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正年代的追憶與荒川義英《一個青年的手記》
“新京” 1 開通了電車使我有了開始寫這篇文章的想法,這么說或許會很奇怪,其實是因為“新京”鋪設了電車軌道,而使某個人來到了“新京”。我在某百貨商店附近偶然遇到了這個時隔數(shù)十年(將近二十年)未見的朋友,這個人曾在大正年代的滿洲文學領域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從前正是和這樣的朋友們一起出版文藝同人雜志……這就是我們的因緣。看到以上說明,各位應該就能夠理解我為什么想要寫這本書了吧。
接下來是搜集資料(但是輾轉(zhuǎn)各地十余年……那個時候從一開始,我應該就下了決心,努力不讓同人雜志這些書籍在十余年流浪與數(shù)次搬家當中丟失,現(xiàn)在回想起來,更覺這些同人雜志的確是很珍貴的資料?!慨敶髵叱臅r候,我就會特意叮囑妻子,讓她在清潔屋子的同時千萬注意不要讓我所收藏的任何一本書被盜走,我不停地囑咐使得她也時刻精神緊張。并且為了預防萬一,幾年來我一直有為我所收藏的書籍購買上幾萬元的火災保險,這也是因為對保險公司忠實的信任。我一邊找資料一邊回憶起了這些事情)。趁天還亮著的時候回到家里,然而冬天日落來得較早些,轉(zhuǎn)眼的工夫就點了燈,手也被煤煙熏黑,我在找書的同時順便也把書整理了一番,但奇怪的是我這房子雖然狹小,找起書來也是很復雜奇特的。我準備完成的這部書的最后部分所需要的資料找出了很多,但最關鍵的、刊登與電車有關的那位老前輩的資料竟一個也不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因此我或許因為這而不得不將最初的計劃做出一定的改變(但是,寒舍也只不過二十七平方米,我大概最終還是能夠找出資料來執(zhí)行原計劃的吧。譬如找遍家里的每個角落、甚至抽屜的最里邊,再研究一下我所投的保險之類的。言歸正傳——)。
雖有一些唐突,但仍請先一讀下文。
大概是半夜兩點左右吧,我起床出去上廁所。我們家的廁所是單獨建在街背后的最盡頭,所以就是小便的話也是要到屋外去的。半夜兩點鐘這個時候不用說當然是穿著夏天的睡衣,趿拉著拖鞋到外面去的。我記得大概是陰歷的四號,弦月高高地掛在城市的上空,襯托著已經(jīng)入夢鄉(xiāng)的中國的房屋越發(fā)顯得矮小,如同匍匐在地面上一般。這條大道只有一側(cè)有房屋,因此到了八月的時候,在陽光的照射下,沒有房屋那一側(cè)路旁的掃帚草能長到六尺多高,但是到了九月的時候,只消刮兩三天的冷風,就把那些草吹得面目全非,枯萎成一團而倒在地上。到了上凍結(jié)冰的時候,這條路旁的空場子就會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每天都有裝著大豆的馬車從腹地走過數(shù)十里的冰天雪地來到這里。由六匹馬拉的載滿大豆的馬車從我家附近駛?cè)氪蟮?,沿著大道向驛站方向搖搖晃晃地行進,拉車的馬呼呼地喘著粗氣,因為天氣寒冷,呼出的氣息都結(jié)成了白晶。因此只要每到我半夜聽到馬車走在冰天雪地里所發(fā)出的嘎吱嘎吱的聲音時,我就不禁會感慨又是一個寒冷的冬天了。
諸位讀者朋友看完上面的一段文字會有什么感想呢?文中使用了“驛站”這樣的詞,大家都會覺得應該是相當古老的讀物吧,其實這是從發(fā)表于大正七年(1918)的小說中截取的一部分。
這部小說題名為《霧中的黎明》,作者是荒川義英。根據(jù)記載小說是刊登在《民眾的藝術》上,之所以說是“記載”,其實是因為我都沒有見過這本雜志,上文是我從荒川義英的《一個青年的手記》中摘抄出來的。
