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姑娘的夢想

讀者30周年:我的心中每天開出一朵花(快樂卷) 作者:


小姑娘的夢想

文_柯云路

一位10歲的鄉(xiāng)村小姑娘正向記者述說她的夢想。

小姑娘說:老師說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俺們好好學習,走出大山,俺們不能叫老師失望。如果俺走不出去,當不了官,俺們中間肯定也有人能當官。

記者問:為什么想當官?

小姑娘說:俺當了官以后就能給俺老師轉正了。

記者又問:你怎么會有這么一種想法?

小姑娘說:俺如果不給俺老師轉正,俺們這些娃娃都沒有地方上學。

這就是一位鄉(xiāng)村小姑娘的思維邏輯,實現(xiàn)夢想的唯一方法是有朝一日當了官好為老師轉正,好讓他繼續(xù)教自己讀書。

這是多么幼稚而卑微的夢想!

那么,使得小姑娘發(fā)此“宏愿”的老師是怎樣一個人呢。

李小棚是陜西的一位鄉(xiāng)村代課教師,一人管著一二三四年級共17個學生。即使在那個窮鄉(xiāng)僻壤的大山里,他也算得上窮人:每月40元的工資一拿就是十來年,后來漲到100元,卻已經(jīng)兩年沒有拿到工資,無奈之下只能靠寒暑假到火車站裝卸水泥賺錢補貼家用。他的父親在他讀高中那年于活時被砸斷了腰,母親患腰椎炎下肢癱瘓多年后去世,妻子重病做了數(shù)次手術又患上了精神分裂癥。代課老師李小棚至今欠著6萬元的外債。

使這位老師引來社會關注的是幾個月前發(fā)生的一件事。那天他撿到一個錢包,發(fā)現(xiàn)包里有4000余元。在路上苦等3個多小時未見失主后,他根據(jù)錢包里的身份證地址,借了30元路費到西安將錢包交給失主。返程時剩下的錢已不夠買票,單從縣城到村里的路他就步行了5個小時。

此事經(jīng)媒體輾轉調查并報道出來,感動了許多善良百姓。但也有人說李小棚的行為純屬作秀,他是想借此吸引媒體注意,然后給鄉(xiāng)上施加壓力,目的是讓自己轉正。

我是從電視上看到這個故事的。畫面中的李小棚形容憔悴,有著莊稼人一樣的黑瘦面孔,他正舉著遠方客人送來的香蕉教孩子們怎樣辨認和剝皮。山里的孩子平生第一次見到香蕉。李小棚說:“大家都嘗一下,看是什么味道。你們要好好學習。我常給你們說,走出大山啥好吃的都能吃到,有了知識,有了工作。就能吃到很好吃的東西?!?/p>

按時下的標準,這幾句話算不得崇高,似乎不符合通常人們對一位優(yōu)秀教師的想象。一個老師就用這樣的語言激勵孩子們努力向上但孩子們對老師的勞動做出了這樣的評價:“以前的老師在的時候,我們的成績最高的是80分,最低的是3.5分;李老師來了,我們都有99分的,多一半都是上了80分的。”

就是這樣一個勤勤懇懇、正直善良的老師卻遲遲不能轉正。我們一直在宣傳中國經(jīng)濟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但李小棚卻在兩年中連區(qū)區(qū)的100元工資都無法拿到,那么多錢都用在了什么地方。

我在二十多年前出版的長篇小說《新星》中曾寫過一位鄉(xiāng)村教師。那天,縣委書記李向南去公社視察,看到年輕的女教師正在昏暗漏雨的窯洞中為孩子們上課。他在內疚與感動中走到講臺前對孩子們講了如下幾句話:“第一,你們不怕刮風,不怕下雨,學習很努力,你們都是好孩子。第二,你們會有一個很大很亮的好教室。第三,你們長大以后,不要忘記,你們現(xiàn)在有個最好最好的老師。”

二十多年過去,有些山區(qū)孩子的境遇并未見多大改善,很大很亮的教室仍然是一種想象。而農(nóng)民因培養(yǎng)大學生再度返貧的事情卻屢見報端。我有一位當教授的朋友,出身貧寒,1960年以全縣最高分考入北京大學,享受著最高助學金直到完成學業(yè)。他早已經(jīng)成了城里人,他的孩子也已完成大學學業(yè)并出國留學。他曾多次對我感慨,以當下的教育現(xiàn)狀,他的父母當年不可能供他讀書,他和他的子女只能永遠生活在鄉(xiāng)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