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來(代序)
寫戲已二十多年了,大小劇本寫了數(shù)十個,上演的也有三十多部。戲劇已經(jīng)成了我的生活方式、我生命存在的方式,但這些年卻鮮少對自己走過的路、寫過的戲作過總結(jié),權(quán)且借此機會讓自己靜一靜,沉下心來“歸攏歸攏”整理一番。
從童年到少年
我出生于1963年,出生地是哈爾濱,但那座江城對我始終遙遠而模糊,兩歲時我便離開了父母,來到沈陽隨姑姑一起生活。在這座彌漫著工業(yè)氣息的城市里,有一處全數(shù)居住著底層工人的大雜院,我在那里度過了童年少年時光。
這大院,至今仍時不時出現(xiàn)在我的夢里。一排排趟子房,一戶戶人家,家家都有一大院子,可種花,可種菜,由木柵隔開。春天各家院里會有各樣的花盛開;秋天有苞米、向日葵迎風搖動,葡萄架上結(jié)滿葡萄,果實誘人;冬天風雪滿院,到處冰凌。大哥哥大姐姐很多,小伙伴更多,我是他們中的一個,文靜、孱弱、內(nèi)向。
大院里每家都有故事,人人都有性格,有太多太多的人和事、細節(jié)留在我的記憶里。粗聲大嗓罵街極勇猛的山東女人、生了十個兒女家里極窮的夫婦、斯斯文文彬彬有禮的“老地主”、只是個科員卻總是佩著兩支鋼筆的小干部、被批斗了才搬到院里來的局長……這其中也有我的養(yǎng)父養(yǎng)母——姑姑和姑父,他們都是極普通的工人,由于他們沒有親生孩子,對我十分疼愛。
大雜院的“群居”生活使我了解了中國的底層老百姓,我知道他們的喜怒哀樂恩愛情仇、他們的所思所欲所愛所恨,也深深了然他們各樣的弱點各樣的毛病,以及他們內(nèi)心的善良、堅忍和美好。
后來,我一直堅持寫底層人,形成了“東北底層工人系列”:《父親》、《母親》、《師傅》、《長子》、《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黑石嶺的日子》等,這都與我童年少年的底層生活有關(guān),與我在大雜院里生長出來的底層情感有關(guān)。但凡寫底層人,特別是寫底層工人,我都很自信,有如魚得水之感。有一位作家說過:每個作家都有一個自己的世界。對我來說,大雜院的世界將一直伴隨我直至生命終結(jié)。
我還偏愛寫家庭,寫親情,寫底層人群中獨有的人際關(guān)系、生命態(tài)度,而且我的作品總會流淌著對親情的強烈向往——這也與少小生活有關(guān)。工人孩子實實在在,不喜歡虛假更討厭矯情,這也成了我后來為人為文的個性特質(zhì)。
上學,工作
我開始上學,班里絕大多數(shù)都是工人大院的平民子弟,樸實無華的一群兄弟姐妹一起度過了“文革”后期和改革開放初期的歲月。
“文革”留給我的記憶相當深?!獫M城滿街貼著大字報、語錄、傳單和漫畫,武斗的槍聲中度過心悸的夜晚,父母們成天開會,兄長們上山下鄉(xiāng),我們則系著紅領(lǐng)巾高唱革命歌曲,學毛選,學雷鋒,做好人好事。我曾下決心日后和一班同學上山下鄉(xiāng)去內(nèi)蒙古大草原扎根一輩子。多虧“文革”結(jié)束了,才沒有去成。
很快,整個中國開始熱火朝天奔“四化”?;謴透呖家院?,已是中學生的我開始埋頭學習數(shù)理化,決心考上一個最好的大學。
