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丘為

唐詩三百首(升級版) 作者:顧青 編


丘為

丘為(約703—約798),嘉興(今屬浙江)人。累試不第,歸山讀書數(shù)年。天寶二年(743)進(jìn)士及第。累官太子右庶子,以左散騎常侍致仕,九十六歲卒。丘為與王維、劉長卿友善,時相唱和。明唐汝詢評他的詩“未免染吳音,然亦清倩不凡”(《唐詩解》)。《全唐詩》存其詩十三首。

尋西山隱者不遇(1)

丘為

絕頂一茅茨(2),直上三十里。

扣關(guān)無僮仆(3),窺室惟案幾。

若非巾柴車(4),應(yīng)是釣秋水(5)。

差池不相見(6),黽俛空仰止(7)。

草色新雨中,松聲晚窗里。

及茲契幽絕(8),自足蕩心耳(9)。

雖無賓主意,頗得清凈理。

興盡方下山,何必待之子(10)。

【注釋】

(1)此詩寫攀山訪友不遇卻意外悟得純?nèi)巫匀坏男怼?/p>

(2)茅茨(cí):草屋。

(3)扣關(guān):敲門。

(4)巾柴車:蓋上了帷幔、構(gòu)造簡陋的車子,指隱士用的車。后引申為乘車行之意。語見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或命巾車,或棹孤舟?!庇忠娊汀稊M陶》詩“日暮巾柴車”句。

(5)釣秋水:在秋水中垂釣?!肚f子·秋水》載莊子釣于濮水,不接受楚國官職事,后指隱居。

(6)差(cī)池:原為參差不齊。此指我來你往,交叉而錯過之意。

(7)黽俛(mǐnmiǎn):躊躇不定的樣子。仰止:敬慕,仰望。語自《詩經(jīng)·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8)契:愜意、融洽之意。

(9)蕩心耳:指山中美景使感官與心胸滌蕩清凈。

(10)“興盡”二句:語出《世說新語·任誕》,晉王徽之雪夜乘船到剡溪訪友戴逵,至其門不入而返。人問其故,答曰:“吾本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戴?”待,等待。之子,此人。指西山隱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