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從紅樓品茶談喝茶時間

飲一杯香茗 品一段紅樓 作者:瀟妃燕 著


·第一章· 從紅樓品茶談喝茶時間

茶,筆畫很簡單的一個字,但是其文化內(nèi)涵卻十分深厚。古人日常生活中最常說的兩個詞就是“吃飯”和“吃茶”。茶在日常生活中既普遍,也很重要,不止“茶”這個字重要,茶葉,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茶葉中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茶多酚、茶堿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物質(zhì),喝茶是很流行的一種養(yǎng)生方式。除此之外,人們喝茶提神,文人墨客品茶、斗茶,都足以體現(xiàn)茶在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老百姓講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而文人墨客則會雅致些,他們的七件事是“琴棋書畫詩酒茶”。前面六件事情沒有一件是相同的,卻在第七件事情上取得了完美的統(tǒng)一,由此可見茶對我們的重要性。茶與中國人,就像是水和魚的關(guān)系。我國的茶園面積居世界第一位,產(chǎn)量也居世界第一位,出口量居世界第三位,茶葉出口帶動了我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促進了貨物流通。

除此之外,茶在文化方面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茶而衍生出來的茶道,也是茶文化的一種。茶文化還不止這些,古人愛茶,其中文人最甚,為此有了很多與茶有關(guān)的典籍、詩詞、小說等。而《紅樓夢》絕對是茶文化小說中的佼佼者,《紅樓夢》中關(guān)于茶事的描寫有260多處,堪稱小說中的“茶經(jīng)”。

《紅樓夢》中寫到了茶葉的選擇、泡茶水的講究,其中“櫳翠庵品茶”這一章節(jié)更是將珍貴的茶具、高端的品茶方式,以及一些名茶的介紹,詳細地羅列在我們面前。除此之外,其他章節(jié)中也介紹了很多茶文化知識,比如茶祭、茶禮、茶俗,還介紹了一些國外的茶,等等。

我們先從《紅樓夢》第三回說起。第三回主要講的是林黛玉因為母親病逝,家里又沒有兄弟姐妹,外祖母賈母心疼她,托人接她到榮國府跟賈府姐妹一處成長。文中以林黛玉的視角介紹了她進入賈府之后的所見所聞,比如賈府的建筑設(shè)計,賈府眾人在林黛玉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們的日常生活,等等。

林黛玉遠道而來,又是賈母最喜歡的女兒賈敏的孩子,在賈母心中的分量自然不一般。賈府早早就為她準備了上好的茶果,然后親人相見,想起死去的賈敏,一個個都是淚流滿面。文中雖未具體寫出準備了什么茶果,但是從賈母讓林黛玉去拜訪自己的兩個舅舅時,文中那句“當下茶果已撤,賈母命兩個老嬤嬤帶黛玉去見兩個舅舅去”可以想到,當時賈母與王熙鳳等人與林黛玉敘舊的時候,一定是準備了豐富的茶果來招待的。

這里就提到了一種茶俗,就是以茶會客。不用說是賈府這樣的詩禮之家,就是尋常人家,以茶會客也是最基本的待客之道。記得小時候,家里比較窮,買不起什么好東西,所以家里但凡是男客來訪,就端上紅茶或綠茶一杯,女客來訪,就只能用白糖水和瓜子招待?,F(xiàn)在條件好了,男客還是普通的紅茶綠茶,女客則換成了小茶包或者牛奶之類,茶果也豐富了,會有水果、堅果以及小甜品等。

這是尋常人家的,再講究些的,會用三道茶待客。所謂三道茶,就是客人來的時候先以茶會客,相談甚歡的時候會拿出自己的好茶招待志趣相投的貴客,接下來便是留人吃飯,吃好飯之后還要請客人喝杯茶解解膩。

