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薩德在“愚人節(jié)”成立
以色列的國家情報機構“摩薩德”全稱為“以色列情報和特殊使命局”。
它并不是猶太人創(chuàng)建的第一個情報機構,猶太人現代情報機構的創(chuàng)建可謂由來已久。
早在20世紀初期,猶太復國運動迅速發(fā)展,大量的猶太人從世界各地來到巴勒斯坦,希望在這里重新建立猶太人的國家。在同奧斯曼帝國和當地的巴勒斯坦人的斗爭中,猶太人逐漸建立起了自己的秘密軍事機構和情報組織。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的第一個間諜網是在1907年被發(fā)現的,這個情報網當時是為英國諜報機構服務的,因為英國不僅是奧斯曼帝國的敵人,同時也是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支持者。十年后的1917年,在巴勒斯坦地區(qū)又發(fā)現了另一個猶太人的間諜網。這個間諜網是由富裕的猶太商人哈龍·艾哈龍遜和他漂亮的女兒莎拉建立起來的,其使命同樣是幫助英國搜集德國和土耳其軍隊的情報。這個間諜網當時最大的功績就是竊取到了德國軍隊生產芥子毒氣的秘密。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前后,猶太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對抗敵人的襲擊和騷擾,成立了“哈加納”和“沙伊”等多個地下武裝組織和情報機構。不過這些組織并不是孤立的,它們只是分工不同。“哈加納”重點在進行武裝斗爭,而“沙伊”是專門搜集情報的部門,就是今天以色列情報機關摩薩德的前身。
“沙伊”當時的主要任務,就是獲取有關巴勒斯坦人進攻猶太人的各種情報和及時發(fā)現鄰國恐怖組織的破壞活動。到了1936年,“沙伊”的間諜網已經覆蓋了整個巴勒斯坦地區(qū),可以向“哈加納”提供各個方面的活動情報。而摩薩德最初也正是作為“哈加納”組織的一個分支于1937年成立的,它的任務就是通過非法途徑向巴勒斯坦地區(qū)偷運猶太移民、購買武器和搜集情報,以應付同巴勒斯坦人發(fā)生的沖突。
1937年摩薩德成立之初,其總部設在法國的巴黎。1940年巴黎被納粹德國占領后,摩薩德成員大部分都轉入了地下活動。當時德國法西斯大量屠殺猶太人的殘暴行為引起了全世界的憤怒,使猶太人獲得了更為廣泛的同情和支持。摩薩德在法國的活動也得到了法國諜報機關所提供的廣泛支持。為了實現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qū)建國的目的,他們以近似瘋狂的行動,大量地向巴勒斯坦地區(qū)輸送人員和武器。
到了1945年二戰(zhàn)即將結束期間,這支摩薩德的隊伍已經發(fā)展到接近400人,其中大部分是立志為猶太復國運動自愿加入的志愿者。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建立以后,它的第一任總理戴維·本-古里安就指出:“我們需要出色的情報工作來幫助我們求得生存。我們的國家是地球上最小的國家之一,但是我們必須建立全世界最優(yōu)秀的情報機關?!痹谶@種戰(zhàn)略思想指導下,以色列國家領導者就著力于情報工作,積極組建現代情報機關,使其為新建立的以色列國家的利益和安全服務。首先,他們對“沙伊”和其他建國前的猶太復國主義的秘密組織進行改組,在“沙伊”的基礎上成立了一系列的秘密情報系統(tǒng),并且構想組建一個更為有力的情報中心。不久以后,以色列總理本-古里安和他的下屬們的這種構想就付諸實施了。
在以色列建國前夕,猶太人對阿拉伯人真正的態(tài)度還不是十分的了解,正是依靠摩薩德的特工們出色的工作,才摸清了阿拉伯人的底細,并奠定了以色列的立國基礎,從而讓以色列這樣的一個彈丸之國能在巴勒斯坦地區(qū)不斷發(fā)展壯大。
在第一次中東戰(zhàn)爭前夕,以色列當局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立國之途竟然是那樣的艱難曲折。他們以為有美國等大國的支持,阿拉伯人是不敢輕易對他們動武的,所以他們并沒有及時地預見會爆發(fā)戰(zhàn)爭。當時他們還派了猶太人的著名領導人梅厄夫人化裝成阿拉伯婦女潛入約旦首都安曼,會見了約旦國王阿卜杜拉,試探約旦人對猶太人建立國家的態(tài)度。不料這個約旦國王卻欺騙梅厄說,約旦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絕對不會對猶太人宣戰(zhàn),如果猶太人宣布建國的話。
