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
本文選自《告子》篇。以古代的圣君賢相為例,說明一切立大志、成大事者,都必然經(jīng)受逆境的考驗。艱難困苦是人生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可以磨礪意志、錘煉身心、增長才干。同時,這里也體現(xiàn)一種可貴的憂患意識,即所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這是一篇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很好結(jié)合的語錄體說理文。作者從具體到一般,從典型事例中發(fā)掘出規(guī)律性、真理性認識;而且,語言精練,類似格言式的經(jīng)典。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發(fā):發(fā)跡,被起用。畎(quǎn)畝:田地。畎:地中水溝。
傅說:殷商朝武丁時宰相。舉:被提拔。版筑:用木板筑土墻。
膠鬲:殷紂王時賢臣。最初販賣魚鹽,周文王舉薦給紂王,后來輔佐武王。
管夷吾:即管仲。士:這里指獄官,管仲被押送回國,齊桓公重用之。
孫叔敖:春秋時楚國人,隱居海濱,后被楚莊王重用為相。
百里奚:春秋時虞國人。虞國滅被俘,后經(jīng)過輾轉(zhuǎn)被秦國用五張羊皮換去,受重用。
空乏其身:使他貧窮缺乏資材。
拂亂:違背常規(guī)擾亂他的所為。
動心忍性:驚動他的心志,磨煉他忍耐的性格。
曾益:增加補益。曾:通增。
恒過:常犯錯誤。過:過錯。
衡于慮:思慮受到阻塞。衡:通橫,堵塞。
作:奮起,有所作為。
征于色:在神情和臉色上表現(xiàn)出來。征:表征。
喻:明白、理解。
法家拂士:有法度的大臣,能直言匡諫的大臣。拂:通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