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9年6月,12歲的我來到北京,住進(jìn)中南海豐澤園,接著又隨伯父搬到西花廳,在西花廳生活了十幾年,后來的幾十年,也從未間斷地去看望他們。
多年來一直有許多作家、記者要求采訪我,要我回憶與伯父伯母的接觸中所受到的教育,都被我婉拒。我了解伯父和伯母的心,他們最不喜歡他們的侄兒侄女打他們的牌子,宣揚與他們的親屬關(guān)系。1993年,中國新聞社高級記者徐泓死死“盯”住了我,我仍向她說了自己的一貫原則。她的話卻也十分中肯:總理和鄧大姐在世時,他們不希望你們打牌子,你默不作聲地工作,這是對的。如今兩位老人都已經(jīng)逝世,而你所了解的周恩來的品質(zhì)和精神不能只屬于你個人,他屬于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為了中國的興旺發(fā)達(dá),為了年青一代的人品修養(yǎng),發(fā)揚周恩來的精神是有極強(qiáng)現(xiàn)實意義和歷史意義的,你應(yīng)充分地介紹出來,以教育后人,不應(yīng)猶豫。于是,我才開始向來訪者談起自己在伯伯身旁的所見所聞。
1994年在海外流傳了一本書,甚至影響到國內(nèi)。其作者是一個厚顏無恥的女人,竟編造出自己是周恩來的私生女!當(dāng)時在社會上引起了一片嘩然。但謊言總會被戳穿,這個不知羞恥的女人很快原形畢露,為世人所不齒。我在憤怒的同時也曾想:為什么我不把我所了解的伯父周恩來的真實情形告訴人們呢?
直到1996年年底,我去日本訪問,遇到了這樣一件事,才促成我寫這本書:日本靜岡的一位年近五十歲的先生,他的祖上龜次郎先生是我的伯父周恩來1917年在日本留學(xué)時所讀日語學(xué)校的校長,老人很賞識這位中國留學(xué)生的人品。中日建交時,周恩來總理不要日本作戰(zhàn)爭賠償,如果是日本政府,肯定做不到,非常了不起!因此他在世時定了規(guī)矩,龜次郎的后代都要多多了解周恩來,要為中日友好作貢獻(xiàn)。
作為后代的增田喜一先生十分敬重我的伯父周恩來,他并不十分富裕,在家鄉(xiāng)靜岡一個海邊漁村辦家庭工廠,做海魚加工。但他幾次到中國來,都積極參觀周恩來的展覽,為上海救助孤兒的慈善事業(yè),為上海魯迅紀(jì)念館、天津周恩來鄧穎超紀(jì)念館捐資。而且愛屋及烏,竟一心想娶位中國太太。
增田先生是個外國人,他因極為尊重周恩來,連妻子都堅持要找位中國女子。我由衷祝愿他能有個幸福圓滿的婚姻。由此我想,連外國人都尊敬周恩來,希望了解周恩來,這使我更深切地感到,宣傳我的伯父周恩來的人格魅力,他的作風(fēng)、他的精神確實具有很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歷史意義。于是,我下定決心,與作家鐵竹偉合作,盡我所看所知所想所思,寫出我的伯父周恩來。
200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