梅厄夫人當時相信了阿卜杜拉的保證,認為不會發(fā)生戰(zhàn)爭。更可怕的是,以色列高層的其他領導人也同樣輕信了梅厄夫人的判斷,都一致認為以色列宣布建國后,不會招來阿拉伯人的武裝干涉,因而沒有把主要的精力用在應對阿拉伯人的武裝入侵方面。
當時摩薩德盡管還沒有正式成立,但是以色列的諜報人員卻做出了自己的判斷,認為以色列只要建國,戰(zhàn)爭是不可避免的。為了讓以色列上層集團能丟掉幻想,立足于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他們在戰(zhàn)爭開始前就做了大量的情報搜集工作。當時,正好有一名以色列的諜報人員,從約旦最高軍事機關弄到了一份詳細的對以作戰(zhàn)方案,證明了戰(zhàn)爭是不可避免的。面對這份詳細的對以作戰(zhàn)方案,以色列的上層領導人如夢初醒,立刻意識到戰(zhàn)爭的威脅迫在眉睫,于是就在著手建國的同時積極備戰(zhàn)。
果然在1948年5月14日,當猶太人的政治領袖戴維·本-古里安宣告以色列國正式成立后不到24小時,埃及、約旦、敘利亞、黎巴嫩和伊拉克等五個阿拉伯國家的軍隊便聯合起來,從東、南、北三個方向向以色列發(fā)起了進攻,第一次中東戰(zhàn)爭不宣而戰(zhàn)。但是,由于以色列在此之前做好了充分的戰(zhàn)斗準備,加上一些西方國家的支持,終于贏得了這場戰(zhàn)爭,保住了這個新生的猶太人的國家,為以色列國的成立舉行了一次勝利的奠基儀式。
由于以色列特工人員的突出貢獻,在以色列經過了建國初期情報工作的短暫混亂之后,1951年,以色列首任總理本-古里安做出了一項重大決定:把維護國家安全、整合國家間諜情報工作的任務交給即將誕生的摩薩德。以色列成立之初,情報界之間的分工非常模糊,職責往往相互重疊。當時有“阿穆恩”“辛貝特”“外交部政治處”“阿利亞-B”等多個情報機構,它們的分工大致是:阿穆恩負責軍事領域情報,辛貝特負責國內安全事務情報,外交部政治處負責海外的諜報搜集并與外國安全機關建立關系,阿利亞-B負責有關移民的一切事務。這種政出多門的建制,勢必互相掣肘,還會影響到辦事效率。同時以色列在建國之初,又面臨著來自阿拉伯國家巨大的壓力,而這種壓力關系以色列的生存??梢韵胂?,此時的以色列迫切需要阿拉伯世界的軍事情報。尤其是1950年朝鮮戰(zhàn)爭升級、美蘇關系滑坡,以色列擔心阿拉伯國家借緊張的國際局勢,向他們發(fā)動新的進攻的心理在政壇占了主導地位,因此對軍事情報的需要更是與日俱增。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當時作為海外諜報刺探機構的外交部政治處對此貢獻相當有限,他們的工作重點放在了了解諸如阿拉伯國家的政治計劃、經濟建設工程之類的事情上,這些信息對當時的局勢來說顯然助益有限。不但如此,那些海外間諜在歐洲肆意揮霍,生活十分奢侈,這就更引起了其他情報人士的憤怒。作為阿穆恩的負責人,吉布利首先向政治處發(fā)起挑戰(zhàn),接著,辛貝特局長哈雷爾也成了吉布利的盟友,他們在向海外派駐了各自的諜報人員后,很快就在各個方面形成了競爭,導致情報工作日趨混亂。
總理本-吉里安對此十分惱火,下令對情報機構進行整治。起初,整頓工作在他的好友羅文·希洛的領導下有條不紊地進行,一切還算順利。但是那些原屬政治處的諜報人員卻對此大為不滿,在一個名叫本-納坦的高級特工的領導下,他們拒絕服從這一由最高領導人執(zhí)行的改組,提出了集體辭呈,并焚燒了手中所有的秘密檔案。這一反叛行為遭到了總部的鄙視,羅文·希洛在總理的支持下把反叛者拋到一邊,全力改組,終于,“情報與特別任務局”宣布正式成立,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摩薩德。從此以后,以色列情報機構的權力得到了重新分配,摩薩德全力搜集海外諜報,并直接向總理負責,而由情報所引發(fā)的特別行動以及周邊國家軍事情報則由阿穆恩負責。
1951年4月1日——也就是在西方世界愚人節(jié)的這一天,以色列正式成立了負責情報搜集、特別整治行動和反恐怖行動的統(tǒng)一機構——以色列“情報與特別任務局”,摩薩德從此橫空出世,在以色列的國家機器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摩薩德成立伊始,就得到了以色列上層的格外重視和關注??偫肀?古里安親自任命他的好友、被譽為以色列情報專家的羅文·希洛為摩薩德的第一任局長。在美國人的幫助下,模仿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模式創(chuàng)建的情報機構摩薩德,不久就成了以色列最大、最重要也是最著名的情報機關,統(tǒng)轄著以色列全國的軍事情報局、國內安全局、外交部調查局、警察情報局等情報機關,歸總理直接領導,其地位在以色列內閣中甚至比中央情報局在美國政府中的地位還要高。