三道茶在吳江西南部的農(nóng)村更講究些,他們講究先甜后咸再淡。他們的頭道茶叫飯糍干茶,一般用來招待貴客,或是第一次上門的新客及來訪的親戚。這是種不用茶葉的茶禮,只用飯糍干加糖沖上開水即成。飲用倒是十分方便,但制作飯糍干卻挺費勁,不過也因此顯示出此茶的禮重。據(jù)說飯糍干是這樣制成的:先用飯鏟鏟些煮好的新糯米飯于鍋底,使勁研磨米飯直到壓成一層薄薄的米粉皮子,均勻地貼在鍋底四周,待皮子邊緣翹開,把它鏟出,這便是飯糍干了。這活干起來是很累人的,即使在冬天,也會弄得滿頭大汗,并且還需有一個專人在灶下燒火,嚴格按照掌鏟人的命令,控制好火旺火緩。開水沖泡好的飯糍干茶,實際上只是一種泡飯,但卻如白云片片、梨花朵朵,滿屋生香,軟而不爛且香甜適宜。

第二道是熏豆茶,里面會有少許鮮嫩的茶葉加上被稱作“茶里果”的佐料,品種繁多。最常見的是熏青豆,即采摘嫩綠的品種優(yōu)良的黃豆,經(jīng)剝、煮、淘、烘等多種工序加工而成,后再放入干燥器皿中貯藏備用。第二種是芝麻,一般選用顆粒飽滿的白芝麻炒至芳香即可。第三種是紫蘇,熏豆茶中所用的紫蘇以野生為上。第四種為橙皮,或者九制陳皮。第五種是胡蘿卜干。胡蘿卜洗凈切絲后有兩種制法:一是以適量的鹽生腌后曬干即成;另一種是煮熟后腌制,晾干。熏豆茶的主要佐料就是以上五種“茶里果”。這種茶就像是一道菜一樣,所以在沖泡的時候當?shù)厝藭鶕?jù)自己的喜好再加一些輔料,比如青橄欖、扁尖筍干、香豆腐干、咸桂花、腌姜片等。但其中有個原則務(wù)必遵循,那就是所放的佐料既不能是腥膻油膩之物,也不能造成茶湯的渾濁。食用的時候先把所有的茶里果、輔料放好,最后放茶葉,然后用沸水沖泡,香氣四溢,具有地方特色的第二道茶就算完成了。

最后一道是清茶,當?shù)厝擞种t稱為淡水茶。清茶者,茶葉與白開水也,這才是真正的茶。

有人這么說吳江三道茶:先吃泡飯,再喝湯,最后飲茶,與我們一般的飲食程序無異。

這是漢族的三道茶。白族的三道茶跟漢族的三道茶又有些區(qū)別,他們講究頭苦、二甜、三回味。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唐代《蠻書》中就有記載:一千年前的南詔時期,白族就有了飲茶的習(xí)慣。明代的徐霞客來大理時,也被這種獨特的禮俗所感動,他在游記中這樣描述道:“注茶為玩,初清茶,中鹽茶,次蜜茶?!彼^“注茶為玩”,就是把飲茶作為一種品賞的藝術(shù)活動,也即后人所稱的茶道。

白族人的第一道茶稱之為“清苦之茶”,寓意“要立業(yè),就要先吃苦”。熏豆茶是由主人在白族人堂屋里一年四季不滅的火塘上,用小陶罐燒烤大理特產(chǎn)沱茶到黃而不焦、香氣彌漫時,再沖入滾燙開水制成。此道茶以濃釅為佳,香味宜人。因白族人講究“酒滿敬人,茶滿欺人”,所以這道茶只有小半杯,不以沖喝為目的,只以小口品啜,在舌尖上回味茶的苦涼清香為趣。寓清苦之意,代表的則是人生的苦境。人生之旅,舉步維艱,創(chuàng)業(yè)之始,苦字當頭。正如孟子所言:“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泵鎸嗑?,我們唯有學(xué)會忍耐并讓歲月浸透在苦澀之中,才能慢慢品出茶的清香,體會出生活的原汁原味,從而對人生有一個深刻的認識。

第二道茶,稱為“甜茶”,寓意“人生在世,做什么事只有吃得了苦,才會有香甜來”。甜茶是以大理特產(chǎn)乳扇、核桃仁和紅糖為佐料,沖入清淡的大理名茶“感通茶”煎制的茶水制作而成。此茶甜而不膩,所用茶杯大若小碗,客人可以痛快地喝個夠。寓苦去甜來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甘境。經(jīng)過困苦的煎熬和歲月的浸泡,奮斗時埋下的種子終于發(fā)芽、成長,最終碩果累累。這是對勤勞的肯定,也是付出所得到的回報。當我們在鳥語花香里、明月清輝下品嘗甜美的果實,又怎能不感到生活的快意?

