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出版說明

牡丹亭 作者:[明] 湯顯祖 著


出版說明

《牡丹亭》又名《還魂記》,全稱《牡丹亭還魂記》,是明代杰出的戲劇家湯顯祖的代表作。湯顯祖的傳世劇作,依據(jù)其創(chuàng)作時間的先后,計有《紫簫記》、《紫釵記》(據(jù)《紫簫記》未完稿加工改寫)、《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后四者因為都涉及夢境,被稱為“臨川四夢”。

湯顯祖(1550—1616),字義仍,號若士,又號海若,別署清遠道人,臨川(今江西臨川)人。二十一歲中舉,由于不肯依附權(quán)貴,至三十四歲才考中進士,到南京做一名太常博士的閑官。四十歲時,升任南京禮部祠祭司主事。萬歷十九年(1591),他因為上疏抨擊時政,被貶到廣東雷州半島的徐聞做典史。兩年后,調(diào)任浙江遂昌知縣。在任期間,由于采取了一些較為開明的政治措施,而為人們所稱道。萬歷二十六年(1598)春,棄官回到臨川,《牡丹亭》即完成于這一年。此后十八年,他絕意仕進,家居玉茗堂,從事讀書和寫作。

《牡丹亭》是繼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之后,以青年男女愛情為題材的古典戲曲名著。它一問世,即不脛而走,“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湯顯祖說過:“一生四夢,得意處唯在《牡丹》?!眲”救〔挠诿鞔挶拘≌f《杜麗娘慕色還魂》,而又予以創(chuàng)造性的改編。它通過貴族少女杜麗娘和青年書生柳夢梅的愛情故事,反映了那一時代青年男女,特別是青年女性青春的覺醒,對自由幸福的愛情生活的執(zhí)著追求以及要求個性解放、反抗封建禮教的斗爭精神。劇中寫杜麗娘為愛情而死去,又為愛情而復(fù)活,反映了“情”和“理”、理想和現(xiàn)實的矛盾。但是正像作者在《牡丹亭題詞》中所說的:“第云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耶!”它不僅符合杜麗娘的性格發(fā)展,也寄托了作者的愿望和理想。這種由夢而病,因病而死,死而復(fù)生的情節(jié)結(jié)構(gòu),既表現(xiàn)了作者獨特的藝術(shù)構(gòu)思,同時也使全劇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牡丹亭》的想象豐富奇特,曲詞優(yōu)美抒情,尤長于以詩的語言宣泄人物的內(nèi)心感情,點染環(huán)境氣氛?!堕|塾》《驚夢》《尋夢》《寫真》《鬧殤》《冥誓》等出,尤為膾炙人口。誠如同時代的戲曲評論家王驥德所說,“妙處種種,奇麗動人”,在藝術(shù)上達到很高的成就,其影響亦十分深遠。

本書以明懷德堂刊本《牡丹亭還魂記》為底本,以古本戲曲叢刊初集影印明朱墨刊本、毛晉六十種曲本、鈕少雅格正還魂記詞調(diào)本、吳吳山三婦合評本、光緒同文書局印本、暖紅室刊王思任評校本以及暖紅室覆刻冰絲館本參校,擇善而從,不一一列舉各本異同。附錄部分收入了有關(guān)湯顯祖的兩篇傳記和一篇《杜麗娘慕色還魂》的話本,有助于我們了解湯顯祖的生平思想、杜麗娘故事的來源以及作者如何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改編。不當之處,敬請方家和讀者批評指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