荒川義英的《一個青年的手記》是大正九年(1920)出版的單行本,是社會文藝叢書的第二篇(社會文藝這個稱呼,就是現(xiàn)在想想也會覺得很有意思吧)?!槺阏f一下,社會文藝叢書的第一篇是上司小劍所著的《拒絕生存的人》。它的廣告文這樣寫道:“是過去最早將社會文藝推向日本文學界的作家,受到彼得·阿歷克塞維奇·克魯泡特金著作的啟發(fā),描繪了奇特美妙的社會組成和人生?!睍泄部橇恕犊障胫ā贰哆~向新世界》《分工的村落》《黑王的國家》《美人國之旅》《拒絕生存的人》以上六篇小說。
荒川義英的《一個青年的手記》這部手稿由堺利彥編輯,另外由生田長江、佐藤春夫、尾崎士郎、土岐哀果、馬場孤蝶、生田春月、山川均、大杉榮等八個人撰寫了后記。應該說都是非常有分量的人物。
堺利彥將出版這部遺稿集的緣由在書中題為“本書編者之言”的序言中作了說明:
荒川義英是我的朋友荒川銜次郎的兒子。我叫他“小義”,叫他妹妹“小素”,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認識他們了。小義和小素長得都很像他們的媽媽,圓圓的臉蛋兒,十分可愛。
在那之后過了很久,突然有一天義英君跑來找我。這時他已經(jīng)是個十八九歲的青年了,但我仍把他當做孩子似的招待了他,而這個我心目中的小義卻跟我談論了巴納德化呀、屠格涅夫之類的許多文學方面的問題,我當時是既感到吃驚又感到有些為難。
在那之后沒多久,他就帶來了他寫的一篇稿子讓我看。我本想著既然是他費心拿來讓我看,我也不好不讀,至少也要看兩三頁,但不可思議的是我讀上后就被文章所吸引,最終一口氣就讀完了。
在那之后,堺利彥把這本小說拿給安成二郎、荒畑寒村、土岐善磨讀。土岐善磨看完小說后這樣寫道:“要讓我這個出版過小雜志的人為荒川君說兩句的話,我認為他的確擁有著作為藝術家才有的才能。這一點我深信不疑。后來給雜志寄送過來的小品等都體現(xiàn)了他特別的天分。他的確是一位應該在文壇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才子,但由于他的身體一直不好,比我們想象中還要虛弱。因此,作為介紹人之一的我也覺得十分遺憾。”
佐藤春夫——佐藤春夫先生現(xiàn)在多大歲數(shù)了?查閱了一下《文藝年鑒》得知先生是明治二十五年(1892)生人。這樣算的話,今年是五十二歲——比想象中要年輕很多,這樣算起來大正年代初期的時候佐藤春夫也是很年輕的。之所以寫了這么多關于年齡的事,是因為佐藤春夫也對《一個青年的手記》這本書做了這樣的評述:“那個時候,他二十二歲,我二十三四歲。我和他之間的交往像這樣(大內(nèi)記—— 所謂的‘像這樣’佐藤在前文已有交代,即‘想一想荒川其實是個很粗魯?shù)哪腥?,沒有什么緣由就晃晃悠悠地闖進了我本來就很窮困的家里,在這里白吃白喝大概四五個月,在這期間他有時還會向我要雇妓女或者買點心的零花錢,只說聲借我看看,他想要讀的那本書就會馬上消失,還有他那老哮喘只要發(fā)起病來,即使是夜里也會被叫得雞犬不寧,只要出了門就到處說我的壞話’這樣的一種交往)大概持續(xù)了兩年左右,后來不知不覺就斷了聯(lián)系?!F(xiàn)在回想起來,那個時候的我對從唯物史觀角度出發(fā)的社會主義理論是不滿意的,因此總在夏天晚上抓住對此不太感興趣的荒川一直爭論到深夜。但是,對于像他的在明治末期出生的一種青年來說,擔當長篇小說中的某個角色應該也是完全足夠了,實際上荒川義英也確實在長篇小說中登場了。就是生田春月的小說《彼此靠近的靈魂》。在這部小說中作者為人物取了一個與荒川義英十分相近的名字。生田春英是一個很純真謹慎小心的人,《彼此靠近的靈魂》大概應該是可以看作是他的自傳吧。我們也可以推測出來書中所呈現(xiàn)的人物形象應該是與現(xiàn)實中的荒川義英十分相近的。生田春月在這本書中這樣寫道:
