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橋
湖唇古柳伴荷蓮,
日影朱閣自鏡涵。
水上行舟撥鷺陣,
橋頭落客奏絲弦。
蒹葭漫漫蘆花恍,
云海悠悠紫燕旋。
靜處彈杯突驟雨,
晶珠碎玉打泊船。
注釋
①湖唇:湖岸。
②蒹葭(jiān jiā):特定生長周期的荻與蘆。蒹,沒長穗的荻。葭,初生的蘆葦。
柳橋是頤和園西堤六橋中最南端的一座橋,從南如意門進(jìn)園后,穿過繡漪橋沿湖岸西行三四百米到達(dá)西堤南首,右轉(zhuǎn)不遠(yuǎn)便會見到柳橋。柳橋?yàn)槲蹇讟蛏?,上立四角重檐、歇山元寶脊亭子,左右湖唇古柳成排,東西湖水鏡夾,有片片荷蓮,叢叢蒹葭。不管春夏秋冬,皆有別具一格的景致顯現(xiàn),春花爭艷、夏柳翠簾、秋荷魅蓋、冬蘆飛雪等景象,會紛紛進(jìn)入攝影家的鏡頭和詩人的詩行,也會躍上畫家的畫板,或是化聲于來往游人的大呼小叫中。
在柳橋東南邊豎立著一個說明牌,上面寫道:“柳橋始建于乾隆年間,光緒時重建。橋名取自‘柳橋晴有絮’的詩句。”至于詩句作者是誰,詩的題目是什么,說明牌沒有交代。網(wǎng)搜的多數(shù)結(jié)果是杜甫,但源于哪首詩,還是不能確認(rèn)。后在一位嚴(yán)謹(jǐn)?shù)膶W(xué)者那里找到了答案。此詩句并非杜甫作品,而是出自收錄在《全唐詩》卷四五六唐人白居易的《三月三日祓禊洛濱》。詩文較長,前四句是:“三月草萋萋,黃鶯歇又啼。柳橋晴有絮,沙路潤無泥。”
對于柳橋,坊間還有個說法,說柳橋在清漪園早期時,名字叫“界湖橋”,西堤最北端的橋才叫“柳橋”。當(dāng)年乾隆老邁年高,過柳橋順口詠詩,錯將南岸的“界湖橋”稱為“柳橋”。皇上自然是金口玉言,說出的話更改不得,人們便將錯就錯,把橋名進(jìn)行了互換。
歷史記載中的“柳橋”一詞也有豐富的內(nèi)涵,最早源于漢代的灞橋折柳贈別習(xí)俗,這一習(xí)俗一度成為詩畫創(chuàng)意背景,被眾多詩人和畫家融入作品中。乾隆也在很多詩詞中展現(xiàn)了這種意境,他曾在柳橋賦詩一首:“著個輕舠弄拍浮,漾沿直到柳橋頭。漫漫晴落謝家雪,卻似山陰訪戴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