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32 浣溪沙

納蘭詞 作者:[清] 納蘭容若,子艮 著


032 浣溪沙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風(fēng)吹斷馬嘶聲。深秋遠(yuǎn)塞若為情。

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guān)城。古今幽恨幾時平。

詞譯

戍守的人已歸了,留下邊地的殘堡。十七世紀(jì)的草原,那些身向云山的身影,留給了吹斷馬嘶的北風(fēng)。射中過深秋的箭,掛過邊塞的鐵釘,被黃昏和望歸的靴子磨平的晚煙。一切都老了,一切都抹上夕陽的銹。

只有一座舊城,不能再瞭望,不能再系馬。你黯然地卸了鞍。你的行囊沒有劍。歷史的鎖,沒有鑰匙。

評析

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納蘭受命與副都統(tǒng)郎談等出使覘梭龍打虎山,十二月還京。此篇大約作于此行中。與此一首寫作同時尚有《沁園春》(試望陰山)、《蝶戀花》(盡日驚風(fēng)吹木葉)等詞作。這首詞抒發(fā)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點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讓人想起同是納蘭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guān)那畔行”?!氨憋L(fēng)吹斷馬嘶聲?!薄氨憋L(fēng)”言明時節(jié)為秋,亦稱“秋聲”。唐蘇颋《汾上驚秋》有:“北風(fēng)吹白云,萬里渡河汾。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邊地北風(fēng),從來都音聲肅殺,聽了這肅殺之聲,只會使人愁緒紛亂,心情悲傷。而納蘭在此處云“北風(fēng)吹斷馬嘶聲”。聽聞如此強勁,如此凜冽的北風(fēng),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難怪他會感慨“深秋遠(yuǎn)塞若為情”。

下闋“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guān)城”以簡古疏淡之筆勾勒了一幅充滿蕭索之氣的戰(zhàn)地風(fēng)光畫面。晚煙一抹,裊然升起,飄蕩于天際,營壘荒涼而蕭瑟;時至黃昏,落日半斜,沒于旗桿,而關(guān)城依舊。詞中的寥廓的意境不禁讓人想起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故而張草紉在《納蘭詞箋注》前言中言,納蘭的邊塞詞“寫得精勁深雄,可以說是填補了詞作品上的一個空白點”。然而平心而論,無論是“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guān)城”“萬帳穹廬人醉,星影要搖欲墜”,還是“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guān)那畔行,夜深千帳燈”,納蘭都不過是邊塞所見所歷的白描,作者本身并沒有傾注深刻的生命體驗,這類作品的張力無法與范仲淹“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同日而語。不過,納蘭的邊塞詞當(dāng)中那種漂泊的詩意的自我放逐感的確是其獨擅。比如本篇的結(jié)尾“古今幽恨幾時平”,極寫出塞遠(yuǎn)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關(guān)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衛(wèi)邊士卒萬里懷鄉(xiāng)之浩嘆,而是納蘭對浩渺的宇宙、紛繁的人生以及無常的世事的獨特感悟,雖可能囿于一己,然而其情不勝真誠,其感不勝拳摯。

觀之此詞,全篇除結(jié)句外皆出之以景語,描繪了深秋遠(yuǎn)寒、荒煙落照的凄涼之景,而景中又無處不含悠悠蒼涼的今昔之感,可謂景情交練。最后“古今幽恨幾時平”則點明主旨。

  1. 那畔:那邊。
  2. 若為情:何以為情,是怎樣的情懷。
  3. 荒戍壘:荒涼蕭瑟的營壘。戍,保衛(wèi)。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