從小學到中學,我的語文成績尤其突出。語文老師都很喜歡我,總在班里讀我的作文。他們成了我走上文學之路最初的激勵者。上中學后,能看到的書越來越多,我近乎饑不擇食地瘋狂閱讀古今中外各種小說、各樣文學雜志,還偷偷寫詩寫小說。后來,我和幾個同學成立了文學小組,經(jīng)常一起議論王蒙、劉心武,切磋詩歌;再后來,我們還找到了莎士比亞劇本集,分配了角色,用老式錄音機錄了《哈姆雷特》的第一場,記得我分到的角色是鬼魂——死去的哈姆雷特的父親。
——我的文學夢就這樣開始了。我這人外表文靜,溫和如水,內(nèi)心卻狂野似火。在文學中,我可以傾訴我內(nèi)心的林林總總,在文字里,我可以盡情燃燒盡情釋放。我充滿感恩之心,這個世界給了我一個叫“文學”的東西可以安頓我的靈魂。
臨近高考,我放棄了學得不錯的數(shù)理化,狂攻文科,順利考上了遼寧大學中文系。本科四年,繼續(xù)瘋狂讀書。
當時正值上世紀80年代,舉國都在解放思想,文藝界幾乎每個領(lǐng)域都在探索實驗,“朦朧詩熱”、“現(xiàn)代派熱”、“實驗熱”、“尋根熱”……中國每所大學的文科學生都熱烈地燃燒著。大一大二時我寫了很多“朦朧詩”,其中一個組詩在詩社發(fā)表。我還和一群熱血同學大搞現(xiàn)代派畫展……大四時還試寫了不少十分狂野的劇本,全是想象中的場景。這些劇本從未示人,現(xiàn)還捆成一團,睡在家中舊物里。
——現(xiàn)在想來,趕上80年代是極其幸運的事。那是中國文藝的“黃金時代”,對我則是文學精神“啟蒙時期”。大學期間,我涉獵很多,除經(jīng)典文學藝術(shù)名著外,還閱讀和欣賞了大量現(xiàn)當代外國文藝作品,包括海明威、卡夫卡、加繆、薩特、日奈、塞尚、高更、梵高、畢加索等等眾多現(xiàn)代大師的作品。我也真切地感受到了80年代文壇的各種大膽探索、各種風云人物的紛紛出場及沉浮起落,也痛快淋漓地領(lǐng)略了運行其中的各樣的藝術(shù)風景。這一切于“潤物細無聲”之中讓我受益終身。
1984年大學畢業(yè),我竟被分到了遼寧省文化廳劇目室。那單位不大,負責指導全省的戲劇創(chuàng)作,有份內(nèi)部戲劇刊物,我在編輯部當編輯,時間充裕,可以大量看書。資料室有很多戲劇書可看?!\讓我從此與戲劇結(jié)緣,與戲劇一生相伴!
80年代后期,我發(fā)表了第一部劇本《蹊蹺歲月》。這個劇本與我現(xiàn)在的戲劇路數(shù)大不相同,完全是現(xiàn)代派寫法,無人物,無情節(jié),由一個個怪誕場面組成,是我眼中高度變形的十年“文革”景象。我還寫了部多聲部史詩劇《城市》,里面寫的是我眼里的城市——城中一條湍流不息的河,河邊有許多許多城市人,還有很多魂靈。
這些習作有鮮明的個人化色彩和青春寫作的印跡,老前輩們看后大多搖頭,說我不懂戲,勸我不要寫了,根本不可能被排演。我很不服氣,繼續(xù)埋頭寫作。
——80年代的大學生活、各種閱讀和早期寫作,奠定了我創(chuàng)作上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基石。我有了最基本的文學理想和最樸素的文學信念——理想主義、人文主義、世界視野、當代意識和詩性情懷。
現(xiàn)在很多人說我的劇本很寫實很傳統(tǒng),他們不知道我當年也曾寫得十分狂野十分時尚,也更不清楚我后來怎么變化了。
《父親》
文化廳的工作朝八晚五,味同嚼蠟,我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了戲劇創(chuàng)作之中。