以色列著名的城市特拉維夫是一座風光旖旎的海濱城市,在她的南端有一座陳舊的棕褐色小樓,門口掛著一塊普普通通的牌子,牌子上面寫的是一家大投資公司駐特拉維夫種子公司。從外表看上去,這座小樓其貌不揚,不引人注目,同周圍的其他建筑物并沒有什么兩樣,但是,大名鼎鼎的摩薩德總部就設在這里面。在摩薩德總部,常駐的工作人員大約保持在2000人左右,下面分設有九個處。這九個處分別是:
一、協調、計劃行動處。該處的任務是負責策劃、決定行動方案和有關的協調事務,具體的行動任務也大多由該處來執(zhí)行。
二、情報搜集處。負責通過各種渠道搜集秘密情報。
三、政治行動與聯絡處。該處的主要任務是同外國情報機關進行協調,建立合作關系。
四、人力、財務、安全事務處。
五、訓練、組織事務處。
六、調查處。
七、戰(zhàn)術行動處。
八、技術事務處。
九、派遣、裝備處。
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從以上嚴密的分工和組織結構不難看出,摩薩德成立之初,就體現了猶太人的辦事特色和作風,是一個高效率運轉的情報機構。當時摩薩德的主要職責就是負責搜集政治、經濟、軍事和恐怖主義活動等方面的情報;此外,摩薩德還有200多名精悍的突擊隊員,專門從事綁架、暗殺、破壞和營救等特別行動。
根據消息靈通的西方情報界人士估計,摩薩德有一支大約2500~3000人的專職或兼職的特工隊伍活躍在世界各地。那些人員在當地的公開身份大多是外交官、新聞記者、技術專家、巨富商賈、館店服務員、酒吧跑堂、私人秘書或者是司機,但是這些人都經過嚴格的特別訓練。他們在情報搜集、竊聽、爆破襲擊和謀殺行動等方面往往都身懷絕技,具有極強的間諜工作能力。
摩薩德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它在成立之初即與許多國家建立 了情報合作關系,以求得資源共享。多年來,摩薩德已經同美、英、法、德等多國的情報部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巴黎和新加坡幾乎是以色列的情報部門在歐、亞兩洲的活動中心,它的情報網遍及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由于摩薩德是直接對以色列總理負責,有特殊的法律加以保護,因此它的組織機構和活動情況相當保密,外界披露甚少,就連歷任頭目的姓名也被列為以色列最高的國家機密。這些人員通常要在退休多年后,才能公開其真正的身份;同時,摩薩德還要求它的每一名成員都要具結保證,日后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其在摩薩德的經歷。即使是在退休以后,也要在指定的居住地生活10到15年以上,有的甚至終生都不能與外界接觸。
因為承擔著艱巨而重大的任務,所以摩薩德在以色列具有非常高的地位。它的歷屆首腦都是由以色列總理直接任命,無須經過議會批準,這些人大都是總理的心腹,并且只對總理一個人負責。摩薩德的首腦每周一次例行向總理匯報工作,是以色列內閣中唯一有權不經通報就可以直接晉見總理的“特殊閣員”。
摩薩德的活動經費完全由內閣負責,它根本不需要因為錢的問題而去同國家的財政部門打交道。所以摩薩德在金錢的花費方面,是十分的慷慨和大方。
從成立的那一天起,摩薩德幾乎就是利用高科技手段進行情報搜集,其水平之高,技術之先進,在全球幾乎難有與其比肩者。早在摩薩德成立之初,那些特工們就根據猶太物理學家奈蔓的建議,將從國外搞到的數量龐大的情報輸入并儲存在電腦中。摩薩德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電子計算機的情報機構。他們就是憑借這種先進的情報優(yōu)勢,總能領先一步獲取和運用這些情報去為自己的國家服務。在1956年的第二次中東戰(zhàn)爭時,摩薩德就是利用這種先進的技術,截獲了大量的高級機密,從而讓以色列輕而易舉地取得了這場戰(zhàn)爭的勝利。所以,摩薩德的情報工作幾乎是無孔不入,它的觸角就像章魚一樣,幾乎可以滲透到它所需要到達的每一個領域。
如今,美國白宮的保密性能堪稱壁壘森嚴,世界第一,但是對摩薩德的那些電腦黑客們來說,鉆進去也同樣是小菜一碟。摩薩德內部有一支精悍的“飛箭”特工隊,其攻擊的目標就是世界各國的機要部門。他們曾放言說,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的使領館是他們的“飛箭”不曾光顧過的,就連白宮也不在話下。當年美國白宮和國務院的電話,甚至連總統(tǒng)克林頓的電子郵件,他們都能獲取。據說,當年摩薩德居然掌握了克林頓總統(tǒng)與他的小情人萊溫斯基之間長達30多個小時情意綿綿的電話錄音,并曾試圖以此要挾。
