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蹤讀書的苦樂
《文匯讀書周報》第三七五號上的《在無知后面的喧賓奪主》,讀后感到有點震動。就在此前不久,我正欣欣然看文中所議的那本《哲學(xué)的故事》。自己并不想研究什么形而上學(xué),只不過想增加點知識。而且我對科普讀物一向有嗜好。我覺得讀這種書,如果寫得高明,不但可以費力不多便長了知識,同時還欣賞了作者的文筆。化艱深為明白,而且談得有情趣,這要有大手筆才行。這種“嚼飯哺人”者的啟蒙苦心,更使人感動而且感激。所以極盼還有法布耳、伊林、房龍那樣的作者,多寫些各種各樣的科普讀物出來,以惠我輩凡人?!墩軐W(xué)的故事》正是一部“哲普”,而且有個青年已經(jīng)讀過,叫好,向我推薦了,我如何不喜!書中開頭的導(dǎo)論和中間談伏爾泰的一章,一讀便覺得很有味道。于是不等讀完全書便也在通信中向遠方的友人推薦了?!稛o知》一文使我恍然于自己的無知,既自慚,也深愧推薦的冒失。趕快再去信,趁此也托友人代覓《無知》文中說的另一種譯本,即楊蔭鴻、楊蔭渭合譯,由書目文獻出版社修訂重印本。不多久,一本好不容易從出版社倉底挖出來的《西方哲學(xué)史話》便寄到了。
首先是王大慶教授的一篇《重印序,一個老讀者的話》把人吸引住了。三十年代,他在上海四馬路開明書店的店堂里發(fā)現(xiàn)此書,他“不能買,又想看,就只能學(xué)漢朝王充的樣,站在書店里看,一次看一點,把假日都投進去,看了幾個月,居然看完了”這部厚厚五百頁的書。他后來把全部精力交給了西方哲學(xué)史的研究,此書是第一個因素。
真是一篇有味之文,可以激發(fā)讀書欲,也叫我更想細讀他介紹的這部好書。同時,自己也一下子回到了幾十年前的開明書店。當(dāng)時也曾是那里的常顧之客,那高到快到天花板的書架,可以爬上去翻書的木梯,并不大的店堂里有種寧靜安詳?shù)臍夥?,至今都不能忘。假如我早去兩年,書架前必有站在那里讀書的王君吧?當(dāng)年一來年少無知,二來更感興趣的是文藝和“形而下”的知識,所以沒注意這本書,交臂失之了!
現(xiàn)在,兩種譯本都擺在面前,對照著看了幾章,僅從中譯文字所得印象來說,楊譯誠如書前出版說明所云:“文字上有些陳舊”而又“不失為一個好譯本”。這是書目文獻出版社比較了舊時三種中譯,對照原文得出的看法。尤其因為這次重印時出版社做了許多修訂工作,校正了個別詞句的譯文,統(tǒng)一了譯名術(shù)語,增加了約五百條注。
新的譯本《哲學(xué)的故事》,譯筆確是流暢,讀起來舒服。然而想到魯迅先生對“順而不信”的譯文的批評,便覺得《無知》文末對翻譯哲學(xué)著作要“多存一點敬畏之心”的忠告,也是對一切譯本的讀者的有益的提醒了。于是突然又產(chǎn)生了求原著而讀之的愿望。這樣一部好書,從那贏得廣大讀者的效果,可以想見原著科普藝術(shù)魅力之大了。要弄清原意,感受“原味”,再好的譯本也難以滿足。
然而要繼續(xù)這種跟蹤,又可惜身居寂寞小城,不能如愿,至于作者的另一部傾注了三十二年的心血才完成的《世界文明史》,此生恐怕更是休想一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