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紅樓夢》與中國古代茶事
有人曾經(jīng)這樣評價過《紅樓夢》,說這是一部小說的百科全書,也是古代生活的一部百科全書。曹雪芹在寫家長里短的同時,將文章上升到了文學(xué)的高度,使其成為了一部著作,并且位列中國四大名著之一?!都t樓夢》的文學(xué)價值暫且不論,先看看書中揭秘的一些古代生活的謎團,比如那時候人們是沒有牙刷和牙膏的,那他們是怎么刷牙的呢?還是根本不刷牙呢?從書中我們能找到答案,古人那時候比我們還講究,不僅刷牙,而且很懂得養(yǎng)生,用的東西都是純天然的,我們用牙膏,他們用的是鹽,美白消炎天然。還有人認為那時的女孩都沒有化妝品,那就錯了,她們用的也都是純天然的化妝品,自己用花制作胭脂水粉,純天然手工制作。沒有指甲油也沒關(guān)系,她們會用鳳仙花染指甲,天然無公害,而且此花還有祛除蚊蟲的功效,一舉兩得。沒有牙膏和牙刷也沒關(guān)系,他們會用茶漱口。從林黛玉進府的時候,我們就知道賈府中人,或者說是古人飯后都有喝茶的習(xí)慣,而且比我們還講究,要先漱口然后才喝茶。
所以,即使那個年代沒有高科技,沒有保健品,沒有化妝品,也難不倒聰明的古人,他們可以利用身邊的東西解決當(dāng)下的問題。夏天太熱,他們用冰塊降溫,房間里有味道,就用天然的植物做香料,熏香驅(qū)蚊一舉兩得。
古人的智慧一直沿用到了今日,在《紅樓夢》中,作者更是借著主人公們的日常生活,將古代的茶文化知識一一告訴了我們。前面的論述都充分說明了一點,即茶在古人養(yǎng)生方面的重要性。這里我們再拓展一下,看看古人提出的四季養(yǎng)生是如何配合著茶進行的。首先古人認為一年四季是對應(yīng)五行的,春屬木、夏屬火、秋屬金、冬屬水。而五行又對應(yīng)著五臟,即木對應(yīng)著肝,春天容易肝火旺盛,所以春季養(yǎng)生注重的是疏肝理氣、清熱明目。春天又是萬物復(fù)蘇的季節(jié),草木在發(fā)芽,我們選擇的茶葉應(yīng)該也是散發(fā)著香氣的。春天最適合喝的茶就是花茶,這里的花茶指純花茶,比如玫瑰、金銀花、合歡花,還可配著傳統(tǒng)茶中的花茶,比如茉莉銀毫、玫瑰紅茶。
夏季火旺,直接對應(yīng)著心火旺盛,需要的是清火解毒。所以夏天最適合的茶就是綠茶、白茶、黃茶,這些都是清火的良茶。尤其是在炎炎夏日的正午時分,配上一杯香郁芬芳的綠茶,養(yǎng)生品茗,好不舒暢。
秋天,是潤肺理氣的時候,這時候就要生津養(yǎng)肺,烏龍茶就是最好的選擇。一杯香氣四溢的烏龍茶,配上清甜可口的冰糖燉雪梨,簡直沒有什么能比這個更適合在秋天食用了。王一貼也曾經(jīng)給過賈寶玉一個方子,專門治療女人妒忌的,叫作療妒湯,材料就是用的冰糖和梨。烏龍茶、雪梨配冰糖,秋天絕對是女人潤肺的季節(jié)。
到了冬天,那就是蓄陽的季節(jié),補腎培元,所以冬令進補有膏方,有羊湯,各種滋補配方都在冬天。而對于茶而言,紅茶與黑茶是最適合在冬天飲用的,溫和減脂,能溫暖一個冬天。
《紅樓夢》中有很多跟茶有關(guān)的情節(jié)與詩句,講到對于茶葉的沖泡就在第八回,雖然只有寥寥數(shù)筆,但也講出了賈寶玉對于茶葉沖泡的講究。如果說楓露點入茶湯中的這種說法成立,那么這樣的茶就不是傳統(tǒng)的茶,可能就屬于花茶或者是工藝茶一類的了。
