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1]
鄉(xiāng)村
形象的比喻讓人切身感受到了當時天氣的晴朗,這一段對于環(huán)境的描寫很特別,我應該摘抄下來。
環(huán)境的描寫可以動用我們的全身,對氣味進行描寫也可以反映但是環(huán)境給人的感受,這就是寓情于景呀!
六月的最后一天;舉目四顧一千俄里之內(nèi)都是俄羅斯的大地——祖國的疆域。
整個天空抹上一派均勻的藍色,只有一朵白云懸在天際,似動非動,似散非散。微風不興,晴光和煦……空氣就如剛擠下的奶汁那么新鮮!
云雀鳴聲悠揚;吃得鼓起脖子的鴿子咕咕叫個不停;燕子默默地穿梭飛掠;馬兒打著響鼻,嘴里不停地咀嚼;狗溫順地輕搖尾巴,不聲不響地站著。
空氣中散發(fā)著煙火味,青草味——淡淡的像松焦油的氣息,又有點像水果味。大麻長勢正旺,散發(fā)出濃重然而悅?cè)说臍庀ⅰ?/p>
深深的峽谷,坡度卻并不陡。爆竹柳排成數(shù)行分布在兩邊的坡上,它們的樹冠像頂著一個個大腦袋,樹干向下分裂成道道裂縫。一條湍急的溪水流經(jīng)峽谷。水光瀲滟,水底的小卵石看去似在瑟瑟顫動。在遠方,天地合一的盡頭是一條藍瑩瑩的大河。
對于景色的描寫有順序,有重點,雖然都是靜止的場景,但是抓住細節(jié),也可以把畫面描寫的很美。
把看到動態(tài)的人物與動物放在一處,使整個畫面變得更加豐富。
峽谷里,一邊排列著整潔的谷倉和門戶緊閉的小棧房,另一邊排列著五六間木板蓋頂?shù)乃赡拘∥?。每間小屋的頂上高高聳立著一根桿子,上面安著一個椋鳥窩;每個門廊的上方釘著一頭領鬃高豎的鐫刻出來的鐵馬。凹凸不平的窗玻璃輝映出彩虹般的光彩。百葉窗裝飾著畫得不高明的插花水瓶。每間小屋前整整齊齊地擺著一張完好無損的小長凳。貼外墻的土炕上貓咪縮成一團躺著,敏銳的耳朵高度警戒著。高高的門檻里面,穿堂暗幽幽的,陰涼可人。
我鋪開一件馬衣躺在峽谷的邊沿。周圍到處是一堆堆新割的干草,清香醉人。會理家的屋主人在小屋前揚草:讓干草再曬上一會兒,然后就送進草棚里貯藏起來。到那時候,在干草堆里睡覺才美呢!
孩子們鉆進每一個草垛,只露出頭發(fā)鬈曲的小腦袋;鳳頭雞在草堆里尋找蚊蚋和小蟲吃;嘴唇發(fā)白的小狗在攪亂的草堆里打滾戲耍。
幾個長著淡褐色鬈發(fā)的年輕后生,穿著干干凈凈的襯衫,襯衫的下擺低低地束在腰間,腳著沉重的滾邊靴子,胸口靠在卸了馬的大車上,伶牙俐齒地你一言我一語地說笑著。
一個圓臉的年輕女子從一扇窗戶里探出頭來笑著:不知是因為小伙子們的說笑,還是干草堆里孩子們的嬉鬧。
另一個年輕女子正用一雙健壯的手從井里吊起一只濕漉漉的大水桶……水桶抖動著,晃蕩著,掛下一長串火紅色的水滴。
年老的女主人站在我面前,她穿一件方格呢裙子,一雙新的厚皮靴。
大空心珠穿的項鏈在她黝黑瘦小的脖子上繞了三圈;一塊紅點的黃頭巾包著她的頭,低低地蓋在那雙混濁的眼睛上。
然而那雙老年人的眼睛卻彬彬有禮地露著微笑:她那張皺紋交錯的臉也堆滿了微笑。看起來老人家已有七十開外年紀了……即使到今天也還看得出當年是一位絕色美人!
她叉開右手五根曬得黝黑的手指,握著一罐直接從地窖里取來的未脫脂的冷牛奶;罐壁布滿了小玻璃珠一般的小水珠。左手掌心里托著一大塊余溫猶存的面包,遞給我。“隨便吃罷,外地來的客人!”
驀然間一只公雞啼叫起來,忙不迭地撲棱起翅膀;一頭拴著的小牛也慢吞吞地應聲哞叫起來。
“燕麥長得真不錯哇!”是我車夫的聲音。
哦,自由自在的俄羅斯鄉(xiāng)間,多么愜意、安寧、富足!哦,多么寧靜、舒心!
我不由得想道:現(xiàn)在我們干嗎還要皇城[2]里圣索非亞大堂圓頂上的十字架?還有我們這些城里人孜孜以求的一切?
結(jié)尾情感的抒發(fā)是整一篇文章的情感基調(diào)。
1878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