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周恩來支持侄子赴延安插隊

青春無悔:全國掀起知青上山下鄉(xiāng)運動高潮 作者:陳櫟宇 著


二、北京知青奔赴延安

●后峪溝的鄉(xiāng)親們敲鑼打鼓,張燈結(jié)彩,興高采烈地迎接遠行的張革歸來。

●周秉和拿著伯父、伯母送的插隊“禮物”,帶著革命前輩的殷切希望,滿懷熱情地登上了西去的列車。

●他們有的扶犁,有的撒糞,有的點籽,有的耱地,結(jié)果風撲全身,塵土裹面,只露一副雙眼、一對牙齒,個個成了“土人”。

周恩來支持侄子赴延安插隊

1969年1月7日,滿載北京知青的第一趟專列火車從北京出發(fā)奔向延安。

原來在1968年初冬的一天,北京三十五中寫出“67屆初中畢業(yè)生可以報名去延安插隊”的通知。

看到這個通知,同學們熱情很高,剛滿17歲的周秉和當即決定下去插隊??墒?,他事后又猶豫起來,因為當時家境狀況很不好。家中兄弟姐妹都在外地工作或插隊,僅剩他一個人陪母親在北京。如果他再離京,家里的事就幫不上了,而當時母親身體不好,此時離家是否妥當,周秉和一時沒了主意。

周秉和這時冒了出一個念頭來:為何不去找伯伯周恩來談?wù)勏敕āS谑?,他撥通了中南海西花廳的電話,約定了和伯伯周恩來會面的時間。

當時,周恩來很少私人會客,即使是親屬見面的機會也很少。當周恩來知道他要報名去延安插隊的消息后,破例邀周秉和去他那里一起吃晚飯。

吃完飯,周秉和提起去延安插隊的事,當時他心情還有點緊張,急切地想聽聽周恩來對此事的看法。

周恩來沉思片刻,微微抬起頭看著周秉和,關(guān)愛的目光中露出贊許的眼神,然后,略微提高了一下聲音對他說:“插隊是你自己定的?好!”

這時,周恩來笑了起來,并會意地和鄧穎超點了點頭,又一字一句地說:“我們支持你去延安?!?/p>

提起延安時,周恩來和鄧穎超便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懷念的感情。

周恩來深情地回憶起戰(zhàn)爭年代,延安老百姓對人民軍隊的支援,以及軍民團結(jié)最終戰(zhàn)勝敵人成立新中國的歷史,并告誡周秉和一定要繼承發(fā)揚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要有吃苦的思想準備,勉勵他向貧下中農(nóng)好好學習,向延安人民學習。

周恩來對周秉和說:

你能響應(yīng)毛主席的號召,到陜北農(nóng)村插隊落戶,我和你七媽非常高興。陜北是毛主席領(lǐng)導我們生活戰(zhàn)斗了13年的革命圣地,陜北民風純樸,群眾忠厚善良。陜北的人民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過巨大的貢獻和犧牲。

我已經(jīng)20多年沒有回到過延安了,對那里的情況了解不多了,對你能到那里插隊生活,我和你七媽堅決支持。希望你能在那里,虛心接受貧下中農(nóng)的再教育,鍛煉改造思想,過好思想關(guān)、勞動關(guān)和生活關(guān),做好生活艱苦和長期落戶的心理準備。有困難和問題經(jīng)常來信,我和你七媽等你的消息。

鄧穎超說:

陜北的生活很艱苦,各方面的物質(zhì)條件無法與大城市相比。當年我和你伯伯到陜北后,衛(wèi)生條件差,身穿的衣服里都長了虱子,可我們都管它叫“革命蟲”!你可要做好長“革命蟲”的思想準備。

鄧穎超還關(guān)照周秉和說:

到陜北常來信,你伯伯工作太忙,有困難我來管。你妹妹秉建1968年夏天到內(nèi)蒙古牧區(qū)插隊時,我已將家里唯一的半導體收音機送給了她,現(xiàn)在只好給你一些錢,自己去買臺收音機,以便在山溝里也能隨時了解國家大事,跟上發(fā)展形勢。

1969年1月9日,周秉和拿著伯父、伯母送的插隊禮物,帶著革命前輩的殷切希望,滿懷熱情地登上了西去的列車。

在1969年,有2萬多名北京知識青年響應(yīng)黨中央“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號召,風塵仆仆、滿懷激情地來到延安革命圣地農(nóng)村插隊落戶,成為建國后第一代新式的、有文化的農(nóng)民。

早在1968年12月15日,延安地委為了迎接北京知青來延安插隊,就派出高明池等60多人組成工作組,赴北京協(xié)同北京方面工作。同時,在延安還設(shè)立了延安師范迎接北京知青接待站,和銅川迎接北京知青轉(zhuǎn)運站。

為了迎接北京知青來延安,延安及所屬各縣均高搭彩門,懸掛起一幅幅“熱烈歡迎北京知青來延安插隊落戶”、“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堅決貫徹毛主席知識青年到農(nóng)村去的偉大指示”等橫幅。

這項工作延續(xù)了40多天,每兩天從北京發(fā)一個專列,直到2月初。

當時,共有2萬多名北京知青滿懷豪情壯志地到延安插隊。

北京知青在延安接受鍛煉

1969年1月8日,第一批北京知青到達延安。當滿載北京知青的解放牌大卡車開進延安時,夾道迎接匯成了歡樂的海洋。

1969年1月8日,30多名北京知識青年踏上了棗園這塊神圣的土地。

剛到時,北京的知識青年們?nèi)巳松泶┱麧嵉能娧b,個個白中透紅的臉蛋上,透露著純樸的幼蕾,朝氣蓬勃、風華正茂。

對知青們的來到,鄉(xiāng)親們都感到非常稀奇,特別親切,把他們?nèi)齼蓛捎M了門,問寒問暖、倒水做飯,并將他們一部分安排在半山洼上的5個石窯洞居住,一部分安排在社員的家里居住。

當時,延安雖然窮,但人民熱情淳樸。他們像對待親生孩子那樣教知青們生活。知青剛到隊里時,隊里安排專人為知青們生火做飯、打理床鋪、購置灶具、配制勞動工具。

知青們的適應(yīng)能力也很強,沒過幾天就熟悉了環(huán)境,并開始自己動手生火做飯,參加勞動了。一開始不會燒柴,飯總是做不熟,慢慢地都學會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