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則
無善無惡是圣人,(如“帝力何有于我;殺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以直報(bào)怨,以德報(bào)德;一介不與,一介不取”之類。)
善多惡少是賢者,(如“顏?zhàn)硬毁E過,有不善未嘗不知;子路人告有過則喜”之類。)
善少惡多是庸人,有惡無善是小人,(其偶為善處,亦必有所為。)
有善無惡是仙佛。(其所謂善,亦非吾儒之所謂善也。)
黃九煙曰:
今人一介不與者甚多,普天之下,皆半邊圣人也。利之不庸者,亦復(fù)不少。
江含徵曰:
先惡后善,是回頭人;先善后惡,是兩截人。
殷日戒曰:
貌善而心惡者,是奸人,亦當(dāng)分別。
冒青若曰:
昔人云:“善可為而不可為?!碧平庠娫疲骸吧埔鄳袨楹螞r惡?!碑?dāng)于有無多少中更進(jìn)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