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朱杰人
《詩經(jīng)》,在先秦只稱作《詩》,“經(jīng)”字是漢儒加上去的。從目錄學上來說,稱《詩》為經(jīng),始于《漢書·藝文志》。因為《漢書·藝文志》是以劉向、劉歆父子的《別錄》、《七略》為藍本的,所以,也可以說是始于《別錄》、《七略》。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這些詩歌產(chǎn)生的時代,上自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紀),下至春秋中期(公元前6世紀),歷時五百多年??鬃釉?jīng)用《詩》作為教材??鬃诱f過:“《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思無邪?!?《論語·為政》)又教育他的兒子說:“不學《詩》,無以言也。”(《論語·季氏》)意思是,不學《詩》,連話都說不好。
秦始皇的焚書,《詩》首當其沖。《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
秦火之后,《詩》至西漢復傳。據(jù)《史記》和《漢書》的《儒林傳》以及《漢書·藝文志》,漢代的《詩經(jīng)》學分今文學與古文學兩派?!遏斣姟?、《齊詩》、《韓詩》三家屬于今文學?!遏斣姟返膭?chuàng)始人是魯人申培,《齊詩》的創(chuàng)始人是齊人轅固生,《韓詩》的創(chuàng)始人是燕人韓嬰。三家皆先后立于學官。《詩經(jīng)》古文學只有《毛詩》一家?,F(xiàn)在一般認為《毛詩》的創(chuàng)始人為西漢人毛亨、毛萇。毛亨被稱為“大毛公”,毛萇被稱為“小毛公”?!稘h志》有《毛詩故訓傳》三十卷,此書今存,只不過已經(jīng)不是單行本,而是被散置于整個《詩經(jīng)》的有關詩句下面了?!睹姟窙]有被立于學官。東漢以后,古文學之《毛詩》逐漸盛行,當時的著名學者如鄭眾、賈逵、馬融等,均治《毛詩》。鄭玄所作《詩箋》,“宗毛為主”;又作《詩譜》,貫徹《毛詩》“以史說詩”之解經(jīng)觀念,將三百篇貫串為一詩史系統(tǒng),尤為今、古文盛衰的一大關鍵。魏時,王肅雖然攻鄭,但亦宗《毛詩》。從此,《毛詩》盛行,《三家詩》趨于式微?!洱R詩》亡于魏,《魯詩》亡于西晉,《韓詩》至南宋亦亡。兩漢今文學派的《詩經(jīng)》學著作,唯有《韓詩外傳》一書流傳至今。而《毛詩》的處境卻如旭日東升,方興未艾。唐初,孔穎達奉詔撰定《五經(jīng)正義》,其所作《毛詩正義》,即宗毛《傳》、鄭《箋》為說。《毛詩正義》是官方認定的標準教材,天下通行,遂造成其長盛不衰的局面。
《詩經(jīng)》現(xiàn)存305篇(所以又名《三百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進一步細分,《風》又分為十五國風:《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wèi)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共計160篇?!堆拧酚址譃椤缎⊙拧?、《大雅》?!缎⊙拧饭灿?4篇,10篇編為一卷,名之為“什”,計有《鹿鳴》之什,《南有嘉魚》之什,《鴻雁》之什,《節(jié)南山》之什,《谷風》之什,《甫田》之什,《魚藻》之什14篇。舊說《小雅》又分《正雅》、《變雅》。所謂《正雅》,是指周王朝興盛時期的作品;所謂《變雅》,是指周王朝衰敗時期的作品?!缎⊙拧窂摹堵锅Q》篇到《菁菁者莪》,凡16篇,是《正雅》;《六月》篇以下,都是《變雅》。《大雅》共計31篇,即:《文王》之什,《生民》之什,《蕩》之什11篇。舊說《大雅》也分正變:從《文王》到《卷阿》,凡18篇,為正;《民勞》以下都是變?!俄灐贩?0篇,分為《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
