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說明
瞿秋白(1899—1935),號熊伯,江蘇常州人,中國共產黨早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散文作家,文學評論家。瞿秋白作為著名的革命家和知識分子,在20世紀跌宕起伏、風云變幻的中國政治、思想文化史上留下了獨特的印跡。瞿秋白的雜文銳利而有才氣,俄語水平更是當時數(shù)一數(shù)二的。他是第一個把《國際歌》翻譯成中文的人,第一個系統(tǒng)譯介馬克思文藝理論和蘇俄作品,第一個把新生的蘇維埃共和國介紹到中國,第一個嘗試用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國社會政治經(jīng)濟、研究中國革命。瞿秋白與魯迅有著很深的交往,曾到魯迅家中避難。魯迅把他看作知己,寫過“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期世當以同懷視之”相贈。瞿秋白的著作解放后多次出版,在紀年他誕辰100周年時出齊了14卷本的《瞿秋白文集》。
瞿秋白生于一個破落的紳士家庭,因家貧中學輟學,1917年考入北京俄文專修館學習。1919年,參加了五四運動,并加入了李大釗、張嵩年發(fā)起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會。1920年8月,瞿秋白被北京《晨報》和上?!稌r事新報》聘為特約通訊員到莫斯科采訪。1921年秋,莫斯科東方大學開辦中國班,瞿秋白作為當時莫斯科僅有的翻譯人才,進入該校任翻譯和助教,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書籍。1921年5月由張?zhí)捉榻B加入俄共(布)組織,1922年春,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黨的第三、四、五、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均當選為中央委員。1927年大革命失敗以后的緊要關頭,瞿秋白主持召開了中央“八七”會議,批判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路線的錯誤,提出進行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正確主張?!鞍似摺睍h后擔任中共中央書記,主持中央工作,曾犯過左傾盲動主義的錯誤。在六屆四中全會上,遭受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的打擊,被解除中央領導職務。1934年,紅軍長征后,瞿秋白被留在即將淪陷的瑞金。1935年2月,在隨軍突圍向香港轉移途中,于福建長汀被地方反動武裝俘獲,關押在上杭監(jiān)獄期間,由于叛徒指認,瞿秋白身份暴露,5月9日被押解到長汀,6月18日從容就義于福建長汀中山公園,犧牲時年僅三十六歲。
為革命英勇獻身的瞿秋白卻在很長一段時間背負著“叛徒”的罪名。這一切,皆因他在就義前夕寫下的那篇遺文——《多余的話》?!抖嘤嗟脑挕啡膬扇f余字,總標題后引《詩經(jīng)·黍離》“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作為題記。正文共列七個標題:何必說——代序、“歷史的誤會”、脆弱的二元人物、我和馬克思主義、盲動主義和立三路線、“文人”、告別。這份自白,后人讀來所感受到的不是作者昂揚向上的斗志,而是內心的痛苦、憂郁、厭倦。文中表達的個人際遇感受,與時代的革命洪流形成強烈的反差和沖突,給后人留下了不同解讀的歷史謎題,也給他身后造成了諸多誤解與政治的余波?!拔母铩逼陂g,《多余的話》被看成“一個叛徒的自白書”、“自首叛變的鐵證”,瞿秋白被視為“叛徒”。
也有人懷疑《多余的話》是國民黨偽造的,因為1935年8、9月,“中統(tǒng)”特務組織主辦的《社會新聞》雜志最先部分刊載了這篇《多余的話》 。但是,從文章的內容、所述事實與文風看,應是瞿秋白所寫。因作者的手稿至今未曾面世,文中是否有國民黨當局篡改之處,也難以斷定。
瞿秋白不同于方志敏,《多余的話》也不同于方志敏的《我從事革命斗爭的略述》等遺文。《我從事革命斗爭的略述》是革命戰(zhàn)士英勇不屈的戰(zhàn)斗宣言,它記述方志敏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的最后歲月;《多余的話》則是沉潛自省的靈魂自白,在《多余的話》中,瞿秋白把一個共產黨人曾經(jīng)擁有過的浪漫、熱情、執(zhí)著、苦悶、困惑、堅定等復雜的內心世界和曲折的心路歷程,都以其本來面目呈現(xiàn)在兩萬多字的自白中?!抖嘤嗟脑挕返莫毺貎r值就在于他的坦誠與真實,讀者從中看到了一個立體的“人”。如果僅僅著眼于文中那些“自我譴責”、消沉的意緒,確實暗示了他對斗爭哲學的深刻厭倦,《多余的話》肯定是與革命主旋律不和諧的音符。
“文革”結束后,在撥亂反正的歷史進程中,人們沒有忘記瞿秋白。1979年,中央紀委成立專案組復查瞿秋白被捕一案。1980年10月,《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關于瞿秋白同志被捕問題的復查報告》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向全黨轉發(fā),正式為瞿秋白同志平反昭雪?!秷蟾妗分赋?,瞿秋白被捕后“拒絕勸降”,“堅持了黨的立場,保持了革命的節(jié)操,顯示了視死如歸,從容就義的英勇氣概”,《多余的話》“一沒有出賣黨和同志;二沒有攻擊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三沒有吹捧國民黨;四沒有向敵人求饒乞求不死的任何內容,《多余的話》里,雖然也有一些消沉的語言,但是,客觀地、全面地加以分析,決不能認為是叛變投降的自白書”。從而推翻了以往《多余的話》是其“叛徒鐵證”的不實之詞。199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論篇》第七卷中,收入了《多余的話》一文。