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
《尚書》,又稱《書》、《書經(jīng)》,是我國上古歷史文獻(xiàn)匯編型著作。“尚”通“上”,“尚書”即上古之書?!渡袝繁4媪松?、周,特別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dú)v史文獻(xiàn),相傳由孔子編選而成,但無確考?!渡袝分小渡虝?、《周書》較為可靠,所謂《虞書》、《夏書》應(yīng)為春秋、戰(zhàn)國時(shí)人所追述。秦始皇焚書之后,西漢初《尚書》存二十八篇,由伏生口傳,并以當(dāng)時(shí)文字隸書寫定,即《今文尚書》;另有漢武帝時(shí)魯恭王壞孔府壁而得之《古文尚書》與東晉時(shí)梅賾所獻(xiàn)之偽《古文尚書》?,F(xiàn)今通行之清阮元主持編刻《十三經(jīng)注疏》本《尚書》共五十八篇(中華書局1980年影?。=?jīng)學(xué)者考訂,《古文尚書》部分篇章為偽造,不可信。古人注釋《尚書》的著作很多,比較著名的有漢代孔安國《傳》,唐初孔穎達(dá)等人奉詔而作的《正義》。
《尚書》所載之文章依文體而分,可分為“典、謨、訓(xùn)、誥、誓、命”,其內(nèi)容主要是述功、告誡、誓師、冊(cè)命之辭,文字古樸質(zhì)實(shí),其文學(xué)價(jià)值遠(yuǎn)超之前的甲骨卜辭與鐘鼎銘文,為后世散文的發(fā)展奠定了堅(jiān)實(shí)的基礎(chǔ),在中國散文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閱讀《尚書》,可用1980年中華書局影印《十三經(jīng)注疏》本,劉起《尚書學(xué)史》對(duì)《尚書》的成書與演變也有詳細(xì)的闡述,可參考。
盤庚上[1]
盤庚遷于殷[2],民不適有居[3],率吁眾慼[4],出矢言[5],曰:“我王來[6],既爰宅于茲[7],重我民,無盡劉[8]。不能胥匡以生[9],卜稽曰其如臺(tái)[10]?先王有服,恪謹(jǐn)天命,茲猶不常寧[11];不常厥邑,于今五邦[12]。今不承于古[13],罔知天之?dāng)嗝?sup>[14],矧曰其克從先王之烈[15]?若顛木之有由蘗[16],天其永我命于茲新邑[17],紹復(fù)先王之大業(yè)[18],厎綏四方[19]。”
盤庚敩于民[20],由乃在位,以常舊服,正法度[21]。曰:“無或敢伏小人之攸箴[22]!”王命眾悉至于庭[23]。
王若曰[24]:“格汝眾[25],予告汝訓(xùn)汝[26],猷黜乃心[27],無傲從康[28]。
“古我先王,亦惟圖任舊人共政[29]。王播告之修[30],不匿厥指[31]。王用丕欽[32];罔有逸言,民用丕變[33]。今汝聒聒[34],起信險(xiǎn)膚[35],予弗知乃所訟[36]。非予自荒茲德[37],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38]。予若觀火[39],予亦拙謀,作乃逸[40]。
“若網(wǎng)在綱[41],有條而不紊;若農(nóng)服田力穡,乃亦有秋[42]。汝克黜乃心[43],施實(shí)德于民[44],至于婚友[45],丕乃敢大言,汝有積德[46]。乃不畏戎毒于遠(yuǎn)邇[47],惰農(nóng)自安,不昏作勞,不服田畝[48],越其罔有黍稷[49]。
“汝不和吉言于百姓[50],惟汝自生毒[51],乃敗禍奸宄,以自災(zāi)于厥身[52]。乃既先惡于民,乃奉其恫,汝悔身何及[53]!相時(shí)民[54],猶胥顧于箴言[55],其發(fā)有逸口[56],矧予制乃短長之命[57]!汝曷弗告朕,而胥動(dòng)以浮言[58]??稚蛴诒?sup>[59],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邇[60],其猶可撲滅。則惟汝眾自作弗靖,非予有咎[61]。
“遲任有言曰[62]:‘人惟求舊,器非求舊,惟新[63]?!盼蚁韧?,暨乃祖乃父[64],胥及逸勤[65],予敢動(dòng)用非罰[66]?世選爾勞,予不掩爾善[67]。茲予大享于先王[68],爾祖其從與享之[69]。作福作災(zāi),予亦不敢動(dòng)用非德[70]。
“予告汝于難,若射之有志[71]。汝無侮老成人,無弱孤有幼[72]。各長于厥居[73],勉出乃力[74],聽予一人之作猷[75]。
無有遠(yuǎn)邇,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76]。邦之臧,惟汝眾[77];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罰[78]。凡爾眾,其惟致告[79]:自今至于后日,各恭爾事,齊乃位,度乃口[80]。罰及爾身,弗可悔[81]?!?/p>
《尚書正義》卷九,中華書局1980年影印阮元刻《十三經(jīng)注疏》版
牧誓[82]
時(shí)甲子昧爽[83],王朝至于商郊牧野[84],乃誓。
王左杖黃鉞[85],右秉白旄以麾[86],曰:“逖矣[87],西土之人!”
