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的事業(yè)無所謂大小
家書原文
寶貝思順:
昨天松坡圖書館成立(館在北??煅┨?,地方好極了,你還不知道呢,我每來復四日住清華,三日住城里,入城即住館中),熱鬧了一天。
今天我一個人獨住在館里,天陰雨,我讀了一天的書,晚間獨酌醉了(好孩子別要著急,我并有恁么醉,酒亦不是常常多吃的),書也不讀了。找我最愛的孩子談談罷,談什么呢,想不起來了。哦,想起來了。你報告希哲在那邊商民愛戴的情形,令我喜歡得了不得。我常想,一個人要用其所長(人才經(jīng)濟主義)。希哲若在國內(nèi)混沌社會里頭混,便一點看不出本領,當領事真是模范領事了。我常說天下事業(yè)無所謂大小(士大夫救濟天下和農(nóng)夫善治其十畝之田所成就一樣),只要在自己責任內(nèi),盡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希哲這樣勤勤懇懇做他本分的事,便是天地間堂堂的一個人,我實在喜歡他。
好孩子,你氣不分弟弟妹妹們,希哲又氣不分你,有趣得很(你請你媽媽和我打弟弟們替你出氣,你媽媽給思成們的信幫他們、他們都拍手歡呼勝利,我說我?guī)臀业乃柬?,他們淘氣實在該打)。平心而論,愛女兒那里會不愛女婿呢,但總是間接地愛,是不能為諱的?;找粑乙埠軔鬯?,我常和你媽媽說,又得一個可愛的女兒。但要我愛他和愛你一樣,終久是不可能的。
我對于你們的婚姻,得意得了不得,我覺得我的方法好極了,由我留心觀察看定一個人,給你們介紹,最后的決定在你們自己,我想這真是理想的婚姻制度。好孩子,你想希哲如何,老夫眼力不錯罷?;找粲质俏业诙氐某晒?。我希望往后你弟弟妹妹們個個都如此。(這是父母對于兒女最后的責任)我希望普天下的婚姻都像我們家孩子一樣,唉!但也太費心力了。像你這樣有恁么多弟弟妹妹,老年心血都會被你們絞盡了,你們兩個大的我所盡力總算成功,但也是各人緣法僥幸碰著,如何能確有把握呢?好孩子,你說我往后還是少管你們閑事好呀,還是多操心呢?
你媽媽在家寂寞得很,常和我說放暑假時候很高興,孩子們都上學便悶得慌,這也是沒有法的事。像我這樣一個人,獨處一年我也不悶,因為我做我的學問便已忙不過來。但天下人能有幾個像我這種脾氣呢?
王姑娘近來體氣大壞(因為你那兩個殤弟產(chǎn)后缺保養(yǎng)),我很擔心,他也是我們家庭極重要的人物。他很能伺候我,分你們許多責任,你不妨常常寫些信給他,令他歡喜。
我本來答應過莊莊,明年暑假絕對不講演,帶著你們頑一個夏天,但前幾天我已經(jīng)答應中國公學暑期學校講一月了(他們苦苦要我,我耳朵軟答應了)。我明春要到陜西講演一個月,你回來的時候還不知我在家不呢,酒醒了不談了。
耶告(這兩個字是王右軍給他兒女信札的署名法)。
一九二三年十一月五日
家書延伸
踏實做事,從最基礎的開始做起
很多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孩子有朝一日能夠一飛沖天。愿望都是好的,但要想成為人中龍鳳,最關鍵的一點,是要踏實做事,一點點做起,從最基礎的開始做起。只有踏實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才能一步步走向人生的輝煌。
俞敏洪的父親是個木匠,在家鄉(xiāng)一帶小有名氣,所以在村子里,只要有人家蓋房子,一般都會請他的父親去幫忙。
俞敏洪從小就發(fā)現(xiàn)父親有一個奇怪的愛好,喜歡撿拾碎磚頭。因為他父親常幫別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會把別人丟棄不要的碎磚亂瓦撿回來,或一塊兩塊,或三塊五塊。有時候在路上走,看見路邊有磚頭或石塊,他也會撿起來帶回家。
這樣久而久之,俞敏洪家的院子里就多出了一個亂七八糟的磚頭碎瓦堆。在俞敏洪看來,這無異于一個累贅,沒有用處的磚頭碎瓦堆在家里,只會讓原本不大的院子顯得更加狹小和凌亂。
然而,等磚頭碎瓦堆積到一定的高度后,俞敏洪的父親開始在院子一角的空地上測量、開溝挖地基、和泥砌墻,用那堆碎磚左拼右湊,一間有模有樣的小房子拔地而起。房子建好后,父親把養(yǎng)在露天到處亂跑的豬和羊趕進小房子,再把院子打掃干凈,干凈漂亮的房子和院子形成了一個和諧的整體。俞敏洪的家就有了全村人都羨慕的院子和豬舍了。
