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守望小劉變

時間的玫瑰 作者:魏紅


守望小劉變

這是五月一個陽光燦爛的周末,出鄭州市區(qū)南行16公里,有個名叫小劉的村莊。向西穿過一條擁擠狹窄的小巷,隱約間看到尖尖的紅房頂和淺灰色的圍墻時,才發(fā)現(xiàn)這里就是我省首座500千伏變電站——鄭州變電站,而這里的人們更喜歡叫它小劉變。

自1986年5月20日開工建設,25年過去了,小劉變歷經(jīng)8任站長,9期擴建改造,從當初的僅有一條500千伏線路的小型站發(fā)展到如今的特大型站,創(chuàng)造了自投運以來無責任事故、安全生產(chǎn)8360多天的全國最高紀錄。

回想起當年的情形,57歲的王永茂師傅仍然記憶猶新,“變電站建成投運之初我們就在這里了,因為這是省內首座(500千伏變電站),大家都感覺怪神秘的。公司派我們到武漢鳳凰山學習,因為那里是50萬中華第一站嘛!雖然困難重重,可是大家都憋著一股勁,現(xiàn)在想想,就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想法!”

看到我們在那里拍照,王師傅就說:“網(wǎng)上有一張航拍的照片很好,變電站的外輪廓像一架飛機,真的好壯觀!”我不無驚奇地說:“您這年紀還經(jīng)常上網(wǎng)啊,挺潮流嘛!”王師傅就嘿嘿笑了,滿是皺紋的臉上熠熠生光。

“自1988年建成至今,小劉變已經(jīng)歷了9期擴建改造。”站長孫建巍說。一次又一次的技術改造將全站人員群策群力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了極致,孫站長對這一點深有感觸,“鄭州變有很多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最關鍵的就是合作和幫扶。師帶徒,徒幫師,結合日常工作言傳身教,全站人員素質都得到很大的提高。站內人員在生活上能夠互相幫助,營造了和諧的班組氛圍,并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凝聚力,在任何困難面前都敢于承擔責任。每隔一段時間大家都一起進行討論總結,及時采納和實施班員提出的好的建議。而好的建議被采納和執(zhí)行又是對班員工作的認可,激勵著大家?guī)е环N崇高的責任感投入工作。”

每一次前行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突破,每一次突破都是一次激動人心的跨越,每一次跨越都是一次里程碑。不少職工就是這樣從小劉變走向領導和管理崗位,在歷屆運行人員的名單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又一個熟悉的名字:郝立仁、賀煥峰……他們中有的人已經(jīng)走向遠方,而更多的人依然堅守在這里,無論春夏秋冬,歲月更迭。

2009年畢業(yè)于鄭州大學電氣化專業(yè)的研究生薛保星,說起話來還有些靦腆,但一說起變電站的生活他依然不無感慨:“在變電站這兩年的工作經(jīng)歷讓我深深感受到,書本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再豐富,也必須運用到實踐中才能發(fā)揮作用,否則只能是紙上談兵。從王師傅等老師傅們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他們扎根基層、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值得我終生學習?!?/p>

相傳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曾問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樣才能不干涸?”弟子們面面相覷,無法回答。釋迦牟尼說:“把它放到大海里去。”今天的小劉變成為我國西電東輸、南北互聯(lián)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河南電網(wǎng)的中心和華中電網(wǎng)的樞紐,在給千家萬戶送去光明的同時,它也向每一位曾經(jīng)在這里工作和一直堅守在這方熱土的鄭電人輸送著源源不竭的“電力”。

走過榮譽墻,我不由駐足凝眸,那一座座金光閃閃的獎杯,一塊塊黃燦燦的獎牌,一張張金字耀眼的獎狀,記載著一代又一代變電人的青春與夢想、責任與擔當。

變電站內綠樹搖曳,那棵高大的桑樹下落滿了深紫色的桑葚。佇立在昔日的專家樓前,我不禁浮想聯(lián)翩:當年操著各種語言的外國專家,可曾想到今天的小劉變乃至中原大地會有如此巨變?正是有了這一代又一代變電人的默默奉獻與擔當,有了他們長年累月的耕耘與守望,才有了今天的萬家燈火、大野芳菲。

大愛無言,而小劉變也默默地銘記著每一個變電人的名字,無論他們在此值守的時間是長久或者短暫。守望小劉變,其實也是守望我們心靈的家園。

2011年7月

(此文系與魏倩華合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