王曰:“嗟!我友邦冢君[88],御事、司徒、司馬、司空[89],亞旅、師氏[90],千夫長、百夫長[91],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92]。稱爾戈[93],比爾干[94],立爾矛,予其誓[95]。”
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雞無晨[96]。牝雞之晨,惟家之索[97]?!裆掏跏?sup>[98],惟婦言是用[99],昏棄厥肆祀弗答[100],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101],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102],是崇是長[103],是信是使[104],是以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105],以奸宄于商邑[106]。今予發(fā)惟恭行天之罰[107]。
“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齊焉[108]。夫子勖哉[109]!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110],乃止齊焉。勖哉夫子!尚桓桓[111],如虎、如貔、如熊、如羆[112],于商郊[113]。弗迓克奔,以役西土[114],勖哉夫子!爾所弗勖,其于爾躬有戮[115]!”
《尚書正義》卷十一,中華書局1980年影印阮元刻《十三經(jīng)注疏》版
無逸[116]
周公曰[117]:“嗚呼!君子所其無逸[118]。先知稼穡之艱難[119],乃逸[120],則知小人之依[121]。相小人[122],厥父母勤勞稼穡[123],厥子乃不知稼穡之艱難,乃逸乃諺[124]。既誕[125],否則侮厥父母曰:‘昔之人無聞知[126]?!?/p>
周公曰:“嗚呼!我聞曰:昔在殷王中宗[127],嚴(yán)恭寅畏天命[128],自度[129],治民祗懼[130],不敢荒寧[131]。肆中宗之享國[132],七十有五年。其在高宗[133],時(shí)舊勞于外,爰暨小人[134]。作其即位[135],乃或亮陰[136],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137]。不敢荒寧,嘉靖殷邦[138]。至于小大[139],無時(shí)或怨[140]。肆高宗之享國,五十年有九年。其在祖甲[141],不義惟王,舊為小人[142]。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萦谑?sup>[143],不敢侮鰥寡[144]。肆祖甲之享國,三十有三年。自時(shí)厥后立王,生則逸[145]。生則逸,不知稼穡之艱難,不聞小人之勞,惟耽樂之從。自時(shí)厥后,亦罔或克壽[146]?;蚴辏蚱甙四?,或五六年,或四三年。”
周公曰:“嗚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147],克自抑畏[148]。文王卑服[149],即康功田功[150]。徽柔懿恭[151],懷保小民,惠鮮鰥寡[152]。自朝至于日中昃[153],不遑暇食[154],用咸和萬民[155]。文王不敢盤于游田[156],以庶邦惟正之供[157]。文王受命惟中身[158],厥享國五十年?!?/p>
周公曰:“嗚呼!繼自今嗣王[159],則其無淫于觀[160]、于逸、于游、于田,以萬民惟正之供[161]。無皇曰:‘今日耽樂[162]?!朔敲褙?xùn)[163],非天攸若[164],時(shí)人丕則有愆[165]。無若殷王受之迷亂,酗于酒德哉[166]!”
周公曰:“嗚呼!我聞曰:‘古之人,猶胥訓(xùn)告,胥?;荩憬陶d,民無或胥诪張為幻[167]?!素什宦牐四擞?xùn)之,乃變亂先王之正刑[168],至于小大[169]。民否則厥心違怨,否則厥口詛祝[170]?!?/p>
周公曰:“嗚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茲四人迪哲[171]。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172]。’則皇自敬德[173]。厥愆,曰:‘朕之愆[174]。’允若時(shí)[175],不啻不敢含怒[176]。此厥不聽[177],人乃或诪張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則信之,則若時(shí)[178],不永念厥辟,不寬綽厥心[179],亂罰無罪,殺無辜。怨有同,是叢于厥身[180]。”