《詩經(jīng)》不僅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極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上古史的研究方面,在上古音的研究方面,也都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寶貴的資料。
人們習慣將儒家思想稱為“孔孟之道”,這當然不錯。但是我想,如果我們把“孔孟之道”中的“孟”字換成“朱”字,成為“孔朱之道”,恐怕更切合我國歷史的實際。這樣講的根據(jù)何在呢?首先,錢穆《朱子學提綱》云:“在中國歷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兩人,皆在中國學術思想史及中國文化史上發(fā)出莫大聲光,留下莫大影響。曠觀全史,恐無第三人堪與倫比??鬃蛹肮艑W術思想之大成,開創(chuàng)儒學,成為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一主要骨干。北宋理學興起,乃儒學之重光。朱子崛起南宋,不僅能集北宋以來理學之大成,并亦可謂其乃集孔子以下學術思想之大成。此兩人,先后矗立,皆能匯納群流,歸之一趨。自有朱子而后,孔子以下之儒學,乃重獲新生機,發(fā)揮新精神,直迄于今。”筆者以為,這是不刊之論,反映了學者的觀點。其次,讓我們來看看元明清時期科舉考試的情況,從中可以看出官方的態(tài)度?!对贰みx舉志》記載:“考試程序:蒙古、色目人第一場經(jīng)問五條,《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內(nèi)設問,用朱氏《章句集注》。漢人、南人,第一場明經(jīng)經(jīng)疑二問,《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內(nèi)出題,并用朱氏《章句集注》;經(jīng)義一道,各治一經(jīng),《詩》以朱氏為主,《尚書》以蔡氏為主,《周易》以程氏、朱氏為主?!?《明史·選舉志》和《清史稿·選舉志》中也有相同的記載,此不贅引)這里對上述引文稍微加一點解釋。所謂“用朱氏《章句集注》”,就是用朱子的《四書章句集注》作為考試《四書》的標準教材。所謂“《詩》以朱氏為主,《尚書》以蔡氏為主,《周易》以程氏、朱氏為主”,意思是說,考試《詩經(jīng)》時就用朱子的《詩集傳》作為主要標準,考試《尚書》時就用朱子門人蔡沈編寫的《書集傳》作為主要標準,考試《周易》時就用程頤《伊川易傳》和朱子的《周易本義》作為主要標準。大家看,《四書》、《五經(jīng)》考試用的標準教科書,差不多被朱子全包了去。這一包就包了將近六百年,直到清末廢除科舉為止。根據(jù)以上兩點,我認為,用“孔朱之道”來代替“孔孟之道”的表述,諒無大差。
