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趨尺步
“繩趨尺步”指舉動都符合法則規(guī)矩。
此典出自《宋史·朱熹傳》:“方是時,士之繩趨尺步,稍以儒名者,無所容其身。從游之士,特立不顧者,屏伏丘壑;依阿巽懦者,更名他師,過門不入,甚至變易衣冠,狎游市肆,以自別其非黨。而熹日與諸生講學不休,或勸以謝遣生徒者,笑而不答。”
南宋寧宗(趙擴)慶元(公元1195~1200年)年間,朱熹(公元1130~1200年,南宋理學家)任煥章閣待制。當時,權臣韓佗胄與趙汝愚互相傾軋,將親近趙汝愚的朱熹等人所提倡的道學斥之為“偽學”。趙汝愚被斥逐以后,韓佗胄更加作威作福。右諫議大夫姚愈為了討好韓佗胄,居然謠傳道學權臣結為死黨,想篡位奪權呢。在韓佗胄等人的鼓吹下,皇帝居然詔告天下,要對“偽學”進行討伐。有人還上書皇上,建議把朱熹斬首示眾。當時,在這種高壓政策之下,士人們全都小心翼翼,一舉一動都循規(guī)蹈矩。稍以儒道之學聞名的人,在社會上沒有立足之地。跟著朱熹學習、有獨立見地不怕壓迫的人,都隱蔽在山野之中;那種胸無定見、曲意逢迎、卑怯懦弱的人,則換請他人為師,經過朱熹的門前也不進去,甚至改換衣帽,在街上游蕩,以此證明自己不是朱熹的死黨。而朱熹每天依然不斷為學生們講學。有人勸告朱熹說:“把學生們辭退了吧,以免遭禍?!敝祆淇偸切Χ淮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