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jié) 馮唐易老:是靠年齡出名還是靠計謀出名?
青春一經(jīng)典當,即永不再贖。
所以司馬遷在《史記·馮唐列傳》中才會感慨萬分地說:“馮唐易老”,但有意思的是,馮唐能夠一夜成名,憑借的恰恰就是自己的“老齡”。
馮唐的出名,在很多人看來,一點道理都沒有。
馮唐的爺爺是戰(zhàn)國時期的趙國人(在今天大概是河北邯鄲一帶),到馮唐爸爸這一代,他們舉家移居到了代地(大概是河北蔚縣一帶),漢朝建立之后,他們家又搬遷到安陵(陜西咸陽一帶)。他們就這樣遷去遷來,在哪里似乎都不能久居。
漢朝提倡的是以孝治國,如果一個人孝敬父母,他就有可能被推薦到朝廷里面去做官,于是,平白無故地,天下多了大量的孝子。馮唐本人呢,雖然乏善可陳,但在大家眼里,他是個孝順孩子,以孝行著稱于當時。既然這樣,后來他就被舉薦,而且還做了中郎署長,直接侍奉漢文帝。中郎是什么職務呀,是皇帝的侍從人員,中郎署長呢,不用說則是中郎的長官,這個官職位置不高,層次較低,大概相當于今天的科長、股長這一類。
馮唐在那里一直盡心地工作,很多年一晃也就過去了,馮唐轉(zhuǎn)眼已是兩鬢飄霜。漢文帝很親民,我們都知道這一點。一次,乘車經(jīng)過馮唐任職的官署時,漢文帝看到垂垂老矣的馮唐,就非常好奇地問:“你的老家在哪里?老人家怎么還在做科長?”馮唐作了回答,而且是規(guī)規(guī)矩矩地,說是“代”。
這個地名引起了皇帝的興趣。為啥呢?因為漢文帝早年曾被封到了代國,在那里生活了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后來雖然自己做了皇帝,但代國無論怎么說是都他長期生活的地方,文帝乍一聽人提起,禁不住腦子中回憶起了從前的一切?!袄相l(xiāng)見老鄉(xiāng),兩眼淚汪汪”,在找到了共同的話題之后,漢文帝不禁來了較高的興致。
就這樣,漢文帝提了起來一個人名:“李齊這個名字你聽說過嗎?當年在代地的時候,我屢次聽人說起過這個人,說他如何如何出類拔萃,如何如何有才干,在鉅鹿之戰(zhàn)的時候,表現(xiàn)得又是如何如何神勇……這么多年雖然已經(jīng)過去了,這個人名我至今依然念念不忘,不時地在我腦海里飄來蕩去,他幾乎變成了我思念代地這個地方的一個信物。您的老家也在代地,老人家,您聽說過這個名字嗎?”
漢文帝雖然說得非常興趣盎然,馮唐的回答,卻是平淡至極:“據(jù)我所知,唉,您說的這個李齊啊,根本沒有傳說的那么厲害,和李牧、廉頗等人比起來,他只能算是個小不點兒,無足掛齒的?!弊约旱呐枷癖谎矍斑@個老頭貶得一文不值,看到這一點,漢文帝非常驚訝地說:“證據(jù)!證據(jù)!憑什么這樣說呢?”
馮唐不緊不慢地接著說:“我的祖父在趙國時,曾經(jīng)擔任過職務,統(tǒng)率士兵,和當時的李牧有很好的交情。我父親從前也做過代相,和當時的趙將李齊也過從甚密,所以我呢,就知道他們的為人?!甭犕犟T唐的述說,漢文帝非常高興,喃喃自語道:“可惜找李牧、廉頗這樣的人做將領,我偏偏得不到,如果我有了這樣的將領,我難道還會再繼續(xù)憂慮匈奴嗎?”馮唐的回答讓文帝意外,也更加出人意外:“陛下您即使得到廉頗、李牧,恕我直言,我想您也不會任用他們的?!?/p>
漢文帝再親民,也終于受不了了:和你這個糟老頭聊天,我已經(jīng)屈尊了,目的只是為了讓史官沒事的時候,寫寫花邊新聞用的,你他媽倒好,反而不給我面子,讓我下不了臺,當眾教育起我來了,給你四兩顏色,你居然就想直接去開染坊??!漢文帝憤然回宮,大怒。
過了不久,也該馮唐這個老頭兒走運,匈奴人開始大舉侵犯,而且勢不可擋,局勢非常令人憂慮。一念之間,病急亂投醫(yī),漢文帝突然想起了馮唐,雖然他不會說話,但或許有用。所以就派人把他叫來追問:“能給我個理由嗎?當初你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李牧、廉頗那樣的高水平將領呢?”終于抓住了說話的大好機會,馮唐沒有輕易放過,對答如流,這可是馮唐早就已經(jīng)考慮得非常好的問題。
聽完馮唐的話后,漢文帝大為高興,因為終于有人指出了對付匈奴的辦法,當天索性就讓馮唐拿著漢節(jié)出使,前去赦免大將魏尚,讓他重新?lián)卧浦锌たな?,并任命馮唐做車騎都尉,掌管各郡國的和中尉車戰(zhàn)之士。
由此可見,馮唐之所以能夠出名,能夠取得高官爵位,與他的運氣和計謀有著密切的關系,而就他的能力而言,則相對一般,否則的話,不會直至即將退休了,才被提拔起來。從這個意義上講,左思在《詠史》中所作的感嘆:“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或許是夸大了馮唐的能力。
漢景帝后來即位,馮唐被外放到了下面邊緣的楚國做丞相,而且不久就被免職了,也許是水平不高的緣故吧。
但無論如何,馮唐還是靠此成名了,就連唐代著名大詩人王勃都喜歡以馮唐為例,來抒發(fā)自己青春易逝,生不逢時。
由此,就出現(xiàn)了《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中的千古名句:“嗟乎!時運不齊,命運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