父親做的這件事給俞敏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當時小小年紀的他看來,父親就像一個魔術師,竟然把一堆無用的碎磚瓦,變成了一間美麗的房子。他覺得父親很了不起,這件事也深深影響著俞敏洪此后做人做事的態(tài)度,無論是在上大學的日子里,還是在新東方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中,這種精神力量一直激勵著俞敏洪,也成了他做事的指導思想。
俞敏洪認為,“從一塊磚頭到一堆磚頭,最后變成一間小房子,我父親向我闡釋了做成一件事情的全部奧秘。一塊磚沒有什么用,一堆磚也沒有什么用,如果你心中沒有一個造房子的目標,那么擁有天下所有的磚頭也是一堆廢物。如果只有造房子的想法,而沒有磚頭,目標也沒法實現(xiàn)。當時我家窮得幾乎連吃飯都成問題,自然沒有錢去買磚,但我父親沒有放棄,日復一日撿磚頭碎瓦,終于有一天有了足夠的磚頭來造心中的房子”。
因此,俞敏洪在做事之前,一般都會問自己兩個問題:“一是做這件事情的目標是什么?因為盲目做事情就像撿了一堆磚頭而不知道干什么一樣,只會浪費自己的生命。二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夠把這件事情做成?也就是需要撿多少磚頭才能把房子造好,之后就要有足夠的耐心,因為磚頭不是一天就能撿夠的?!?/p>
俞敏洪剛開始辦培訓班的時候,招生是最大的困難。讓消費者知道自己的產(chǎn)品,需要營銷者的宣傳。俞敏洪當時唯一能想到的宣傳手段就是貼廣告。
上午和晚上,他去各大學校里張貼廣告——除了北大,下午就在中關村第二小學傳達室門外的小桌子前守著,向每一個前來的學生苦心講解。有時候講解一天,也沒有一個人報名。
為什么招生難?俞敏洪總結(jié)了原因:自己招生的位置是中關村二小的傳達室門口,只擺著一個小學生用的旗子、桌子,這種招生環(huán)境很難讓人相信這是一個有實力的培訓機構,反而更像是一個皮包公司。當時俞敏洪的好幾個競爭對手已經(jīng)在寬敞的辦公樓里招生,教學設施也很完備,而北大的培訓班是在古色古香的房子里招生,他們一看就是有實力的。
白天,俞敏洪去清華、人大、北師大幾個大學貼宣傳廣告,而北大只能到晚上去貼,主要是怕被以前的同事和學生見到,生怕他們說:“你看,俞敏洪離開北大就是干不成事。”想著自己現(xiàn)在窮困潦倒,俞敏洪還真有點懷念當初在北大的時光,但是后悔已經(jīng)來不及了,自己已經(jīng)無路可退,從離開北大的那一刻,身后就已經(jīng)是萬丈懸崖。
新東方流傳著俞敏洪的一個笑話:俞敏洪最喜歡的東西是電線桿。即使到今天這個位置,俞敏洪依然對自己當初張貼廣告的場景記憶猶新:穿著軍大衣,騎著破自行車,手里拎著裝有糨糊的罐子,這個柱子上刷一下貼一張,那個墻面上刷一下貼一張,有時寒風凜冽,就從大衣兜里掏出二鍋頭喝上兩口,一是暖暖身子,二是“酒壯人膽”。
用徐小平的話說:“新東方是靠老俞在電線桿上,一張一張貼廣告貼出來的?!彪m然手拿刷子張貼廣告是俞敏洪宣傳自己的手段,而且效果還不盡如人意,但是他逐漸找到了門路,一點一點發(fā)現(xiàn)培訓事業(yè)的方向,慢慢地,新東方就成型了。
俞敏洪自己也說過:“只有慢慢地一步一步把事情干成,每一步都給自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每一步都給自己一個良好的交代,再向未來更高處走去的人,才能夠把事情真正地做成功?!?/p>
俞敏洪把創(chuàng)業(yè)分為兩種:一種是以馬云為代表。他們是從零開始,白手起家,俞敏洪自己也是這樣。一種是以楊元慶為代表。他們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再次做出一番景象,楊元慶就是接柳傳志的班,這也屬于創(chuàng)業(yè)。
一個人的成長和成熟都是慢慢蓄積的,就像一棵樹長大也是慢慢長大的一樣,沒有一夜之間就能長大的樹,也沒有一下子就能創(chuàng)業(yè)成功的人。俞敏洪30歲才開始創(chuàng)業(yè),將近40歲才算小有所成,新東方也是慢慢壯大的。很多人在創(chuàng)業(yè)之初最困難的是不知道怎么挖得第一桶金,如何讓消費群了解自己的產(chǎn)品信息,俞敏洪用他的親身經(jīng)歷向年輕人展示了一個制勝武器——免費。
