豳風橋
鱗波款款浪推來,
線柳綿綿翠掛排。
峻岫松浮金鏡外,
柔蓮郁裹玉橋臺。
一堤秀色春風剪,
九里湖歌旅雁載。
四角豳亭風勁處,
三杯老酒醉吟懷。
注釋
①峻岫松?。荷椒迓柍鏊闪值臓顟B(tài)。
②金鏡:這里指昆明湖。
③豳亭(bīn tíng):豳風橋上的亭子。
豳為古代地名,即今陜西彬縣和旬邑縣一帶,是周代祖先定居并賴以興旺發(fā)達的農業(yè)基地。而“豳風”兩字出自《詩經》中十五國風的《豳風》?!夺亠L》中著名的篇章《七月》描寫的是農事生產、生活的景象,用來作為農業(yè)的代稱。這兩字之所以用在頤和園橋名之中,據說與慈禧太后有關。
當年,豳風橋建成取名,慈禧太后賣弄才學,順口取了個“桑苧”之名,本意以橋喻意,表明帝王對農桑重視。因為苧為苧麻的簡稱,桑苧有桑麻之意,而橋畔是耕織圖農業(yè)園區(qū),取此名可謂妥帖。但咬文嚼字、熱衷拍馬屁的大臣卻有話要說:“這個‘苧’字不好,它與先帝的字同音,‘桑苧’不就成了‘喪主’了嗎?”慈禧太后聽后雖不悅,但想想也是,自己的丈夫咸豐皇帝的名字就叫奕,與“苧”同音,再加上“?!迸c“喪”同音,讀起來確實不吉利。盡管平時她說一不二,但一向迷信的她,還是在這個問題上顧不得面子,同意將橋名改成了豳風橋。
豳風橋是一座屋橋,橋亭作長方形,呈重檐四坡頂狀。其橋身與界湖橋的橋身相比,除尺寸略小外,中間橋洞為長方形,兩邊為圓形。橋洞不但有調節(jié)湖水的作用,中間寬大的橋洞還可穿行小船。如今昆明湖的游船只在東湖中來往,能夠穿行其中的船只幾乎沒有,盡管偶有小型船只,也大多在夏天荷花盛開的南湖蓮池中穿行。
豳風橋的農織意境,吸引了眾多崇尚田園生活的游客,他們不但在橋周圍的棵棵百年桑樹下流連,還信步走進豳風橋附近的耕織圖景區(qū),在蠶神廟、水村居中體驗江南水鄉(xiāng)的田園風韻。那份悠閑和愜意,讓他們情不自禁,興致大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