朱子,是人們對朱熹的尊稱。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晦翁、云谷老人、遯翁等。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出生于福建尤溪,宋寧宗慶元六年(1200)病逝于福建建陽。父名松,字喬年,號韋齋。朱子十四歲時,朱松病逝,臨終托孤于籍溪胡憲、白水劉勉之、屏山劉子羽、劉子兄弟。紹興十八年(1148),朱子登進士第。仕途并不發(fā)達,相反,其學術一度被當權的政敵斥為“偽學”,承風趨旨者甚至還上書要求殺了他。在殘酷的政治壓力面前,朱子處變不驚,仍然堅持聚徒講學,潛心著述。死后,追謚“文”,故后人又尊稱為朱文公?!端问贰さ缹W傳》有傳。今人束景南撰有《朱子大傳》和《朱子年譜長編》兩書,對于我們了解和研究朱子其人很有幫助。朱子的一生,主要是學術研究和著書立說的一生。他著述弘富,據(jù)束景南《朱熹著述考略》統(tǒng)計,凡144種,涉及經(jīng)史子集四部(此文見束景南《朱熹年譜長編》附錄。此外,有朱杰人、嚴佐之、劉永翔主編的《朱子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詩集傳》這個書名,其中的“詩”,是指《詩經(jīng)》。請讀者注意,千萬不要把這個《詩》理解為《毛詩》。那樣的話,我們就辜負了朱子命名的一片苦心了。其中的“集傳”,意思是“集解”、“集釋”?!皞鳌笔亲⒔獾囊环N別名。所謂“集傳”,意味著書中的注解,并非都是出自朱子本人,而是匯納百川,采眾家之長。所謂“眾家”,上自漢儒,下至南宋的學者,不分門戶,只要說解合理,就小大不捐,悉數(shù)吸收。這與孔穎達的《毛詩正義》大異其趣。我們知道,在朱子《詩集傳》之前,官方認可的《詩經(jīng)》標準讀本是唐初孔穎達領銜編寫的《毛詩正義》(又叫《毛詩注疏》)?!睹娬x》就是一部堅守門戶,排斥異己的注釋之作。它是以《毛詩》文本為定本,以毛傳、鄭箋為權威注解,亦步亦趨,固守疏不破注的原則,搞得一部活潑潑的《詩經(jīng)》了無生義,索然寡味。朱子的《詩集傳》就是對《毛詩正義》的一個反動,集宋學《詩經(jīng)》學之大成,成為宋學《詩經(jīng)》學的代表作,開創(chuàng)了《詩經(jīng)》研究的新紀元,被看作《詩經(jīng)》學史上的一座豐碑。
《詩集傳》的第一個特點是,思想解放,不迷信任何權威,包括孔子在內(nèi)。舉例來說,孔子說過:“《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何謂“思無邪”?何晏《論語集解》引包咸注曰:“歸于正。”漢人解《詩》,大體本此。據(jù)《漢書·儒林傳》記載,有個叫王式的《詩經(jīng)》學者,曾經(jīng)當過昌邑王的老師。昌邑王被立為皇帝以后,由于肆行淫亂被廢。當局要追究責任,認為昌邑王的淫亂,都怪昌邑王的臣子沒有盡到勸諫之責,于是紛紛被下獄處死。王式也被抓進監(jiān)獄,審問他的人說:“你作為昌邑王的老師,為什么沒有諫書?”王式回答說:“臣以《詩》三百五篇朝夕授王,至于忠臣孝子之篇,未嘗不為王反復誦之也;至于危亡失道之君,未嘗不流涕為王深陳之也。臣以三百五篇諫,是以無諫書?!边@就是說,一部《詩經(jīng)》,就是一部諫書,無論是正面人物或反面人物,都有教育意義。當局認為王式說得有理,就減免了他的死罪。宋人對《詩經(jīng)》的認識,就思想解放,與漢儒大不一樣了。朱子在《詩集傳·鄭風》的末尾說:“鄭、衛(wèi)之樂,皆為淫聲。然以詩考之,衛(wèi)詩三十有九,而淫奔之詩才四之一;鄭詩二十有一,而淫奔之詩已不啻七之五。衛(wèi)猶為男悅女之詞,而鄭皆為女惑男之語;衛(wèi)人猶多刺譏懲創(chuàng)之意,而鄭人幾于蕩然無復羞愧悔悟之萌。是則鄭聲之淫,有甚于衛(wèi)矣?!彼J為《詩經(jīng)》三百篇中的“情詩”著實不少,所以朱子說:“只是‘思無邪’一句好,不是一部《詩》皆‘思無邪’。”(《朱子語類》卷八十)顯然有點是在和孔子唱反調(diào)的意思。這個看法在《詩經(jīng)》學史上有里程碑的意義,正是朱子的這個反動,才使得后人對《詩經(jīng)》的解釋從詩教向著文本方面轉向。開啟風氣之功,朱子當之無愧!