周公曰:“嗚呼!嗣王其監(jiān)于茲[181]?!?/p>
《尚書正義》卷十六,中華書局1980年影印阮元刻《十三經(jīng)注疏》版
秦誓[182]
公曰[183]:“嗟!我士!聽無嘩!予誓告汝群言之首[184]。古人有言曰:‘民訖自若,是多盤[185]。責(zé)人斯無難,惟受責(zé)俾如流,是惟艱哉[186]!’我心之憂,日月逾邁,若弗云來[187]。惟古之謀人,則曰未就予忌[188];惟今之謀人,姑將以為親[189]。雖則云然,尚猷詢茲黃發(fā)[190],則罔所愆[191]。番番良士[192],旅力既愆[193],我尚有之[194]。仡仡勇夫[195],射御不違[196],我尚不欲[197]。惟截截善諞言[198],俾君子易辭[199],我皇多有之[200]!昧昧我思之[201],如有一介臣[202],斷斷猗,無他技[203];其心休休焉[204],其如有容[205]。人之有技,若己有之[206];人之彥圣[207],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208]。以保我子孫黎民,亦職有利哉[209]。人之有技,冒疾以惡之[210];人之彥圣,而違之[211],俾不達(dá)[212],是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213]。邦之杌隉[214],曰由一人;邦之榮懷[215],亦尚一人之慶[216]。”
《尚書正義》卷二十,中華書局1980年影印阮元刻《十三經(jīng)注疏》版
[1] 本篇選自《尚書·商書》。盤庚,商帝名,湯之十世孫?!妒酚洝ひ蟊炯o(jì)》載:“帝盤庚之時(shí),殷已都河北,盤庚渡河南,復(fù)居成湯之故居,乃五遷,無定處。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徙。盤庚乃告諭諸侯大臣,……乃遂涉河南,治亳,行湯之政,然后百姓由寧,殷道復(fù)興?!苯瘛渡袝匪妗侗P庚》有上、中、下三篇,近人楊筠如說:“書共上、中、下三篇,皆紀(jì)盤庚遷殷時(shí)告諭臣民之辭。按此篇首云‘盤庚遷于殷,民不適有居’。則當(dāng)在遷后而未定居之時(shí)?!保ā渡袝囋b》)可參考。本文是一篇訓(xùn)詞,在訓(xùn)詞中,盤庚對(duì)舊臣的貪圖安逸反對(duì)遷都的行為進(jìn)行了嚴(yán)厲的批評(píng),其中一些訓(xùn)詞至今還有啟發(fā)意義。文章以記言為主,也有簡單的敘事。訓(xùn)詞語氣有鮮明的口語特點(diǎn),富有生活氣息,從中可以感受到盤庚這一人物形象;還有不少生動(dòng)的比喻,有的已成為成語。
[2] 殷:在今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后稱為殷墟?!缎騻鳌吩疲骸白詼帘P庚凡五遷都,盤庚治亳殷?!睗h孔安國《傳》又云:“殷,亳之別名。”唐孔穎達(dá)《正義》引《汲冢古文》云:“盤庚自奄遷于殷,殷在鄴南三十里?!庇忠稘h書·項(xiàng)羽傳》云:“洹水南殷墟上,今安陽西有殷?!惫蕛烧f不同。
[3] 不適:不悅。或解“適”,之也,到、往之意。清俞樾曰:“不適有居,言不安于所居也。”有居,指殷。有,助詞。
[4] 率:于是、因此。吁,呼、叫。慼(qì棄),通“戚”,《史記》釋為諸侯貴戚近臣。
[5] 出矢言:去向臣民百姓頒布告諭之言。矢,陳述、傳達(dá)。
[6] 我王:漢孔安國傳、清孫星衍注疏謂指祖乙。來,來到新的都邑。
[7] 既爰宅于茲:既已來到新的都邑。爰,介詞,相當(dāng)于“于”。清俞樾認(rèn)為作變更、變易講。于茲,在這里。宅于茲,居住在這里。
[8] “重我民”二句:指盤庚重視百姓,不使百姓遭到殺害。此為盤庚解釋遷殷的原因。相傳盤庚未遷都時(shí),舊地多水災(zāi),遷居可使百姓免于水災(zāi)的傷害。故云。重我民,清孫星衍注疏謂“言以重(chónɡ崇)違民情”。劉,殺害。
[9] 胥匡以生:相救而生。胥,相??铮?、救助。生,生存。
[10] “卜稽”句:占卜了又能怎么樣?卜,占卜。稽,稽考。如臺(tái)(yí 移),如何。此句連上句意為如果不能相救生存,即使占卜了又怎么樣。
[11] “先王有服”三句:按照先王的制度,須敬順天命,因此不敢久住一處?!墩x》云:“盤庚言先王敬順天命,如此尚不常安,有可遷輒遷;況我不能敬順天命,不遷民必死矣,故不可不遷也?!狈贫?。《正義》云:“謂行有典法。”恪,敬。謹(jǐn),順。寧,安寧。
[12] “不常厥邑”二句:因不能長久地安居一個(gè)地方,至今已遷徙五次了。厥,其。五邦,五個(gè)地方,即商此前所居之商丘、亳、囂、相、耿。
[13] 承:繼承。古:指先王。
