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華五千年的文明能夠綿延至今,就在于我們一脈相承的血緣、一代又一代父子之間的傳承。中華文明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家”的概念,因此,一直都有著“家國情懷”一說。家,就是一個小的國;國,就是無數(shù)個大的家。家猶如國之命脈,家興旺,則國之昌盛;國猶如家的屏障,國安定,家則興和。
家對于一個人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用歷史發(fā)展的眼光來看,這種影響就體現(xiàn)在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家風。而很多家風的傳承,往往都是以文字的形式為載體,一代代流傳,融入一代代人的血液之中。這種以文字來回流傳下來的信件,就是家風的血脈——家書。
家書,在一封封信件中,在一張張薄薄的紙片上,記載著最真實的時代發(fā)展,閃耀著父母給孩子傳遞出的人生智慧之精華。
在我國五千年的文化中,很多偉人都給自己的孩子寫過信、寫過家書。在這些偉人的家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智慧,在處理家長里短的事件中教導孩子如何更加合理地應對;在學習遇到問題時如何更科學更有效地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在做人做事方面,如何一點點耐心教導,引領孩子同樣走上不凡的道路……可以說,這一封封的家書,就是他們留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認真學習的金玉良言。若是我們在品讀這些偉人的家書中,能夠感悟出其中的道理,能夠在對自己子女的教育中融會貫通,那將令自身及子女都受用終身。
本書選取在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三位偉人的家書,一封封地為各位讀者剖析信件的內(nèi)容。希望各位讀者能夠從每一封家書中都能有自己的感悟。能夠讓這些偉人的智慧與自己在教育子女中融會貫通,幫助自己在教育孩子中起到更加良好的作用,讓自己的孩子能夠也像這些偉人的子女一樣,成為人中龍鳳,邁向人生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