素影,無不是月光所映。詩人把對白秋海棠的描繪置于月光之下,玉階石旁,白中見潔,楚楚動(dòng)人,分外見其潔雅之美。
月下海棠,風(fēng)姿動(dòng)人。蘇東坡的《海棠》,雖也是寫夜賞海棠,卻已不滿足于月下海棠,他要燃燭以映之,又別有一番風(fēng)味?!皷|風(fēng)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zhuǎn)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痹谶@首詩中,詩人沒有從正面描寫海棠之美,而是描繪了海棠所處的環(huán)境:轉(zhuǎn)廊的皎潔月光,迷蒙著如霧的香氣,裊裊輕拂的東風(fēng),海棠上泛動(dòng)著微微之光。這些意致構(gòu)成了極美的境界??烊计馉T火,再照照那嬌美的紅顏,不然它也會(huì)睡去的。在詩人筆下,那海棠花猶如嬌艷流芳的睡美人。這不禁使人想起一則故事:明皇唐玄宗登沉香亭,欲召楊貴妃,時(shí)貴妃宿酒未醒,命高力士及侍兒扶掖而至,醉顏殘妝,釵橫鬢亂,不能再拜,玄宗笑曰:“海棠春睡未足耶!”此乃美人如海棠春睡,而蘇詩則把海棠喻為春睡美人。由此可見蘇詩取意之妙趣,神韻之幽然。
因其美而生喜愛之情,因喜愛而更見其美。在眾多的海棠詩中,都表現(xiàn)了這種對海棠的贊美與喜愛的水乳交融之情。.
“春風(fēng)用意勻顏色,銷得攜觴與賦詩。秾麗最宜新著雨,嬌嬈全在欲開時(shí)。莫愁粉黛臨窗懶,梁廣丹青點(diǎn)筆遲。朝醉暮吟看不足,羨他蝴蝶宿深枝。”春風(fēng)著意打扮著海棠花,那鮮艷淡紅的顏色怎能不使詩人為之銷魂從而舉杯賦詩呢?剛剛被雨水淋浴的花朵最為鮮妍,欲開未開、含苞待放的花蕾分外嬌嬈動(dòng)人。美麗的莫愁女為欣賞它的芳姿而懶于梳妝打扮,善畫的梁廣竟被它的美貌驚呆而遲遲不敢動(dòng)筆。面對如此嬌美的海棠,詩人朝暮吟詠,流連忘返,他多么羨慕蝴蝶,只有它能與海棠依偎相伴。這首詩描寫海棠用虛字妝句和側(cè)面烘托的手法,虛中見實(shí),空靈傳神;表現(xiàn)了詩人對海棠的喜愛之情,首尾相應(yīng),淋漓盡致。全詩詠物抒情,交相融會(huì),頗有神韻。
蘇東坡被貶黃州,在定惠院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甚繁茂。蘇東坡常常攜客置酒于海棠下,對花斟飲,曾五次醉倒花下,還為這株海棠賦長詩一首?!敖堑卣无菽荆挥忻嘤莫?dú)。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痹娙税押L谋茸鲇木由罟鹊慕^代佳人,桃李與之相比,顯得俗不可耐?!版倘灰恍χ窕h間”,只僅一句便點(diǎn)染出海棠高貴優(yōu)雅之美。“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林深霧暗曉光遲,日暖風(fēng)輕春睡足。雨中有淚亦凄愴,月下無人更清淑?!边@幾句不僅寫出了海棠其花之嬌媚,其葉之鮮翠,而且還寫出了海棠在雨中、月下、曉霧、暖風(fēng)等不同情景時(shí)的各種神態(tài)之美。接下陡然一轉(zhuǎn),直敘其樂游之所見所感。“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捫腹。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忽逢絕艷照衰朽,嘆息無言揩病目。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里不易致,銜子飛來定鴻鵠。天涯流落俱可念,為飲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還獨(dú)來,雪落紛紛那忍觸?!弊x到此段,可體味到詩人純是以海棠自寓,這煙波跌蕩的情致,配以前面意象微深的詠贊,足見其風(fēng)姿高秀之神韻。故此魏淳甫在《詩人玉屑》中評此詩“辭格超逸,不復(fù)蹈襲前人。”乃是“軾生平得意詩也”。