剛開始張貼廣告的宣傳手段并沒有什么效果,但是俞敏洪還是堅持,重復著刷刷貼貼的工作,想著每天進步一點點。他始終相信:可能堅持一百次還是失敗,但是,也許堅持到第一百零一次時就成功了。慢慢堅持下來,他發(fā)現(xiàn)自己變了,變得有耐心,變得更沉著。
忽然有一天,俞敏洪突發(fā)奇想,能不能來一次免費講座,讓學生們免費來聽我講課。于是,他把廣告修改一番,開始張貼免費講課的小廣告,他特意標注“原北京大學老師俞敏洪”的字樣。從北大離開的一段時間里,俞敏洪還是沿用了這個頭銜,當然這個頭銜不是子虛烏有,北大也不能單方面否認,這就相當于打了個擦邊球。雖然他離開了北大,但是北大的聲望無形中給了他很多支持。
第一次免費講座是1991年初,當天晚上,人數(shù)很快就超過俞敏洪的預想。講座是下午6點正式開始,在此之前,原本只能容納幾十人的教室已經(jīng)里里外外聚集了500多人。俞敏洪臨時決定把課堂搬到小操場上,他的第一堂免費講座就是在黑暗中開始和結(jié)束的。
小小的免費廣告竟然有如此大的反響,這是俞敏洪萬萬沒想到的。他總結(jié)出兩點原因:第一,這是免費的托福講座;第二,講課的是北大老師。學生聽了兩個小時覺得俞敏洪講課水平還不錯,等到他再去招生的時候,大家心里就有譜了。
但是,免費講座不能馬上停,如果來500個人你說要當場收費,那么估計學生一下子就跑光了。后來,俞敏洪想到一個辦法,開一個免費的班,這個班一共有40堂課,前面20堂課是免費的,后面20堂課是收費的。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你聽完前20堂課后不想交費可以隨時離開,當然后面的20堂課你是不能再聽。但是,俞敏洪向來的學生保證,最精華的部分都會在前20堂課里講完。到最后,來的80人中只有兩個人中途離開,其他人都上完了全部課程。
俞敏洪認為免費講座的招生方式算是成功了,這個模式是他獨創(chuàng)的,他沒人可以模仿,也沒人給他出主意。當時他又想,單單是這七八十個人還不足以傳播名氣,還需要其他方法來擴大招生,那就需要更大的場地,需要到各大高校去。
1993年12月,一次在當時的北京圖書館的講座是俞敏洪難以忘懷的。對于能容納1200人的場地,俞敏洪自己也沒有信心能來多少人,他估摸著也就幾百人。誰知道,一下子來了4000多人。當時正是寒冬,俞敏洪穿著大衣都覺得冷,那些進不去的學生只好在門外凍著。門外的同學憤怒異常,有的人就開始推報告廳的門,甚至砸玻璃,結(jié)果招來幾十個警察。警察們站成一排擋在前面,可是學生們根本不買賬,把警察推開繼續(xù)推大門。
事情發(fā)展到這個地步,俞敏洪覺得自己該出去處理一下,也許自己能平息學生們的怒氣。他不顧警察的勸阻,把里面的課交給其他同事代講,自己走出大門,站在一個大垃圾桶上開始了講課。講的時候他才發(fā)現(xiàn)自己出來的時候沒有穿大衣,只穿了一件襯衫,凍得直發(fā)抖。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學生們的怒氣慢慢消去,一個個都變得高興起來,有的學生還把自己的大衣遞給他。這邊講完,那邊警察就把俞敏洪帶走了,罪名是“擾亂公共秩序”。
俞敏洪自己也說過:“新東方的成功和我設計的免費講座有關。前期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因為招生和宣傳的需要,我經(jīng)常舉辦一些免費的講座,這些免費講座就變成了我最大的殺手锏?!睘槭裁疵赓M講座能成功呢?俞敏洪還是很理解學生的,好學的學生還是有很多的,只是大家的積極性都被照本宣科的傳統(tǒng)教學所壓制,而他則想方設法地激發(fā)大家的動力。他的講座是以學生為中心,課堂上不說廢話,內(nèi)容豐富并且符合主題,加上自己獨有的幽默,他的課自然能吸引大量的學生。
人要有志向,但不能空有志向,還應該將它落在實處,不能眼高手低,而要腳踏實地。從基礎做起,然后一路堅持,才有可能走向成功;忽視基礎,想要一蹴而就,只能是癡人說夢。
家書點睛
中國的先賢們一直言傳身教著“從基層做起,從小事做起”的道理。俗話說:“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做好大事。”有夢想有目標是可貴的,但是要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基礎打好了才能去談及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