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抗清“游俠”時期清
順治元年·三十五歲——十六年·五十歲
黃宗羲在《陸周明墓志銘》中說:司馬遷傳游俠,以鄉(xiāng)曲之俠與獨行之儒比量,而賢夫俠者;以布衣之俠與卿相之俠比量,而難夫布衣。然時異勢殊,乃有儒者抱咫尺之義,其所行不得不出游俠之途,既無有士卿相之富厚,其所任非復(fù)閭巷布衣之事,豈不尤賢而尤難者!十年以前,亦嘗從事于此,心枯力竭,不勝利害之糾纏,逃之深山以避相尋之急,此事遂止?!度返谑畠浴蛾懼苊髂怪俱憽?。黃宗羲在復(fù)社時期,已為儒者,但無論從理學或文學上講,尚未能廁身于“儒者之林”。抗清時期,他列身于監(jiān)國之卿相,然無“卿相之富厚”。儒而非儒,卿而非卿,亦儒亦卿,從事于“非復(fù)閭巷布衣”而為精忠報國之事,“豈不尤賢而尤難哉”!他以這種身份從事游俠之途,可分兩個階段:首先為監(jiān)國時期以敵國之卿相,從事抵抗清軍的活動;其次為新朝之遺民,從事山寨、田島的音塵活動。黃宗羲《陸周明墓志銘》一文作于康熙三年(1664),十年之前為順治十一年(1654),其實他的游俠時期,應(yīng)從順治元年福王在南京立國開始,即《黃梨洲先生年譜》所說“已而福王監(jiān)國之詔至,公遂之南中,上書闕下”開始。至順治十六年(1654)鄭成功南京戰(zhàn)役失敗止,為期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