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山植慈竹
(即《假山》)
天寶初,南曹小司寇舅與我太夫人堂下累土為山,一簣盈尺,以代彼朽木,承諸焚香瓷甌,甌甚安矣。傍植慈竹,蓋茲數(shù)峰,岑嬋娟,宛有塵外格致。乃不知興之所至,而作是詩。
三行余耳,便可抵潘岳《閑居》一賦,真乃制題第一手。〇題亦繁矣,欲以八句收盡,不亦難乎?乃不惟宛轉(zhuǎn)恰合,偏有本事向題外更添出“在野”“生云”“獻(xiàn)壽”“佳氣”等句,真乃絕奇之構(gòu)也!〇全詩著眼,獨(dú)在“不知興之所至”一語?!安恢d之所至”者,猶云“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一簣功盈尺,三峰意出群。
望中疑在野,幽處欲生云。
累土盈尺耳,何至“在野”“生云”,如許幽曠?蓋太夫人之所樂亦樂之,所謂“不知興之所至”也。〇養(yǎng)老親,全須要用養(yǎng)小兒法。心誠(chéng)求之,不中不遠(yuǎn),乃名孝順。如先生“在野”“生云”語,皆從太夫人眉頭眼底體貼出來。太夫人既以為疑在野,欲生云矣,我敢以為不在野、不生云乎?大抵老人晚年,多有一段癡況,極無謂處,偏是他極得意處。此處全須孝子順媳,用包荒將順之法,承接得歡喜無限,他便憑空生出精神,強(qiáng)飯少病,乃至壽考。嗚呼,此道久不講于天地之間矣!先生現(xiàn)身指點(diǎn),血淚齊迸,人奈何遽讀之而不肯少思也?〇看他“疑”字、“欲”字,便全作孺子又癡、又媚、又慧光景,太夫人顧此豈不樂乎!
慈竹春陰覆,香爐曉勢(shì)分。入慈竹、香爐不硬。
惟南將獻(xiàn)壽,佳氣日氤氳。
上文“在野”“生云”,是太夫人眼中事。此一“壽”字,則太夫人心頭事也。順便借香爐、慈竹直說出來,俾太夫人聽之一快,皆所謂“不知興之所至”也。〇事親者,尚將致難得之物以悅其心。此“壽”之一字,則不過脫然出于吾口,即油然入于其耳,亦有何難,而世之人曾不少留念耶?先生“將”字、“日”字,一片純是手舞足蹈,為人子之金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