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井岡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題解】
“西江月”詞牌據(jù)李白《蘇臺覽古》中“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一句制成。雙調,上下闋各四句,共50字。兩平韻,結句各葉一仄韻。又名“白香”、“步虛詞”、“江月令”、“壺天曉”。
詞題“井岡山”,是寫保衛(wèi)井岡山的一次戰(zhàn)斗。大革命失敗后,“八七”會議確定了黨的武裝斗爭和土地革命方針。1927年10月,毛澤東親率秋收起義部隊進入井岡山。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余部到井岡山與毛澤東部會師。8月,趁毛澤東不在,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經(jīng)等人指揮紅軍二十八、二十九團向湖南冒進,招致“八月失敗”,二十九團全軍覆沒。毛澤東聞訊,親率三十一團一個營的兵力迎接二十八團回山。此時,守山部隊不足一營。8月30日,敵湘贛兩軍各一部乘紅軍主力將歸未歸之際,攻擊井岡山。紅軍憑險抵抗,將敵擊潰,這便是此詞所定之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
【注釋】
[井岡山]位于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周圍500多里。中共在此建立第一個農(nóng)村根據(jù)地。
[鼓角]古代軍中的戰(zhàn)鼓與號角。本篇借指軍號聲。
[巋然不動]形容屹立堅固,攻不可破。巋然,屹立貌。
[眾志成城]語本《國語》卷三《周語》伶州鳩引諺語曰:“眾心成城?!表f昭注:“眾心所好,莫之能敗,其固如城也?!贝颂幹杠娒駡F結,堅不可摧。
[黃洋界]井岡山“五大哨口”偏于西北的一個哨口名稱。此處山峰海拔1342米,右為陡壁,左為深谷,谷左又是峭巖。是永新、寧岡進入井岡山腹地茨坪的必經(jīng)之地。另四大哨口為:桐木嶺、雙馬石、朱砂沖、八面山。
[遁]逃竄。
【品評】
這是毛澤東第一首直接描寫戰(zhàn)爭的短章。
上闋,寫戰(zhàn)爭中敵我雙方態(tài)勢;下闋,寫戰(zhàn)爭經(jīng)過和結果。八句詞,概括了一場自衛(wèi)反擊戰(zhàn),讓人感到無所遺漏,可謂描寫生動、敘述凝練!
“山下”二句,描寫紅軍陣勢。一上一下,有色有聲,此立體防御態(tài)勢。沒有點及“人”,但“人”(紅軍)的存在卻充滿了詩人的視覺與聽覺?!办浩臁迸c“鼓角”,不但標明“人”的存在,而且顯示了充分的戰(zhàn)斗狀態(tài)?!皵耻姟倍?,一寫我,用敵軍的多(萬千重)與我軍的寡(我)相對照,表示紅軍的“雄姿”與“雄心”。敵我對峙的畫面,有動有靜。敵動,紛如蟻聚;我靜,蓄勢待發(fā)。借此又進一步展示了紅軍指戰(zhàn)員的成竹在胸,勝券穩(wěn)操。
下闋,“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二句,是對上闋“巋然不動”的補充與照應。如果說“巋然”句傾向于從戰(zhàn)略上藐視敵人,“早已”二句則更傾于從戰(zhàn)術上重視敵人。
8月30日,敵人以四個團的兵力,分批猛攻黃洋界山頭,從早晨攻到下午,連攻四次,皆被擊退。下午,紅軍從茨坪調來兩門迫擊炮,連續(xù)兩發(fā)炮彈擊中敵人。敵人大叫:“不好啦,我們被紅軍包圍了!”于是,乘黑夜逃退。“宵遁”,即指這種偷偷逃逸。
在藝術表現(xiàn)上,本詞重視對比手法的應用。方位對比、聲色對比、敵我對比、敵敵對比等,均起到強化意旨之作用。另外,本篇作為“征戰(zhàn)詞”,它所表現(xiàn)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溢于言表,發(fā)人振奮。
西江月·井岡山(手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