說起花茶、工藝茶一類,那么就不得不提幾款家喻戶曉的茶了。首先是享譽國際的茉莉銀毫,這款將茉莉花與綠茶完美結(jié)合的花茶,之所以會以現(xiàn)在這樣的形式出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還有一個很有趣的演變過程。
茉莉銀毫是它的學(xué)名,是根據(jù)其兩款材料的名字結(jié)合命名的,但其實它在文學(xué)上還有一個更雅致的名字,叫作茉莉香片。喜歡張愛玲的讀者有沒有覺得這個名字很熟悉?張愛玲曾經(jīng)有一篇小說就是這個名字,那是一個悲慘的故事,整個故事的基調(diào)就像是茉莉香片一樣花香滿屋,內(nèi)里卻浸透著苦澀,讓人久久不能忘懷。張愛玲似乎很喜歡用物件給自己的小說命名,與之類似的還有《沉香屑》《金鎖記》等等。
小說《茉莉香片》是悲情的,令人心痛卻又有些欲哭無淚。但是茉莉香片作為茶葉來講,卻是一款令人喜愛的茶。西漢陸賈在《南越行記》中記載 :
南越之境,五谷無味,百花不香。此二花(指耶悉茗花、茉莉花)特芳香者,緣自胡國移至。不隨水土而變,與夫橘北為枳異矣。
由此可見,茉莉花最初是由胡國(今河南郾城區(qū),舞陽縣一帶)傳入南越(今廣東、福建一帶)的。這是關(guān)于茉莉花最早的文字記載。
當(dāng)時的茉莉花只是一種植物,和很多的花一樣,只是供人欣賞,而且這是一種外來的花,并不是本土的,但是將花入茶卻是中國首創(chuàng)的。早在宋朝的時候,茉莉花茶就已經(jīng)有了雛形,陸羽的《茶經(jīng)》中這樣寫道:“以湯沃焉,謂之庵茶?;蛴檬[、姜、棗、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避岳蚧ú璩醪叫纬蓵r期,與其說是茶,倒不如說是一道甜品或者食物。我們聰明的祖先為了改善茉莉花的澀味,將它與棗子、橘皮結(jié)合,再放入其他一些植物和調(diào)料,制作成了那個時候的茉莉花飲品。這種飲品跟現(xiàn)在的茉莉銀毫相差還是很大的,但當(dāng)時能將茉莉花從觀賞性植物做成入口的食物,這已經(jīng)是一個很大的突破了。
茉莉花與茶葉的真正結(jié)合還要推到明朝時期,經(jīng)過了時代的變遷,此時茉莉花茶的窨制已有了更細致的操作方式。顧元慶的《茶譜》記載:“摘其半含半放,蕊之香氣全者,量其茶葉多少,扎花為拌。三停茶,一?;?,用瓷罐,一層茶一層花,相間至滿,紙箬扎固入鍋,重湯煮之,取出待冷,用紙封裹,置火上焙干收用?!苯?jīng)過這樣的方式才算是有了茉莉花茶的基本形態(tài),也更接近于我們今天所說的茉莉銀毫。
其實清朝以前,茉莉花茶只是文人雅士別出心裁的嘗試,都是自己在家里做著玩的。這算是雅致的茶事,沒有形成大的生產(chǎn)規(guī)模。也就是說,這樣的茉莉花茶在外面是買不到的。茉莉花茶真正開始售賣,成為一道普及的茶葉,是在咸豐年間。直到那時,福州的茶商才開始大規(guī)模地制作茉莉花茶,銷售到北京之后,大受歡迎。
而說到茉莉花茶的形成,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當(dāng)時各地最好的茶葉都會運送到京城進獻給皇帝。因為皇帝喜歡,所以這些江南地區(qū)的名優(yōu)茶,也漸漸出現(xiàn)在京城的街頭。也因為皇帝的喜好,所以綠茶的價格在那時候已經(jīng)被炒得很高了,尤其是富家子弟,都以能喝雨前、明前茶為榮??墒蔷G茶不同于其他的茶,它對溫度濕度都有很高的要求。那時候有幾輛馬車運送著名貴的綠茶進京,因為路上耽誤了時間,導(dǎo)致這些茶發(fā)霉變質(zhì)了,但是他們還是舍不得將這些茶扔掉。這時候他們發(fā)現(xiàn)茉莉花香氣四溢,就靈機一動在綠茶上撒上茉莉花,本來只是想掩蓋茶葉的霉味,希望能把這些茶葉賣掉。沒想到加入茉莉花之后的綠茶,不僅除去了茶葉的霉味,還將綠茶苦澀的味道一并掩蓋掉了。加了茉莉花的綠茶,芳香飄遠,茶味清淡,苦澀的味道也減少了許多。