[14] 罔知:不了解。罔,通“無”。斷命:決意。
[15] “矧(shěn 審)曰”句:此句連上句,意為今不繼承先王遷都而避災(zāi)禍,又不能承天之決意,更何況其他事,怎能繼先王之大業(yè)?矧,何況???,能夠。烈,功業(yè)。
[16] “若顛木”句:好像仆倒的樹木可以發(fā)出新芽。顛,仆倒。蘗(niè 聶),樹木被砍伐或倒下后再生的枝芽。
[17] “天其”句:上天讓我們的生命在新邑綿延下去的吧。永,綿延長久。
[18] 紹復(fù):繼承并復(fù)興。
[19] 厎(zhǐ 指):定。綏:安撫。
[20] “盤庚敩(xiào 效)于民”句:盤庚醒悟到臣民不愿遷居,是由于在位大臣浮言鼓動(dòng)之故。清朱駿聲說:“盤庚知民之梗命(阻撓命令)者,皆自群臣浮言之故。”(《尚書古注便讀》)敩,覺悟。
[21] “以常舊服”二句:用由來已久的舊制度來整頓法紀(jì)。以,用。常,由來已久。舊服,先王的制度。
[22] “無或敢”句:意為我規(guī)勸百姓的語言,你們誰都不許藏著掖著。伏,隱匿。小人,指普通百姓。攸(yōu 憂),所。箴(zhēn 珍),規(guī)誡。
[23] 庭:同“廷”,朝廷。
[24] 若:語助詞,無義。
[25] 格:來。汝眾:你們大家。
[26] 予告汝訓(xùn)汝:我告誡你們,跟你們講。予,我,盤庚自稱。
[27] 猷黜乃心:為了除去你們的私心。猷,通“由”,為了。黜,除去。心,指私心。
[28] 無傲從康:不要傲慢放縱,貪圖安逸。傲,傲慢。從,同“縱”,放縱。康,安逸。
[29] “亦惟”句:指先王總是考慮任用舊臣共理政事。惟,思、想。圖,謀、考慮。舊人,世家舊臣。共政,共理政事。
[30] 播告之修:向公眾宣布政令。播告,向公眾宣布、公告。修,所修之政,指政令。
[31] 不匿厥指:不隱瞞其意旨。指,通“旨”,意旨。
[32] 王用丕欽:先王因此對(duì)那些臣子非常敬重。用,因此。丕,大,作副詞。欽,敬重。
[33] “罔有”二句:意為舊臣都沒有不合道理的錯(cuò)話,民風(fēng)因此大有變化。逸,越軌、不合道理。變,變化。
[34] 聒(ɡuō 鍋)聒:吵吵嚷嚷?!墩x》引馬融之說,謂“拒善自用之意”,指諸大臣們拒絕別人的好意而自以為是。
[35] 起信險(xiǎn)膚:編造出邪惡的話向百姓傳播以蠱惑聽聞。起,編造出話來。信,通“伸”,申說、宣講。險(xiǎn),邪惡之言。膚,浮夸之言。
[36] “予弗知”句:我不知道你們吵吵嚷嚷地爭辯的是什么。所訟,所爭辯的。
[37] 自荒茲德:自己有失德之處?;模瑥U。
[38] “惟汝”二句:連上句,意為我無失德之處,是你們掩蓋我對(duì)百姓的好意,對(duì)我毫不畏懼。含,藏、掩蓋。惕,畏懼。予一人,盤庚自稱;后成為古代帝王的自稱?!抖Y記·玉藻》:“凡自稱,天子曰予一人?!?/p>
[39] 予若觀火:意為我看你們的所作所為,如同觀火一樣分明。
[40] “予亦拙謀”二句:我亦有謀慮不周之處,才使你們?nèi)绱朔趴v。拙謀,謀劃、考慮不周。作,使。逸,放縱、放肆。
[41] 綱:網(wǎng)上的總繩。
[42] “若農(nóng)”二句:服田,治田,指種田耕作。力穡(sè 色),努力收獲。有秋,秋天有好收成。
[43] 克黜乃心:能夠摒除你們的私心。
[44] 實(shí)德:真實(shí)的好處。
[45] 婚:親戚。友:同僚朋友。
[46] “丕乃敢”二句:于是才敢大膽說你們積了德。丕乃,楊樹達(dá)《詞詮》:“丕乃猶言于是?!?/p>
[47] “乃不”句:如果你們不怕遠(yuǎn)近的人民因了你們而遭受大害。戎,大。毒,害。
[48] “惰農(nóng)”三句:指放任懶惰,茍自安逸,不辛勤勞作,不努力耕種莊稼。惰,荒廢、懈怠。安,安逸?;?,通“?。╩ǐn 敏)”,勉力。
[49] “越其”句:那將沒有糧食可收獲?!墩x》:“不強(qiáng)于作勞,則黍稷無所獲,以喻不遷于新邑,則福祿無所有也?!痹狡?,發(fā)語詞。
[50] “汝不”句:你們不把我的善意向百姓宣布。和,宣講(采俞樾《群經(jīng)平議》說)。吉言,善言、好話。
[51] 自生毒:自取禍害。
[52] “乃敗”二句:指做壞事禍害百姓,最后害了自身。奸宄(ɡuǐ 軌),《國語·晉語》:“亂在內(nèi)為宄,在外為奸?!贝朔褐缸鰤氖隆?zāi),禍害。
[53] “乃既”三句:連上句意為你們引導(dǎo)百姓干了壞事,終將自受其苦,后悔無及。先惡于民,指引導(dǎo)百姓干壞事。奉,承受。恫(dònɡ洞),痛苦。
[54] 相時(shí)(xiān 先)民:相,視、看。時(shí),是、此。
民,小民。
[55] 猶:還。胥:相。顧:顧慮。箴言:規(guī)誡的話。
[56] 其發(fā)有逸口:此連上句,指那些小民還知道顧及我所說的規(guī)誡的話,唯恐說錯(cuò)話。發(fā),說出。逸口,說錯(cuò)的話。
