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人之短處,要曲為彌縫,如暴而揚之,是以短攻短;人有頑固,要善為化誨,如忿而疾之,是以頑濟頑。
對于他人的不足之處,要想辦法為人家遮掩彌補,故意暴露宣揚,那就是用自己的毛病去攻擊人家的毛病;對于別人的執(zhí)拗,要善于誘導(dǎo)教誨勸解,因為他的固執(zhí)而憤怒或討厭他,不僅不能使他改變固執(zhí),還等于用自己的固執(zhí)來強化別人的固執(zhí)。
有一天,孔子的學(xué)生子貢問老師:“有沒有一個字可以作為終生奉行不渝的法則呢?”孔子回答:“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边@里的恕是凡事替別人著想的意思。其意是,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加在別人身上。這句話可視做待人處事的基本修養(yǎng),如能做到這一點,就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
戰(zhàn)國時,梁國與楚國交界,兩國在邊境上各設(shè)界亭,亭卒們也都在各自的地界里種了西瓜。梁亭的亭卒勤勞,鋤草澆水,瓜秧長勢極好,而楚亭的亭卒懶惰,不事瓜事,瓜秧又瘦又蔫。與對面瓜田的長勢簡直不能相比。楚亭的人覺得失了面子,有一天乘夜無月色,偷跑過去把梁亭的瓜秧全給扯斷了。梁亭的人第二天發(fā)現(xiàn)后,氣憤難平,報告給邊縣的縣令宋就,說:“我們也過去把他們的瓜秧扯斷好了!”宋就回答說:“楚國人這樣做當(dāng)然是很卑鄙的,可是,我們明明不愿他們扯斷我們的瓜秧,那么為什么再反過去扯斷人家的瓜秧?別人不對,我們再跟著學(xué),那就太狹隘了。你們聽我的話,從今天起,每天晚上給他們的瓜秧澆水,讓他們的瓜秧長得好,而且,你們這樣做,一定不可以讓他們知道?!绷和さ娜寺犃怂尉偷脑捄笥X得有道理,于是就照辦了。楚亭的人發(fā)現(xiàn)自己的瓜秧長勢一天好似一天,仔細(xì)觀察,發(fā)現(xiàn)每天早上地都被人澆過了,而且是梁亭的人在黑夜里悄悄為他們澆的。楚國的邊縣縣令聽到亭卒們的報告后,感到十分慚愧又十分敬佩,于是把這件事報告了楚王。楚王聽說后,有感于梁國人修睦邊鄰的誠心,特備重禮送梁王,既示自責(zé),亦示酬謝,結(jié)果這一對敵國成了友好的鄰邦。
【感悟一點】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核心是用以己度人、推己及人的方式處理問題。這樣可以造成重大局、尚信義、不計前嫌、不報私仇的氛圍,以及雙方寬廣而又仁愛的胸懷。所以,不妨就按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則,反求諸己,推己及人,則往往會有皆大歡喜的結(jié)果。反求諸己,易入情,由情入理,自然生羞惡之心而知義,辭讓之心而知禮,是非之心而知恥。有些人不懂推己及人的道理,往往毫無顧忌地把苦惱轉(zhuǎn)嫁到旁人身上。以這種方式處世,走到哪里,被人罵到哪,真正是既損人又損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