陸游《花時(shí)遍游諸家園》,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如同蘇詩,會(huì)景體物,獨(dú)抒性靈,自出其胸懷與之言吐。
“何從乞得不死方,更看千年未為足?!标懹螌L幕ǖ南矏酆喼笔侨绨V如狂。“為愛名花抵死狂,只恐風(fēng)日損紅芳。綠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陰護(hù)海棠。”這首海棠詩沒有停留在一般的抒發(fā)對海棠花的欣賞和喜愛之情上,它表現(xiàn)的是一種強(qiáng)烈的偉大的愛。透過那懇請上蒼施發(fā)春陰保護(hù)海棠花的呼聲,我們感受到詩人熱愛美好事物、同情保護(hù)美好事物的熱忱之心。正是由于詩中所表現(xiàn)的偉大的高尚的情操美,才使得這首詩廣為流傳。
“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cái)?shù)點(diǎn)紅。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fēng)?!痹脝柕倪@首詩描寫的是含苞待放的海棠。只僅淡淡一兩筆,便勾勒出海棠花蕾稚艷之美。然而全詩的主旨卻在于,通過“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fēng)”的吟詠,告誡后輩兒孫:嘩眾之可鄙,謙虛之可貴,同時(shí)又寓含了“后來者居上”的道理。這首小詩構(gòu)思巧妙,意味雋永,耐人尋味。
杏花
杏花 〔北周〕庾信
春色方盈野〔1〕,枝枝綻翠英〔2〕。
依稀映村塢〔3〕,爛熳開山城〔4〕。
好折待賓客〔5〕,金盤襯紅瓊〔6〕。
【注釋】
〔1〕方:剛剛。盈野:遍及原野。
〔2〕綻(zhan):裂開,這里指花葉舒展。翠:青綠色,指葉。英:即花。
〔3〕依?。悍路?。村塢:山間的村莊。
〔4〕爛熳:色彩鮮艷。
〔5〕好(hao);喜愛。待:招待。
〔6〕紅瓊(qiong):紅色的美玉,這里用來比喻杏花。
春游曲 〔唐〕王涯
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fēng)〔1〕。
滿園深淺色〔2〕,照在綠波中。
【注釋】
〔1〕新開:剛剛開放。
〔2〕深淺色:深色和淺色的杏花。
杏花 〔唐〕溫庭筠
紅花初綻雪花繁〔1〕,重疊高低滿小園。
正見盛時(shí)猶悵望〔2〕,豈堪開處已繽翻〔3〕。
情為世累詩千首,醉是吾鄉(xiāng)酒一樽。
杳杳艷歌春日午〔4〕,出墻何處隔朱門?
【注釋】
〔1〕雪花繁:花瓣繁茂。
〔2〕悵望:悵然懷想。
〔3〕豈堪:不堪;不能。
〔4〕杳杳(yao):深暗幽遠(yuǎn)。
詠杏花 〔唐〕鄭谷
不學(xué)梅欺雪,輕紅照碧池〔1〕。
小桃新謝后,雙燕卻來時(shí)。
香禹登龍客〔2〕,煙籠宿蝶枝〔3〕。
臨軒須貌取〔4〕,風(fēng)雨易離披〔5〕。
【注釋】
〔1〕輕紅:指淡紅的杏花。
〔2〕登龍:比喻得到有名望者的接見和援引而提高身價(jià)。