[57] “矧予”句:更何況我還掌握著你們的生殺之權(quán)啊??装矅秱鳌吩疲骸把?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4/26/08560888618565.jpg" />利小民,尚相顧于箴誨,恐其發(fā)動(dòng)有過口之患,況我制汝死生之命,而汝不相教從我,是不若小民。” 制,掌握、操縱。短長之命,謂死生之命。
[58] “汝曷”二句:你們?yōu)楹尾粊韴?bào)告給我,卻要用浮言去煽動(dòng)人心呢?曷,為何。弗,不。動(dòng),煽動(dòng)。
[59] 恐:惡。沈:行。
[60] 向邇:接近。
[61] “則惟”二句:意為真到了大火燎原的地步,那是咎由自取,不是我的過錯(cuò)。靖,安。自作弗靖,指自作孽不能安寧。咎,過失。
[62] 遲任:上古賢人,事跡不詳。
[63] “人惟”三句:意為用人應(yīng)用舊臣,用器具卻不用舊的,要用新的。
[64] “古我”二句:先王,指盤庚的祖先。乃祖乃父,指大臣的祖先。
[65] 胥及逸勤:一起度過安逸和辛勞的生活。意謂曾同甘共苦。胥及,相與、一起。逸,安逸。勤,勞苦。
[66] “予敢”句:我豈敢動(dòng)用不當(dāng)?shù)男塘P呢?非罰,不合法度的刑罰。
[67] “世選”二句:如果能繼承世代祖先的勤勞傳統(tǒng),我不會(huì)掩蓋你們的美德。選,清俞樾謂通“纂”,繼續(xù)。
[68] 茲:現(xiàn)在。享:祭祀。
[69] 此句謂你們的祖先也將跟著接受祭祀。
[70] “作福”二句:做福,做善事而得福。作災(zāi),作壞事而得災(zāi)。作福作災(zāi),在于自己,自有祖先來處置。我不敢擅自動(dòng)用非分的賞罰?!墩x》:“汝有善自作福,汝有惡自作災(zāi),我亦不敢動(dòng)用非德之賞妄賞汝,各從汝善惡而報(bào)之耳?!?/p>
[71] “予告汝”二句:我告訴你們做事的艱難,好比射箭,要有明確的目標(biāo)?!秱鳌吩疲骸案嫒晷惺轮y,當(dāng)如射之有所準(zhǔn)志,必中所志,乃善?!彪y,指為政之難,也指遷居之難。志,準(zhǔn)的、標(biāo)志、目標(biāo)。
[72] “汝無”二句:侮,欺侮。弱,欺凌、輕視。《正義》曰:“老,謂見其年老,謂其無所復(fù)知。弱,謂見其幼弱,謂其未有所識(shí)。鄭(玄)云:老、弱皆輕忽之意也?!贝硕湟鉃槟銈儾灰p視老年人,也不要欺負(fù)年幼的人。
[73] 長:安。厥居:其居,指新遷之地。
[74] 勉出乃力:努力使出你們的力氣。
[75] “聽予一人”句:聽從我的謀劃指揮。猷,謀劃。
[76] “無有”三句:指不分遠(yuǎn)近親疏,我都一律用刑罰懲治其惡行,用賞賜來表彰其善行。伐,誅、懲治。死,指惡行。彰,表彰。
[77] “邦之”二句:國家治理得好,是大家的功勞。臧,善、好。
[78] 佚罰:過錯(cuò)、罪過。
[79] “凡爾”二句:意為你們大家把我的話互相轉(zhuǎn)告。凡爾眾,你們大家。致告,轉(zhuǎn)告。
[80] “各恭”三句:各自恭謹(jǐn)?shù)刈龊米约旱穆毷?,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閉上嘴不要亂說。齊,迅速?!稜栄拧め屧b》:“疾也?!蔽唬毼?。度,閉。
[81] “罰及”二句:一旦懲罰到你們身上,將后悔莫及。
[82] 本篇選自《尚書·周書》,是周武王在牧野與商紂王的軍隊(duì)決戰(zhàn)前的誓師辭。據(jù)《史記·周本紀(jì)》:“(武王)聞紂昏亂暴虐滋甚,……乃遵文王,遂率戎車三百乘,虎賁三百人,甲士四萬五千人,以東伐紂。……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鼻叭苏J(rèn)為本篇是上古散文的典范之作,其氣勢(shì)雄渾奔放,語氣鏗鏘,文中多用排比句式,且用比喻,有一種陽剛之美。
[83] 甲子:甲子日。古人以干支紀(jì)日,據(jù)說此日為二月四日。昧爽:太陽還沒出來?!墩f文解字·日部》:“昧爽,旦明也?!?/p>
[84] 王:周武王。朝:早上。牧野,地名,在朝歌附近,即今河南淇縣南一帶。
[85] 杖:拿著。鉞(yuè 月):長柄大斧,權(quán)力的象征物。
[86] 秉:拿著。白旄(máo 毛),牦牛尾,此指用牦牛尾巴做裝飾的旗。麾,揮動(dòng)。
[87] 逖(tì 替):遠(yuǎn)。
[88] 冢(zhǒnɡ 腫)君:大君,此指前來助戰(zhàn)的其他邦國的君王。
[89] 御事、司徒、司馬、司空:官名。御事,治事大臣??装矅秱鳌罚骸爸问氯?,司徒主民,司馬主兵,司空主土?!?/p>
[90] 亞旅:上大夫。師氏:中大夫。
