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岑參

唐詩三百首(升級(jí)版) 作者:顧青 編


岑參

岑參(717—770),祖籍南陽(今屬河南),后徙居荊州江陵(今屬湖北)。天寶三年(744)進(jìn)士。八年(749)入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為掌書記。十年(751)回長(zhǎng)安。十三年(754)又入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封常清幕為節(jié)度判官。至德二年(757)入朝為右補(bǔ)闕。寶應(yīng)元年(762)又入幕府,為關(guān)西節(jié)度判官。大歷元年(766)以殿中侍御史隨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杜鴻漸入蜀。以嘉州刺史終,世稱“岑嘉州”。

岑參“早歲孤貧,能自砥礪,遍覽史籍,尤工綴文”(杜確《岑嘉州詩集序》)。同時(shí),他“累佐戎幕,往來鞍馬烽塵間十余載,極征行離別之情”(辛文房《唐才子傳》),所以,他創(chuàng)作了許多描繪邊塞風(fēng)光、生活的詩作,與高適并稱為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世稱“高岑”。殷璠評(píng)論其邊塞詩曰:“語奇體峻,意亦造奇?!保ā逗釉烙㈧`集》)徐獻(xiàn)忠論曰:“嘉州詩一以風(fēng)骨為主,故體裁峻整,語亦造奇,持意方嚴(yán),竟鮮落韻?!保ā短圃娖贰罚┢媲蜕n峻是岑詩的特點(diǎn)。他最擅長(zhǎng)五古、七古,胡應(yīng)麟稱贊其五古“清新奇逸,大是俊才”(《詩藪》),施補(bǔ)華稱其七古“勁骨奇翼,如霜天一鶚,故施之邊塞最宜”(《峴傭說詩》)。有《岑嘉州集》七卷行世,《全唐詩》編其詩四卷。

與高適薛據(jù)登慈恩寺浮圖(1)

岑參

塔勢(shì)如涌出(2),孤高聳天宮。

登臨出世界(3),蹬道盤虛空(4)。

突兀壓神州(5),崢嶸如鬼工(6)。

四角礙白日(7),七層摩蒼穹(8)

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fēng)。

連山若波濤,奔走似朝東。

青槐夾馳道(9),宮觀何玲瓏(10)

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guān)中。

五陵北原上(11),萬古青濛濛(12)。

凈理了可悟(13),勝因夙所宗(14)。

誓將掛冠去(15),覺道資無窮(16)。

【注釋】

(1)此詩作于天寶十一年(752)秋,岑參與高適、薛據(jù)、杜甫、儲(chǔ)光羲五人同登慈恩寺塔。五人都有詩記其事,現(xiàn)惟薛詩佚失。高適:字達(dá)夫,一字仲武,渤海蓨(tiáo)(今河北景縣)人,唐詩人。薛據(jù):河?xùn)|寶鼎人,開元進(jìn)士,歷任縣令、司議郎、水部郎中等,終老于終南山別業(yè)。慈恩寺浮圖:即今陜西西安大雁塔,為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唐僧玄奘所建。慈恩寺,在今陜西西安,是唐高宗作太子時(shí),在貞觀二十年(646)為其母文德皇后建造的,故以慈恩為名。浮圖,梵語“佛陀”的音譯,即佛塔。

(2)涌出:語本《法華經(jīng)·見寶塔品》:“佛前有七寶塔……從地涌出,住在空中?!贝颂幰庵^塔突起于平地。

(3)出世界:走出塵世。世界,佛語,世指時(shí)間,界指空間,連用指宇宙。

(4)蹬道:梯級(jí),指塔內(nèi)階梯石道。

(5)突兀:高聳的樣子。神州:指中國。《史記·鄒衍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

(6)崢嶸:高峻的樣子。如鬼工:意謂非人力所能為。

(7)礙:遮擋。

(8)摩:挨,擦,即“直接”意。

(9)馳道:指皇帝車駕專用的御道。

(10)宮觀:指皇帝的宮殿。玲瓏:靈巧精致。

(11)五陵:指漢代五個(gè)皇帝的陵墓:高祖長(zhǎng)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

(12)濛濛:蒼潤(rùn)、茂盛的樣子。

(13)凈理:佛家清凈的佛理。了:明白。

(14)勝因:佛語,指善因善緣。夙:平素,向來。宗:信奉。

(15)掛冠:辭官。

(16)覺道資無窮:此句是說,佛理中的善根功德對(duì)人的幫助是無窮盡的。覺道,正悟之大道,即佛道。資,意謂以善根功德資助自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hào)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