〔3〕籠:籠罩。
〔4〕臨軒:古時(shí)皇帝不坐正殿而在殿前平臺(tái)上接見臣屬,叫“臨軒”。
〔5〕易:容易。離披:散亂。
杏花 〔宋〕王禹偁
紅芳紫萼怯春寒〔1〕,蓓蕾粘枝密作團(tuán)〔2〕。
記得觀燈鳳樓上〔3〕,百條銀燭淚闌干〔4〕。
【注釋】
〔1〕紅芳紫萼:此指杏花。怯:害怕。
〔2〕蓓(bei)蕾:花蕾,含苞待放的花。
〔3〕鳳樓:指帝王的宮闕。
〔4〕闌干:縱橫。
詠杏花 〔宋〕王禹偁
陌上紛披枝上稀〔1〕,多情猶解撲人衣〔2〕。
雙成灑道迎王母〔3〕,十里濛濛絳雪飛〔4〕。
【注釋】
〔1〕陌:田間小路。
〔2〕解:散開。
〔3〕雙成:女仙名。王母:指西王母,神話中的女神。
〔4〕“十里”句:意思是十里路上,杏花紛紛飄落,像雪花飛舞。
北陂杏花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繞花身〔1〕,花影妖嬈各占春〔2〕。
縱被春風(fēng)吹作雪〔3〕,絕勝南陌碾成塵〔4〕。
【注釋】
〔1〕陂(bei):池。
〔2〕各占春:是說花和影都很嬌艷美麗,各占一分春色。
〔3〕縱:縱然,即使。吹作雪:吹得像雪花一樣飛舞。
〔4〕絕勝:遠(yuǎn)遠(yuǎn)勝過。陌:田間小路。碾成塵:踏成塵土。碾成塵,一作“碾作塵”。
杏花 〔宋〕王安石
石梁度空曠〔1〕,茅屋臨清炯〔2〕。
俯窺嬌嬈杏〔3〕,未覺身勝影。
嫣如景陽妃〔4〕,含笑墮宮井〔5〕。
怊悵有微波〔6〕,殘妝壞難整〔7〕。
【注釋】
〔1〕梁:橋。
〔2〕清炯(jiong):清而亮,指溪水。
〔3〕俯窺:低頭察看。嬌嬈:柔美嫵媚。
〔4〕嫣:美好的樣子,常指笑容。景陽妃:指張麗華、孔貴嬪,她倆是南朝陳后主的寵妃,以美貌聰明著稱。這里借用張、孔的形象去形容杏花之美。
〔5〕“含笑”句:是說杏花就像美麗的張麗華、孔貴嬪,含笑掉到景陽宮井里。陳后主與張、孔終日荒淫酒色,終至亡國。隋軍渡江攻破臺(tái)城時(shí),他們?nèi)硕愕骄瓣枌m的井里,結(jié)果被擒。此井遂被稱為“胭脂井”,遺址在今南京城北雞鳴山東麓。
〔6〕怊(chao)悵:同“惆悵”,失意的樣子。
〔7〕整:整理。
春晚 〔宋〕方岳
青梅如豆帶煙垂〔1〕,紫蕨成拳著雨肥〔2〕。
只有小橋楊柳外,杏花未肯放春歸〔3〕。
【注釋】
〔1〕“青梅”句:意思是青青的梅子,點(diǎn)點(diǎn)如豆,在煙霧中低垂。
〔2〕蕨:植物名。多年生草本,葉大,羽狀復(fù)葉。著:“著”的本字。
〔3〕“杏花”句:意思是杏花還沒有完全凋零,似乎不肯放春天歸去。
游園不值〔1〕 〔宋〕葉紹翁
應(yīng)憐屐齒印蒼苔〔2〕,小扣柴扉久不開〔3〕。
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注釋】
〔1〕不值:不遇。
〔2〕憐:憐惜。屐(ji)齒:古人穿的一種鞋。?。耗_印。這里作動(dòng)詞“踏著”講。蒼苔:青苔。
〔3〕小扣:輕輕地敲。扣,同“叩”,敲擊。柴扉(fei):用樹條編扎的簡陋的門。扉,門扇。
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杏花詩欣賞
“清香如宿雨,佳色出晴煙?!薄安粚W(xué)梅欺雪,輕紅照碧池?!毙踊ǖt,似梅而差小,香于梅。我國人民自古以來喜杏花,愛植杏樹。管子曰:“五沃之土,其木多杏。”相傳三國東吳名醫(yī)董奉為人治病,不受報(bào)酬,對治愈的病人,只求為其種杏樹幾株。數(shù)年后蔚然成林?!按荷珴M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毙踊◣Ыo人們的是充滿生機(jī)的春色,令人迷醉的春天的美。因此許多詠春詩篇離不開杏花,而一些詠杏花的詩作又少不得“春”。
