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吳寶康學術年譜 作者:徐擁軍 著


值吳寶康先生誕辰百年之際,受學院委托,后學徐擁軍編寫了《吳寶康學術年譜》以為紀念。清學者章學誠言,文人之有年譜,頗覺有補于知人論世之學,不僅區(qū)區(qū)考一人文集已也。這部年譜亦如是,以年月為經(jīng)、事實為緯對吳老學術思想的翔實梳理,展現(xiàn)了吳老的為人為學和不凡人生,彰顯先賢,啟發(fā)來者,可以讓讀者從中獲得諸多裨益。

吳老是一位革命者,早年的傳奇經(jīng)歷,書寫了一位熱血青年的崇高志向和忠誠品格。吳老年方十五便生出民族義憤和對抗日將士的敬仰,繼而在進步思想的影響下加入地下黨,舍棄安穩(wěn)職業(yè),以筆為槍,辦報調研宣傳,經(jīng)歷了親人離別、愛妻被捕、流離征戰(zhàn)等艱難困苦,其革命信念歷久彌堅。從此,戰(zhàn)士的品格進入他的血脈,化作人生底色,使他無論任何時候都不懼挫折艱難,在坎坷與困境中堅韌不拔,對投身的事業(yè)忠誠執(zhí)著,鞠躬盡瘁。

吳老是一位拓荒者,一生不斷在荒蕪之處探路、開墾、耕耘并收獲,成就了國家一方事業(yè)和個人獨特貢獻。特別是自35歲受命創(chuàng)建新中國檔案專業(yè)教育,便義無反顧地走進這片空白之地,從無教案、無教材、無教員處做起,歷經(jīng)半個多世紀的艱辛跋涉,規(guī)劃并建立了中國現(xiàn)代檔案教育體系,奠定了檔案學理論的基礎,構建了檔案學術研究的大框架,開辟了若干領域,成為這一學科當之無愧的奠基人。吳老身在教育戰(zhàn)線,始終關注全國檔案事業(yè)的發(fā)展戰(zhàn)略,在成立國家檔案局、中央檔案館和“文化大革命”后恢復國家檔案局,以及國家檔案體制、立法、政策、管理等重大實踐方面都有開創(chuàng)、推進之功,為我國檔案事業(yè)發(fā)展的一個又一個“前所未有”做出了重大貢獻。

吳老是一位學者,投身檔案教育數(shù)十年,以教書育人為本,以發(fā)展學術為責,不懈探索攀登,取得了豐厚的學術成果。在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學科過程中,吳老以其宏觀視野和學術大格局,始終關注檔案學的價值、體系、特點、發(fā)展趨勢及其與檔案事業(yè)的關系等基本問題,主攻檔案學基礎理論,同時對一些分支學科建設和重大檔案實踐問題進行考察研究,建樹頗豐。吳老治學之勤奮與前瞻令人敬佩,除“文化大革命”十年學科中斷之外,吳老一直堅持研究專業(yè)問題,著書撰文立說,與教材、專著共同面世的論文超110篇。特別是離休后的10年間,吳老以古稀之年傷病之身筆耕不輟,發(fā)表論文近60篇,所涉問題廣泛,緊貼時代脈搏,提出不少新問題和新觀點,把檔案學的厚度和寬度又推進了一大步。

對這樣一位學科奠基人、領軍人的學術思想加以總結和研究在學科史中不可或缺,不少后人已發(fā)表論文加以研究,相比而言,此番編寫的學術年譜因其體例或可彌補若干論文所不能及。本書作者初次編撰譜書,力求循其特點,彰其功用。一為全面。清學者孫詒讓以為,蓋名賢魁士一生從事于學問,非有譜以精考其年,無由得其詳實。本書作者幾近遍覽與吳老學術生涯相關的各類文獻,據(jù)此對吳老的學術經(jīng)歷、思想脈絡、學術貢獻做出連續(xù)性、體系化呈現(xiàn),同時摘要部分研究評價觀點,吸納多位前輩同仁意見,為后人完整地研究吳老學術思想提供了較為完備的基礎材料。二為準確。清學者全祖望以為,大而國史,小而家傳墓文,容不能無舛謬,所借年譜以正之。這部學術年譜資料翔實,其中包括相當數(shù)量的論著原文、檔案和個人回憶,且以年月系之,可與相關史實相互校訂,亦可確定一些事件和學術觀點的時間及背景。三為客觀。年譜是傳記體裁之一,重在記載譜主生平事跡,以為后人參考。因此,本書作者堅持以史料敘事,凡重要事件、重要觀點皆予記述,其中亦包含吳老本人思想觀點的發(fā)展變化和他人評價的不同聲音,未加主觀評論,留待讀者分析判斷。上述全面、準確、客觀三個特點相互關照而成,表達了本書作者的編撰追求和指導思想。

這部年譜用筆簡而記事周,對一些事實、觀點未做詳盡綴輯,雖無繁編之應有盡有,已得簡編之線索清晰。這一線索可為吳老學術思想研究者和所有后人追尋延續(xù),借之走入深處,收獲更加豐厚的成果。

馮惠玲

2017年9月16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