[91] 千夫長、百夫長:官名。鄭玄說:“千夫長,師帥;百夫長,旅帥?!?/p>
[92] 庸、蜀、羌、髳(máo 毛)、微、盧、彭、濮:隨武王伐紂的八個(gè)諸侯國。庸,在今湖北房縣境;蜀,在今四川中西部;羌,在今甘肅東南地區(qū);髳,在今甘肅與四川交界地區(qū);微,在今陜西郿縣境;盧,在今湖北南彰縣境;彭,在今甘肅鎮(zhèn)原縣東;濮,在今湖北省境內(nèi)。
[93] 稱:舉起。爾:你們。
[94] 比:排列。干:盾。
[95] 予其誓:我將宣布紀(jì)律。誓,《說文解字·言部》:“約束也?!?/p>
[96] 牝(pìn 聘)雞無晨:母雞不會(huì)報(bào)曉啼叫的。牝,鳥獸的雌性。
[97] 惟家之索:連上句,意為如果母雞會(huì)報(bào)曉,此人家道將敗盡。按此為古人迷信的說法。惟家之索,即“惟索家”。索,空、盡。
[98] 受:商王紂,名受。
[99] 惟婦言是用:即“惟用婦言”。《史記·殷本紀(jì)》:“紂嬖于婦人,愛妲己,惟妲己之言是從。”
[100] “昏棄”句:輕蔑地廢棄了對(duì)祖先的祭祀,不過問?;钘?,輕蔑廢棄。厥,其。肆,對(duì)祖先的祭祀叫肆。答(dá 達(dá)),當(dāng)、對(duì),指不復(fù)祭祀鬼神。
[101] 遺王父母弟:先王的同祖父母兄弟。不迪:不用、不任用。
[102] “乃惟”句:反而重用逃亡到商朝的罪人??装矅秱鳌吩疲骸把约q棄其賢臣,而尊長逃亡罪人,信用之?!卞停╞ū 布平聲),逃。
[103] 崇、長:都指尊敬。是:賓語前置詞,是崇,即崇是。
[104] 信:信任。使:任用。
[105] 俾(bǐ 比):使。此句指因重用四方之罪人,讓他們用暴虐之行傷害百姓。
[106] 以奸宄(ɡuǐ 鬼)于商邑:在商國胡作非為?!墩x》云:“奸宄謂劫奪,劫奪有處,故言‘于商邑’?!奔殄?,作惡犯罪。
[107] 發(fā):武王名發(fā)。恭行天之罰:執(zhí)行老天對(duì)商紂王的懲罰。
[108] “不愆(qiān 牽)”二句:不超過六步七步隊(duì)伍就要整齊。愆,超過。止,待。止齊,等待隊(duì)伍整齊。指行軍有序。
[109] 夫子:孔安國《傳》云:“夫子謂將士?!臂茫▁ù 序):勉勵(lì)、努力?!墩x》曰:“此先呼其人,然后勉之?!?/p>
[110] 伐:一刺一擊為一伐。鄭玄說:“伐謂擊刺也。一擊一刺曰一伐?!贝酥笟炒虛舨秸{(diào)一致。
[111] 尚:表命令語氣?;富福和涞臉幼?。
[112] 貔(pí 皮):貔貅,傳說中的猛獸。羆(pí 皮):熊的一種。
[113] 于商郊:前往商都的郊外。于,前往。
[114] “弗迓”二句:不要迎擊商人來投降者,讓他們?yōu)橹埽ㄎ魍粒┓郯伞!墩x》曰:“迓訓(xùn)迎也,不迎擊商眾能奔來降者,兵法不誅降也。”迓(yà 亞),迎戰(zhàn)、攻擊。
[115] “爾所”二句:你們?nèi)绻慌?,他們將殺了你們。所,如果。躬,自身。戮,殺身之禍?/p>
[116] 本篇選自《尚書·周書》。據(jù)《史記·魯周公世家》載,周武王建立西周王朝后不久死去,其子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姬旦輔政,成王成年后,周公恐其安于享樂,故作《無逸》以告誡之。所謂無逸,即不要貪求安逸享受之意。本篇文字流暢、中心突出、層次分明,尤其文中引述史事,以古鑒今的寫作手法,對(duì)后世散文有著重大影響,是《尚書》中出色的經(jīng)典之作。
[117] 周公:姓姬,名旦,武王之弟,因封邑于周(今陜西岐山之北),故稱周公。曾助武王滅商,武王死后,由其攝政輔佐成王,東征平定管叔、蔡叔之亂。相傳周公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對(duì)西周建國及政權(quán)之穩(wěn)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西周初年重要的政治家、軍事家。
[118] 君子:此處所指為周成王。所:居其位。無逸:不要貪求享受安逸。
[119] 稼穡:耕種曰稼,收獲曰穡,兩字連稱泛指農(nóng)業(yè)勞動(dòng)。
[120] 乃逸:才考慮享受安樂。
[121] 小人之依:平民百姓之苦痛。小人,指普通百姓。依,隱痛。
[122] 相:看。
[123] 厥:代詞,他。
[124] 諺:同“喭(yàn 驗(yàn))”,粗暴。
[125] 既誕:誕,漢《石經(jīng)》作“延”,長久。此指時(shí)間長久。
[126] “否則”二句:否,漢《石經(jīng)》作“不”,不則,于是之意,詳見清王引之《經(jīng)傳釋詞》。無聞知,什么都不懂。此句意為于是辱罵他們的父母:“上了年紀(jì)的人什么都不懂!”