荒川義英去哪里了?據(jù)說荒川義英去世了。于是我也去參加了那個顯得有些熱鬧的追悼會(?)。從此我知道了那個在我心中不錯的不良青年的面龐我是再也看不到了,盡管如此,我依舊不能相信荒川義英就這樣走了。我總覺得,總會有一天,在我連他的樣貌都快要忘記的時候,他會一下子跳出來,還像從前那樣一邊觀察著人家的眼色一邊對人說著奉承話。
我們一直被時間追趕著度過每一天,甚至連深深悼念過世的朋友的時間都沒有。對于朋友的去世這種難以解除的傷痛,我們也多半是無能為力的,因為光是我們自己的生活就已經(jīng)是不堪重負了。一想到荒川君就這樣一下子從我的生活中消失了的時候,只單單以諸行無常這種感慨來整理自己的心態(tài)已經(jīng)是不夠的了,我能深深感到的還有一種無法言說的刻骨的寂寥。
然而今天,把這位早逝才子的遺作收集起來,不僅僅會讓我們重拾對荒川的記憶,更會將他未被世人認識并肯定的真正價值向普通讀者展示出來,我十分高興能夠這樣做。所有早逝的人們的藝術是否都有價值我們在這里暫且不提,我只想說他的作品深深地打動了我,更不用說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是親密的朋友。
荒川也留下了很多奇聞逸事,但是我覺得這里并不是應該講述這些的場合,而且我也沒有心情說這個。只是期望,這個一生已經(jīng)可以算作是一部小說的人,他的藝術性能夠在文壇上贏得中肯的評價。
想想這樣描寫的生田春月哪里是“被時間追著”,簡直是在被瀨戶內(nèi)海追逐著。現(xiàn)在的年輕人,大概連春月是誰都不知道了吧。或許覺得像《彼此靠近的靈魂》這樣的小說很幼稚而不去讀它。然而,那樣的時代確實曾經(jīng)存在過!那樣的靈魂,確實也是誕生于大正那個年代!
我好像對荒川義英進行的外部描述有些過多了。
《一個青年的手記》出版于大正九年(1920)。由此可以推測出他于前一年在大連過世,年僅二十六歲。
我是在大正十年(1921)來到長春的。由于叔父生意的關系,我結(jié)識了荒川義英的嚴父荒川銜次郎先生。
荒川銜次郎也是知識分子。不僅寫俳句,也是世界語學者。作為滿洲世界語界的長老級人物,他有著很多的功績,這在圈內(nèi)同志(即世界語界的同志,在世界語中,同志這個詞是Samidezno)也是被大家所熟知的。前年回到日本,去年在東京病逝。
在熟識荒川義英的人中,還有一個叫岡益的人,即岡田益吉。他經(jīng)常說“我們辦個追悼會吧”之類的,但當時岡益自己也十分忙,這件事最終也就不了了之了。
下面我們回到小說《霧中的黎明》。書中這樣寫道:
大概一周前我家也住進來了二十名出征的軍人,我們的生意已經(jīng)有九十天沒有開張了。而軍人們出發(fā)之后,城里的客人再也按捺不住,天剛黑就蜂擁而來。因此這使得店里突然變得異常熱鬧起來,女孩子們連續(xù)幾夜忙碌得連片刻休息的時間都沒有。不過唯一的麻煩是由于運輸軍用物品而導致貨車數(shù)量不足,一個月前從大阪寄出的海苔和雪花餅至今未到,啤酒的下酒菜已經(jīng)完全斷貨了。
僅僅二十幾歲就寫出這樣的文章來,不能不說是寫作技巧純熟。這點暫且不論,從內(nèi)容來說我們應該可以看出,這篇小說是以妓院老板的口吻展開敘述的。
