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孔子與子路關系:忘年之交還是冤家對手?
孔子一輩子有七十二個弟子,可是和自己有過節(jié)的,卻只有一個,那就是子路。
那么,這師徒倆之間究竟是什么關系呢?是友還是敵?如果是友,二人為何還會產生過節(jié)?如果是敵,怎么又能同室相處多年?
還是先從子路的出身背景說起。
子路其實本來不叫子路,叫啥呢?叫仲由,子路不過是他的字而已。子路的老家是卞這個地方,也有人說他是一個完全沒有開化的“野人”。這個野人當然不可能像是神農架傳說中的野人,而是說子路沒有什么正兒八經的職業(yè),屬于待業(yè)小青年,喜歡到處游蕩,無拘無束地生活。問題是那個時代可不是想干啥就干啥的,當然也不能想到處游蕩就能到處游蕩的,那是個戰(zhàn)爭紛繁的亂世,做驢友是需要很多資本的。
子路剛好具備這些要求:他個頭高大,好勇斗狠,性格粗豪,一看就知道一把打架的好手。有一次他在路上碰見孔子,于是不由分說就要和孔子干起來。
孔子雖然身長九尺六寸,可他畢竟只是一個文弱的讀書人呀,打架的功夫方面,顯然是遠遠不如子路的。史書上沒有記載孔子和子路是怎么打起來的,也沒有說二者是怎么發(fā)生矛盾,不過結果是孔子被雄雞公豬裝飾的子路給打敗了,還著實被羞辱了一番。
自此之后,二人就成了冤家。
不過孔子心胸開闊,并沒有記仇,與子路接觸一番之后,孔子覺得子路并不是一無是處的人,還是有一定的利用價值。所以馬上就想到對于此人只能智取,不能力戰(zhàn),于是孔子就慢慢地誘導子路,而內容則是他的禮樂那一套。
要知道子路是個粗人,凡是粗人,又都很向往崇敬有文化的人,就像今天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家的辦公室里面,總喜歡擺滿豪華的精裝大部頭書一樣??鬃勇鼐尤话炎勇方o馴服了,脫掉了原來那一身雄雞公豬的皮,換上了儒者那種溫文爾雅的衣服,并且還拜在了孔子的門下。
對這個比自己小九歲的弟子,孔子的表現很是奇怪。子路向他請教學問的時候,孔子總是有一搭沒一搭地敷衍子路,而從來不會爽爽快快地傾囊相授。子路問孔子怎樣才能處理政事,孔子就吐出來四個字:“先之,勞之?!?/p>
在背后,孔子一反他對子路惜言如金的風格,還對別的弟子說子路的壞話,這些壞話呢,大都比較長,例如:“憑借片言只語就輕率地馬上去做出決斷的,那就是子路這樣的人啊!”“善用才能的人才能被稱為人才,子路好勇得太過分了,所以不可取?!薄按┲ご笠碌娜撕痛┲婆f的袍子站在一起,而不感到羞愧的,只有子路這個人?!薄白勇返膶W問呢,就好像還沒有進入內室,只是登上了廳堂?!边@句類似詛咒的話是最惡毒的:“子路最后是不會得到善終的。”詛咒人家不得好死,這就有點兒過分了。你說人家學問不好,那是你的原因,因為你不愿教人家??鬃由駲C妙算,不愧是至圣先師,后來子路果然不得好死,跟老師的詛咒,不知道有沒有什么關系。
在人品上說子路的壞話之外,孔子還去堵塞子路的仕途。子路有沒有仁德?季康子這樣向孔子打聽。孔子呢,只是環(huán)顧左右而言他:“可以讓他管理千乘之國的軍事,但我不知道他有沒有仁德?!毖酝庵?,當然是子路沒有仁德了。子路在出任季氏家臣的時候,季孫這樣問孔子:“子路能擔當大臣嗎?”孔子回答說:“也就是候選人而已吧。”
但無論如何,子路后來還是憑借自己的努力,擔任了衛(wèi)國某大夫家的邑宰。但不幸的時候,后來在兵變的時候,子路被人給包圍了,最后留下了一句臨終遺言:“君子雖然可以死,但帽子可不以掉下來?!闭f完這些話后,子路從容赴死,還把斷了的纓穗系好。
從上面的故事中,可以知道,子路臨死的時候,已經要知道維護君子的形象了。這說明他已經受到了非常深的儒家思想的影響。
還回到原先的故事中來。孔子非常了解他的學生,他得知衛(wèi)國內亂的消息時,就預感子路會死。他說:“磋乎,由死矣!”不久,果然傳來子路死訊。
不是孔子有什么特異功能,能預測生死,妙算未來,而是他太了解自己的學生了。他深知忠于職守、愛國愛民、疾惡如仇的子路,怎么也不會在這內亂中謀逃活命,而只會以身殉職。
聽到子路的噩耗時,孔子痛苦萬分,回想自己與子路多年的交往,孔子不禁感慨萬千,淚流滿面,這也可以看出孔子與子路的關系非同一般。關于這一點,有一位學者曾分析說:“孔門弟子三千,子路在其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孔子對子路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和不倦的教誨,稱贊子路是個勇而無懼、果斷干練、擅長政事、知‘仁’‘禮’、懂孝道的人。子路追隨孔子周游列國,同時也給了孔子無盡的支持和幫助。盡管如此,孔子和子路師生二人在言語上也有許多正面沖突。究其原因在于子路直率無諱的性格和孔子與子路之間不同志向以及孔子和子路之間的師徒兼朋友的雙重關系等?!保ɡ罡偲G:《試析子路與孔子的關系及其成因》,載于《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
所以從這些材料來看,終其一生,孔子都并沒有把子路完全當做一個自己的仇人,而是對他非常了解,完全是把他當做自己的忘年之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