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嘆
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正月十八日,元軍統(tǒng)帥伯顏率軍進(jìn)至高亭山(一作皋亭山),離臨安修門只有三十里。南宋王朝危在旦夕,右丞相陳宜中逃回溫州,臨安城一片混亂。十九日晨,文天祥被任命為樞密使;午時,又拜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兵馬。伯顏約請宋朝“當(dāng)國”(當(dāng)政者)相見,文天祥在宋室大小官吏的哀懇慫恿下,想到“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且意北尚可以口舌動”(《指南錄自序》),“欲一覘(觀察)北,歸而求救國之策”(《指南錄后序》),同意赴元營談判。二十日,文天祥和吳堅、謝堂、賈余慶、鄧惟善到元營見伯顏。文天祥“辭色(言辭臉色)慷慨”,據(jù)理力爭,痛罵呂師孟、賈余慶等賣國賊,“且責(zé)伯顏失信”,被元軍扣留,脅迫北上。文天祥對自己這次未作深思,貿(mào)然出使元營非常后悔,先后寫了《所懷》、《自嘆》、《鐵錯》、《和言字韻》、《愧故人》等詩表達(dá)這種心情。這首詩開頭兩句說自己曾力阻陳宜中赴長安堰見伯顏,而自己卻去了高亭山;三四兩句說雖成倦鳥,本來還可高飛,自詡神龜,卻難卜自身吉兇;五六句對亡國陷身充滿深深的感慨,最后兩句表達(dá)了對故都的懷念之情。
正月十三夜,予聞陳樞使將以十五日會伯顏于長堰[1]。予力言不可。陳樞使為尼此行[2]。予自知非不明,后卒自蹈,殊不可曉也。
長安不可詣,何故會高亭?
倦鳥非無翼[3],神龜弗自靈[4]。
乾坤增感慨,身世付飄零。
回首西湖曉,雨馀山更青。
【注文】
[1] 陳樞使:陳宜中曾經(jīng)擔(dān)任過樞密使,所以稱陳樞使。伯顏(1236—1294):或譯巴延,元世祖忽必烈時任中書左丞相,是率兵南下滅宋的主帥。長堰:即長安堰,在今浙江海寧西北,宋時所筑。伯顏軍曾屯此,后由此進(jìn)至高亭山。
[2] 尼:止。
[3] “倦鳥”句:鳥雖倦還有羽翼可以高飛。喻作者還可以率所部勤王兵馬轉(zhuǎn)戰(zhàn)救國。
[4] “神龜”句:指自己自投羅網(wǎng)為敵所俘。古人認(rèn)為龜有靈性,占卜用龜甲,故稱神龜?!肚f子·外物》:宋元君夢神龜訴說被漁者余且捕獲,元君召余且,令獻(xiàn)龜。龜至,元君殺之?!爸倌幔鬃樱┰唬骸颀斈芤姡ìF(xiàn))夢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網(wǎng)。’”又《史記·龜策列傳》:“神龜知吉兇,而骨直空枯?!边@里作者比喻自己,知道勸阻陳宜中,卻沒有周密考慮自己此行的后果。
【翻譯】
正月十三日夜,我聽說陳樞使將于十五日到長安堰會見伯顏。我極力勸說去不得,陳樞使為之而停止前往。我自己料事并非不明白,后來終于自己走上了陳未走的道路,實在不知是什么原因。
勸說別人勿去長安堰,
我為什么要赴會高亭山?
疲倦的鳥兒并非無翅高飛,
通靈的神龜不能自我保全。
淪陷的山河使我感慨萬千,
飄搖的身世且任他漂泊無邊。
回頭遙望早晨的西子湖畔,
雨后的山色青翠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