我迷戀上了戲劇。戲劇是多么美妙啊!——大幕拉開,燈光升起,舞臺上的一切亦真亦幻,各樣的人生開始上演,臺上演員一舉一動都能攫住觀眾。劇場里形成了一個奇異的氣場,所有人一起共振,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感動一起憤怒,一起沉默一起陷入情感與思想的激流之中。戲劇是精神的儀式,是生命的游戲,是眾多人的集體體驗集體釋放。其魅力是其他藝術(shù)取代不了的。
而且,戲劇又是和那么多大師的神奇創(chuàng)造聯(lián)系在一起的,莎士比亞、易卜生、契訶夫、奧尼爾、湯顯祖、王實甫,還有離我們很近的曹禺、老舍?!總€名字都如星斗,光芒四射令人神往。文化的星空中沒有了他們將會多么黯淡。
——即便在戲劇日益邊緣化的今天,我仍然深愛著戲劇。我深信戲劇將相伴人類而行,隨人類一直走到最后,是永不會消亡的藝術(shù)。人,永遠需要扮演,永遠需要儀式和游戲,需要以集體的方式體驗苦難與歡樂,尋求力量和救贖。
90年代最初幾年,我還在摸索中,歌劇、舞劇、話劇、小品、電視劇、電影什么都嘗試,被搬上舞臺的話劇《安樂士》是喜劇,《啊,刑警》是偵破劇,《鳴岐書記》是英模劇,歌劇《鷹》是寫北方原始部落的,而舞劇《二泉映月》則是寫江南藝人的。我一直在思考未來的路該怎么走,并開始認真思考當下的生活。我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上還有一些更重要的書要讀,那就是各樣的生活、各樣的人生。
1998年前后,我迎來我創(chuàng)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父親》。
當時東北各大工業(yè)城市無數(shù)工人下崗,我身邊許多熟悉的工人均被裹卷其中。都是我的父兄??!他們的困惑、煎熬、掙扎,每天都在沖擊著我,讓我夜夜難眠。那段日子,我經(jīng)常徜徉在鐵西的工廠、街巷里、工人家里,感受著那里的一切。我和工人們喝酒直至深夜,聽著他們訴說,我的眼淚和他們的眼淚流在了一起。
寫《父親》,我采用了最寫實、最具現(xiàn)場感的方法再現(xiàn)工人們這段艱難的日子,幾乎調(diào)動了多年來積累的全部生活儲備,劇中的每個人物都有多個原型,很多細節(jié)、臺詞都來自我熟悉的生活,寫作時我經(jīng)常淚流滿面。
從《父親》開始,我走上了底層寫作之路,走上了現(xiàn)實主義話劇創(chuàng)作之路。
——底層人生,是我非常愛寫并要一路寫下去的,也是寫不完的。
今天的中國充斥著形形色色的“雜相”、“亂相”,而我更愿意向社會底層尋覓和打撈劇本。在普普通通的底層人的生活中,我能感受到更本質(zhì)的人生和更本質(zhì)的人性,包括人性的沉淪、人性的丑陋與人性的力量、人性的美麗,我相信,底層人生通向民族精神生活的深處,也可以幫助我走向藝術(shù)的深處。
——現(xiàn)實主義,也是我自《父親》起做出的一個重要的寫作選擇。
在我看來,現(xiàn)實主義永遠不會過時,它缺少的是變化和發(fā)展,豐富和更新,我夢想中的現(xiàn)實主義不是呆板僵硬的,而是豐富的、開放的、靈動的,它以“藝術(shù)人學”為中心,注重塑造人物,注重人物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注重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的呈現(xiàn),這些品質(zhì)非常寶貴。