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梅坑

塵世的夢浮橋 作者:蘇枕書 著


梅坑

上田秋成在國內的名氣似乎得益于一部《雨月物語》。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菊花之約》,脫胎于范巨卿雞黍生死交之故事,講赤穴和丈部二人情誼深厚,相約于某月某日共賞菊花。赤穴在應約當日被領主困禁在城內,無法成行。為成全許諾,遂剖腹自殺,魂魄千里赴約,一如尾生抱柱信。

享和元年(1801)九月,上田秋成于攝津國西成郡加島村之加島稻荷神社內敬奉和歌集一部。是年秋成六十八歲。此集即后來的《獻神和歌帖》。秋成幼年孱弱多病,養(yǎng)父在此神社內祈求神靈賜予秋成六十八歲之壽,因此活到六十八歲的秋成在此還愿謝神。和歌集中有一段:

余稚齡罹患惡痘,醫(yī)云無生路矣。先考不堪悲泣,走此神祠,以丹誠乞助命,還家倏然出九死。而經(jīng)旬日乃愈。因是詣拜數(shù)十載。壽六十八,全賴神之御靈矣。

溯及元文三年(1738),五歲的秋成患痘瘡。醫(yī)曰無治,養(yǎng)父上田茂助深夜步行十余里至此神社祈禱。秋成生于享保十九年(1734),是妓院私生子,并不知其父為誰。據(jù)說四歲時母親不幸過世,被紙油商島屋的上田茂助收養(yǎng)。江戶時代的日本人無論上下貴賤,最可怕的病癥莫過痘瘡,這是江戶時代排在首位的奪命疫病。據(jù)飛騨國某寺廟記載,其時患痘瘡者近七成為幼兒。秋成同時代將軍德川家齊有子女五十五人,凡長大者均患痘瘡,其中有二人因此而死。小林一茶的長女亦歿于此疾。醫(yī)家香月牛山著《小兒必要養(yǎng)育草》(元祿十六年,1703)載:“痘色轉赤為好也?!币蛴性诙化徶車磕ǔ嗌住?/p>

秋成雖逃過一死,卻留下右手手指短小之殘疾。晚年所著《膽大小心錄》中有“無力執(zhí)筆”之句。有推測云秋成身體之殘疾很大程度影響其文學創(chuàng)作。京都西福寺藏陶工高橋道八造秋成像,雙目圓睜,圓頭圓腦。

寬政二年(1790)十二月十六日,秋成給京都的友人畫家松村月溪寫信,曰:

病夫春來手腕痛楚,至夏略有好轉。而突患目疾,至晚夏左目失明,讀書寫字遂成廢人也。由此書信往來甚為辛苦。總之無非久疏音信而已。

又有“歲五十七頓失左明”句。

江戶時代日本眼疾甚為普遍,盲人眾多,各大眼科亦流派紛呈,競爭激烈。當時常見眼疾除卻白內障,有淋菌性膿漏眼,夜盲癥,結膜炎,眼瞼緣炎,麥粒腫等。多半與營養(yǎng)失調與生活條件惡劣有關。此外痘瘡麻疹后遺癥導致眼盲亦屬不在少數(shù)。

其時秋成正與伊勢松坂的日本復古國學家本居宣長激辯學術。宣長長子春庭此時亦患眼疾,寬政三年到尾張國海東郡當時最負盛名的眼科醫(yī)生處治療眼疾。寬政六年亦失明,遂習針灸、精進國學,著書立說。這位眼科醫(yī)生后來亦為秋成看過病,亦屬奇緣。

寶歷十年(1760),阿玉嫁給秋成。第二年秋成養(yǎng)父病逝,秋成繼承島屋。開始學習和歌。三十三歲憑《諸道聽耳世間猿》《世間妾形氣》等聞名。明和八年(1771),一場大火令秋成家財盡失。永安五年(1776),出版代表作《雨月物語》,被譽為日本怪談小說頂峰之作。遭遇火災之后的秋成選擇從醫(yī)謀生,學成后回到大阪行醫(yī)。

秋成狷介暴躁,多年來妻子一直默默侍奉。寬政元年(1789),阿玉之母與秋成養(yǎng)母雙雙辭世,秋成歸咎自責,認為自己十分不孝。夫婦二人均受重創(chuàng),阿玉落發(fā)、發(fā)愿心,法號“瑚璉”。寬政九年(1797)十二月十五日,阿玉突然去世,享年五十八歲,是年秋成六十四歲。后于《夏野之露》中寫道:

妻廿一歲來歸。去年冬以五十八歲之齡先我而去,乃因常年多病之故也。

而今辭世,秋成極為悲慟。文中有曰:

妻已化作野地孤煙。
何以在此悲辛年月棄我而去。
老來畸零,起臥俱傷悲。
起臥獨自一人,常有幻覺,思念彼人在眼前,無限悲傷。

妻子死后,秋成難耐寂寥,幾欲自盡,徘徊于大阪、河內一帶。寬政十年(1798)春,悲劇再來,秋成右眼亦失明,陷入全盲,只能依靠老婢與養(yǎng)女維持日常生活。此種絕望于《麻知文》中曰:

如此四月廿日,另一邊光明亦失,無比悲哀。
悲辛憂愁,不知今日之后的年月,如何居留世上。

秋成在大阪尋訪名醫(yī)治療右眼,不想左眼卻意外復明,狂喜曰:

歲五十七頓失左明,六十五又及右眼,僥幸逢神醫(yī),得左明。

治好他左眼的是眼科名醫(yī)谷川良順(名清茂),秋成在給谷川家兄弟的信里盛贊他們是“神醫(yī)”,萬般感謝。復明的秋成在《山霧記》中描摹夏季夜空月灑清輝,極盡喜悅之情。后來,秋成開始使用眼鏡。當時眼鏡相當昂貴,同時代的瀧澤馬琴晚年罹患與秋成相同的眼病,亦配眼鏡。

晚年喪妻的秋成甚為凄涼。與人通信中有如下字句可尋:

病中足痛,不堪遠行。
老衰已極,記憶渾無。
芋頭數(shù)塊,辱受納,春宴珍味可致。
海苔并干蘿卜皆為好物也。

喪妻之痛與眼疾折磨,秋成求死之心益重。愛妻阿玉葬在京都南禪寺內的西福寺,即今之南禪寺草川町,我曾數(shù)番路過。享和二年(1802)春,六十九歲的秋成于西福寺內紅梅樹下自作墳塋及棺木,在《藤簍冊子》中,他這樣寫道:

仆已不才且不幸,泊然三十年,齡將七旬。心力形骸漸衰,死后無一人之有瘞骨者矣。是以卜壽藏于南禪山中西福清舍之紅梅樹下,且作棺以托寺僧,優(yōu)游俟天命已。于是二三名家,以老友之故忝斯文。嗚呼,不亦幸哉。

文化五年(1808)三月,秋成寫完《春雨物語》全十編。十月二十八日,與友人通信中寫:

老夫,去春來,因疝腫苦惱十分,疏于問候。

翌文化六年(1809)六月廿七日,秋成在友人羽倉信美宅中過世,享年七十六歲。如愿葬于七年前于西福寺自作之紅梅樹下墳塋中,法名是自擬的“三余齋無腸居士”,據(jù)說棺蓋上寫的是七年前就準備好的和歌:若于長夜聞此室,世間應住秋之翁。

今年是上田秋成去世兩百年紀念,京都國立博物館有專題展覽,見到高橋道八所作秋成陶制坐像。兩百年似乎并不太遠,西福寺的紅梅至今猶自歲歲開落。

2010年10月31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