[127] 殷王中宗:即殷中宗太戊,商湯之玄孫,殷商第七代君主,據(jù)《史記·殷本紀(jì)》所載,中宗太戊為殷商中興之主。
[128] 嚴(yán)恭寅畏:嚴(yán),莊嚴(yán)。寅畏,敬畏。
[129] 自度:自己檢束自己。度,衡量檢測(cè)。
[130] 祗(zhī 枝)懼:敬慎小心。
[131] 荒寧:荒,通“妄”。妄寧,謂荒廢政事,貪圖安樂。
[132] 肆:因此。
[133] 高宗:即殷王武丁,殷之二十代君主,為殷商一代明君。
[134] “時(shí)舊”二句:武丁長期在外奔波勞碌,與百姓生活在一起。時(shí),通“實(shí)”,實(shí)在是。舊,通“久”。
[135] 作:及、等到。
[136] 亮陰(ān 安):一作“諒”,居喪守孝。舊說為帝王居喪守孝,按照慣例,三年時(shí)間,政務(wù)交給攝政的冢宰處理。馬融說:“亮,信也。陰,默也。為聽于冢宰,信默而不言?!?/p>
[137] 雍:當(dāng)作“礶(ɡuān觀)”,和諧、喜悅。
[138] 嘉靖:意近揖睦、安定。嘉,司馬遷以“嘉”為“密”,通“宓”,安也。靖,和也。
[139] 小大:庶民及官員。
[140] 無時(shí)或怨:沒有怨恨他的。
[141] 祖甲:殷王武丁之子,兄為祖庚,依殷制,王位繼承兄終弟及,而武丁欲立祖甲,祖甲認(rèn)為廢長立幼不合禮制,逃入民間。故后文有“不義惟王,舊為小人”之語。
[142] “不義”二句:不準(zhǔn)備登基為王。義,古“儀”字,準(zhǔn)備。清皮錫瑞《今文尚書考證》:“義,古儀字,擬也?!迸f為小人,久在民間做平民。
[143] 作其:等到他。保:愛護(hù)?;荩夯菁?。
[144] 鰥(ɡuān 官):老而無妻之人。寡:老而無夫之人。
[145] “自時(shí)”二句:意為從此之后在位的君王,生下來就貪圖安逸。厥后,從那以后。時(shí),此。立王,在位君王。
[146] 亦罔或克壽:也沒有能夠長壽的。罔,通“無”,沒有???,能夠。
[147] 太王、王季:太王即周公之曾祖父古公亶父。王季即周公之祖父季歷。惟:僅。
[148] 抑畏:克制警惕,即謙虛小心。
[149] 卑服:做一些很卑微的事情。服,從事、服役。
[150] 即:完成。康功:康字亦作“庚”,《詩經(jīng)》有“由庚”之名,道路之意,康功即修整平治道路之事。田功:農(nóng)業(yè)種植之事。
[151] 徽:善良。柔:仁厚。懿:美好。此指文王的美德。
[152] 懷保、惠鮮:都是愛護(hù)之意。
[153] 昃(zè 則去聲):太陽偏西。
[154] 不遑暇食:沒時(shí)間吃飯。遑、暇,都是空閑、閑暇之意。
[155] 用:以。咸和:和睦團(tuán)結(jié)。咸,即“誠”字之省,和睦,《說文解字·言部》:“誠,和也?!?/p>
[156] 盤:耽溺。游:游玩。田:通“畋”,打獵。
[157] 以庶邦為正之供:與各個(gè)部落共同奉行政事。以,與。庶邦,眾邦,指文王所轄之各部落。正,通“政”,政事。供,古為“共”字,奉行。
[158] 惟中身:惟,語助詞,無實(shí)義。中身,中年。指文王受天命時(shí)正值中年。相傳文王是四十七歲即位的。
[159] 繼自今:從今以后。嗣王:指成王。
[160] 無淫于觀:不要過度的安于享樂。淫,過度。觀,通“歡”,享樂。
[161] 以萬民惟正之供:與萬民共同奉行政事。此句與上句“以庶邦惟政之供”結(jié)構(gòu)相同。
[162] “無皇”二句:意謂不要自我放松說:“今日享樂一番再說?!睙o,不要?;?,寬暇、寬松。
[163] 非民攸訓(xùn):不是百姓所效仿的。攸,所。訓(xùn),教訓(xùn)。
[164] 非天攸若:不是順從上天的做法。若,順。
[165] 時(shí)人丕則有愆(qiān千):人若如此,就犯了錯(cuò)誤。時(shí),通“是”,這。丕則,那就。愆,過錯(cuò)。
[166] “無若”二句:此二句意為不要像商王紂那樣迷惑昏亂,把酗酒作為美德。殷王受:即殷王紂。紂名受,《竹書紀(jì)年》作“帝辛受”,《牧誓》作“商王受”。紂以酗酒亡國。
[167] “古之人”四句:古時(shí)的君王與臣民常常相互告誡,相互關(guān)愛,相互教誨,所以人民也就不會(huì)互相虛誑欺詐。古之人,古時(shí)有德之先王。胥,相互,《爾雅·釋詁》:“胥,相。”诪(zhōu 舟)張,虛誑?;茫墼p。
[168] 正刑:政治法律。正,通“政”,政治。刑,法令、法律。
[169] 小大:此處指小法、大法。
[170] “民否”二句:人民那就心中怨恨不滿,張口詛咒謾罵。否則,即“丕則”,那就。違怨,怨恨。
[171] 迪哲:明達(dá)而智慧。
[172] 厥或:那也許有人。此處為虛擬假稱某個(gè)人。詈(lì 利),罵。
[173] 皇自敬德:更加敬畏修德?;?,漢《石經(jīng)》作“兄”,通“況”,更加。
[174] “厥愆”二句:厥愆,他們(百姓)有錯(cuò)?!霸弧钡闹髡Z為上舉的明君。意為百姓有過失,君王就說是我的過失,把過失攬?jiān)谧约旱纳砩稀?/p>
[175] 允若時(shí):誠能如此。允,的確。時(shí),通“是”,這。