但現(xiàn)實主義同樣具有多種多樣的可能性,應(yīng)該吸引和借鑒各種有用的方法、手段、語匯為“我”所用?,F(xiàn)實主義應(yīng)該通過我們的努力生動起來、豐盈起來,更具包容性、開放性,更有現(xiàn)代魅力。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個性不同的藝術(shù)家,每人都有各自的打法、各自的路線、各自的選擇,“適合你自己”是最重要的。直面底層人生、直面社會現(xiàn)實,做現(xiàn)實主義戲劇,適合我,這就夠了,剩下的是怎么把這條路走好。
選擇扎扎實實的現(xiàn)實主義路線,還與我對戲劇的態(tài)度有關(guān)。我想寫大多數(shù)人都能接受、欣賞、共鳴的戲。我要講述老百姓的人生故事給老百姓聽,演繹老百姓的林林總總給老百姓看。戲劇說到底是人們在劇場里交流互動,倘內(nèi)容蒼白無力,交流互動建立不起來,再絢爛的形式再花哨的手段都是花拳繡腿哄人的玩意。
《父親》自問世以來一直在演出,已經(jīng)演了十多年,多家藝術(shù)院校都排演過該劇,觀眾的認可和時間的首肯比領(lǐng)導的獎掖、專家的評判對我更重要。
《父親》使我有了一個夢想:為中國底層人寫一部長長的歷史,建造一個底層人的人物畫廊,讓世人知道、讓后人了解,中國當下的底層人曾經(jīng)怎么活著的。
中戲歲月
寫完《父親》,正值世紀之交,我決定去中央戲劇學院編劇高研班進修兩年。
在此之前,我的戲劇寫作基本上屬于自學,《父親》寫得相當粗糲,路子相當“野”——有感受,有沖動,也有生活積累,不管不顧橫剌里殺出直管寫來?!陡赣H》之后我告訴自己:要把此前的創(chuàng)作做些梳理,為以后的創(chuàng)作多作些準備。
在古樸、美麗的中戲校園里,三十六歲的我開始了新的求學生涯。導師是譚霈生先生,他精熟古今中外的戲劇經(jīng)典,造詣深厚,對我影響很大。
戲劇史上有很多高峰。在西方,莎士比亞近乎天人,氣接造化,讓人眩目;易卜生傲然而立,筆掃濁世;契訶夫精細內(nèi)斂,劍氣襲人;斯特林堡、迪倫馬特、貝克特、薩特、布萊希特,各有各的高絕之處,我都喜歡,但奧尼爾是我最鐘愛的。奧尼爾的《漫長的旅程》、《送冰的人來了》都是我經(jīng)常閱讀、百讀不厭的。在東方,王實甫、關(guān)漢卿、湯顯祖、孔尚任等都為我們留下了精美佳作,老舍、田漢等也留下了《茶館》、《關(guān)漢卿》等名作,但曹禺一直是我最喜歡的現(xiàn)代中國劇作家,《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都令我沉醉,讓我深思。
——年輕曹禺是上世紀中國文壇的“奇跡”,在他之后,中國出了那么多劇作家,有能超越曹禺的嗎?為什么曹禺那么年輕就能寫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我們卻不能?而年輕曹禺的創(chuàng)作比之莎士比亞、易卜生、契訶夫、奧尼爾尚有相當之距離,當時他還處于向大師們學習的階段,到了后來,曹禺的創(chuàng)作悲劇性地中斷,中國最杰出的劇作家再也寫不出東西,為什么?——中國戲劇要走的真是“漫長的旅程”!
我們?yōu)槭裁礇]有寫出大師們那樣水準的作品?深層原因到底在哪里?我們用一生與戲劇相伴,戲劇成了我們生命存在的方式,最終會在歷史上留下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嗎?有生之年我們能寫出些更好的東西嗎?——這些追問讓我凜然!