《詩集傳》的第二個特點是,拋開了《大序》、《小序》這兩個理解《詩經(jīng)》的迷障,建立了從詩文本身求詩義的科學思路?!洞笮颉?、《小序》,合稱《詩序》。今本《毛詩》列在各詩之前,具有解題性質(zhì),說明該詩主旨的文字,叫做《小序》。例如:
《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
《東方未明》,刺無節(jié)也。朝廷興居無節(jié),號令不時,挈壺氏不能掌其職焉。
《清廟》,祀文王也。周公既成洛邑,朝諸侯,率以祀文王焉。
這就是《小序》。而位于《詩經(jīng)》首篇《關雎》的《小序》之后,概論《詩經(jīng)》全經(jīng)宗旨的文字(據(jù)朱熹說,從“詩者,志之所至也”一句開始,至“是謂四始,詩之至也”止。說見《朱子語類》卷八十),叫做《大序》。
《詩序》的信奉者,將《大序》看作是正確理解整個《詩經(jīng)》的鑰匙,將《小序》看作是正確理解當篇詩的鑰匙。實際上多是削足適履,穿鑿附會,大失詩之本義。朱熹對于《詩序》的認識,有一個從尊《序》到反《序》的過程。他自己說:“今欲觀《詩》,不若且置《小序》及舊說,只將元詩虛心熟讀,徐徐玩味,候仿佛見個詩人本意,卻從此推尋將去,方有感發(fā)。某向作《詩解》文字,初用《小序》,至解不行處,亦曲為之說。后來覺得不安,第二次解者,雖存小序,間為辨破,然終是不見詩人本意。后來方知只盡去《小序》,便自可通。于是盡滌舊說,《詩》意方活?!?《朱子語類》卷八十)又說:“《詩》本易明,只被前面《序》作梗?!对娦颉纷?,而觀《詩》者不知《詩》意?!?同上)有鑒于此,《詩集傳》就干凈利索地全部刪去了《詩序》。錢穆評價此事說:“朱子為《詩集傳》,又為《詩序辨說》,一主經(jīng)文,而盡破毛、鄭以來依據(jù)《小序》穿鑿之說。此是朱子一種辨?zhèn)喂Ψ?,與其《易本義》主張《易》為卜筮書,同為千古創(chuàng)見。”(《朱子學提綱·朱子之經(jīng)學》)話拐回來說,朱子盡管在《詩集傳》中刪去了《詩序》,但我們不能就此得出結論說,朱子對《詩序》的態(tài)度是,全盤否定,百無一是。不是的。朱子說:“《小序》如《碩人》、《定之方中》等,見于《左傳》者,自可無疑?!?《朱子語類》卷八十)可見,作為個案來處理,個別《小序》還是得到肯定的。
《詩集傳》的第三個特點是由上述兩個特點延伸出來的,即新意迭出,精義紛呈。例如《秦風·蒹葭》,全詩三章,其首章詩云:“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边@是多么美妙的一幅山水畫呀,引人產(chǎn)生無限的遐思。筆者讀高中時,讀到了這首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了讀大學,讀研究生,接觸了孔穎達的《毛詩正義》,其《小序》說:“《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备愕萌艘活^霧水,興味索然。而《詩集傳》則另辟蹊徑說:“言秋水方盛之時,所謂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本驮娗罅x,給讀者留出想象的空間。難怪王照圓《詩說》說:“《蒹葭》一篇,最好之詩,卻解作‘刺襄公不用周禮’等語,此前儒之陋而《小序》誤之也。自朱子《詩集傳》出,朗吟一過,如游武夷、天臺,引人入勝。乃知朱子翼經(jīng)之功,不在孔子下。”(轉引自洪湛侯《詩經(jīng)學史》第四章第四節(jié))嘗鼎一臠,可知其余。
須要說明的是,《詩集傳》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為后學所贊仰,除了朱子本人的努力以外,時代學風的影響也不可低估。歐陽修的《詩本義》,蘇轍的《詩集傳》,鄭樵的《詩辨妄》,對于朱子的《詩集傳》來說,都是前驅(qū)者,朱子繼承了他們的批判精神。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有缺點的書,自古未有。今人對《詩集傳》的詬病主要集中在以下兩點。第一點,《詩集傳》盡管以其破舊立新取得了成功,贏得了喝彩,但仍然未脫經(jīng)學之窠臼。換言之,《詩經(jīng)》是文學,朱子盡管開始以純文學的眼光審視《詩經(jīng)》,但用經(jīng)學的眼光去審視《詩經(jīng)》者更多,所以,并沒有把《詩經(jīng)》從《經(jīng)學》的樊籬中解放出來。在筆者看來,這是苛求古人了。道理就無須多講了。第二點,朱子的“葉音”說。《詩經(jīng)》是韻文,可是有些韻腳字我們后人讀起來不押韻了。古人不明白這是由于古今語音的變化所致,于是采用葉音說,即為了求其押韻,認為某字應該臨時改讀為某音?!叭~音”說,始于六朝,朱子不過是承其余風罷了。對此。我們也不為尊者諱,承認這確實是《詩集傳》的一個缺點,并請讀者引起足夠的注意。
此次整理,我們將我社出版的《朱子全書》中的《詩集傳》的簡體字橫排的形式重新排印,不出校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