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明麻糍

四時之味天然歡喜 作者:陳峰 著


清明麻糍

春二三月,初長成的雞容光煥發(fā),生蛋做了新雞娘。沒多久,天氣變暖和了,母親打起新雞娘的主意來,要讓它孵小雞。

母親把種雞蛋輕輕放進(jìn)偏屋的草窠,輕輕抱起雞娘,幫它臥在蛋上,然后又輕輕把籮筐覆在草窠上?;璋档墓饩€下,雞娘悶聲不響,穩(wěn)篤篤,開始孕育小生命,準(zhǔn)備做“娘”。

之后的每個晚上,母親都會輕手輕腳從窠里抱出雞娘,請它散步、拉屎,還喂它米吃,一邊喂一邊輕聲細(xì)語:“乖,多吃點,要做娘了?!蔽以谝慌晕嬷煨Γβ晱淖炖锫┏鰜?,雞娘聽了,“咯咯咯”地叫。母親平時很喜歡差遣我,看我閑著,把掃帚遞給我,巴不得讓我做點事。這次卻不要我插手,她怕我驚動了雞娘的“胎氣”。

清明前一周,村里的阿姨嬸嬸們開始上山采茶,“明前茶,貴如金”,明前茶也就一周的時間吧。過了清明,就改稱雨前茶,雨前茶的品質(zhì)略遜于明前茶。所以,明前茶的產(chǎn)量少,摘來在自家的鍋里炒,備著,平時用來招待尊貴的客人。

在鄉(xiāng)間,清明前后,大人忙,小孩也忙,這不,小雞仔孵出后,大人就把養(yǎng)雞的任務(wù)交給了我。早晨,我要打開雞籠,讓雞自由散漫找食吃。黃昏,點數(shù)后趕雞進(jìn)籠,這是它們的睡覺時間。大人們忙于明前茶,待時間一過,則張羅起清明祭祖上墳的事了。

清明祭祖的事可煩瑣呢。但一邊是煩瑣,一邊是熱鬧,有著過節(jié)般的熱鬧。父親的弟弟,也就是我的叔叔,從很遠(yuǎn)的省城趕來,我的堂妹也來了。堂妹帶來城里的洋娃娃送給我,我?guī)еジ骷掖T,玩鄉(xiāng)間的游戲,比如跳房子、穿線繃、拾子;吃鄉(xiāng)味的零食,比如炒倭豆、番薯干、年糕干。這些對她來說,都是城里玩不到、吃不到的。

這時的彩英阿婆,忙著念阿彌陀佛。阿婆吃素,她念的經(jīng),頂頂靈光。男人們忙著點豆種瓜,年輕的女人們忙著趕十廟九庵,去祭拜觀音菩薩和廟神,據(jù)說這樣來世就會交上好運。村里的男人們看到女人們趕來趕去奔寺院,腳不沾地,調(diào)侃她們是不是下世想做男人。我們這些小孩兒呢,也忙,忙著上山摘松花,田里采艾葉,為家里做清明麻糍做準(zhǔn)備。

松花長在松樹上,哥哥麻利地爬上松樹,枝頭聳立著一朵朵圓錐體一般的松花,金黃燦爛又蓬松。哥哥將枝條一節(jié)節(jié)拽下來,我和堂妹在下面踮起腳尖,輕輕地拗?jǐn)嗨芍Α麦@動了松花。舉著拗下的松花,輕輕搖一搖,松花粉飄到地上,隱身了,空氣中則彌漫著松花的芳香味。摘到家的松花,曬著太陽,躺在鋪著報紙的圓竹匾上,滿滿的一匾,松花渾圓壯實,芬芳馥郁。我用口水濡濕手指,沾一沾松花,送入嘴里,嘬嘬手指,嗯,真是好吃,堂妹學(xué)我的樣子,嘬得手指發(fā)白。

要做麻糍了,先把艾葉洗凈,用滾水汆熟,捏成團控去水分,和蒸熟的糯米粉一起,倒入洗凈的搗臼中。力大的男人高舉木榔頭往搗臼里使勁舂,搗臼邊坐著一只盛著清水的臉盆,邊上蹲著一個幫忙的人。每舂一下,幫忙的人伺機疾速把手伸進(jìn)臉盆蘸點水,疾速捋一下榔頭,以防粘連,并疾速地翻動一下糯米團,動作快得根本看不清。等雪白的糯米粉變成了綠色,估摸著差不多了。緊接著,把舂好的糯米團攤到已撒滿松花粉的案板上,用搟面杖把糯米團搟到差不多手掌這般厚,再把松花粉撒在上面,用刀切成塊,麻糍就做成了。剛做的麻糍,綿軟得像嬰兒的皮膚,吃進(jìn)嘴里,唇齒之間,香氣滿滿,艾葉、松花、糯米無一不是香的。

諸事具備,人也齊了,提著菜和點心,帶上經(jīng)卷和香燭,一大早出發(fā)去掃墓。先清理墳上及墳邊的雜草,清理完,拿出煮熟的菜擺放在墳前的拜臺,“塌”豆腐、炒蛋、粉絲羹、油煎小黃魚等菜肴,點心當(dāng)然是清明麻糍。再備一杯酒,一碗米飯,幾雙筷子,然后點香插燭。這些祭品都要準(zhǔn)備兩份,一份給祖宗大人,一份給土地公公。為什么土地公公也需一份呢?因為祖先們需要土地公公在一旁的照拂。妥帖后,大人小孩兒一個接一個,跪拜如儀,念念有詞。這時,小孩兒最好收起笑臉,恭敬肅立。對父親來說,掃墓的神情是悲傷的,他在墳前喃喃自語:“阿姆阿爸哎,你們多吃點,現(xiàn)在生活好了,我多燒點錢,你們放心,孫子孫女都乖的,大孫子明年就要讀高中了,你們要保佑他考上大學(xué),光宗耀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