當下中國戲劇存在太多的問題,外部的問題、我們自身的問題,所有這些堆積如山,阻礙了我們精進前行的速度,但這些并不能成為我們放低標準、放棄追求、放棄夢想的理由。每個真正熱愛戲劇的人都需追問自己、拷問自己,都要為自己設(shè)定更嚴格的藝術(shù)標準、藝術(shù)目標,不浮不躁努力前行,這樣我們才能走得更遠些,縱使不能到達遙遠的頂峰,抵達不了美麗的彼岸,努力過,便沒白活。
——我在沉重的思考中結(jié)束了中戲的學業(yè),中戲的歲月將影響我一生一世。
《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黑石嶺的日子》
重回家鄉(xiāng),我先后創(chuàng)作上演了話劇《母親》、《師傅》、《春月》、《決堤之后》、《那座山村那條路》,小劇場話劇《帶陌生女人回家》、《沼澤》、《老道口》,兒童劇《鳥兒飛向太陽河》、《第七片花瓣》,歌劇《紅海灘》等十多部劇本。
《帶陌生女人回家》和《母親》等幾部戲我還滿意。《帶陌生女人回家》還被譯了日文,由一家日本劇團在大阪演出過。這部戲一直在演出,讓我很欣慰。
而《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和《黑石嶺的日子》兩部劇則更讓我感到欣慰。
《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黑石嶺的日子》寫的仍然是東北普通工人的底層人生,仍然是“從生活中打撈出來”的作品。為了寫這兩部劇本,長達兩年的時間里,我多次前往東北礦山,走入低矮擁擠的棚戶區(qū),登上黑黑的矸子山,遠望蒼蒼茫茫的礦區(qū),也曾深入到幾百米深的井下,感受黑暗中礦工們的艱苦勞作。和當年寫作《父親》時一樣,我與那片土地上的人們興奮地侃談,快意地交流,一次次大碗喝酒,直至大醉不醒,一次次熱淚長流,徹夜難眠。
——再次融入底層社會,再次行走民間,很辛苦,但很快樂。
這兩部劇仍采用了現(xiàn)實主義的寫作方法,扎扎實實從生活中打撈劇本,扎扎實實寫人物,寫有質(zhì)感的生命狀態(tài),寫人物的情感世界、人物的命運和生命態(tài)度。
《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對《父親》是一個小小的自我超越,這個劇本里我把“焦點”對準了更底層的弱勢人群——社會邊緣的礦區(qū)女子采煤隊,對準了一個有些喜劇性又有些悲劇色彩的小人物秦大咧咧。而《黑石嶺的日子》,我“挑戰(zhàn)”了另一個難度,寫了一個啞殘人,男主人公從頭至尾沒有一句臺詞,戲還要同樣有情感感染力和思想沖擊力。在導演、演員和主創(chuàng)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演出達到了我們預(yù)期的效果,也得到了方方面面的認可。兩部戲都入圍了國家舞臺精品工程前十名,獲了很多獎,在各地演出時,觀眾也十分喜愛。
與《父親》相比,這兩部劇作都融入了很多表現(xiàn)的、寫意的和詩化的元素。我感覺我在“長”戲,寫得更自如更從容了,不再拘泥于傳統(tǒng)的寫實和再現(xiàn)。
在這兩部劇的創(chuàng)作排演中,我結(jié)識了著名導演查明哲,并繼續(xù)和宋國鋒等多年合作伙伴合作,他們的才華與創(chuàng)造潛力讓我驚奇。兩部劇的演出得到了廣大觀眾的認可和歡迎,他們的掌聲、笑聲、淚水讓我再次感受到戲劇人的價值所在。
但,對當代戲劇的沉重感仍揮之不去,我內(nèi)心的種種追問、拷問仍揮之不去。
——戲劇有兩大最終審判者:一是觀眾,一是時間。觀眾認可的演出未必時間會認可,未必歷史會認可。我的作品,我們現(xiàn)在的作品,能面對歷史的最終審判與裁決嗎?若干年后,這些戲還能再演出嗎?還能經(jīng)受住未來觀眾的檢驗嗎?