第三道茶,稱為“回味茶”,是以蜂蜜加少許花椒、姜、桂皮為作料,沖“蒼山雪綠茶”茶水煎制而成。此道茶甜中帶有麻辣味,喝后回味無窮。因桂皮性辣,“辣”在白族中與“親”諧音,而“姜”在白語中讀“gǎo”,有富貴之意,所以此道茶表達了賓主之間親密無比的情感以及主人對客人的祝福,如恭喜發(fā)財,大富大貴。因集中了甜、苦、辣等味,又稱“回味茶”,代表的是人生的淡境。一個人的一生,要經(jīng)歷的事太多太多,有高低、有曲折、有平坦、有甘苦,也有諸如名利、權(quán)勢、富貴榮華的誘惑。要做到“順境不足喜,逆境不足憂”,需要有淡泊的心胸和恢弘的氣度。如果一味沉溺于成功或失敗之中,把身外之物看得太重,太過于執(zhí)著,就會作繭自縛,陷入生活的泥潭不能自拔,因而也會喪失了人生的許多樂趣。所以,這道茶清清楚楚地告訴我們:對于一些無關(guān)緊要的事,我們不妨看得輕些淡些,不要讓生命承受那些完全可以拋棄的重負,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的人生境界。

這便是三道茶的待客之道,這些古人遺留下來的茶文化,遠比紅樓中描寫得更加細致。除了待客之道,《紅樓夢》中還描述了賈府的飲茶習(xí)慣,原文如下:

飯畢,各有丫鬟用小茶盤捧上茶來。當日林家教女以惜福養(yǎng)身,每飯后必過片時方吃茶,不傷脾胃;今黛玉見了這里許多規(guī)矩,不似家中,也只得隨和些,接了茶。又有人捧過漱盂來,黛玉也漱了口,又盥手畢。然后又捧上茶來,這方是吃的茶。

林黛玉第一次進賈府就發(fā)現(xiàn)了這里的規(guī)矩與家中不同,就從這飲茶習(xí)慣說起,賈府的習(xí)慣是吃過飯之后就直接漱口喝茶,而林家的習(xí)慣是吃過飯之后,稍等片刻再飲茶。在解釋這兩種不同的喝茶方式有什么不同的效果之前,我們先介紹下林家跟賈府的情況。先說說賈府,賈家的祖先是武將出身,林如海是這樣介紹自己的大舅子的:

如海笑道:“若論舍親,與尊兄猶系一家,乃榮公之孫。大內(nèi)兄現(xiàn)襲一等將軍之職,名赦,字恩侯。二內(nèi)兄名政,字存周,現(xiàn)任工部員外郎,其為人謙恭厚道,大有祖父遺風(fēng),非膏粱輕薄之流。故弟致書煩托,則不但有污尊兄清操,即弟亦不屑為矣。”

不論是榮國公,還是寧國公,都是在馬背上掙來的殊榮,他們是武將出身,常年征戰(zhàn)在外,對于文采養(yǎng)生自然是沒有那么講究。他們知道飯后喝茶好,卻不知道什么時候喝更好。

再說林黛玉家的家世背景。林家的背景,要從賈雨村被罷官,到處游歷時說起。

那日偶又游至維揚地方,聞得今年鹽政點的是林如海。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蘭臺寺大夫,本貫姑蘇人氏,今欽點為巡鹽御史,到任未久。原來這林如海之祖也曾襲過列侯的,今到如海,業(yè)經(jīng)五世。起初只襲三世,因當今隆恩盛德,額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襲了一代,到了如海便從科第出身。

林家是絕對的書香門第,林如海又是探花,入列三甲。祖上也是書香門第,曾世襲爵位。林如海本身也是當之無愧的紅樓學(xué)霸,三甲及第,殿試的第三名,那可真是萬中選一,他又是巡鹽御史、蘭臺寺大夫。巡鹽御史就是代表朝廷監(jiān)督管理地方鹽務(wù)的,蘭臺寺大夫相當于秦漢間職掌糾察彈劾的御史大夫。當然,在明清的時候已經(jīng)沒有這個官職了,作者用這個職位,突出的不僅僅是林如海的家庭背景,還有他強大的知識儲備量,他稱得上是紅樓中的第一才子。

