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最細(xì)膩、最別致的敲擊與世間最細(xì)膩、最別致的吻觸,大約都是最能撥動人心弦的東西吧?
玫瑰為開花而開花
對一朵玫瑰而言,開花就是一切。
獨自坐在玫瑰園里,想著關(guān)乎玫瑰的心事。
這么繁盛,這么美艷。但我卻不想說,她們是為了答謝辛勤的園丁而開花;也不愿說,她們是為了酬酢和暢的惠風(fēng)而開花;更不能說,她們是為了繁衍后代而開花。還是詩人說得妙:玫瑰為了開花而開花?!拇_,對一朵玫瑰而言,開花就是一切。
我曾是一個可憐的“目的主義者”。以為有“目的”的行為才是有價值的行為。就這樣,我欣然將心交給“目的”去蛀蝕。當(dāng)我將自己擺在一朵絕美的花面前,我就像一個強(qiáng)迫癥患者,本能地摸手機(jī),本能地要拍照。從哪一天開始,我背棄了那個淺薄焦慮的自我?我已經(jīng)學(xué)會“零負(fù)擔(dān)”地欣賞一朵花,駐足,心動,玩索,然后帶著感動,悄無聲息地離開。
馬年到來的時候,有人發(fā)來一個段子,大意是講“馬如人性”:見鞭即驚為圣者,觸毛即驚為賢士,觸肉始驚為凡夫,徹骨方驚是愚人。就想,有沒有第五種馬呢?它不驚,亦不駑;它不愿為“鞭影”而奔突,只肯為釋放生命而馳騁;它俯瞰氤氳草色、仰觀高天流云,它總是樂意在殘照里完美一幅剪影;它保持著可貴的矯健與豪野,它感謝上蒼讓它成為了一匹美學(xué)意義上的馬。
《民國老課本》里有一篇課文,通篇只有短短的四句話:“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著花?!薄闱?,這分明是一只具有詩人氣質(zhì)的羊啊!它看著花,是因為它有靈性,是因為它注重生命的精神趣味??上?,這只可愛的羊早就從課本中走丟了,取而代之的是“羊的全身都是寶,肉可以吃,奶可以喝,皮、毛可以穿”。——“目的”高調(diào)登臺之后,“情趣”只能黯然退場。
我曾經(jīng)嘲笑過輾轉(zhuǎn)認(rèn)識的幾個同城姐妹,每當(dāng)桃花盛開,她們一定帶著撲克牌和小被子,興致勃勃地將自己送到遷西的一座桃花山上,挑一樹最熱鬧的桃花,在樹下鄭重鋪開小被子,盤坐,打牌。她們吵嚷著當(dāng)“皇上”或做“娘娘”,貼滿臉的紙條,就這樣一直玩到日落西山,才甘心地往回返。我曾在心里不屑地說:多么可笑啊,竟在美麗的花樹下做那等俗事!今天,我卻倏然懂得了她們。與那些搬著蜂箱追著桃花跑的人相比,她們的目的性更弱一些,但她們占有的春光卻要更多一些。我曾多次跟同行分享那個“孔雀與作文”的故事——語文老師講了一則故事讓大家找論點:雄孔雀都非常珍愛自己漂亮的尾巴,每日必梳理呵護(hù),生怕有絲毫損傷。一幫無恥獵人知道這一特性就專找雨天捕孔雀,因為下雨會將雄孔雀的大尾巴淋濕,由于有飽滿的水分綴著,孔雀生怕起飛會弄傷羽毛,故不管獵人離得多近也絕對一動不動,任人宰割。很快,一位“學(xué)霸”發(fā)表高論了:“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則孔雀──貪慕虛榮,因小失大,忽略整體,只看部分……二則獵人,善于抓住時機(jī)……”老師聽后,點頭贊許??蓱z的師生,陷入了一個“實用即至善”的泥潭。
“美”那么輕,“目的”那么重?!澳康摹边@個幽靈,時刻都在明處、暗處招引著我們,讓我們做穩(wěn)它的信徒。對“美”盲視,幾乎成了我們的“家族病”,“實用即至善”成了太多人的共識。一看到玫瑰,就恨它不結(jié)個南瓜;一看到馬,就恨它追不上“磁懸浮”;一看到羊,就指望它多出肉、出好肉;一看到桃花,就想到蜜源;一看到孔雀,就想到活捉……被“目的”劫持的我們,心靈干枯,嘴臉丑陋。
誰能引領(lǐng)我們走出那個精神委頓、高度扭曲的自己?誰能引領(lǐng)我們叩山為鐘、撫水為琴,真正做一回大自然浪漫纏綿的舞伴?誰能引領(lǐng)我們贊賞玫瑰為開花而開花、激勵孔雀為美麗而美麗,拋開功利與惡俗,成全自己那顆拙樸本真的心?我想,除了我們自己,大概不會有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