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樊川詩注自序

杜牧詩集 作者:[唐] 杜牧 著;徐濤 校;[清] 馮集梧 注


樊川詩注自序

注杜牧之《樊川詩》四卷,既輟簡,序之曰:注詩之難,昔人言之,自孟子有知人論世及以意逆志之說,而奉以從事者,不無求之過深。夫吾人發(fā)言,豈必動關(guān)時事?牧之語多直達,以視他人之旁寄曲取而意為辭晦者,迥乎不侔。且以毛公序《詩》,師承有自,而后儒尚有異議,況其下此,抑又可知。茲故第詮事實,以相參檢,而意義所在,略而不道。

昔人注書,謂取證之書,當(dāng)以最先者為主,此亦難以概論。神農(nóng)《本草》,伯禹《山經(jīng)》,其書多著漢時郡縣,雖有遺文,未可明也。使釋山水草木者,舍可據(jù)之經(jīng)典,而上取二書,以是為古,未見其得。又如湯吿天之文,今略見《尚書·湯誥》,而《論語集解》據(jù)《墨子》引《湯誓》,然此可云《書》古文晚出也。鳳兮鳳兮,見《論語》、《莊子》,而劉峻注《世說》,乃引《列仙傳》,故知革故取新,務(wù)在舍所習(xí)見,而姬籍、孔書,或亦略諸。至若《周書》之《職方》、《時訓(xùn)》,多同《周官·月令》;《國語》之方《左傳》,又重出而小異。茲于地理職官,其各見于《新》、《舊唐書》及《六典》、《通典》、《元和志》等書者,隨條分綴,義在互著,似斯類推,難可枚舉,亦借以參離合,備遺忘也。王逸注《離騷》,于“縣圃”引《淮南子》,《淮南》實在屈后;李善注《洛神賦》之“遠游履”,引繁欽《定情詩》,而子建與繁同時。若《漢·元帝紀(jì)》“自度曲”,臣瓚引張衡《西京賦》“度曲未終”,而善注《西京賦》復(fù)引臣瓚《漢書注》為證。蓋古人著書,往往偶用舊文;古人引證,往往偶隨所見。茲歷選載言,間從近取,實用此道,諒可無譏。若夫左氏釋經(jīng),多敘經(jīng)外別事,而摯虞之賞《杜氏釋例》云:“左氏本為《春秋》作傳,而左氏遂自孤行;《釋例》本為傳設(shè),而所發(fā)明何但《左氏》,故亦孤行。”茲于詮釋所及,或遂衍及旁支,不知所裁,坐長繁蕪,然不欲割棄,姑亦存之。至所引書如蕭統(tǒng)《十二月啟》、隋煬《望江南詞》之類,頗出后人偽托,然意可證明,亦間為采摭。所謂昔之見為今,今之所謂古也。

牧之詩向多有許渾混入者。此四卷外,又有外集、別集各一卷,茲多未暇論及,蓋亦以牧之手所焚棄而散落別見者,非其所欲存也。趙岐于《孟子》,不為外書四篇作注,亦其例也。

牧之出處之跡,史傳了如,即詩亦可概見。茲仍其編次,不加更定。第才非著述,多所闕謬,豐取矜擇,靡得而稱。若其字句之異同,則頗廣搜他本,詳為附注。蓋二字以上謂之一云,一字謂之一作,實用王欽臣《談錄》之例云。

嘉慶三年十月日桐鄉(xiāng)馮集梧書。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