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源氏物語》一書共五十四帖,除最后一帖《夢浮橋》之外,其余每帖標(biāo)題都是本章中出現(xiàn)過的詞語,唯獨(dú)“夢浮橋”三字未曾在文中出現(xiàn)。豐子愷譯《源氏物語》注云:“回名‘夢浮橋’三字,在本回文中并未提及,想是將此長篇故事比作夢中浮橋之意。又,本回別名‘法師’,乃根據(jù)回末薰君的詩?!?/p>
鐮倉時代初期的歌人藤原定家為《源氏物語》作注,稱“夢浮橋”與一首古歌有關(guān),感慨人生只是夢之浮橋途中發(fā)生的種種奇遇而已?!对词衔镎Z》的末章,薰君行到比叡山深處的橫川,尋找他念念不忘的女子浮舟。而浮舟已然出家為尼。薰君寫了一封深摯悲哀的書信,浮舟看到那熟悉的筆跡,聞到信箋上熏著的濃香,甚覺哀楚。又覺心緒紛亂,終于掩面痛泣。但她并未答復(fù)苦苦守候的薰君,故事戛然而止,余音千載未絕。
林文月亦曾撰文解釋過“夢浮橋”:
“夢字代表了一種脫離現(xiàn)實(shí)的境界,現(xiàn)實(shí)的人生,在回顧時亦難免有浮生若夢的虛幻感覺。浮字意味著漂浮、浮動的不定感。在日本古典文學(xué)里,夢字又常常暗示愛情欲念,故而一夕偷歡多不直接說破,往往用夢字帶過。至于‘浮’字之音又與‘憂’字同為‘ぅき’,所以取音義雙關(guān)之妙,說‘浮’正是‘憂’。世間男女情愛,既甜蜜又虛幻不可恃,纏綿之中實(shí)多憂傷?!对词衔镎Z》的后半段,出場人物自光源氏移向其第二代,眾多男女亦如他們的上一代,為甜蜜而多憂的情愛葛藤纏系不已。色即是空。至于文中所不見的‘橋’字,乃是過渡人人于此地到彼地的建筑物,也是由此岸至彼岸死生過渡的媒介?!?/p>
后來,樋口一葉在日記中寫道:且過下去罷,這塵世間的夢之浮橋。夢浮橋由此岸至彼岸,關(guān)乎塵世無常的生死。這也是后面要說的故事,那些夢浮橋中漂泊的旅人、逝去的歲月。
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