我內(nèi)心總是蟄伏著危機感。我希望下一部戲?qū)懙迷俸靡恍M猩昴軐懗鲆粌刹孔约簼M意的東西來,對此生有一個交代,對戲劇有一個交代。
新的起點
2007年,我被總政話劇團選中,特招入伍。我的人生之船駛進了北京。
——做夢也沒想到這輩子還會穿上軍裝成為一名軍人,而且后半生要涉足軍旅戲劇。軍人意味著更大的擔當、更多的責任。我面臨著人生最大的一次挑戰(zhàn)。
2008年春,我前往濟南軍區(qū)某部下屬連隊體驗生活,吃住在基層連隊,每天和戰(zhàn)士朝夕相處,軍營里特有的氣息讓我著迷。期間,我還趕上了“512”汶川特大地震,隨所在部隊開赴抗震最前沿。在那里,我經(jīng)歷了大生大死,感受了大情大愛,心靈受到了洗禮。汶川歸來,對生活、人生、生命有了很多新的感悟。
這一年,我參與了團里的抗震題材話劇《士兵們》的創(chuàng)作。
2009年,我獨立創(chuàng)作了第一部軍旅戲劇《風雪漫過那座山》,寫的是一支東北抗聯(lián)小分隊,他們在日軍重重包圍下身陷絕地,面臨著嚴峻異常的生死抉擇。我把焦點對準了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試圖寫出他們內(nèi)心的掙扎、煎熬和各自不同的人生選擇,寫出風雪世界里生的渴望、死的決絕、愛的美麗、夢的動人……
2010年,我完成了革命歷史題材話劇《古田會議》,這次寫的是毛澤東、朱德等一群年輕的紅軍領(lǐng)袖。這是一個巨大挑戰(zhàn),我下了很大功夫,傾注了很多心血。
2011年,我完成了話劇《信仰》,這次寫了一位退休老紅軍、一群退休的部隊老干部和他們的家人。全劇采用了現(xiàn)實與歷史交叉重疊的寫法,在兩個時空里展開的人生故事不時互相撞擊、互相補充,產(chǎn)生了很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
2012年,我又參與創(chuàng)作了團里反映軍人學者嚴高鴻事跡的話劇《生命宣言》。
——五年,五部軍人題材的話劇,各有特點,都達到了一定水準,算是我這個“新兵”交出的一份還算合格的作業(yè)?!讹L雪漫過那座山》參加了全軍文藝匯演獲得了優(yōu)秀劇目獎,《信仰》在全國各地巡演,反響十分強烈。
我并不滿足,我仍懷有一份渴望,渴望有一天能寫出更好的軍旅戲。
進北京短短五年時間,我先后創(chuàng)作上演了話劇《士兵們》(合作)、《黑石嶺的日子》、《萬世根本》、《風雪漫過那座山》、《立春》、《嫂子》、《長子》、《信仰》、《民主之光》(合作)、《生命宣言》(合作),兒童劇《第七片花瓣》,大學生戲劇《遠山的月亮》,小劇場話劇《花心小丑》、《兩個底層人的夜生活》等十多部劇本。
我的創(chuàng)作世界正變得開闊起來——我仍然繼續(xù)書寫我熟悉的普通人底層人,但不再只寫工人,也寫農(nóng)民,寫聚集在一起的全國各地的農(nóng)民工。我也開始寫歷史,寫東北漫天風雪中的抗聯(lián)小分隊,寫贛山閩水間的赤色領(lǐng)袖……
無論寫什么,我的作品里仍然抹不去的是漫天風雪、料峭寒冬,仍然會有生活的凜冽和命運的殘酷,仍然會展現(xiàn)和開掘殘酷嚴峻的現(xiàn)實中人性的美好、堅強和溫暖,仍然會捕捉堅硬現(xiàn)實中的詩意之美。我仍然堅守著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路線,真誠寫人、直面生活直面人性,仍是我不變的追尋。同時我一直在作新的嘗試新的探索,現(xiàn)實主義不能僵化不能停滯,要有新發(fā)展新變化,要更美麗。
劇本寫了很多,優(yōu)劣得失,需由專家、由觀眾、由時間來作最終的裁判。但有一點我是問心無愧的:我一直沒有停止過努力,我始終在路上。
——如今我已經(jīng)是奔五十的人了。五十而知天命,我的天命就是為我的時代寫作,為我熱愛的生活寫作,為生活著的人們寫作。戲劇便是我生命的存在方式。
置身于一個喧囂的時代、一個浮躁的時代,不管外界怎么喧囂怎么浮躁,不管外界怎么評說怎么看,我只想走我自己的路,我只想做我心中的戲劇。
我心中的戲劇比現(xiàn)在美麗,比現(xiàn)在曼妙,比現(xiàn)在更有魅力,我期待它的出現(xiàn)。
所以,我寧愿把以前和現(xiàn)在的創(chuàng)作,都當做起點。我知道世界上最好的戲劇是什么樣子的,我知道我離它還有多遠的距離,我知道我還要付出很多很多——我會執(zhí)著地向那個方向努力前行。戲劇帶給過我的幸福和歡樂遠遠多于磨難和痛苦,我享受過戲劇的美妙與壯麗——有這些,此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