就這樣日子在平安無事中度過,直到有一天晚上,發(fā)生這樣的事情。在我家的女孩子當中有一個叫做美代的老人兒,很受客人歡迎。今年二月她被客人帶著從哈爾濱到齊齊哈爾游覽了一番,不想在火車中著了涼得了胸膜炎病倒了,一直時好時壞地病了將近九個月,最近天氣轉(zhuǎn)冷她的病情又突然惡化了,一直冰敷了二十天。美代是個生性好強的女子,雖出生在天草町,但一眼看去就像是城市里的姑娘。由于她很招客人喜歡,因此多少招來了其他女孩子對她的嫉妒與不滿。所以在她生病臥床之后,自己總覺得過意不去,覺得給我這個老板添了麻煩,也因此總?cè)氯轮裉炀涂梢怨ぷ髁?,明天就可以工作了這樣的話,我也只能安慰她讓她好好臥床休息。在那之后她的臉色才剛剛有些好起來,結(jié)果醫(yī)生卻告知我們夫妻倆她得的是結(jié)核,這也令我很吃驚。于是我詢問她本人的意愿,是否想要回國,我們多少可以借些錢給她,讓她不用擔心還錢的事情,但她卻說就算是死了也是不愿回去的,還對我說如果能行行好,就給母親寄一些錢過去就感激不盡了。只要寄過去二十三元就可以了,身子成了這個樣子也沒能掙到錢,所以上個月的錢都還沒有寄呢。
那個女人拖著那樣的身體,在深夜偷偷溜走了,她開始在帳篷里面做生意接客,最后聽說因為想要用西洋剃刀殺人而被抓了起來。文章用淡淡的語氣講述著,并且文中還漂浮著一抹詩意,這種詩意也可以說是人文主義的情懷,讓我們回味起大正年代濃厚的文學氣息。
我們應該記住這篇小說是作者曾經(jīng)在長春時創(chuàng)作的。
接下來,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日系滿洲文學初期的概要。我在昭和七年(也就是1932年)的時候?qū)懥艘黄恼?,現(xiàn)在請允許我把這段文字摘錄出來(發(fā)表在我們出版的《滿洲文學年刊》一書上)。
從1905年日俄戰(zhàn)爭時代開始算起的話,日本對于滿洲的殖民史已經(jīng)25年了。這期間的文藝運動歷史需要與日本文藝的發(fā)展史相對照來研究,在這里簡單地劃分一下階段的話,如下所示。
第一期 1905年——1920年
第二期 1921年——1930年
第三期 1930年——1931年
第一期
明治四十二年(1909)、明治四十三年(1910)時期的俳句雜志《洋槐》、舊派短歌的いさお會、四十五年(1912)的浩然吟詩社(漢語詩、短歌、俳句),以及同年川柳的《漣》等都是作為封建意識形態(tài)的產(chǎn)物而成為了滿洲文藝的頭陣,然而這些也是不可避免地快速消失在歷史舞臺上。
第二期
大正九年(1920)俳句雜志《黑磚》出版,大正十一年(1922)與《洋槐》合并?!堆蠡薄芬惨虬蔡偈嚼吓c梅野米城等人的加入而轉(zhuǎn)入了新的發(fā)展傾向。西吳凌的《曉》在大正十年(1921)出版?!而P仙花》和大正十年(1921)的《滿鐵讀書會雜志》的俳句都是由梅野米城挑選的。
在川柳方面,大正九年(1920)由大島濤明主持的《娘娘廟》出版,十一年(1922)《通》出版,十二年(1923)《小白豬》出版。茗八、月南、濤明、若蛙、葉吉等人當時活躍在這個領域里。十五年(1926)《川柳大學》出版,昭和二年(1927)滿洲川柳大會召開,同年還成立了滿洲川柳社并于昭和五年(1930)開始發(fā)行《青泥》。
在短歌方面,大正三年(1914)明星系列的《翠鳥》出版,八年(1919)的時候甲斐水棹十分活躍,九年(1920)西創(chuàng)生發(fā)行《夕陽》,昭和三年(1928)西田豬之輔等人成立了滿洲短歌會并出版了《合萌》。昭和四年(1929)由八木沼丈夫、城所英一等人組成的滿洲鄉(xiāng)土藝術協(xié)會開始發(fā)行《滿洲短歌》。甲斐水棹在昭和三年(1928)時成立了水甕分社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