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昭君怨·春怨

白香詞譜 作者:(清)舒夢蘭 著


昭君怨·春怨

宋·萬俟詠


題考:《昭君怨》本是琴曲名。宋僧居月《琴曲譜錄》中稱:“中古琴弄名有《昭君怨》,明妃制?!辈嚏摺肚俨佟贩Q:“齊國王穰,以其女昭君,獻之元帝,帝不之幸。后欲以一女賜單于,昭君請行。及至,單于大悅。昭君恨帝始不見遇,乃作怨思之歌?!币虼死钌屉[詩有“七彈《明君怨》,一去怨不回”的句子。至隋唐由樂府而入長短句,于是成為了詞曲名稱。清毛先舒《填詞名解》里說:“漢王昭君作怨詩,入琴操,樂府吟嘆曲,有《王明君》,蓋石崇擬作,以教綠珠;隋唐相沿有此曲。”由此可知,本次調卻是來源于琴曲。


作法:本詞調共40字,上下兩闋完全相同。前三句與《如夢今》的句法幾本相同;只是《如夢今》的第三句不用韻,這里卻是換作平聲韻。第四句三字,協平韻,平仄要求嚴格,必須是仄平平。


春到南樓⑴雪盡,驚動燈期花信⑵。小雨一番寒,倚欄干。

⊙●⊙○  ⊙▲  ⊙●⊙○⊙▲    ⊙●●○△  ●○△

莫把欄干頻倚,一望幾重煙水。何處是京華,暮云遮。

⊙●⊙○⊙▲  ⊙●⊙○⊙▲  ⊙●●○△  ●○△


注釋:

⑴ 南樓:古樓名,在今湖北鄂城縣南。《世說新語》記載,晉代庾亮在武昌(今鄂城)時,感秋夜景色宜人,于是與殷浩、王胡之等人登樓玩月、清談吟詠。此處的南樓不一定是實指。

⑵ 燈期:指正月十五上元燈節(jié)。花信:猶言花期,指開花的消息。


評析:這首詞寫的是春日倚欄望遠,抒發(fā)的是個人與家國的悵惘和憂慮。春天到來,南樓下面的積雪已經消盡了,正好迎來了熱鬧的上元佳節(jié),也催動了花期。這時候一場細細的春雨下起來,使得天氣乍暖還寒。作者獨倚欄桿,憑高望遠,看到的卻是重重如煙的山水。這種情景怎不令作者萬分悵惘傷懷呢,于是乎發(fā)出了“莫把欄干頻倚”的感慨。作者發(fā)出疑問“何處是京華”,可是向京華望去卻是一片暮云遮蔽。李白《登金陵鳳凰臺》中有句云:“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蓖醢彩兜秋w來峰》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庇纱?,我們就可以推知,作者在此的“何處是京華,暮云遮”就不僅僅是描述一個景物,也不再是抒發(fā)個人的悵惘傷懷,而已經上升到對家國命運的憂慮。萬俟詠是經歷了靖康之變的,對國破家亡有更深的體會和憂慮。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