“綠桑高下映平川,賽罷田神笑語喧。林外鳴鳩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睔W陽修這首小詩是描寫江南農(nóng)村的春景。詩人筆下這一派明媚的春光,其中就有“杏花春雨江南”的景致。雨后的杏花鮮艷如錦,在初升的太陽映照下,水珠閃動(dòng),分外媚人。這首詩是把杏花作為田園春景的一個(gè)側(cè)面來加以渲染的。
“桃李前頭一樹春,絳唇深注蠟猶新。只嫌憨笑無人管,鬧簇枯枝不肯勻?!痹谠娙嗽脝柟P下的杏花仿佛是春天的“少女”。那新嫩華潤的光澤,淡紅微翹的薄唇,帶有少女般的嬌美稚氣。它們憨笑著,嬉鬧著簇?fù)碓谝黄?,何等歡快啊!杏花的嘻鬧正是春天的歡笑。詩人僅是淡淡幾筆,就把杏花的神情姿色描摹得出神入化,氣韻生動(dòng)。全詩是在寫杏花,透過杏花,我們感受到了春的氣息,仿佛看到春天的爽朗和歡樂。
元好問的其他一些杏花詩,也多是把杏花描摹為春之“少女”“驕子”。如他的《杏花雜詩十三首》中的其一、其三兩首?!靶踊▔ν庖恢M,半面宮妝出曉晴。看盡春風(fēng)不回首,寶兒元是太憨生?!薄把U裊纖條映酒船,綠嬌紅小不勝憐。長年自笑情緣在,猶耍春風(fēng)慰眼前。”這兩首詩中的杏花與春風(fēng)似乎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它們“看盡春風(fēng)不回首”,“猶耍春風(fēng)慰眼前”。對春風(fēng)的愛戀,如夢如癡,終日依戀相戲,無憂無慮,共度春光。
“應(yīng)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辈耖T久敲不開,也許是因?yàn)榛▓@的主人,怕長滿青苔的園地被踩上木屐印吧。忽然抬頭,只見一枝紅杏伸出墻外,似乎在向詩人微笑,一股欣喜從詩人的心頭涌起:這滿園的春色到底關(guān)不住啊!葉紹翁的這首小詩,清新深雋,耐人尋味。詩中寫杏花只此一筆,而這一筆卻是力敵千鈞。“一枝紅杏出墻來”本似一般,然而它卻是由久扣柴門而不開的失望中突然看到的,這意外的發(fā)現(xiàn),使得失望的情緒頓時(shí)轉(zhuǎn)為驚喜欣慰。一枝紅杏帶來了心緒的變化,正是因心情的變化使得平淡語句顯出生動(dòng)的色彩。而更深一層的是這一枝出墻的紅杏給詩人所帶來的感受:萬紫千紅的滿園春色是關(guān)鎖不住的。正是由于這一深刻的立意,使得此詩成為膾炙人口的名篇。
“青梅如豆帶煙垂,紫蕨成拳著雨肥。只有小橋楊柳外,杏花未肯放春歸?!泵坊ㄔ缫训驍?,青青的梅子,點(diǎn)點(diǎn)如豆,在煙霧中低垂;雨水浸催的紫蕨分外肥胖,只有小橋楊柳樹外,那嬌艷的杏花仍然盛開,不肯放春天歸去。方岳的這首小詩前面幾句寫得細(xì)膩真切,烘托出了濃厚的暮春氣息。后面寫杏花卻只是虛筆一點(diǎn)。表面看好似前重后輕,實(shí)則虛重于實(shí)。前面所描摹渲染的梅、蕨、柳、煙、雨、橋的實(shí)景,是為了反襯最后的虛景—“杏花不肯放春歸”。在這暮春之時(shí),杏花是如何不肯放春歸去?想必它一定是娟娟盛開的吧!這最后一筆,使得全詩意境深致而渾成,給人留下了想象回味的余地。從杏花的身上,詩人感到春天沒有逝去。對于惜春之人,這不能不是最大的安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