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家
陶家,一個安靜得可以讓心駐足的小鎮(zhèn),一個現(xiàn)代化城市的小憩之地。陶家有一條河,那是一條流淌了千年歲月的小河,它的名字叫大溪河。
這個鎮(zhèn)的高樓大廈不多,但蔥綠卻不少,復(fù)古的街道古香古色。你看那路邊的一隊漢代銅車馬塑像,仿佛會載著你穿越時空,回到皇恩浩蕩的天子時代。那隨處可見的廢物箱,其模樣就是一個漢代的糧倉,沿河的那一襲殘墻也折射出古老的神韻,一個普通的燈柱都透射出了歷史的光芒。這看似不經(jīng)意的街景卻滲透著濃濃的漢代風(fēng)韻,也滲透著陶家人的智慧。
沿著公路走向大溪河畔,抬眼望去,這條安靜的小溪穿鎮(zhèn)而過,河面的右側(cè)有一座橋,當(dāng)?shù)厝私兴蔼毶茦颉?,它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之意,據(jù)說是由明朝時期一位當(dāng)?shù)氐母蝗顺鲑Y修建并命名的,可謂用心良苦。千百年來,陶家人就繁衍生息于大溪河兩岸,后來經(jīng)過不斷擴建,就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模樣。
清晨,和煦的陽光揮灑在大溪河畔,柔柔的,就像母親那雙溫暖的手,空氣中浸潤著春天的氣息,湖水倒映著橋的影子,將粼粼波光折射在梁洞里,讓靜謐中再添一分賞心悅目。橋上,車來人往,一片繁忙;橋下,村婦浣紗,一派祥和。人們有的背著背篼,有的端著盆子,還有的站在河水里,用腳在慢慢地踩洗著衣服,看上去閑散悠然。我的眼前頓時浮現(xiàn)出北宋風(fēng)俗畫“清明上河圖”里汴河兩岸的自然風(fēng)光和普通街景的熱鬧場面。這看似平常的洗衣場景,不經(jīng)意間在游人眼里就成了一道人文景觀,而在陶家人眼里,大溪河就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母親河。
沿著河岸走,河岸翠竹成林,微風(fēng)吹過,發(fā)出沙沙的響聲。遠看,竹林綠得像一塊無瑕的翡翠;近看,竹林又像一道綠色的屏障。不時有白鷺從竹林里面飛出,在河面上和草叢里嬉戲,有時還會從你面前飛過。河水不深,但河里面的魚卻不少,一大早就有垂釣者,正當(dāng)我癡迷于此情此景時,對本土人文頗有研究的小胡催促我們往下游方向走,說前面有“鎮(zhèn)河之寶”。
不多時,建于明朝成化年間,距今已有五百多年歷史的九龍古橋就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它坐落于大溪河戴家灘之上,為九墩十孔石板橋。九座石墩上橫臥著九個龍頭,或昂首遠眺,或低頭吸水,或張目怒視,或閉口沉思,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建橋時,每條石龍的下面都配了一個“龍?zhí)丁?,它起著減緩水流、降低河水對橋沖擊的作用,即使山洪暴發(fā),也不會對橋有太大損傷,我不得不佩服先人獨具匠心的設(shè)計。只可惜這九條龍有頭無尾,據(jù)說是因為工匠師傅的離世,而使這座橋留下了一個遺憾的尾巴。好在有這個遺憾,要不然九龍飛舞,我等俗人到哪里去尋它們的蹤跡呢?這九條龍組成的青石橋,幾百年來降服了大溪河,承載著陶家歷史的風(fēng)云變幻,見證著陶家人世世代代的安居樂業(yè),它默默地承載著世人的腳步,等待著鄉(xiāng)鄰的回歸。站在橋上,我有些沉醉,那一池河水似乎也醉成了一幅流動的風(fēng)景畫。
在陶家,你可以借一段春光,邀約三五個好友,去西池溫一壺茶,慢慢地品讀田園風(fēng)光,再賞一幅落英繽紛時的海棠煙雨;在陶家,你也可以借一段夏日,去西池納涼,聽蛙鳴蟬唱,享清幽世界,讓疲憊不堪的身心在荷塘月色中靜靜地釋放;在陶家,你還可以在大溪河用古橋殘墻做魚竿,用一塊漢磚做魚餌,將陶家一千多年沉重的歷史釣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