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攤破浣溪沙·秋恨

白香詞譜 作者:(清)舒夢蘭 著


攤破浣溪沙·秋恨

南唐·李璟


題考:《浣溪沙》本為唐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紗于若耶溪而得名,又名《浣沙溪》。其中“沙”字皆本應為“紗”字。《南唐書》中記載:“王感化善謳歌,聲韻悠揚,清振林木,系樂府為歌板色。元宗嘗作《浣溪沙》詞二闋,手寫賜感化?!贝酥兄傅木褪沁@首《攤破浣溪沙》。所謂《攤破浣溪沙》,就是將《浣溪沙》的原調(diào)中的一句破為兩句,由七字變?yōu)闉槭帧@瞽Z這首詞最為聞名,因此后人又稱此調(diào)為《南唐浣溪沙》,又名《山花子》。


作法:本詞牌為雙調(diào)小令,共48字。上闋第一、第二和第三句為七言詩仄起平收式的前三句。第四句為三字句,句法上要求上二下一。下闋的平仄與句法要求與上闋基本相同,只是最后三字不要求上二下一。這首詞中的平仄要求與近體七言詩極為相似,填詞時可以對照。


菡萏⑴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⑵共憔悴,不堪看。

⊙●  ⊙○⊙●△  ⊙○⊙●●○△  ⊙●⊙○  ●○●  ●○△

細雨夢回雞塞⑶遠,小樓吹徹⑷玉笙寒⑸。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干。

⊙●⊙○○●  ●  ⊙○⊙●  ●○△    ⊙●⊙○○●●  ●○△


注釋:

⑴ 菡萏:還沒開的荷花稱菡萏,此處則指荷花。

⑵ 韶光:時光,一般指美好的時光。

⑶ 雞塞:即雞鹿塞,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西部磴口縣西北哈薩格峽谷口。東漢時竇憲曾率軍出雞鹿塞與南匈奴交戰(zhàn),獲勝后于燕然山勒石記功而返。此處泛指邊塞。

⑷ 吹徹:徹,是大曲的最后一遍;吹徹意為吹到最后一曲。

⑸ 玉笙寒:笙吹久了,簧片會變得濕潤,因此說“寒”,需要用微火烘干才能合律。


評析:這首詞寫的是一位女子對遠戍邊塞的丈夫的思念。情景交融,詞意凄清悲苦,非常感人。

詞一開始寫道在一個秋天的黃昏,這位女子看見池塘之中的荷花香消翠減,感受著不斷吹來的秋風,頓生無限哀愁。她的哀愁是為了什么呢?美好的時光一去不復返了,而自己的內(nèi)心卻因思念而日漸憔悴。自從丈夫遠戍邊塞以后,自己度日如年、心不在焉,連梳妝打扮也沒有了興趣。就這樣,時光、內(nèi)心和自己的面容,都一起憔悴了,憔悴得不堪相看。已經(jīng)入夜,女子在細雨之中又夢到了遠在邊塞的丈夫。夜半醒來,獨自在小樓上吹響玉笙。將曲子吹了一遍又一遍,連玉笙的簧片都變得濕潤有些涼了。這位女子眼淚止不住的流了下來,有那么多的悲痛和哀愁啊,卻只能自己倚靠在欄桿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