此前,老北京人是不喜歡喝茶的。因為北京甜井少,水又苦又澀,加上古時交通不便,江南的綠茶運到北京,大部分都要走上個把月,遇到陰雨天就很容易變質(zhì)。用堿味大的苦水沖泡并不新鮮的茶葉,這樣的茶湯必定很難推廣。在市場中,茶商無意間看到經(jīng)茉莉花熏制的綠茶,有了主意,就大力推廣開來。茉莉花中的芳香物質(zhì),將茶葉中不溶于水的蛋白質(zhì)降解成氨基酸,不僅降低了水的苦澀感,還讓茶味更加醇厚。而且,在風(fēng)沙大、空氣干燥的春天,能夠聞到花香,這對剛剛經(jīng)過漫長冬天的北京人來說,無疑是一種享受。
因為這些茶商,一時間茉莉花茶風(fēng)靡京城。漸漸的,不少北京人早晨洗漱之后,都要沏一壺茉莉花茶,喝得背脊發(fā)汗、周身通泰,才邁著悠閑的步子出去吃早餐。
由此,茉莉花茶成了皇城第一茶。有錢的人喝白毫、龍珠,沒錢的就喝高末兒。大街小巷處處有茉莉花茶的身影,無處不飄散著茉莉花茶的清香。
茉莉配綠茶,青梅配龍井,這說的是茶葉的結(jié)合,下面要說到的是茶葉的烹煮方式。龍井是綠茶中比較著名的一種茶葉,關(guān)于龍井的由來,曾經(jīng)有一個這樣的傳說。
乾隆皇帝有讓人印象深刻的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女人眾多。這是位多情的皇帝,從富察皇后到烏拉那拉氏,從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到香妃;第二件事就是他喜歡作詩,他沒事就寫一首,出門就吟幾句,現(xiàn)在的人喜歡在游玩名勝古跡之后寫下“某某某到此一游”,乾隆則是題詩表示自己到此一游;第三件事情就是喜歡下江南,可能是那里的美女如云,所以他經(jīng)常去江南游玩。
據(jù)說有那么一次他又下江南了,在西湖看到了一棵茶樹,上面的茶葉很嫩、很香,他就忍不住采了一點放在自己的袖中。本來想帶回去問問這是什么茶葉,搞點新鮮的茶換著喝喝。但沒想到一回去就接到了皇太后病重的消息,乾隆馬不停蹄地回到了皇宮,因為皇太后病重,也來不及換衣服就直接來到了皇太后的寢宮,看望自己病重的母后。
天氣悶熱,奇怪的是乾隆這么多天不換衣服,身上一點都不臭,反而有一股清香。太后聞到這股清香味,人也神清氣爽了,就問乾隆衣服里放著什么,乾隆這才想起來自己袖中的茶葉。他拿出來給自己的母親,皇太后的病竟然因為茶葉而奇跡般好了,乾隆后來才知道這茶叫作龍井,因此西湖龍井一舉成名,價錢也水漲船高。
其實《紅樓夢》前八十回中沒有提到過關(guān)于龍井的事情,但是結(jié)合龍井的上市時間,不由得會想起第二十七回中的一些場景。第二十七回中有兩大場景:一個是寶釵撲蝶,一個是黛玉葬花。那一回講的是林黛玉因為晴雯不給她開門正生氣,又看見薛寶釵從怡紅院出來,寶玉出門送客,就更加生氣了。結(jié)果第二天芒種的時候起晚了,就沒有跟姐妹們一起祭餞花神,而是獨自葬花,但被賈寶玉看見了。這是一條線,另一條線是小紅跟墜兒說著丟帕子的事情,被薛寶釵聽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