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爐邊詩話:金性堯古詩縱橫談 作者:金性堯


前言

這是一件百衲衣,也是從雜家鋪子的零縑殘帛中拾來的。想不到會塞進書市的角落。姑且當作閑書看。只是這一回,卻是由別人來穿針引線。無須感謝,這原是出版社編輯的天職,但沒有編輯的縫制,這本小冊子就難以露面。但愿今后編輯自己穿的衣裳也能挺刮些、柔和些,免得看起來寒酸相,自然也不必顯得峨冠博帶的樣子。

給《書林》寫稿,開始于1979年?!盃t邊詩話”則始于1982年。因為寫時在冬天,室內有一只取暖的爐子,便隨手取了這個名字。算起來,前前后后也有六七年了。對于去日苦多的老人來說,這六七年卻不同于少壯時代的過程,就像每天撕下一張日歷,薄薄一張紙,撕一張就少一天了。

由于應約寫稿,只是想到就寫,所以雜、所以亂,也談不上什么“體系”。有些萬口相傳的名篇,例如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孟郊的“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也想寫,卻又覺得寫上千把字而有新意也很吃力。唐宋詩話多了一些,因為我在完成《唐詩三百首新注》后,選注了《宋詩三百首》,利用接觸過的資料,寫下了自己的看法、感想。最后三篇可說是注釋這兩個選本時的札記。有些作品,倒是有話可說,由于篇幅關系,只得從略。如《詩經(jīng)》,除已選的《七月》這一篇外,《大雅》的《生民》,也可看作最古的傳奇文學。一個叫作姜嫄的女子,因為踏著上帝的腳跡居然懷孕了。經(jīng)過難產(chǎn),孩子來到人間,不料卻被母親丟在樹林和冰塊里。上帝卻一定要使這個孩子做一番大事業(yè),就由仁慈的牛羊給他以奶汁,鳥翼為他御寒護暖。這個孩子終于茁壯成長,最后成為周朝的始祖后稷,萬民敬重的農業(yè)之神。不能忘記,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發(fā)出過金子一樣光彩的朝代,《生民》作者的文學手腕也真正令人驚奇。歷史的長河不舍晝夜地流逝著,到了晚清,詩界里出了個黃遵憲。我對他詩歌藝術的欣賞倒在其次,主要還是他詩歌中反映的廣闊的新型內容和強烈的現(xiàn)實感。他到過好多地方,亞洲的、歐洲的社會生活,以至聲光化電曾在他筆下活躍過,和以前的一些詩人比,黃遵憲的腦子里已經(jīng)有了“世界”的影子,他的作品因而也把人帶進了另一個詩歌世界中。他的詩中也充滿悲憤和感傷,卻和宋明遺老詩中的所謂黍離之痛,滄桑之感不一樣。說到世界,同樣不能忘記,黃遵憲生活的晚清時期,世界上有幾個國家的強橫霸道的統(tǒng)治者,曾經(jīng)欺侮過中國,道理很簡單,當時的中國人還沒有站起來,自己又確有許多不爭氣、不文明的地方。可惜也因篇幅限制,沒有對黃詩作為專題來談。所以,從拙著的全書看,一方面沒有開中藥鋪;另一方面,畸重畸輕、不成層次的毛病也很突出。

已經(jīng)發(fā)表過的那些文章,這次都做了程度不同的修訂,就是新寫部分,隔了一段時期再看看,無論論點方面、資料方面,還是有好些地方需要修改,真是讀不盡之書,求不全之知,改不完的錯誤,墾不光的硯田。在修改過程中,自然又要查檢一些資料,由于東抄西襲的積習,也常成為作繭自縛。如果沒有幾家出版社圖書室同志的殷勤幫助,就覺寸步難行。這是個人著作,他們也可以給我以方便,然而應當明白,他們無此義務。秀才人情,也只能在紙墨間略抒數(shù)語而已。

光陰如箭,荏苒之間,寅年在望,大家又要高高興興地迎接大地之春了。本書大部分的修訂和寫作,仍是在爐邊完成的,在將近夜半,寒意漸增的時候,有這么一點兒閃著紅光的爐火,身心就要溫暖得多、舒服得多。

金性堯

1986年1月15日夜

  1. 縑:細密的絹。——編輯注(本書腳注若無特別說明,均為編輯注)
  2. 黍離之痛:對國破家亡、今不如昔的哀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