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盒千合萬和
掃一掃,聽我講本文背后的故事
盒子在容器中存在一種特殊的神秘,所以每個人看見時都抑制不住地想打開看看究竟。古人在盒子的設計和制造時并沒考慮這些,只是為了使用的方便,將盒子制造得五花八門,令人目不暇給。
本書分為上、下兩冊,以材質分類。上冊遴選了一百個陶瓷盒子,自唐至清,橫跨千年,沒有間斷;下冊集其他門類的盒子,也是一百個,基本上也是按材質分類。只是鑲嵌一類過于漂亮,不忍將其散融在其他門類中,只好另集一類,想必讀者可以理解。
我們面對這些小小的容器,體會著古人歷經千辛萬苦的發(fā)明。我們不一定能夠充分理解古人的意圖,我們看到的往往是表面華麗,體會的卻是多年之后的世俗快樂。
南宋?龍泉窯青釉并蒂蓮紋盒?觀復博物館藏
這種世俗快樂幾乎人人都有,它會傳遞、感染別人。其實正是這樣,千年以前的古人,在制造一個小小的粉盒時,想的無非是為一位仕女涂脂抹粉,沒承想小盒子跨越千年,具有了生命,讓不可能看見它的后人們看見了它,那它比它的同伴幸運,我們比我們的先人快樂。
感謝觀復博物館的同人們加班加點的努力,感謝紫禁城出版社的編輯們盡職盡責的工作。二百件盒具,一千年歷史,和諧于此,正扣標題:百盒、千合、萬和。
謹為后記。
馬未都
2009.7.16
——本文原為《百盒千合萬和》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