[176] 不啻(chì 赤):不但。
[177] 不聽:漢《石經(jīng)》作“不容”,不能寬容,按下文所述之意,正是不能容之意。此告誡成王之語。
[178] 時(shí):通“是”,這。
[179] “不永念厥辟”二句:不能時(shí)常思索為君之道,不能放寬自己之心胸。辟,法度。綽,寬大。
[180] “怨有同”二句:民怨將會(huì)聚,集中于君身。叢,會(huì)聚、集中。
[181] 嗣王其監(jiān)于茲:成王啊,要將此作為鑒戒?。”O(jiān),通“鑒”,借鑒、鑒戒。
[182] 本篇選自《尚書·周書》。春秋時(shí)期魯僖公三十三年(前627),秦穆公不聽蹇叔勸阻,遣軍越過晉國偷襲鄭國,秦軍至鄭國滑地時(shí),被鄭人發(fā)現(xiàn),于是秦軍撤回,路過晉之殽地時(shí),被晉軍伏擊,孟明視、西乞術(shù)、白乙丙三位統(tǒng)帥被俘。后晉釋放三帥還國,秦穆公在隆重地迎接他們時(shí),面對(duì)群臣,自陳己過,其辭被史臣錄下,即為此篇《秦誓》。此文感情激烈,音節(jié)安排恰當(dāng),讀來瑯瑯上口,聲調(diào)響亮,有論者稱之為響遏行云,雖未為確論,卻也點(diǎn)出了本文的顯著特點(diǎn)。
[183] 公:秦穆公,姓嬴,名任好,春秋五霸之一。
[184] “我士”三句:我士指群臣。秦穆公此篇是面對(duì)大臣們而講。無,通“毋”,不要。嘩,喧嘩。群言之首,最具首要意義的話,即最要緊的話。首,首要。
[185] “民訖”二句:這二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一個(gè)人自認(rèn)為怎么做都正確的話,那么他將會(huì)做出許多荒誕不經(jīng)的事情來。穆公此言悔悟之前不聽從古人之言,不順從忠臣之諫言,導(dǎo)致今日戰(zhàn)敗。民,人。訖,盡、都。自,用。若,順。盤,或作“般”。俞樾曰:“盤,當(dāng)作‘般’?!墩f文》:‘般,辟也?!奔葱捌?、荒誕不經(jīng)之意。
[186] “責(zé)人”三句:俾:使、依從。如流:如水之向下而流。成語“從善如流”即出典于此。此二句意為指責(zé)他人過錯(cuò)沒什么難的,能夠從善如流地接受批評(píng),這是很難的??!
[187] “我心”三句:我心中所擔(dān)憂的,是日月時(shí)光流逝,再也回不來了。云,一作“員”,返回之意。
[188] “惟古”二句:意為往日的謀臣,未能替我出謀劃策。古,故。謀人,謀臣。忌,按《說文解字·心部》“忌(jī基)”字引《周書》文,應(yīng)為“惎”,謀劃。
[189] 姑:姑且。將以為親:將是我親近之人。
[190] “雖則”二句:雖則云然即雖然如此。猷,通“猶”,還。詢,征求意見。黃發(fā),老年人。
[191] 罔:無。愆:過失。
[192] 番(bō 波)番:“番”通“皤”,形容老人頭白的樣子。良士:賢臣。
[193] 旅力既愆:年老力衰。旅,通“膂”;旅力,力量。愆,過失,引申指衰老。
[194] 我尚有之:我還是跟他們?cè)谝黄?。有,親近。古人相親曰“有”。尚,尚且,幸運(yùn)。
[195] 仡(yì 亦)仡:勇猛雄壯的樣子。
[196] 射御不違:指射箭和駕車技術(shù)都很純熟。違,失。
[197] 欲:喜歡。
[198] 惟截截善諞言:那些諂媚地說花言巧語。截截,《說文解字》作“戔戔”,奸邪淺薄的樣子。諞(pián 駢)言,花言巧語。
[199] 辭:當(dāng)作“怠”,因傳寫誤為“辭”(易辭,《公羊傳》作“易怠”),輕視、困苦。連上句指那些花言巧語,使當(dāng)政者懈怠。
[200] 我皇多有之:我以前大多有之?;?,大。有之,親信他們(諂媚之人)。
[201] 昧昧:默默的沉思。
[202] 一介:一個(gè)。
[203] 斷斷猗,無他技:純正專一,而無其他之技。斷斷,純正專一。猗,語氣助詞。技,指具體的某種突出的技能。
[204] 休休:寬容好善。
[205] 其如有容:他有很大的肚量。
[206] “人之”二句:別人有能力,就好像自己有一樣。
[207] 彥圣:優(yōu)秀聰明。彥,優(yōu)秀。
[208] “其心”三句:從內(nèi)心喜好,而不只是從口中加以贊譽(yù),這就是真正的休休有容??!不啻,不但。
[209] “以?!倍洌阂鉃椋ㄏ襁@樣的人)對(duì)于保護(hù)我子孫民眾,也有很大的作用。職,主要,引申為關(guān)鍵。
[210] “人之”二句:意為別人有能力,就嫉妒怨恨他。冒,通“媢”,嫉妒。冒疾,即妒嫉。
[211] 違:阻撓、阻礙。
[212] 俾不達(dá):使他們(指上文的“彥圣”)的意見行不通。
[213] 殆:危險(xiǎn)。
[214] 杌隉(wù niè 物涅):動(dòng)蕩危險(xiǎn)。
[215] 榮懷:安定繁榮。
[216] 尚:主要。慶:善。從“邦之杌隉”至此四句,意為國家之危險(xiǎn)不安,維系在一個(gè)人的身上;國家之繁榮安定,也由于一人之善良。此強(qiáng)調(diào)君王虛心納諫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