不看別的,只看他的女兒林黛玉的才情為人,就能知道她父親對她的教導(dǎo)。薛寶釵的詩詞博古通今,以典故見長,她的儲備量比較大。而林黛玉的詩詞則有一種渾然天成的才氣,以新意見長。一個是后天的努力,一個則是先天的才華,林黛玉的才華橫溢得益于家中的文化環(huán)境。

再說回到喝茶養(yǎng)生這方面,這樣書香門第的林家,自然是要比賈府在喝茶方面更勝一籌。飯后過一會兒喝茶更加養(yǎng)生,也體現(xiàn)了林家良好的家教。

不僅古人注重喝茶養(yǎng)生,現(xiàn)代人也很重視喝茶的養(yǎng)生作用。茶葉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蛋白質(zhì)、微量元素等成分,這些都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大的幫助。第一個益處就是提神醒腦,西方人靠咖啡提神,而中國人早在他們之前就發(fā)現(xiàn)了茶葉具有很好的提神醒腦作用。其次是通腸排毒減脂,這對現(xiàn)代人來說也是很有必要的。除此之外,不同的茶類還有不同的功效,比如說抗癌、美容養(yǎng)顏等。

茶葉有這么多的好處,還要歸功于一個人,那就是嘗百草的神農(nóng)。一次偶然的機會,神農(nóng)發(fā)現(xiàn)了野生大茶樹,他咀嚼了茶樹的鮮葉之后,發(fā)現(xiàn)茶葉的好處很多,最顯著的就是能夠刺激神經(jīng),讓人精神振奮不犯困,于是就把它記錄了下來。說到神農(nóng)嘗百草,還有一個很有趣的傳說。據(jù)說這個神農(nóng)氏長得與普通人不一樣,除了魁梧高大之外,最有意思的是他的肚子,他的肚子是水晶肚。什么叫作水晶肚呢?原來他的肚子跟水晶一樣是透明的,他可以隔著肚子看到自己的五臟六腑,在嘗百草的時候,他可以看到自己器官的變化,就會知道哪些藥材對哪些病癥有用。當然這只是個傳說,無從取證,但茶葉的發(fā)現(xiàn)我們首先要感謝的是神農(nóng)氏。

神農(nóng)氏時期,茶葉僅被當作藥材或者食物,是直接咀嚼鮮葉食用的,并不是飲品。直到后來才出現(xiàn)了煎煮、沖泡的做法,才變成了現(xiàn)在我們所喝的茶。關(guān)于喝茶養(yǎng)生,有人會問飯前喝茶好,還是飯后喝茶好?茶葉經(jīng)過殺青、揉捻、烘干等步驟之后改變了其本質(zhì),增加了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物質(zhì),但是也產(chǎn)生了一些對身體不利的物質(zhì)。茶葉中含有大量的水和鞣酸,水會沖淡胃液,鞣酸會抑制胃酸的分泌,所以飯前喝茶會損害人的消化功能。

那么飯后喝茶呢?飯后喝茶可以起到消脂養(yǎng)生的功效,但是不建議飯后馬上喝茶,因為飯后馬上喝茶,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還來不及分解就會被吸收掉,影響脾胃功能。

飯后一小時左右喝茶,不僅可以刮油水,而且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也已經(jīng)被人體吸收了。這樣身體不僅吸收了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也吸收了茶葉中的營養(yǎng)成分,更能起到喝茶養(yǎng)生的作用。

怎樣選擇適合自己的茶?除了紅茶與黑茶之外,其他的茶都是涼性的,女性需謹慎選擇。除了從事體力勞動的人之外,其他人盡量不要選擇濃茶,濃茶有提神醒腦的作用,體力勞動者因為體力透支,容易疲勞,所以適合他們。但是普通人還是選擇淡茶好,濃茶中的咖啡因量大會讓人精神興奮,容易失眠。綠茶適合在上午正陽時沖泡飲用,有養(yǎng)生功效;黃茶有抗癌的功效,相對來說更加適合中老年人。對于年輕女士來說,黑茶更加適合她們,普洱是不錯的選擇,晚飯后來一杯普洱,減肥美容又養(yǎng)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