以色列方面對此事矢口否認。他們說,摩薩德早就有了規(guī)定,不準摩薩德的任何成員在美國從事非法諜報行動。但是從摩薩德所一貫奉行的只要為了國家利益沒有什么不能干的最高準則來看,很難說這個規(guī)定到底能起多大作用,而且,誰又能完全說清楚“合法”與“非法”的界限在哪里呢?更何況早在1985年,美國聯邦調查局就曾挖出了打入美國海軍情報部門的猶太間諜波拉德。有一名從摩薩德退役多年的特工事后也曾透露,摩薩德首次對美國總統(tǒng)下手的時間是在1974年,其目的是想了解美國當時向沙特出售預警飛機的情況。

摩薩德徽標
“冷戰(zhàn)”時期,摩薩德從事間諜活動主要有兩個政治目標:第一,打擊以色列的敵人,偵察、獲取對方的秘密;在國家之間實施離間,制造國家內部的混亂和分裂;第二,打破世界對猶太復國主義的孤立,對阿拉伯國家和世界其他國家進行滲透。為了實現其政治目標,摩薩德在世界各地進行了五花八門的間諜活動,不擇手段地開展工作。其工作重點就是在黎巴嫩遏制、破壞巴勒斯坦武裝組織的存在和發(fā)展。與此同時,摩薩德為了加強同某些外國情報機關的聯系,還主動充當一些國際勢力的代理人,在非洲、亞洲甚至拉丁美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qū)進行大量諜報、暗殺和破壞活動。
到了20世紀60年代,隨著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崛起和壯大,摩薩德開始把打擊的主要矛頭直接對準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策劃了多起對阿拉法特等“巴解”領導人的暗殺計劃。
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隨著“冷戰(zhàn)”的結束,世界政治格局和軍事格局都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這時,以色列當局也對其諜報機構進行了一些調整,這時摩薩德的具體任務有以下六項:搜集阿拉伯等國家的軍事情報;為自身的利益而搜集美國等盟國的情報;搜集發(fā)達國家的科技情報;監(jiān)視國際反猶太復國運動的活動;搜集其他利益地區(qū)的情報;執(zhí)行反恐怖主義活動的任務。
近年來,全球網絡技術廣泛使用,更給電腦高手云集的以色列情報機構提供了可乘之機。世界上許多“資深”黑客幾乎都是以色列人,他們可以利用自己的技術優(yōu)勢滲透到世界上每一個需要到達的角落,就連美國也難幸免。
當年,美國最大的電訊集團NORTEL和其屬下的TELRAD公司通過中標獲得一個價值3300萬美元的合同,為以色列空軍更新電子通信系統(tǒng),以色列方面的一些技術人員可以由此進入這兩家公司的元件生產領域。殊不知,TELRAD公司正是開發(fā)白宮通信系統(tǒng)的承包商。這時,摩薩德特工就借助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打入這家公司的生產領域,他們在專為白宮通信系統(tǒng)提供的電子元件中,巧妙地植入了難以發(fā)現的間諜芯片。這樣一來,當該系統(tǒng)投入使用后,美國總統(tǒng)對國家機要部門所做的任何指示都被完全復制了,然后通過摩薩德設在華盛頓的一個計算中心,將美國的這些高級國家機密源源不斷地傳輸到摩薩德在特拉維夫的總部。這時對摩薩德來說,美國的高級國家機密已經不再是機密了。
據說,在以色列特拉維夫市的摩薩德總部內,有一幅由計算機控制的壁式地圖,長達一百多英尺,以色列的敵人在全世界每個角落的活動都能在這塊地圖上顯示出來。只要任何一個地方出現了異常,這塊地圖上的指示燈就會自動閃爍報警,這樣,摩薩德就可以依此來決定自己的行動。所以,摩薩德的情報檢索和分析,實在是讓一些國家防不勝防。
由于摩薩德多年來出色的間諜活動,它和美國中央情報局、英國軍情六局、蘇聯克格勃一起,被公認為全球“諜海四強”。
不過,摩薩德初創(chuàng)時,并不是那樣一帆風順。它的第一任局長羅文·希洛雖然有“情報先生”之稱,但是在他執(zhí)掌剛剛成立的以色列國的情報工作時卻出師不利,險些丟掉了以色列特工弗蘭克的身家性命,同時讓以色列派駐伊拉克的情報網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